高考历史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和主要试题类型,分析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学习实践,适应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和方向,在高考过程中占据优势,实现历史考试的应试能力的提升和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善。【关键词】高考;历史;开放开放性试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考历史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历史分析论文 篇1: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以2019年全国课标卷为例,提出了日常教学和备考的策略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考卷;历史;试题分析;备考策略

一、引言

历史全国高考试卷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形式,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研究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的有效途径。从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来看,试卷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如获取信息能力和读题解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等。总的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试卷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对于历史教师和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这不仅与国家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出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对于高考历史学科备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二、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分析

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看,总共有三套选择题型,其中包括说明类的题目共8道,推断类的题目共12道,因果类的题目共6道,目的类的题目共5道,反映类的题目共2道,表明类的题目共3道。与2018年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相比,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选项表述题目更简单,选项字数不超过16字。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的是设问类题目,比较典型的如“由……可以说明……”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背后隐藏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的是,文本材料类题目仍旧是选择题型的考查重点。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第24题、25题、26题、27题、28题、29题、30题、31题的考查内容分别是先秦史、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晚清史、民国史、新民主革命史、新中国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类似。从第32题开始考查的是国外历史,三套试卷第32题考查的内容不同,其中两套考查的是古希腊史,剩下一套考查的是近代英国宗教改革。第33题考查的内容为拉美地区近代化史、15世纪欧洲文化以及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三套试卷考查的内容不同,其中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选择题在近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中首次出现。第34题、第35题三套试卷考查的内容相同,分别为世界近代后期史、当代世界史。从整体看,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稳中有变,主要以通史主干为试题考查内容载体,同时渗透德育的精神理念,侧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三、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分析

从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看,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大国历史。与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不同的是,日本史内容考查在三套题中的两套出现。选修依然是依标不据本,选材不拘泥于教科书,选修与必修相结合。中国改革易考古代史,人物评说则是家国情怀、民族共同体等内涵的体现。在主观题中,开放题仍旧是难度最大的。三套试卷中的主观题均要求考生进行历史观的阐述,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史料实证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史料实证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对于一些历史知识不扎实、无法充分理解材料主旨,提取有效信息的学生而言,遇到这类开放性题目很容易无从下手。从主观题中的阅读材料来看,三套试卷的材料对学生来说通俗易懂,降低了材料阅读难度,更加侧重对学生材料理解、整合分析以及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另外,主观题中沿袭了2018年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尤其是开放性题目通过考查学生的历史观来反映教师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试卷的特点很好地吻合了新课标和新课改中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理念。国家治理问题在其中一套试卷中以主观题出现,成为新教材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说,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考查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解释和实证,在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处处渗透着家国情怀。

四、新課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备考策略

基于上述对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的分析,高中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调整方法和策略。在日常教学中,研究试题让教师站在出题者角度理解考试要求和培养目标,体察学情让教师站在学生角度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比较新旧教材变化中,应注意通过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史意识,融入时空观念,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切合点。让学生充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围绕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把握好“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中心立场,从为什么高考这一问题出发来调整和完善历史备考策略。在引领学生进行高考备战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做好方向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能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历史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进行强化巩固,最终使学生能够具备应对高考的素质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的试题进行分析,了解试卷背后考查的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历史备考教学中制定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依托高考历史全国试卷的题目,一方面深度挖掘教材,另一方面注重整合网络素材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资讯,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真正从高考试卷中获益,为将来迎战高考奠定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陆孔存.近八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考题分析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

[2]秦晓平,陈洪义.高考试题中的人文理念与学习融入路径——2019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学习建议[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9(7).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中学430040)

作者:叶奕平

高考历史分析论文 篇2: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和主要试题类型,分析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学习实践,适应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和方向,在高考过程中占据优势,实现历史考试的应试能力的提升和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善。

【关键词】高考;历史;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材料的多样性、设问的开放性,为学生多角度思维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的分析与认识问题,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加强材料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辩证性。

一、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教育部颁布的新文件中指出,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将参与全国1卷的统一命题行列中,这意味着福建省的高考历史命题方向和特点将发生改变,全国性的统一试题编制将更多的突出统一性的教育教学特点,而对于以福建省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历史事件的为主进行命题的方向将发生一定的改变,历史高考试题将朝着开放化、广泛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综合性、开放性的命题将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发挥空间。何为开放性试题?对此见解大有不同,没有统一的界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

2.有多种正确答案的是开放试题。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时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a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

3.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也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根据上述看点,所谓开放性试题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提出的开放性特点。开放性试题都是材料题,给出一些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以解读、论证、提炼主题、划分阶段等多种形式灵活设问。增加了学生答题的自由度,体现可选择性。

2.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特点。回答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和解答问题,要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考生还必须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完整的回答这类问题。

3.答案的开放性特点。答案的不唯一是开放性试题的突出特点。一般这类问题都会给出两到三个参考答案,也允许考生在参考答案范围外作答,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得到一定的分数。现如今的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正在不断创新,日趋稳定。知识覆盖范围广,设问具有开放性,解题要求具体明确,体现学科能力。答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开放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二、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类型

1.观点例证型。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后人对其的评价是很难统一的,因为历史事件本身就有其复杂性特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会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不同的重点进行评价,因此,高考历史试题的编制考虑到这一点,通常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并要求学生从某个具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证。对于此类试题的回答得分高低也具有主观性,一般和学生的论证逻辑、历史基本知识、观点的新颖独到等相关联。

2.自主探究型。新的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学生历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力求实现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床戏能里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考中历史试题十分注重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能力的考察,要求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体验型。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它是过去出现和发生的人和事,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群以及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环境中,因此,历史事件体现的是图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某个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时间,尤其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这中角色体验型的历史命题,也是具有较大开放性试题,学生需要设身处地,掌握大背景下的历史知识,能够对于学生的综合历史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有效考察。

4.聚焦时事型。关注历史,也要关注现在,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于时事的考察从未动摇过,这是因为学习和研究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更好的进行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事也体现了了历史的与时俱进。

5.历史论文型。历史论文型试题属于高考历史中对于学生综合历史能力考查的开放性试题,一般是给学生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历史材料进行自主分析,可以使对于材料的理解、感想、认识等,给予学生历史观点创新的空间。

三、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历史高考中的开放性命题一直是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部分,虽然这一命题模式经过不断改革和变化,但是这一命题模式对于学生的考察目标依然明确,仍然是对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调用能力的考察。掌握了高考历史的基本命题方向,要适应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几点历史教学:

1.注重历史知识的基础和系统性。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考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但是这和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和知识系统构建并不相违背。对于历史知识的基础和系统性教学依然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把握开放性方向,兼顾历史时间和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和开放性,关注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了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元素。另外,要关注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套有效的历史知识框架和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练好基本功,为快速答题和有效论证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复现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传统的历史教学形式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降低,枯燥的课本可黑白照片更让历史课显得毫无光彩,其实,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是比较激动人心、甚至是有趣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实现历史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某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实现对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心理,对于高考开放性试题中的角色体验型试题的考察也是一种锻炼,学生想学、爱学,能够发挥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高考开放性历史命题,就是要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考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需要掌握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分析人物经历和心理变化,这其中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考虑,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分析,最终得到一个较有说服力的答案。开放性试题的论证不一定要求对于历史事件的全面解析,但是,分析语言的逻辑性、论证的准确性、观点的独到性等缺失评分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多的选择评价和分析角度,实现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深刻解析。

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发散性思维。应对历史高考的开放性试题方向,不仅需要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扎实打好基础,为适应高考开放性历史试题奠定牢固的基础。因为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不是过于刻板,不过分追求答案的统一化,而是要学生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评价,这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锻炼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和多角度思考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适应高考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和方向,更有助于他们在高考中获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下,高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历史材料使用和科学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的分析,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辩证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继红.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分析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教育探索,2014

[2]吴素弘.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2004-2009),2009

[3]严凤成.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林顺强

高考历史分析论文 篇3:

基于学科能力视角下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摘 要:近几年国家提出了新的历史教学政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索历史知识的掌握规律,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以高考的历史命题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学生的历史基础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选择多样的方式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学会历史命题的分析方式和答题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问题解答能力。本文主要对基于学科能力视角下高考历史命题分析进行浅析。

关键词:学科能力;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引言:在国家落实了新课改的教学政策之后,促使高考的历史命题发生了转变,开始在出题的过程中,以开放性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根据他们的答题思路分析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对高考的历史命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适当的方式指引学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增强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自己的历史命题答题能力。

一、强调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积累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的了解,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国家或者时间轴线进行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将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内容、背景、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充分了解。在国家提出了新课改教学政策之后,高考的考纲标准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要求高中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在面对不同的历史命题时,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灵活运用,对学生的考察也不单单是以固定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而是以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主,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例如,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中的第七道选择题,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什么?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通过分析题干信息可以发现,这道题主要考察韩非的思想,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学生要想在做题的过程中答对这道题目,就要对韩非的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日常记忆的过程中学会将韩非的思想与道家、法家的思想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找到答案。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现实记忆历史的过程中的,通常是根据每一章节的高考重点内容进行记忆,很少有学生会将不同思想家的观念进行对比记忆,这样的记忆现状容易出现学生已经将所有的历史知识点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掌握,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做不对题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根据课本中的思想家知识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笔记本上列出相应的思想轴线,比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些派别?都提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等,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在罗列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回顾记忆的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历史思想家以及思想进行展示,然后在翻阅课本逐一进行对比和排查,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记忆不充分的情况。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在课后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历史思想家罗列任务,教师可以在历史上课之前,让学习委员将班级学生在课前罗列的思想家轴线图进行收集,上交给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课余学习进行有效监督,还能根据学生罗列的现实情况,在课堂上抽取一部分时间进行讲解,告诉他们该如何进行对比记忆,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实际情况

在国家提出新教学政策的背景下,促使高考的历史命题在提问设计中,更加倾向于生活化,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拉近生活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学会将历史中的知识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感,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历史观。例如,2013年的浙江卷中在案例分析题中提到了“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结合所学知识,用该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这道问题比较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他们在回答这道历史分析题之前,需要对“五位一体”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将自身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回答。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通常在理论陈述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变化情况时,很多同学就会出现案例展示与理论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失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分数。因此,教师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在多媒体上当堂查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对这些生活案例进行通读,在通读的过程中积累自身的现实生活素材,当学生通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这部分生活案例对应的理论知识点。由于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他们在回答理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理论的基础上,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应该用到什么样的生活案例中,提升他们应用案例的能力。因为班级上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进行提问,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案例和理论的结合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这节课讲述的历史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后以分队的形式,通过查找书籍或者讨论的形式,将与这些理论相近的生活案例进行标注,然后给每个队的队长分发一张答案,让他将小队成员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后完成质量,还能让他们在队长的帮助下,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考察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气息

这些年高考的历史命题会考察一些时代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将历史事件、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他们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历史基础。比如,现如今很多历史命题会在出题的过程中,以周年庆或者国家重要会议为题材,让学生将近些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阐述,在阐述中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穿插其中,例如,在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的第17道题提到《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学生在回答这道历史题目时,需要对历史试卷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三条进行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需要对新中国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回忆,在回忆中将相关的历史知识点提炼出来进行回答,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回答不超出题目的提问范畴。然而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回顾历史知识点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新中国的历史事件的把握程度会存在不足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出现偏题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平时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队伍,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自己的队伍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将下节课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制作。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前制作讲课内容的过程中,不能以良好的态度进行完成,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学习汇报单,让他们将自己负责讲解的内容、方式以及思路在上面进行详细的描写和记录,然后在上课之前由学习委员进行收集上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汇报单,分析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当历史课堂开始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队伍依次走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身份,对自身负责的历史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于学生的历史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学生讲课之前,应给每个队伍规定相应的讲课时间,避免对后面的教学进度产生不良影响。在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提问。比如当学生讲到遵义会议时,很多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內容以及意义进行阐述,但是在阐述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课本中已有的知识点重复进行念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条例?他们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重新梳理这些内容,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当部分学生出现不会回答的情况时,可以由该队伍中的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颁布了新的教学政策之后,使得近些年的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还要他们用全局性的眼光对自身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结合不同的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剖析。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身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升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结合他们的心理,采用多样的引导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锻炼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身的历史综合素养,为今后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虎元锋.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J].甘肃教育,2018(02):125.

[2]刘芳、王辉、成学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命题例说[J].中国考试,2017(04):34-43.

[3]赵紊弘.浅谈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J].学周刊,2015(23):222.

[4]黄蔚菁.从高考真题中感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9):106-114.

作者简介:高松云(1982.09)男;汉;籍贯:甘肃景泰;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SOLO分类理论在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的能力结构研究---以近五年全国Ⅰ卷为例。课题编号为GS[2018]GHB0796

作者:高松云

上一篇:施工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历史教学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