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论文

2022-04-21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往来,对于银行业的金融管理和资金流通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金融经济的波及和影响,国内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但是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本文主要对于银行业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希望减少银行业金融风险的发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论文 篇1:

浅析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银行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我国能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其中离不开银行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出的金融举措。历史经验表明,银行在保障宏观经济的高速运转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其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采取的相关措施,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宏观调控 银行 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一、引言

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部分,银行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期让本国经济从危机的阴霾中能够顺利地走出,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使得我国经济在2009年以后慢慢地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速度,危机之后的金融环境更加复杂,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必须采取措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风险挑战;其次是内部环境错综复杂,针对我国现状,银行有关金融案件频频出现,说明现有的体制下不足以依靠自身来完善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另外,我国的大部分银行属于国有性质,国家作为其中的最大股东参与决策,这样就可能由于政策的失误导致亏损情况的发生。近几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国有企业资金闲置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备受争议。

二、金融市场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首先,从银行业的参与主体来讲,国家是其最大的股东,政府可以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这样,如果发生决策失误,就可能导致经营性风险的发生;其次,由于银行在我国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会发生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而产生效率低下等问题。储户针对银行业制定的各种条款,多数只能抱着容忍的态度,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制约下,银行只有实现自主地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二)信用风险

针对上文所述,银行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处于垄断地位,虽然我国银行的数量众多,但主要资金分布在主要的几个银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在银行的信贷过程中,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就可能导致银行的资金周转困难,更严重的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因此,针对我国人数众多的现在,如何把握好信用尺度、衡量好贷款人的信用等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很多国有银行将业务延伸到农村地区,该地方是一个相对风险高、收益低的区域,尤其是在信用贷款方面,由于缺少快速变现的财产抵押,导致银行在衡量信用方面处于承担风险的地位。

(三)市场风险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诸多银行在其中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市场风险相对来说较小。但是,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等方面,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期间,新的金融衍生品逐步产生,同样会对传统的银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部分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四)内部体制风险

由于银行属于国有企业,鉴于其特有的垄断地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小、盈利高,因此其参与者享受着高出其他诸多行业的待遇。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体制现状,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淘汰机制,容易发生工作懈怠、服务不周到、不思进取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减少银行本身的竞争力,不利于其长远地发展。

三、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我国与世界的发展逐步联系得日益紧密。改革开放至今,国际资金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工厂,同时,世界的资金进入中国,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世界资金的流入,需要通过银行这条渠道,与传统的对内模式相比,这样的情况是我国尚未面对的问题。相比于银行业,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复杂,因为不再是传统的内部经济,还要应对国外金融的各种难题。金融市场的开放,进入很多国外的投资模式和投资机构,这些外资机构进入我国市场,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变得日益复杂,因此我国的银行业需要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多。

(二)现有融资渠道的影响

首先,通过分析银行贷款对象的数据可以得出,我国银行资金贷给国有企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我国的私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的企业贷款相对贫乏和困难。其次,通过研究我国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除了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股东相互出资、民间借贷、以及银行贷款等等方式,几乎没有其他的途径。近两年温州爆发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以及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崩盘等事件屡见不鲜,终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融资渠道困难是企业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的资金闲置,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以及倒闭等现象,充分说明我国融资渠道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私有企业的发展。此外,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发展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面临着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民间资本的发展。总之,由于我国融资方式长期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市场亟需资金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其他融资渠道不通畅,此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银行自身的积累与壮大,分散了其内部资源,导致其不能发挥其优势。最后,如果大量资金流入经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而不是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的流动速度变快,银行之间的相互拆借等情况变得更加紧密。在国内,随着市场化程度地逐步深化,众多中小银行也参与到金融市场当中,使银行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放大。“十二五”期间所提到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金融行业已经开始从封闭走向外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对于后来出现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例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出现,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一些新的特色。如何调整自身的目标,使自己的竞争力处于行业的前列成了现在银行的重点。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区域性银行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在整个银行业的竞争中的优势逐步显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上抢占先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

(四)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由于我国的银行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者是纯国有企业,政府在其中行使着决策权。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国有企业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在资本的借贷对象上,国有企业比一般的私有企业要占据优势地位。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在此形势下,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一直没有变,企业的融资渠道缺乏导致企业的贷款来源必须经过银行,这样的层层审批制度不利于企业的资金高速运转,使企业在市场中不能灵活地应对危机。鉴于国有产权制度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同属国家所有,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国有企业,而人们赖以生存的私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国有的效益由于比不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私有企业,因此,资金在国有企业的增值速度始终赶不上在民营企业中的增值速度,这也给我国银行的信贷资金造成了一系列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提到,我国2010年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超出此前央行全年人民币7.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然而随着银行的超额放贷,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这也成为了银行金融风险的现实隐患。

四、规避金融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银行的设置原则应该是为人民的经济生活服务,服务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工作。由于我国社会制度的特点,使得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中获得支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现在的很多国有企业获得相对较多的社会资源,却增值不明显。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已经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该部分的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形,容易导致居民生活问题的发生。因此,把加大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应该放在规避经济风险的重要位置。

(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银行属于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属于最大的股东等情形,因此,在其垄断市场中,容易造成内部工作人员工作懈怠等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完全市场竞争中发展,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支持村镇银行管理人员和员工持股的方式,来调动他们做大做强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的银行业务相对趋于饱和,如何提高服务效率、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将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将业务延伸至村镇的银行可以通过吸收部分熟悉当地情况的小股东,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由于资本逐利的特性,一旦企业在实业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压制,管理者会通过其他途径使资金增值,例如投资等等。现阶段由于企业的资金来源有限,主要的途径是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能够通过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是比较少的。总之,在体制的约束和融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资金链保持充足。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供应,企业在做大做强的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拓宽融资渠道,避免企业倒闭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是政府未来可采取的一个措施。

(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同时,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起着重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一旦银行的信用发生危机,将会爆发诸如银行倒闭等金融危机。因此,建立完善存款保障制度是一个未来银行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综述了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金融风险,分析并列举了一些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中可知加强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趋势变幻莫测,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我国银行必须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以期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金融风险抑制在初发阶段。最后本文给出了部分防范金融风险的几点措施建议,期望该部分措施完善之后能够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等方面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范肇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2]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

[3]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11).

[4]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效应及治理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5]刘慧,吕德宏.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0(09).

(编辑:唐荣波)

作者:王鹏程

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论文 篇2:

浅析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金融风险及防范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往来,对于银行业的金融管理和资金流通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金融经济的波及和影响,国内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但是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本文主要对于银行业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希望减少银行业金融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银行业 金融风险 防范措施

1 银行业存在的金融风险

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主要的金融风险就是来自于信贷风险和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在银行的逐年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方面的风险防范和规避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心,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量贸易往来和外资企业的引进,中国的银行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原来的金融风险以新的形式出现在银行的业务往来过程中。

1.1 信贷风险。在银行这类金融机构中,主要的业务就是资金的往来,简单点说,就是储蓄资金和信贷投放,这是银行的两大支柱性业务。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的投放实现资金的流通,促进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资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融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减少冲击,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进行对冲,实现中国国内市场资金流动的平衡状态。由于现在的企业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信贷的需求比较大,所以银行的信贷业务一直是比较“火爆”的,即使是央行调高了贷款利率,加大了贷款利率准备金,但是银行的大量现金还是流向了工程建设和基础建设之中,这些建设项目时间比较长,贷款回收的时间就会被拉长,所以银行大量的项目工程贷款因为回收比较慢,在银行的资金流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银行的储备金不足,整个银行的资金链条就会断裂,整个银行的业务就会瘫痪。

1.2 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主要是来自于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形象比喻。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风暴中,房地产成为整个金融危机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原来被看好的房地产经济瞬间都成为泡沫经济。在银行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寻找优质的客户资源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工作项目,房地产由于自身的信贷风险较少,能够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看到回报,所以一直是银行业务中的优质客户,同时也导致了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金融危机里泡沫经济的出现,人们意识到房地产经济对于银行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在房地产的项目建设中,一直都是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后期的投入和建设具有不确定性,回报和投入往往也不能实现平衡,所以银行的贷款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分阶段性的楼盘开发对于资金投入和回收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银行在房地产经济这类泡沫经济中会增加金融风险的发生比例。

1.3 资金储备。银行的资金储备主要是对于社会上闲散资金的收集和回笼,以高利润和稳回报的方式将居民的闲散资金实现收集,扩大银行的资金储备,实现银行的信贷业务往来,同时在资金的收集和资金的投放过程中,实现银行的收益。但是资金的收集往往都是比较小数额的居民资金,投放的却是大数额的项目工程建设,在收集和投放的过程中往往就会造成银行资金储备的不足。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但是资金的流通是整个金融经济发展的前提,如果银行的储备资金不足,那么银行的信贷业务就会面临停业,整个银行的业务往来就会终止,甚至是金融危机的时候,银行会发生挤兑风险,对于整个银行的信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2 应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应对金融风险的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提高银行的金融监管,从制度和意识两个层面上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1 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加强金融体制的健全主要是进行金融改革,通过创新金融体制,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制度,金融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主体和主要的竞争机制实行改革,通过完善的市场金融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的活力,同时在竞争机制的改革过程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于主导型产业实现扶持,增加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最终增加市场的活力。第二,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实现统一的管理和限制。现在银行业中很多的银行都是跟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兴起的,对于整个银行业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并且在业务往来和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中国金融业体制的要求来进行,所以会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资金流通的阻塞,在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制定统一使用的规范,这样保证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也能防范金融危机。

2.2 提高银行的金融监管。银行的金融监管是减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有效地金融监督制度,实现金融业务往来的综合监管,对于银行的业务实现一定的制度管理,建立检查评估机制、业务评估机制、违法行为的监管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银行内部的监管,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投放力度,也能对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实现限制与管理。央行对于外资企业的建设和施工实现一定的限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贸易往来,以完整的市场立法来保护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对于银行的风险规避提出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比如说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对于流动资金的掌握,对于储备金的处理,对于银行收支的平衡,通过这些来实现银行自身的风险监测,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于银行金融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主要的防范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相信对于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一定能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兆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

[2]聂庆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7.

作者:杨黎军

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论文 篇3:

我国银行业首立“生前遗嘱”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

企业经营得好好的,要是有人突然问“您这企业倒闭了怎么办,不如先立个遗嘱吧”,恐怕免不了挨顿骂。不过要是放在金融业,这种做法既负责任,又能预防风险。金融机构必须事先递交一个“危机处理计划”,阐明万一金融机构倒闭了该怎么办,财产该如何处置。这一被称之为金融业“生前遗嘱”的计划,虽然有个不太吉利的名字,却是全球银行业公认的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妙招。

12月24日晚,招商银行公告表示,该行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高级管理层成员批准及签署“生前遗嘱”的议案》,授权总行分管法律合规事务的高级管理层成员作为该行应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负责人,批准并签署招商银行2013年度“生前遗嘱”及未来与之相关的年度更新文件。

这份议案让“生前遗嘱”这一说法,首次出现在中国银行业。随着银行业改革往纵深发展,今年以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等新鲜名词不断见诸报端,这次的“生前遗嘱”又是什么意思?

生前遗嘱

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美国于2010年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包括多项金融监管法规。法案主旨是确立在不危及金融系统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自我清算的方法,避免出现“大而不能倒”的银行要求救援。其中,一项重要条款就是,要求所有大型系统性金融公司向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递交“生前遗嘱”(Living Wills)。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7月,美联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了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花旗、巴克莱九大银行的部分“遗嘱”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生前遗嘱”,形象地讲就是当金融公司还健在时就安排好自己的“葬礼”,以便于其“有序”地执行。虽然“生前遗嘱”作为一种崭新的预防性监管工具,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如果实施得当,它很有可能对系统性金融公司的日常运行和风险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

订立生前遗嘱是未雨绸缪

此次招商银行立下的“生前遗嘱”,已经得到了董事会一致通过。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高级管理层成员批准及签署“生前遗嘱”的议案》,授权总行分管法律合规事务的高级管理层成员作为应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负责人,批准并签署招商银行2013年度“生前遗嘱”及未来与之相关的年度更新文件。

“生前遗嘱”也称清算计划,根据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确定,旨在表明如何在不危及金融系统的前提下自我清算,避免出现“大而不能倒”的银行要求救援。但截至目前,招行“生前遗嘱”文件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

实际上,早前已经有其他银行作出了类似表态。中国银行在12月19日公告称,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监管机构要求,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银行在美机构应向美国监管机构递交处置计划。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的目的,是增强银行风险预警和管理能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中国银行在公告中称。

“中国银行的此项计划实际上与招行的‘生前遗嘱’有些类似。”一位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美国市场耕耘已久、拥有较大资产规模的招行和中行均抛出自己的“生前遗嘱”,这并不意外。

不过截至目前,在上市银行中仅招行、中行发布了上述公告,而在美国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还有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中资银行未来逐渐订立"生前遗嘱"是未雨绸缪,也是大势所趋。”银行业人士表示。 “如果‘生前遗嘱’以后在国内各家银行中推广开来,我估计‘遗嘱’中的预案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股权构成、经营模式、业务范围等形态各异,所以他们未来推出的‘生前遗嘱’也会是各不相同的。”

危机发生前先做处置准备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生前遗嘱”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11月25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针对民营银行的设立表态称,要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推进试点。

这是银监会高层首次对外透露民资银行试点原则,必须订立“生前遗嘱”被市场解读为民营银行自担风险的实质性举措。订立“生前遗嘱”原则,指的是金融机构必须在发起设立前事先递交一个“危机处理计划”,阐明万一金融机构倒闭了该怎么办,财产该如何处置。

“这是2008年以后美国提出的做法,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都必须有个危机处理计划。”一位银行业高管表示,尽管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已呼之欲出,但存款保险制度只能部分处理风险,比如有资金损失,存款保险才会发挥作用。如果金融机构直接关门倒闭,可能会涉及更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生前遗嘱”。

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一类,消费金融公司的新版管理办法中已对订立“生前遗嘱”提出要求。银监会在11月20日正式对外发布修订后的新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在消费金融公司出现支付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当经营失败导致侵蚀资本时,及时补足资本。

金融危机引出监管新规 欧美银行均立生前遗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了一项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即《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

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总计100多家金融机构均需提交“生前遗嘱”。依据该项法案,去年7月,美国监管层已经要求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在内的124家金融机构立“生前遗嘱”。首批被要求提交“生前遗嘱”的银行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花旗、巴克莱九大银行。

另外,在今年初,欧洲银行管理局(EBA)要求欧盟39家大银行在今年年底以前根据G20国家稳定委员会(FSB)指示立下“生前遗嘱”,据了解,遗嘱内容将设定银行会怎样处理融资与减少的资本,展示怎样为保证核心服务而关闭一些业务。

“2008年雷曼兄弟的突然倒闭,使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瞬间陷于瘫痪状态,政府被迫出手援助,但由于银行没有‘遗嘱’,救市工作变得非常复杂。”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

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 或率先推出生前遗嘱

或许率先推进“生前遗嘱”的将是民营银行。

今年11月25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曾提出,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推进试点设立民营银行。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截至目前,监管层对股份制银行及国有大行尚未提出设立“生前遗嘱”的要求。

对此,一位曾任职于国有大行的重庆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民营银行优势在于活力和创新精神,但资本可能相对薄弱,管理水平可能较低,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更易发生风险性事件。

“管理层考虑的除了在政府层面设立存款保险等制度外,还要对它们的老板进行风险约束。订立‘生前遗嘱’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量,规定了主要股东在民营银行破产后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和避免了很多未来或会发生的棘手问题。”该人士说。

专家看法

“生前遗嘱”未必适用所有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告别了“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开始依托自身优势寻找转型方向,银行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招商银行签订“生前遗嘱”,把银行经营、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一旦出现风险将自我清算,进行追责,“高管层必然会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银行经营中。”

“生前遗嘱”是个舶来品,主要是防止银行系统性风险。设立这样的“生前遗嘱”一方面是为了防御银行的大而不倒的风险,一旦银行出现问题,政府救援的成本也会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形成高管问责制,让高管在管理银行的过程中更加敬业,防范冒进行为,对银行的经营更加审慎。

在被问及其他银行是否会受招行影响进行跟进时,郭田勇坦言,目前中国的银行大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生前遗嘱”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上个月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推进试点设立民营银行时明确提出了订立“生前遗嘱”的要求,因此这次是否是监管层的授意把招商银行作为一个试点还不好说。

郭田勇认为,大型银行设立“生前遗嘱”在未来可能是趋势,但是否所有银行都应当设立“生前遗嘱”还有待讨论。“生前遗嘱”的初衷是为防范银行大而不倒的问题,而中小银行本身体量较小,普通的存款保险制度就可以进行补偿,没必要所有银行都设置“生前遗嘱”。

上一篇: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下一篇: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