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通过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务。教学团队在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应从组织变革、制度创新、资源支持、文化构建等方面入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摘要]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包含的多方面内容,提出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使其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增加多方支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等措施,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 能力与素质 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娟(1982- ),女,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天津 300384)

一、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就需要从体育师资队伍上着手,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分析和培养,为高校体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能力。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最为核心的教学任务便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这两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贯穿整个高校体育发展过程的始终。体育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最终达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品德、意志的目的。运动训练的能力指的是体育教师在专业的训练场上,通过对学生肢体动作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增强学生体质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体育师范类院校以及一些研究性院校,各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和特长。例如,专业体育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训练技能,师范类院校侧重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性院校则将培养的重点放在科研上。这些不同的侧重点使体育教师们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平衡体育教学和训练等问题。

2.科研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同时肩负着科研重任,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水平。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有科研意识,在具体的体育教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要用研究的眼光及观点去观察、分辨、探索各种体育现象与问题,探寻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升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3.创新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能力,才会使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呈现不断上升和持续发展的趋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发现、了解新事物、新知识,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4.灵活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有了现代技术的融入,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体育教学除了在课堂中进行以外,在室外也要有大量的训练,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在教室中,还要延伸至体育场上。目前,体育课上普遍运用了多媒体、多功能的教学设施和手段,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进行指导。

5.结合社会变化更新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的能力。这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体育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扩充,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引领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体育教师不仅从事教育教学,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其个人的思想状态、政治素养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应以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便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是学生们最鲜活的教材,教师自身呈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引领作用。除了教室授课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在训练场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便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展现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风采。

3.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所有高校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高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这两门学科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作为教师入门的必备知识,当时体育教师可谓记得滚瓜烂熟,但是考过之后便会忘得一干二净,没有将这些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另一部分是专业技能素养。运用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可以将自己学生时期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形势变化,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加以扩充和更新。专业技能素养的形成则需要靠平时的锻炼和训练,而且要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技能切磋,不断提升自己。

4.健康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注意力、良好的性格等多个方面。健康的心理素养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创新、改革等活动的心理基础。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岗位的独特性和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更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拥有良好心理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将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教育领域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革。新课改、基础教育改革等使高校校园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在此背景下,高校也集结力量进行着各学科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既有一定的传统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性。以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全方位发展。而现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则是积极引导学生群体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学习体育学科知识理论和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提升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门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伴随着体育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能力和素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高校把对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作者:王娟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论文 篇2:

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通过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务。教学团队在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应从组织变革、制度创新、资源支持、文化构建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教学团队

自高等教育制度产生以来,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为教师自身和大学管理者、学习者关注的重要目标之一。一般意义上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职业道德发展三方面。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于高校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而忽视其教育教学发展,似乎认为这样一个掌握着高深学问的知识分子群体就是天生的教学者,他们即使不学习教育理论与技巧也能胜任。然而,学者并不等于良师,学术专家也未必就是教学名师。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教师的学科专业学术丰厚,并不意味着学生能从他那里学到渊博而深入的知识。失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缺乏对课堂的理解与把握,没有对教学法的研究与创造,大学教学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育教学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其内涵如下图所示: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归根到底要依靠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素养。本文试图以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为视角,探讨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紧迫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通过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务。

1.新任教师的大量增加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体现在“量”的增长上,短时期内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这一时期新任教师的大量增加。高校教师的发展本应是从接受入职教育成为初任教师继而成为有经验的大学教师乃至教育家的过程,而这些新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由于很多都来自本校,且大部分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没有或很少接受教师的职业培训(目前由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偏重理论学习,忽视了与新任教师日常工作的实际联系,且相关课程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故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教育专业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的。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新任教师是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将对教学行为的一般理解,及对自己学生时代教师教学行为的回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模仿、试错,逐渐获得经验,从而达到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他们的专业成长之路并未循着上述高校教师发展的常规过程,因而出现了角色转换缓慢、大学教学与研究的“近亲繁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新任教师在教学上缺乏扎实的基本功与创新的能力,专业发展缓慢。

2.培养对象的发展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整个大学文化面临着压力和改变——从精英主义到大众主义。在“精英教育”年代,大学毕业生少,就业不存在问题,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质量等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不易显现,学校几乎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需求,教育质量必须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否则,就会影响到学校生源和学校生存。同时,培养对象的多样化导致个体差异增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培养对象构成日趋多样化,不仅有精英型的人才,还包括不同素质、不同个性、多样而复杂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差异,“精英教育”年代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份讲稿,已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强烈需要大学教学体系的变革,改革课程设置、实施因材施教、改进学生评价方式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培养与提高,即促进专业持续地发展。

3.教学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伴而生的是以高新科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现代”所带来的一切。一是教师面临多重角色任务的挑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同时是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等。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而不能把学生仅仅视为知识的承受者、容器,进行“灌输式”教育。二是教师面临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挑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具体专业教学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教学。例如,学习各种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等,将之应用于教学中,以实现教学的优化。三是教师面临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导致新的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出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从而对大学教师的发展性教学能力,尤其是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研究性”。

二、教学团队建设之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重要意义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的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共同体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而教学团队正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它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旨在通过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

1.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自身才是促进教学发展的真正主体,外部环境的支持及其作用的发挥都要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为旨趣。外部条件只有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时,才能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进而促进其教学发展。而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所提供的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

作者:岳慧君 高协平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论文 篇3: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探索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培养方案学习、岗前培训、教学能力提高计划制定、教学经验交流、自我完善与发展等方面讨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

大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上讲台前的岗前培训和试讲,然后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网络培训以及中后期的用于评价体系的督导专家听课与教学竞赛等。这些传统的且较为固定的措施有利于青年教师基本教学方法与技能的培养,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本文作者认为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能力培养、提升体系不完善和措施实施不到位。本文从青年教师自身及高校两方面讨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一)教学能力基础薄弱。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教师职业实践训练,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就直接上讲台成为一线教师了。尽管岗前培训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短期集训尚未改变教学能力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一,讲授速度快慢把握不好,驾驭课堂能力差,更谈不上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了。

(二)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目前,很多高校把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数、出版专著等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的首要指标,导致青年教师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使得青年教师无法安心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造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从而使得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1]。

(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青年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内容及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兼顾。科学研究是青年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青年教师具备高学历、具备系统的科研背景,因此,常被加压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的双向压力难以平衡兼顾,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使得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明显不够,备课不充分,对教学方法未能深入掌握,从事教学研究的动力不足,教学工作认识弱化,教学能力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

(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青年教师要理解、领悟教育理论及教育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熟悉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状态,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相长”。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青年教师个性,有步骤、有计划、合理地制订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计划,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使青年教师养成不断学习观念。

(二)学习专业培养方案。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学习所教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熟悉整个培养体系、专业课程的构成,然后进一步认清所承担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其与其它各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有的放矢的做好讲授课程的准备工作及授课。教研室要制定新进青年教师得系列教学文件的学习环节,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融入专业教学队伍。

(三)加强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最基本的途径,高校应建立一套系统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培训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要多元化,应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文件的撰写、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讲授方法应和教学内容相呼应,理论讲授和实践、实际问题相联系。另外,引导青年教师了解职业道德内涵,促使他们尽快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教学环境[2]。

(四)构建个人教学能力提高计划。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各自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特长,如何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需要一个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渠道和过程,青年教师要学习掌握这个规律。青年教师要从听老教师讲课开始认真学习体会,重点领会知识点的把握,知识讲授进度等;然后协助老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任务,练好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技能;最后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制作课程教案和课件,由老教师审阅,形成“传帮带”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五)构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机制。在不同高校之间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群体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探讨提供平台,促进不同高校间相同专业的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相互借鉴,提升各自的教学能力。

(六)自我完善与发展。掌握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高校青年教师要具有扎实、渊博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除了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发展自己。

三、结语

青年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校管理部门也要正视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融入教学队伍中,适应高校教师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向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春阳,裴兰英,刘晓蕙,徐学琴.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6),35-36.

[2]刘春兰,徐彤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24(4),88-89.

作者:王会 吴汉东 刘政

上一篇: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生态农业论文下一篇: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宪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