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院校多元统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42所项目院校在中国高职高专网上公布的数据,构建绩效产出水平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分析项目院校投入要素与产出水平的相关程度,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几点启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油院校多元统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油院校多元统计论文 篇1:

数学地质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数学地质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介绍的数学方法较多,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较深,应用的领域较广。本文结合该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专业认知、精选教学内容、强化软件操作以及优化考核机制等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从事数学地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地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数学地质属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地质学与数学、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从量的方面研究、解决地质学问题,反映地质学从定性描述向定量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析测试手段及测试仪器的不断改进、更新,地质数据暴增,数值型地质信息大量出现,伴随数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推动数学地质不断进步。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在地矿、石油、冶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理论和方法体系。因此数学地质在地质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日益牢固,成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数学地质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不仅涉及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深奥的概念、烦琐的推导和复杂的计算,还涉及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利用和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如何提高数学地质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培養学习兴趣,强化专业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通过展示课程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地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并结合最近召开的国际国内数学地质大会等相关专业会议内容,为学生展示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拓宽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地质方法在地矿、石油、冶金等相关地质领域研究中取得的应用成果,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地质课程的价值,体会数学地质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地质方法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地质方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为数学地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杰出科学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地质学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理论的传承和方法的应用,还有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些都将使学生对数学地质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强化专业认知,从而增强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二、挑选合适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数学地质教材有些偏重于实际方法的应用,理论知识讲解比较少;有些教材则偏重于理论方面的讲解,内容大部分是数学公式复杂的推导过程,实际应用较少。我们选取教材时,要求教材既有适量的理论和严谨的论述,又要有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数学地质的基本概念、数据处理方法和案例应用过程,而且还要注重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案例的相互融合,达到穿插教学的目的。经过教学实践和对比,发现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数学地质方法及应用》比较合适,章节安排比较合理,并且把每种数学地质方法的讲解都融入科研项目实例当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方法应用的相互穿插。该教材在第三章举例用逐步回归求储量密度y与生、储、盖、圈、保5个因素的回归关系式时,利用实际数据对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求解,使理论教学和方法应用相互融合,实现穿插教学。另外充分考虑数学地质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学时,以学生灵活应用数学地质方法为主线,以掌握数学地质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教学内容。数学地质课程共选择五章,内容包括绪论、地质数据的表达方式及其特征、多变量相关分析、多变量分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数学模型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这两章涉及的学科专业知识比较深,留给学生继续深造时学习。这样就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讲授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把握课程特点,多种授课方式并用

数学地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矿、石油、冶金等地质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门以数学理论为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研究手段,对地质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性学科。因此,数学地质的授课方式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授课方式,既要充分考虑传统理论教学(数学理论知识),又要考虑实践操作教学(计算机技术操作),还要考虑实际应用教学(科研项目应用实际案例)。在数学地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授课方式综合应用的方法。比如在阐述数学理论方法时,可以采取启发诱导式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导数学公式的简单步骤。这样便于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的理解。而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讲授回归分析时,可先举例说明国内外学者应用回归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成功例子,然后结合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对生油门限时间和生油层温度、埋藏深度进行回归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有机质向石油演化所需时间随着地温的升高和埋藏深度的加大而缩短,其中温度对演化时间起主导作用”,从而调动学生数学地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数学地质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讲授那些紧跟生产科研实践趋势、真实客观和经得起推敲琢磨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任课教师本人或教研室相关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在讲授判别分析时,将《应用岩性统计方法判别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相》的科研论文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而在讲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时,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于惠州凹陷M层物源分析》的科研论文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赋予知识生动性、形象性和实践性,从而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软件操作,注重实践教学

数学地质从其出现就借助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软件的应用。面对浩瀚的地质数据,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处理、研究和分析它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才能完成。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的操作非常重要,该课程要求熟练操作的软件主要有SPSS、MATLAB和Surfer。在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和软件操作教学要同步进行,在讲授完每种数学地质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后,马上介绍相关软件的操作过程和具体步骤,随后安排上机实践操作。上机操作内容要由浅入深,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实习指导书上已有详细步骤和结果分析的案例进行操作;然后让学生将软件操作的结果与实习指导书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最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产数据,要求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分析操作,达到举一反三、熟练操作的目的。当然在软件操作教学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掌握这一操作流程,应该强调该课程的教学重点还是数学地质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方法的科学选取;同时还要注重软件输出结果的地质分析和相关解释,以及是否符合地质学的相关规律。因此,在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输出结果进行地质分析,给出地质解释,并完成相应的上机实习报告,使理论知识与软件学习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计算机软件操作和数学地质方法应用能力。

五、优化考核机制,合理评定成绩

考核机制是合理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也是检验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的标尺。数学地质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考核机制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還要考虑学生对相关软件的操作过程以及对输出结果的地质分析解释能力,特别是数学地质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上机操作考查和学科论文综述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综合评定。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种数学地质方法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机操作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相关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软件输出结果的地质分析和地质解释的能力;学科论文综述则是通过对数学地质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数学地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运用的数学方法较多,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较深,应用的领域范围较广,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操作的要求也比较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数值型地质信息出现,其越来越受到地质学家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总之,数学地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探索、创新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从事数学地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鹏大,夏庆霖.中国学者在数学地质学科发展中的成就与贡献[J].地球科学,2009,34(2):225-231.

[2]尹艳树,尹太举.数学地质的教学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23-124.

[3]赵鹏大.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为发展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做出更大努力[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6):4-7.

[4]谭元元,黄玲花.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4):152-155.

[5]刘静.“数学地质”课堂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9-121.

作者简介:余烨(1983— ),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学地质教学与科研。

作者:余烨 曹涛涛 王莉

石油院校多元统计论文 篇2: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42所国家高职示范校绩效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利用42所项目院校在中国高职高专网上公布的数据,构建绩效产出水平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分析项目院校投入要素与产出水平的相关程度,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 高职示范校 绩效研究

[作者简介]李科(1973- ),男,湖南安化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学报副主编,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价、教育经济与管理;阳永生(1977- ),男,湖南衡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纪锐森(1980- ),男,广东汕头人,长沙民政职业技術学院经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湖南长沙41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与价值补偿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8BJD009)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经国务院同意,“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该计划于2006年11月13日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建设100所高等职业院校,使之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计划从2006~2010年实施,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推进,稳步发展。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启动实施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有效地带动了全国一千二百多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精神,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教育部、财政部确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高等职业院校为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42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11号),要求项目院校在网上公示各院校《项目总结报告》《项目院校建设情况进展表》(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部分数据)和《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组织专家对42所项目院校的验收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资金核查、现场抽查分别对42所项目院校的建设情况作出评价及结论建议。基于此,本文拟引入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各项目院校自身不同的人力资源投入、物质资源投入、财力资源投入和不同的政府投入、行业企业投入与项目院校不同绩效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从定量角度分析项目院校不同的要素投入对其产出的贡献度。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1936年Hotelling将复相关分析推广到多个随机变量与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讨论中,提出了典型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其具有最大相关性。然后再在每组变量中找到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分别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而第二对本身具有最大相关性,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可见,典型相关分析将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讨论转化为只研究这些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从而减少研究变量的个数。

典型相关分析被广泛运用到不同的研究领域:罗发友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利用跨国截面数据,构建产业发展水平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国民素质与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程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经验分析。刘松采用测试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对2008年黑龙江省12~18岁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黑龙江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74.4%受身体形态的影响的结论。黄小玉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广西机电职院物流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后续专业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学好基础课对于专业课学习有促进作用的观点,为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质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吴从元选取伊利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子舌进行检测,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牛奶电子舌响应信号与其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电子舌基本能够预测牛奶的理化指标的结论。经过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信息库进行相关文献搜索发现,目前还很少有人将典型相关分析引入到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研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绩效。因此,本文选题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由方程组(5)可解得ljk和mjk,并写出各典型变量Uk和Vk。

对所求得的典型变量,还需检验其显著性,只有通过检验的典型变量才能用来进行经济分析。检验统计量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整理

1.指标选择。根据笔者对“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绩效”的已有研究和有关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的文献研究,分析影响42所高职示范校项目建设整体绩效水平的因素。提出理论假设:42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整体绩效的基本结构由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建设水平、社会影响力三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来表征,具体选取Y1至Y6 6个指标作为因变量组,简称“产出水平组”。影响42所示范校整体绩效水平的内生潜变量包括项目院校自身的人力资源投入和财力资源投入两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外生潜变量包括政府投入和行业企业投入两个维度。这四个潜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选取X1至X4 四个指标,作为“投入因素组”,具体如13页表1所示。

2.数据整理。本文以国家第二批4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绩效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高职高专网“示范验收专栏”中收集整理了42所院校的相关信息作为一手材料,深入探讨项目院校不同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水平与各自不同产出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见表2(院校名称用数字代替)。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高职高专网各项目院校公布的《项目总结报告》及《项目院校建设情况进展表》等。其中,1代表湖南交通职院,2代表永州职院,3代表北京工业职院,4代表北京电子科技职院,5代表天津中德职院,6代表承德石油高专,7代表石家庄铁路职院,8代表山西工程职院,9代表内蒙古建筑职院,10代表沈阳职院,11代表长春职院,12代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院,13代表上海公安高专,14代表上海工艺美术职院,15代表江苏农林职院,16代表常州信息职院,17代表苏州工业园区职院,18代表浙江机电职院,19代表温州职院,20代表金华职院,21代表安徽水利水电职院,22代表安徽职院,23代表漳州职院,24代表九江职院,25代表山东商业职院,26代表淄博职院,27代表商丘职院,28代表武汉职院,29代表武汉船舶职院,30代表广州民航职院,31代表柳州职院,32代表重庆工程职院,33代表四川交通职院,34代表四川建筑职院,35代表贵州交通职院,36代表云南交通职院,37代表西安航空职院,38代表甘肃林业职院,39代表青海畜牧兽医职院,40代表宁夏职院,41代表克拉玛依职院,42代表大连职院。

四、模型计算

将上述经过整理的指标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的CANCORR过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运算结果列于表3:

1.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由表3可知,典型相关系数?姿1、?姿2较大,而另外2个系数则很小,说明?姿1、?姿2相应的典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表4为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很明显,第1个和第2个特征值所占的比例較大(分别为71.81%和21.90%),因此它们所代表的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两者的累积比例达到了93.70%)。所以,第1个特征值和第2个特征值足以说明问题。

以下列出变量V和变量W的典型相关性及其典型相关变量矩阵,如14页图所示。

这两组矩阵是经过标准化的典型系数下指标与相应的变量的关系矩阵,通过这两组矩阵可以选出典型变量。表3中最后2个典型相关系数较小,故在后面的讨论中忽略,只选取前2个典型变量及其典型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表5列出了它们的典型相关模型。

对表5中2组典型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似然率卡方检验值分别为0.025(小于0.05)和0.5713,因此,只有第一对典型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第1对典型变量有意义,因为第1个特征值的累积比例达到71.81%,可以代表原来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五、结果分析及启示

1.结果分析。根据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及系数大小,从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可以看出,42所项目院校投入水平与项目建设产出水平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两对典型相关变量予以综合描述。第一个典型变量将产出水平组中“新增专业带头人”从其他类型的绩效产出中区分开来(典型载荷为0.6957),新增专业带头人与项目院校投入因素组中专业教师人数、资金投入(建设期学校自筹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地方财政专项拨款)呈最大相关(相应的典型载荷分别为0.9261和0.3311)。

2.启示。第一,研究表明,42所项目院校在建设期内所投入的专任教师数量与质量对绩效产出水平影响最大,贡献率最高,这再一次证实了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最为宝贵的资源的基本观点。因此,项目院校要想继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关键在于开阔教师国际视野,着力提升教师能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敢于竞争、不断创新的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其中教师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重点加强教师掌握行业、企业标准运用于人才培养的能力,具备按照模块化要求解构和重构课程的能力,具备建设教学资源信息空间的能力和根据需要使用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的能力,等等。

第二,研究表明,42所项目院校在建设期内最能代表产出绩效水平的成果是“新增专业带头人数”,这表明项目院校的专业负责人通过示范建设项目的锤炼取得明显进步,其专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项目院校中能在行业掌握话语权和具有超强影响力的名师还太少,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与培育。

第三,研究表明,42所项目院校投入因素组中的“来自企业行业兼职的专业教师”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对绩效产出水平影响较小,这说明项目院校中的兼职教师缺少真正的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项目院校的教学仪器虽具备一定数量,但存在工位数不够、功能不全、使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第四,研究表明,42所项目院校产出成果中,“国家级精品课程门数”和“录取分数高于三本学生的比例”表征性很弱,这说明项目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尚未建立,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发友.产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素质因素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刘松.黑龙江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典型相关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1).

[3]黄小玉.高职院校基础课成绩对专业课成绩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吴从元.电子舌响应信号与牛奶理化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10(1).

[5]李科.基于DEA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绩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

[6]朱永华.地区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典型相关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6).

[7]杨姗姗.北京某高校女性教职工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科 阳永生 纪锐森

石油院校多元统计论文 篇3:

浅谈物理海洋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物理海洋学的学科特点,并针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分析了该学科的课程设置体系、要求及其主要专业课在整个学科建设体系当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应该从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基础出发,朝着基础研究型和实际应用型两个方向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学科建设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1   物理海洋学的专业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地位的确立,涉海科学专业在国内高校中迅速发展壮大。物理海洋学作为海洋科学专业下属重要二级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对比一组数据可以发现:在上个世纪,全国所有高校中只有青岛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开设有物理海洋学的相关课程;而进入新世纪,先后有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看办了相关院系和学科,使得从事物理海洋学教学科研任务的岗位数量大大增加。应该承认,数量的简单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快速提升。尤其对于国内大多数涉海专业的院校而言,物理海洋学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就是结合我们多年从事物理海洋学教学科研的工作经历,对该学科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物理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洋中的动力过程,更确切地说,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海水的作用力,海水的运动,海水的热(温度)盐(盐度)密(密度)场结构、以及伴随海水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等。如果说海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生活的海洋环境的话,那么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海洋环境中的物理过程。实际上,海洋中物理过程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地球的天气气候变化、与海洋中物质能量的输送转移、与海岸和海底地貌的侵蚀演化,与海洋生物的生存生活方式、以及与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从学科角度讲,物理海洋学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即海洋的热盐结构(水文特征)、海水的宏观运动(海流波浪潮汐)、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湍流(海水的混合)。

2   课程设置

物理海洋学的学科特点就是从物理的角度认识海洋和运用数学的手段研究海洋,因此加强学生在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于完成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学物理基础的培养,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保证开设足够学时的和数学物理内容相关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学无理方程,复变函数和几分变换,微分方程,多元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流体力学试验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物理手段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计算机是研究海洋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动力过程的模拟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加强计算机编程技能的教和学也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就本科阶段而言,我们认为C++,Fortran和Matlab三种程序语言设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中C++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程序设计方面基本知识;Fortran是计算语言,目前国际上通用海洋动力模型都是用Fortran开发实现的,是学生掌握海洋模型模拟动力过程的基本手段;Matlab最强大的功能在于数据的可视化,因此在海洋数据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计算机语言密切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方法,计算流体力学,海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海洋数值模型,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课程设计等。这些后续课程实际上就是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机语言去研究海洋认识海洋。

3   人才培养和就业前景

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有三种,即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实际上,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其能够掌握研究海洋的这些手段。因此,无论是设置的课程还是培养的模式都是服务于上述目标的。对于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按照基础研究型的方向进行培养,重视数学物理基础和海洋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按实际应用模式培养,重视海洋观测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养。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该学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涉及到与海洋相关的各行各业,如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和捕捞)、海洋制药以及保健品开发、海盐化工、潮汐波浪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淡化、海洋景观、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等。正是由于物理海洋学学科方向牵涉面大而且就业领域广泛,因此该学科的毕业生也成为涉海单位急需有用的人才。此外,物理海洋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因为物理海洋学本身就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宽的学科。该专业经受过海洋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业务能力,主要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业务单位、地方海洋局、交通部、海军有关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正由于物理海洋学专业学生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这就更增添了为社会培养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合格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海洋学的学科特点, 并针对理论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学科属性,进一步分析了完善课程设置和培养合格人才的举措,希望本文的讨论对于促进新兴涉海院校在物理海洋学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满足国家海洋战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安乐,李凤岐.物理海洋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2]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浩(197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胡松,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高郭平,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作者:刘浩 胡松 高郭平

上一篇:电控系统工程机械论文下一篇:统计工作水平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