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作业大幅度缩小农时论文

2022-04-28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固了农业的基础,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作业大幅度缩小农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机械作业大幅度缩小农时论文 篇1:

构建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 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摘要: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第十次常委会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目的是鼓励和扶持农民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关键词:农机租赁;网络服务;农机现代化;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多元农机经营体制下,亟需探讨和实践的课题。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本文提出构建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1 构建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是发展农业机械化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1.1 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建设,能够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事实证明,世界上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是从农机现代化向农业现代化过渡的。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受土地经营规模、资金缺乏和使用成本影响,大量的农业经营实体不能购置农机具,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制约。为寻求机械化作业,就对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产生了需求,从而盘活了农机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最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建设农机租赁和农机服务网络,有助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1.2 发展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往来愈加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必然。由于我国农机化水平不高,致使农产品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能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出口量。大力发展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建设,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据测算,粮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可以降低成本30%。

1.3 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能够为农民减负和增效作贡献

一方面,土地少的农户不可能购置各种农业机械,这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投入大、回报慢、不好存放和保养的原因,这就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土地经营规模大、有资金的农场农户购买了大量的农机具,除自己使用外,有能力对外提供服务,这对农业机械化有促进作用。前者可以不用投入成本,减轻了负担,用少量费用享受到机械化服务,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农时,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搞其他创收,而后者可以通过对外租赁和作业服务来实现增收。

1.4 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建设,能够解放农村生产力,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能够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节省社会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和规模化,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农机作业仍以农民自我利用为主,缺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农机作业组织。在此情况下,充分整合和利用农机资源,发展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2 国内外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发展趋于成熟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很高,大型化、自动化、精准化的农业机械已被广泛采用。这些农业机械一般为服务类公司拥有,由这些公司对外提供租赁和作业服务,这已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农机经营模式。其中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很高。一个农机服务公司一般的服务范围辐射方圆40~50公里。另外,还有一些跨国服务的农机经营公司,比如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地区代理分部,有9名员工,90%以上的工作是与农民联系,了解市场,推广技术,宣传产品,提供租赁和作业服务,涉及方圆100公里,年营业额超过600万澳元。

2.2 国内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蓬勃兴起

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河南省谢庄农机联合收获股份合作社,以谢庄农机站为控股主体,吸纳社会资源入股组建而成。经营商由农机站统一组织订单,统一收割线路,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价格,根据单机作业量分红。1998年开展跨区作业以来,已有联合收割机428台,收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北京聚科农业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经过实地测验和测定,指定具体的农机租赁办法,也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2.3 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行业需政府的鼓励、扶持和规范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需政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的相关服务。

2.4 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行业风险和回避策略

投资就有风险,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在经营服务过程中会产生风险:一是租金和作业费回收风险;二是机具在租赁过程中损坏和丢失的风险;三是存在纠纷和人身伤亡事故的风险;四是市场需求量不足,造成亏损风险。为回避风险,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组织要谨慎投资,适度发展。加强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细则,避免造成损坏、丢失或发生安全事故。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扩大企业影响。根据季节不同搞灵活促销或用价格浮动方法。协作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基础,广泛搜集信息,扩大市场,提高机具出租和作业率。未雨绸缪,精心策划,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3 结语

发展农机租赁和作业服务网络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正确把握新时期农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我国的农业一定会进入美好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贾晓丽,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

作者:贾晓丽 吕海

机械作业大幅度缩小农时论文 篇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固了农业的基础,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

1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方面,用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能使人摆脱天然器官的限制,使一个人能够同时用更多数量和灵巧的工具;另一方面,动力机械的应用,使劳动者能够使用的工具数目和速度完全不受人力和畜力限制。这样,在手工劳动下需要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使用机器的情况下,只要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完成,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2农机是农业中实现稳产、高产、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和产量的有力手段

2.1农机能够做到准确、均衡、作业质量好

它可以比人畜力操作更严格地按照农业技术的要求,适时地进行耕、耙、播、中耕、收获等作业,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2农机作业效率高,能抢农时,赶季节

农业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李比希说过:“在农业上没有比时间因素更重要的因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季节性的人畜力紧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有不少地区还是严重的,特别是近些年来多种经营的发展和劳动力向外大量输出,再加上复种面积的迅速扩大,更加深了这种严重性。所以就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广大农民也要求机械化。另外在比较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地区等,利用农机抢农时、赶季节尤为重要,因为“气候越是不利,农业劳动期间越短,从而资本和劳动的支出就越是紧缩在短时期内。”所以使用农机就有更大的优越性。

2.3使用农机可以大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各种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我国历史上历来自然灾害频繁,其中以水旱灾为最大,病虫害的为害也很严重。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但自然灾害的影响仍是很大的。不少地方的产量仍然很不稳定,一遇灾害就大幅度减产。这种不稳定性对于人们生活和国家建设影响很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必须提高排洪和灌溉的能力,采用能抗御自然灾害的耕作方法和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而要做到这些,单靠人畜力,不搞机械化是办不到的。

2.4使用农机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要大幅度地不断提高单产,就必须采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措施,而各种农业现代化技术措施的采用,也都需要以机器作为手段。

3农机化能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我国有非常优越的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都是以种植业为主体,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为主,这是农业生产力不发达的表现。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实现机械化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这是因为:只有在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稳定高产水平的基础上,才能为林、牧、副、渔的大力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劳动力,林、牧、副、渔各业也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高速度的发展。

4农机化是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

农业机械化后,由于农业生产中物化劳动消耗大量增加,农民支付的生产资料费用的绝对量将会随之增加,但是由于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和劳动消耗的大量减少,因而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总成本额仍然会趋于下降,农民在支付成本后的收入仍然会不断增加,因此,要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

5农机化能推动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

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大发展,不仅可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及更多的资金,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而且可以为工业开辟广阔的市场。我国地域辽阔,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拖拉机、汽车、配套农具、油料、建筑材料等。这样广阔的国内市场,将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农业机械化还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新陈代谢过程,必然会推动工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相应发展。

6农机化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

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但是绝不能认为,社会主义农业可以长期建立在落后农业的物质基础上。只有农业机械化,才能大大减轻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促进农业科学文化的发展。所以它又是改造农村落后面貌,逐步消灭城乡、脑体劳动之间三大差别的必由之路。

概括以上各点,可以看到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把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等同起来的观点,固然是错误的,但是必须明确,没有农业机械化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面貌,不断地缩小和消除与世界上先进国家农业的差距,就必须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农机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作者简介:李海恩,男,吉林公主岭人,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农机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新技术推广。徐春江,男,吉林公主岭人,公主岭市双龙镇农机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新技术推广。

作者:李海恩 徐春江

机械作业大幅度缩小农时论文 篇3: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小麦垄作栽培的优点、创新点、技术要点,为小麦垄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麦;垄作;平作;栽培技术

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省工省时、便于管理、能减少农业化学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节水、抗病、增产、低耗、高效的特点。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辐射到山东的40多个市县,同时在河南、甘肃、宁夏、山西也得到了一定面积的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可以在我国所有水浇田区推广,不论是缺水的干旱区还是多雨易发生涝害的地区,都可以采用这项技术。

1 小麦垄作栽培的创新点

小麦垄作栽培是将原本平整一片的土壤用机械起垄开沟,把土壤表面由平面变为波浪形,就像种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一样在垄上种2~3行小麦。是一项节水、节肥、增产的全新小麦生产技术。它与传统平作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30%左右。在栽培管理上,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有几点不同于传统平作,该技术的创新点包括:

1.1新的种植方式 我国乃至世界小麦主要以传统平作为主,即将小麦种植于平整的畦面。而垄作栽培则是将土壤表面由平面型改为波浪型,扩大土壤表面积40%左右,从而充分增加了光能截获量,有利于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湿度,大大改善了小麦冠层的小气候条件,显著抑制了小麦纹枯病、白粉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害的发生,使小麦株高明显降低,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1.2新的灌水方式 在灌水方式上,该技术与传统平作也存在较大不同。传统平作以大水漫灌为主,不仅水分利用率低,而且土壤板结现象严重。而垄作的灌水方式为小水沟内渗灌,克服了大水漫灌由于土地不平整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肥料浪费现象,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用水量仅为450 t/hm2,比传统平作的水分利用率提高30%~40%,消除了土壤板结现象,为作物根系的健康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1.3新的施肥方式科学研究认为,施肥位置的不同直接关系到肥效的发挥和作物产量的高低。传统平作多为零深度施肥,即浇水前把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撒施于地表。这样不仅增加了施肥量,同时也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和化学污染。垄作栽培不同于传统平作,肥料不能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该技术要求底肥占总施肥量的1/3,其余部分要在拔节期一次补施,或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2次补施。基肥可在起垄时埋人垄底或随播种以种肥形式施人土壤,在后期补肥时应以垄沟深施肥为原则,沟内集中条施,施肥深度相对增加15~17 cm,肥料利用率提高10%~15%,有利于作物增产和保护环境。

1.4新的群体关系 传统平作高产要靠培创大群体,而大群体容易引起通风透光的不良,进而引发病害和倒伏等问题。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有利于更好地优化小麦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达到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穗足、穗大、粒重的目的,每穗粒数增加2—3粒,千粒重增加2.5 g左右,不仅可以增产10%~15%,而且明显改善了小麦的品质。

2 技术要点

2.1地块选择 实行小麦垄作栽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该技术主要适宜于水浇条件及地力基础较好的地块。应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对于旱作地区,必须结合免耕、覆盖及其他节水技术进行。轻粘性土壤和壤土比较适宜垄作,效益也最高,而对于保水保肥力差的沙壤土或沙质土壤则不宜采用。

2.2整地 垄作栽培要求播前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墒情不足时应先造墒再起垄。如农时紧,也可播种以后再顺垄沟浇水。起垄前深松土壤20~30 cm,耙平,除去土坷垃及杂草后再起垄,以免播种时堵塞播种耧,影响播种质量。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部分复合肥。整地时,基肥的施用原则与一般的精播高产栽培方法相同,目前提倡的是肥料后移施肥技术,也就是基肥占全生育期的1/3,追肥占2/3。

2.3垄幅确定 垄幅的大小及垄上种植行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力条件、作物布局及轮作制度。仅就地力条件而言,中等肥力的地块,垄宽以70~80 cm为宜,垄高17~18 cm,垄上种3行小麦,这样便于玉米直接在垄沟内进行套种;而对于高肥力地块,垄幅可缩小至60~70 cm,垄上种2行小麦,玉米套种在垄顶部的小麦行间,也可套种在垄沟内。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垄作小麦可以在垄沟内间作菠菜等越冬蔬菜。

2.4垄作机械配套小麦垄作播种机是专为作物垄作栽培而生产的配套机械。用小麦专用起垄播种一体化机械,起垄播种施肥一次完成,减少了田间作业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使用时垄距可调,垄上可种2~3行小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牵引动力1次起1垄或多垄。配套的小麦专用起垄播种机可提高起垄质量和播种质量,尤其是能充分利用起垄时的良好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出苗,为苗全、齐、匀、壮打下良好的基础。

2.5良种选择 垄作栽培作物种在垄顶,相邻垄间距离远远大于传统平作行距,用精播机播种,注意在品种的选择上应以分蘖力较强的多穗型品种为宜,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扩大光合作用面积,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从而更能充分发挥垄作栽培的增产潜力。而对于分蘖力较差的大、中穗型品种如要实行垄作栽培,应以提高土壤肥力为前提,适时加强春季肥水管理,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从而增加有效光合面积。另外,可适当选用晚熟品种,以发挥垄作的高产潜力。

2.6肥水管理 淹灌垄作,是目前垄作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灌溉方式失去了垄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正面影响,无法发挥垄作栽培良好的增产效应。因此在浇水时应以小水漫灌,停水后垄沟余水能浸湿垄顶为原则。严格掌握浇水时期,适时浇好冬水,干旱年份要注意垄作小麦苗期尤其是早春要及时浇水,以防受旱和冻害。后期灌水多少应视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小麦起身期一般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尿素,肥料直接撒人沟内,可以起到深施肥的目的,然后再沿垄沟小水渗灌,切忌大水漫灌。待水慢慢浸润到垄顶后停止浇水,这样可防止小麦根际土壤板结。小麦孕穗灌浆期应视土壤墒情加强肥水管理,根据苗情和地力条件,脱肥地块可以在浇水的同时追施尿素75~150 kg/hm2,这样有利于延缓植株衰老,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产量,同时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

2.7垄作与免耕覆盖相结合 垄作与免耕覆盖相结合是一套较好的实用耕作技术,对于旱地小麦生长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该技术操作方便:在收获时,留下小麦根茬10 cm左右,高留茬如同在地面打了无数个桩,可保证粉碎的秸秆不被风刮跑,水分也不易流失;作物秸秆粉碎后可直接覆盖,并尽可能地盖满、踏实、均匀;播种时,采用专门的播种机械,不动或尽量少翻动地面覆盖物,不耕、不旋条件下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垄作与免耕覆盖相结合,抗旱,蓄水,保肥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该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雨季地表径流,充分发挥土壤蓄水的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及旱地土壤的生产能力。

作者:陈 伟

上一篇:循环经济模式下农业推广论文下一篇:关于施工管理的建筑电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