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古诗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古诗是古人寄托思想感情,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以精炼简洁的语言为主,字里行间蕴藏着古人优秀的思想品质。小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启迪和熏陶,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比较值得认可的一类教学模式,能够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古诗学习兴趣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古诗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与美育教学的探析

摘 要:随着教育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观念的教育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阐述美育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进而探讨分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教学

小学作为学生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备受教师与家长的关注,但是由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得小学教育在美育教学上十分薄弱,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教师虽然也利用不同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但是教学效果反应平平,学生并没有真正听进去。因此,教师要对美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结合语文古诗教学,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一、美育教学的概述

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指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教育。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使美育教学通过文字、词语、文章的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可以对古诗词所蕴含的内涵、美学艺术、精神情感有更好的领会与感受,学生通过美育教学深入了解古诗词文字、意境、情景、精神中所具有的美感,可以有效培养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美育的特征

美育具有很多独特的教学特征:第一是具有过程性教学特征,美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感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第二是具有全面性教学特征,美育的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没有固定的教学界限与范围,重点在于学生的个人体会与感悟,因此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第三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特征,美育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抒发自己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美育的作用

美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美育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语文学习中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自身个性,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进步。另外,教师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文字、词语所蕴含的美感的理解与感受,因此美育教学具有传播文化内涵的作用。美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断传递美、创造美。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渗透美育教学的策略

1.感受古诗词文字的美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美育教学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古诗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文字美感教学入手。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古诗都是古代诗人的经典著作,在诗词中每一个文字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琢磨,很多词语在表达上生动传神,直扣主题。比如古诗《江雪》中一个“独”字不仅表现出诗人独自一人垂钓的情景,更是表达出作者的苦闷心情,在诗句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字的品读,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字的把控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美感的理解。

2.感受古诗词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中对于诗词意境美的感受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诗词的写作往往包含着很多典故,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使得学生对诗人饱含的深厚的情感难以理解。这些情感通过诗句的表达能够镌刻出深邃的意境,而对于古诗意境的领悟与感受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体会到诗人的写作意境也就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古诗的内涵,这也是古诗教学与美育教学相结合的一个教学策略。

3.感受古诗词画面的美

古诗词中有大量的诗句是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宜人与壮丽多彩,这类作品往往也是诗人借景抒情,抒发内心情怀的诗词。在这类诗词中通过诗人的描述会呈现一幅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的画面,这体现了古诗教学中画面美的直观感受。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读者顿时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美。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所描绘画面的体验感知能力,是对学生美育教学的一种扩展,增加了学生对于美的想象力。

4.感受古诗词情境的美

古代诗人所写诗词不仅文字精彩、意境隽永,而且很多古诗都能给我们带来直观、丰富的情境感受,这自然也是美育教学渗透到古诗教学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情境的感受,利用照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搭配与诗词内容相关的背景,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这样对古诗教学与美育教学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美育教学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掌握,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教学语文古诗教学与美育教学的探究分析要更加重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希博.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與美育教学的探析[J].中外交流,2018(4):227.

[2]曹娟.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8):142-143.

[3]周丹.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21):272.

编辑 马晓荣

作者:谭龙文

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篇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摘要:古诗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古诗是古人寄托思想感情,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以精炼简洁的语言为主,字里行间蕴藏着古人优秀的思想品质。小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启迪和熏陶,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比较值得认可的一类教学模式,能够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古诗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文学素养,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积极乐观的品质,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古诗学习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到时空和学生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的限制,小学生们学习古诗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1.情境创设内涵解析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的,并作用于学习主体的,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的构建式学习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们求知欲望,情境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也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或课堂结尾部分导入应用[1]。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差别就是不需要盲目遵循刻板的教学大纲展开教学,学生们也不用盲目的完全听取教师的教导,而是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更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们对知识内涵的掌握。任何学习都是基于感官认识开始的,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先形成感性认识,最终促进学生们的理性认识。目前常见的情境创设类型包括:创設悬念情境、创设信息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求异情境等[2]。

2.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2.1诱发性原则

教师们在创设古诗学习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认知冲突,就是要能够带动学生们自主思考为宜。

2.2真实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一定要使情境尽可能真实或是接近真实,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有感知。正所谓“眼见为实”,学生们能够通过感知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感知的知识。

2.3合作性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学生们的合作团结意识的培养是比较注重的。也就是意味着学生们要具备良好的集体意识,要能够做到分享和交流等优秀品质[3]。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就需要满足学生们能够愉快交流、合作以及克服困难的需求。

2.4层次性原则

古诗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情境的创设最好要能够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经验和认知水平而定,便于学生们搭建学习框架等。有层次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3.1创设生活情境

古诗内容大多以古文形式呈现,学生们要想真切地把握住其中的深意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唤醒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生活感悟来理解古诗内容。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古诗《凉州词》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首诗为七言绝句,主要描述了西北边陲军旅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戍边将士开怀畅饮、尽情酣醉的场景,还反映出了苍凉的边塞环境,体现了征人们豪爽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4]。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场景几乎是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意思是:军营里的几人在夜晚举杯畅饮,他们手拿会发光的酒杯,斟满了葡萄酒,刚想喝酒,却听到了琵琶声,于是赶紧奔赴了战场。”紧迫感是非常鲜明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正在悠闲地吃饭、玩耍的时刻,突然听到来自家人的催促,如告知需要赶紧出门,那种紧张急迫的心情。虽然会有所差别,但是也是存在共通之处的。学生们一想的确那种滋味很不好受,还让人觉得非常难受,担心出了什么大事一样。通过这样的情境对比,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古诗情感的理解。

3.2创设多媒体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手段能够为学生们创建声、光、影等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们实现沉浸式学习。古诗学习非常注重意境的创建,但是如果只有简单的文字,学生们是很难融入到情境当中的,故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们创建出古诗情境,以实现更好的学习[5]。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时候,该首诗作为田园诗的代表诗作,真实的展现了田园人家乡村农忙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几乎不具备乡村生活的体验,故很难理解诗句中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诗句为学生们创建出:乡村人民白天耕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司其职,小孩子年龄虽小,还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的场景,可以通过学生们都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将古诗内容动态的演绎出来,学生们看着图画中呈现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能进入情境,并体会到整首诗的内容在讲什么。相比于文字内容,学生们看到图画的情感共鸣会更深。进一步为了增添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古诗的意境所在,相比于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整体学习效果会更好。

4.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法需要在满足一定教学原则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可以结合小学生们的心理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华.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2019年3期):594.

[2]朵晨晨.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 伊犁师范大学, 2020.

[3]茅萍荷.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情境的策略[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4).

[4]尚素蕊. 探析小学古诗教学中情境建构的教学策略[J]. 中华传奇, 2019(9):87-88.

[5]李慧清.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05):104.

作者:傅月琴

语文古诗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相互融入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而古诗文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更值得将其传承,特别是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去感受其中的意境和主题思想便成为一大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古诗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已经成为新的教学发展趋势,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相互融入

引言:小学阶段的同学文化知识尚浅,可能会存在害怕学习古诗和练习写作的情况,认为古诗很难理解其中含义而且没有白话文方便记忆,在作文上也是没有那么多精彩的语句进行撰写,从而导致对待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则应重点研究如何巧妙的将二者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成绩。

一、进行古诗的改写训练

古诗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诗人根据其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每一个文字都能解读出很多层含义,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要想将其与作文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古诗的改写和扩写训练。先明白诗的每一句是什么意思,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从而来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望天门山》一文,根据名字便能猜测出是描写山水的一首古诗,教师先向同学介绍作者李白的资料,引出文章的创作背景,知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出如此磅礴大气的篇章。而后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对古诗进行翻译,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如何将其用白话文扩写,从而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比方说高耸的天门好像是受到猛烈水流的冲击而被长江水从中间劈开,碧绿清澈的江水从东边翻涌至此处,两岸边上的青山巍峨耸立,我坐着一艘小船沐浴阳光缓缓前行。文章翻译过后,可以给其创作出新的背景,或是加上新的人物设定,尽情发挥想象力,只要是积极健康的都可以运用到作文中。让同学领略到作者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从而能对其自身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通过这样的改写和扩写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这些奇思妙想合理利用到写作中去,更是能把古诗与作文有效结合,锻炼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1]。

二、尝试进行古诗的创作

古诗创作对于文学素养略微浅薄的小学阶段同学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不必要求每人都能完成创作,但至少要进行尝试,知道古诗的押韵,对仗等基本常识后开始练习。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暮江吟》一课,是白居易生平少有的纯粹描写景色的诗歌,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歌,通过夕阳照射下的江面显现出两种颜色,描绘一幅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想要进行此类诗歌的创作,可以在理解其中含义的基础上将关键词用同义词替换,这也是开创思维的一种方式。比方说“残阳”一词,我们就可以使用“晚霞”来代替等等。写完之后教师引导同学在班级前展示,不管成果怎样都要适当给予鼓励,此项活动有难度且一味的批评会打消学习积极性,鼓励每名同学都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没有好与不好的评价,有的只是对创作精神的嘉奖,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将古诗讲解完毕[2]。

三、向古诗学习作文技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指古诗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的。现在文章的形成很多都是借鉴了古诗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润色形成新的内容。由此教师应重点探索该类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3]。

四、在作文中妙引古诗句

古诗的魅力体现在即使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流逝,优秀的诗句依旧能流传至今,且在现代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不俗的影响力,而将其运用到作文中去,定会增色不少,突显出斐然的文化素养。比如写到有关中秋节的作文,除了描写节日习俗外,更重要的传达出有关“思念”的主体,月圆之日定是与家人团圆之时,利用圆月来表达八月十五团聚的意义,要想将文章带入更深层次,便可以引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十五夜望月》中的经典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通过凄惨的语句表现了无法和家人团聚的凄惨与悲凉,短短几个字便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同样表达此类情感的诗句还有很多,如“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等,古代借用月亮来表达思念的方式持续至今。这就要求学生扩大古诗的积累,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文库,在需要运用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出所学过的内容,巧妙的针对不同习作主题将古诗中的经典句子加以运用,不仅能为文章增添色彩,更是对优秀古诗词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4]。

结束语:通过对古诗的改写和扩写,向其借鉴写作技巧以及在作文中运用好句等方式,充分将古诗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更能够帮助其积累作文素材,提供写作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水平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有更多的有效方法可以运用,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芬芬.探寻意象,开启古诗教学之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6):1.

[2]林桂花.古诗教学和作文训练相结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6):60.

[3]陶颖.基于情智共生的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05):44-45.

[4]彭莉.聚焦核心素养 探索学科整合——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12):78-79.

作者:杨徽

上一篇:远程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经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