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健康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且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发展,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015年法制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校园暴力事件的爆发率为全国各地之最。本文希望通过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给青少年一片成长净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青少年身心健康心理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最近对我校进行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应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规律

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以及从幼稚过渡到成熟的特点。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表现为生理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特别是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使他们的智能迅速发展,情绪和情感变化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冲动,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等。

1.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规律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与人的年龄相联系,在不同的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同一阶段内每名学生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做好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规律,掌握同一阶段内同一群体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适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2.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对自己的心理处于懵懂状态,遇到问题常会感到茫然失措,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因素,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清晰自我意识,客观、准确把握自我,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第一,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是遗传素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许多遗传因素从原来的隐形状态开始显露出来,因此在学生心理分析中,通过对学生家长的了解,寻找学生某些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必要的。第二,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后天的因素起决定作用。遗传因素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先天条件,只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后天因素在他们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比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大。第三,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动力作用。青少年的心理分析注重他们的内部需要,当某种教育要求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时,实施过程中就会很顺利,教育效果好,但是学校的教育要求不可能每一样都符合青少年当时的需要,由外部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切措施能否在他们身上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将这种外部的需要巧妙地转化为自觉的内部需要。

二、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工作

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应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1.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关注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一,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失衡。青少年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的特点和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使他们的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出现许多困惑和烦恼,这主要是由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第二,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有时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和升学,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和个性培养,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第三,学校教育的误区。有些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上不下功夫,一味追求升学率,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的境地,有些学生思想混乱,这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2.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心理问题做好工作

第一,为青少年创设必要的挫折情境。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保护多一些,磨练少一些,有的家长对他们采取溺爱、迁就、放任的态度,使他们没有吃过苦,意志薄弱,控制力差,一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甚至走上绝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从事有一定难度的劳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第二,倡导家长做好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指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心理教师,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辅导、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等。第三,学校坚持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一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青少年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师爱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学性,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面对当今我国教育青少年成长所面临的众多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冯 璐)

作者:王楠

青少年身心健康心理教育论文 篇2:

校园暴力问题:成因与预防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且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发展,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015年法制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校园暴力事件的爆发率为全国各地之最。本文希望通过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给青少年一片成长净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初中生;预防对策

一、校园暴力现状

对校园暴力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Olweus,他从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负这个角度将校园暴力定义为“一个学生如反复地或长期地成为一个或多个学生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被欺负或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而我国于2017年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的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办法》中,对校园暴力作了更明确的界定,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的暴力事件以及对学校造成破坏的行为,参与人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校内师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身体和心理或者财产安全受到胁迫的一种行为,是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

根据法制网监测中心有关数据统计,校园暴力的参与主体趋向低龄化,2014年14周岁的学生参与率高达20.11%,同时更多的校外人员介入暴力事件中,无业人员参与高达11.95%。[1]而且,在学生的调查中也显示出暴力情况,5.8%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报复计划,6.8%的学生表示在受到暴力行为后有过自我伤害的现象,而1.3%的学生曾经将凶器带入学校内部。[2]

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只有在学校出事的时候才出现,校车也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3],安全教育只流于形式。社会上教师体罚施暴学生,甚至学生对老师施暴的现象逐渐增多,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矛盾不断激化。有关校园暴力事件,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都比较敏感,总是含糊其辞,司法机关也没有将中学生作为专门惩治对象,都被简单化处理,归于校纪校规处置,也就没有更多关于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官方统计数字[4]。我们还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活动占全国刑事犯罪案件的半数以上,青少年犯罪活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法律对青少年犯罪的管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需要各部门发挥作用,从根源解决校园暴力。

我国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提出要充分发挥地方公安机关的作用,检察院和法院也要参与校园暴力的解决。[6]学者江根源主要对近年来危害较大的网络暴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提出家校共同教育、社会宣传防范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7]

有几个省市的措施非常值得学习,如镇江一中学邀请知名老师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对校园暴力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开设“家长讲坛”以及“家长义工队”,让家长参与和督导学校管理,关注孩子成长,共建摘要: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且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发展,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015年法制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校园暴力事件的爆发率为全国各地之最。本文希望通过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给青少年一片成长净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初中生;预防对策

二、校园暴力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①法律意识淡薄。受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都将重点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会主动去向学生普及法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名副其实的法盲。学生缺少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就无法思考自己该做的事情以及要负的责任,实施暴力更是肆无忌惮,没有任何约束。②生理和心理原因。中学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会理智思考后果,好逞一时之勇,并不知暴力行为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当身体和力量在不断强大的时候,心理却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若这两者不能处在同一水平,必然产生矛盾。青少年本身荷尔蒙旺盛,判断问题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学习压力大,缺乏理想信念,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触发那根导火索。他们有些可能由于先天性的身体缺陷容易产生厌世的心理而产生暴力冲动,还有可能因为本身的身体缺陷或者性格内向而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造成校园暴力的不断扩大。

2.家庭因素。①教养方式的不当。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健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信奉的“棍棒教育”式,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阴影,与父母产生隔阂,有的孩子还会沿袭这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自己的不快发泄在老师或者同学身上。或者是溺爱和放任式,在物质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很多事情无原则地纵容,很少给予精神关心,这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成熟的。②畸形的家庭结构。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是中学生人格塑造的环境,家庭的和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婚、分居、再婚,这样的家庭结构在这个时代仿佛存在的理所当然,家长就很难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家庭结构的破裂是导致青少年实施暴力最危险的因素,它会增加中学生的焦虑感、厌恶感,他们很多时候都是无力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又觉得自己得不到关爱,也不敢与父母沟通,只能用暴力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3.学校方面。①校方管理不到位。学校以学生的成绩来定义学生是否优秀,并不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安全问题。在当前校园暴力事件被频频曝光的情况下,学校也没有提高警惕的意识,工作开展缺乏合理的校园管理机制以及暴力事件处理程序,法治宣传不到位,校园暴力发生前没有预防措施,事后不会正确处理,所以校园暴力事件得不到遏制。②教师素质待提升。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暴力。因为学生成绩不佳,态度不好等各种理由发动暴力,还有的仅仅是由于老师自身心理的缺陷。当校园暴力发生时,老师任之为之,必要时还推卸责任,在日常学习中,老师也不会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帮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素质,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4.社会原因。①暴力文化的影响。当前社会的传媒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不健康的文化。当前影视作品、报纸杂志、网络游戏中存在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诱发了中学生的犯罪因子。有些主张的是用暴力解决问题,并且提供了实施暴力的手段和方法,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可能会使得他们加以模仿,从而歪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埋下一颗危险的种子。②社会不良风气。改革开放后,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品质,却减少了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遗忘。充斥在人们身边的是各种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道德的沦丧使人们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低。调查发现,现在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产生了心理扭曲,使人们无法理智地解决问题,非要拳脚相向。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之风将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腐蚀。

三、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

1.个人措施。①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初中生这个阶段正是出于暴躁易怒的时期,容易冲动行事。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不仅容易造成暴力行为,对以后进入社会也没有好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在将来的事业中更容易取得成功。要划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玩暴力游戏和观看暴力视频产生的暴力冲动要通过正确的方式释放,不要将暴力冲动发泄在老师、同学身上。遇到校园暴力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反映,必要时可向警察寻求帮助,不要产生以暴制暴的冲动意识和行为。时刻反省自己,遇到事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怪罪他人。魏征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的人学习,提升自己。还要学会缓解压力,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学会放松,寻找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跑步、看书等,也可以将压力写下来各个击破,或向身边的人倾诉,寻求帮助。②培养学习意识。要培养读好书、与优秀的人相处的习惯与意识,主动接触和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益。还要学会明辨是非,这个社会鱼龙混杂,身在其中必须要学会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时刻用道德制度约束自己,关心国家新闻和周边的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更是要洁身自好,多看书读报,提升自己的兴趣和品味,远离低俗文化。

2.家庭措施。①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遇到任何问题也会向父母倾诉,寻求帮助。同时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夫妻双方要尽量避免争吵,尤其不能大打出手,始终践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爱引导孩子成长。②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在一个家庭里,做到相互尊重、人人平等是相当重要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一定地表示认同,可以让孩子对家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建立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网上的暴力行为容易让学生模仿,危害自身和他人,并且长时间上网也影响孩子的学习。可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多多了解事物,开阔眼界,保持愉悦的心情。

3.学校措施。①实行德育教育,明确校园安全责任。通过德育教育的贯彻实行和法律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文明守礼的好公民,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要全面落实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责任。建立校园安全制度,赏罚有度,权责分明。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学校有义务保护学生在校园内的人身安全。②提高教师素养,以身作则。作为人民教师,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的品质。教师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文明有礼。现在讲究的是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再拘泥于严肃死板的相處方式,而是像朋友一样真诚相待。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学生遇到问题才会向老师求助,老师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矛盾,避免学生用暴力处理问题,遇到校园暴力时能够及时得到保护,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③关爱学生的成长。改变“以智为主,以德为辅”的教育方式,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组织适量的运动,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疑惑,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也要教会学生理智看待问题,不要恃强凌弱,对于身体瘦弱和身体残缺的学生要给予关爱。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包括去孤儿院和青少年帮扶机构或者贫困地区帮助有困难的青少年。或者组织班级活动使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树立学生人人平等的意识。

4.社会措施。①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中小学生文化娱乐市场,严格整治网吧、酒吧、KTV等场所,严禁未成年人的消费。并且对网络环境进行调控,禁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国家监控暴力游戏的内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也要予以关闭或者让游戏出版方设置用户年龄,小于18岁的不允许进入。用群众的力量来抵制低俗文化的传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时,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开放自由健康的文化环境。②加强法制建设。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必须时刻创新,能够妥善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所有的问题尽量都通过法律来规定从而减少争议。推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保护青少年。设置青少年暴力处理程序,与监护人和学校方面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件采取处理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并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犯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已经开展的工作,比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必须向群众开放,听取意见进行完善和改进,找出薄弱的部分加以调整,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2016年,针对频发的暴力事件,李克强总理对此类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所以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参与到校园暴力防治工作中,创造更美好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发布研究报告[EB/OL].法制网,2015-06-01.

[2]梁娌萍.浅谈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J].学术周刊,2013,(12):42.

[3]王道春:西方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3).

[4]庞雪峰: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6,(5).

[5]王尊皓: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与防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

[6]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剑指校园暴力[EB/OL].法制日报,法制网,2016-11-17.

[7]江根源.中小学校园网络暴力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7,(12).

作者:叶文雅 唐巧琳 张敏 黄丽 周梦璠

青少年身心健康心理教育论文 篇3:

张家港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现状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危险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已经不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伤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的伤害行为发生现状,并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基础数据,2006年9-10月对张家港市部分中学生的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选取张家港市有代表性的4所普通初中、3所重点初中、3所普通高中、3所重点高中、3所职业高中,共16所学校,再从每所学校的各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计调查初一~高三学生5 012名,收回有效问卷4 8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其中男生2 535名,女生2 362名;初中生2 191名,高中生2 706名。

1.2 调查方法 使用“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行为。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调查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回避,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教师不参与阅卷。

1.3 统计分析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方式校对数据。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的频数和百分数,频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与交通意外有关的危险行为 过去30 d内各项骑车违规危险行为中,以骑车带人检出率相对较高,为25.3%;其次为骑车时双手离把和骑车逆行,检出率均为9.5%,各项行为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男生多于女生,其中骑车时双手离把的男、女生比值比ORMH(调整了分层作用后的综合OR值)达到6.1;攀扶其他车辆、互相追逐打闹、骑车逆行等的ORMH为2.9~3.6;在不同学校之间,高中生双手离把、骑车逆行、骑车带人和闯红灯乱穿马路等的行为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

2.2 与溺水相关的危险行为 过去30 d,初中生(15.1%)曾到无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的报告率明显高于高中生(8.9%),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与校园暴力有关的危险行为 过去30 d,有34.3%的学生曾被恶意取笑,18.0%的学生曾被开色情玩笑,10.4%和10.9%的学生曾被有意排斥或孤立。各种欺侮行为不同性别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比值比ORMH为1.3~2.9;高中生开色情玩笑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

过去1 a中,5.2%的学生经常感到上下学时无安全保障(ORMH=1.4),15.0%的学生曾与人动手打架(ORMH=3.5),职高生打架的报告率(20.5%)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2.4 自杀和离家出走倾向 过去1 a,15.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意念,6.1%作过自杀计划,2.1%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女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ORMH=0.8),而男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报告率高于女生(ORMH=1.6);普通高中学生有自杀意念和作过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其他学校,重点初中学生自杀意愿和自杀企图报告率明显高于普通初中。

过去1 a中,23.3%的学生想过离家出走,5.3%曾尝试过离家出走(ORMH=2.2),高中生曾想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其中以普高生的报告率最高;普高和职高生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均高于其他学校,重点高中学生离家出走愿望的报告率明显高于普通初中。

2.5 严重受伤的原因及后果 过去1 a中,有38.5%的学生曾严重受伤(由于外伤而需要得到医生或护士的治疗,或者至少1 d不能上学或参加运动),受伤原因主要是跌倒(32.7%)和物体砸伤或碰伤(19.6%),和别人打架、受到他人攻击、虐待、溺水等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ORMH为2.2~5.0。受伤后果中,割伤、刺伤或捅伤(3.9%)以及骨折或关节脱臼(5.1%)较多,男、女生ORMH分别为2.0和1.3,大多数项目的学校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张家港市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些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伤害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失能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溺水、交通事故、自杀和他杀是10~19岁青少年外因死亡的前4位原因[2]。控制和减少各类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是预防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张家港市中学生骑车违规、到无安全措施的非游泳区游泳、校园暴力和自杀意念等是导致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危险行为,其中自杀意愿(15.3%)、自杀企图(6.1%)、离家出走愿望(23.3%)、离家出走(5.3%)等的报告率均高于上海市中学生平均水平[3],初中生到无安全措施地方游泳报告率(15.1%)高于全国5省市平均水平(10.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及心理发育的不稳定期,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既成熟又不成熟,既独立又依赖,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矛盾,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生各种情绪障碍、行为问题甚至自杀。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并以学校教育为平台,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教会学生进行人际交流、情绪控制,抵制来自同伴的压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有效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学生为中介,向家长、社区及全社会进行辐射,提高父母乃至公众对预防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意识。

根据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特点,各中小学校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开设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类危险,正确掌握控制情绪、沟通交流技巧,完善自我教育[2],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建议大力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学校、家长及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安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造成学生伤害的各类隐患,积极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4]

4 参考文献

[1] 林琳,林国桢,倪莉红,等.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71-773.

[2] 星一,季成叶,白燕,等.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14-115.

[3] 彭宁宁,罗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4):163-167.

[4] 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等.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30-931.

(收稿日期:2007-04-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俞晓红 于颖慧 陆惠琴

上一篇: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公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