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验教学汽车工程论文

2022-04-25

摘要: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本文明确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论述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科竞赛的实施措施和课程理论教学与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了以学科竞争为基础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专业实验教学汽车工程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实验教学汽车工程论文 篇1:

汽车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考

摘要:目前,汽车工程专业实体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体系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少、实验设备更新慢等问题,严重制约汽车产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完整的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对于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培养新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汽车工业;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一、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发展,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探索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虚实结合、教研互补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时期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下设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专业,如何建设多专业共享、多专业立体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三个专业实验资源1+1+1>3的目的,已成为我院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正处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时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教学和实训实践环节的课时量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目前,我院汽车工程类实验以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动手少;对于快速发展的汽车新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再加上实验场地、天气条件、经费条件和实验危险性等的制约,实验教学环节已经成为培养汽车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短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汽车学院一直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开设了包括整车拆装、性能实验在内的各项实验。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感觉到实体实验的不足,充分体会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例如整车拆装实验,实验周期长(3—4天);需要较大的实验场地和多种工具;由于每个部件总成重量较大,拆装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操作不慎可能会受伤;学生无法了解每个总成内部的结构组成。再如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实验周期长(1—2天);需要多种工具;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每个部件内部的结构组成;学生只了解发动机的静态结构关系,无法掌握进气、喷油、油气混合、燃烧、排气等动态过程和原理。又如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需要较大的实验场地,一般应在专门的汽车实验场进行;危险性较高,一般不进行车速大于50km/h的实验;由于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院汽车学院至今无法进行汽车动力学相关实验。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意义

汽车工业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材料、化工、信息等多行业高度集成融合的行业,与汽车相关的实验通常运行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破坏性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费用巨大。因此,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拓展更丰富的虚拟仿真项目,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改革和创新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手段的必然发展方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是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长期以来特别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实践能力培养。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从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学校的指导思想,把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迄今为止,根据学科和课程,设置了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室,包括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绿色再制造研究所、車辆交通与安全研究所、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器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和平台。但是受到实验场地和经费等的限制,目前已有的实验条件仍然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面向全院汽车工程类专业建设立体化、多层次的虚拟实验项目设计,从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等)开始,纵向结合其他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最大程度地进行实验教学仿真项目设计,并横向跨越大学四年时间,形成模块化的虚拟实验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虚拟仿真实验实践平台将涵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领域,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将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按照“两横两纵”的布局实施:

“一横”:体现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及交通运输等多学科的横向融合,突出多学科交叉,优势虚拟仿真资源共享、互相支持、互补的特点。三个专业可根据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虚拟仿真实验模块进行组合,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横”:虚拟实验模块横跨大学四年,覆盖四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一年级以科创兴趣小组为主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体验,二、三年级结合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实验,四年级可以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模块。

“一纵”:从专业核心基础课到专业拓展课,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开发的培养目标层实现递进式推进。

“二纵”:依托教师科研和校企合作,虚拟仿真实验模块设计不断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动态更新。

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施方法

1.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虚拟实验系统:购买具有实验过程管理功能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可以按系统一级集成到本平台中。在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块提供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和管理界面,允许第三方的虚拟实验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虚拟实验的设计、操作、指导和批改。(2)虚拟实验课程:在平台的教学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实验课程。在课程管理界面提供实验仿真软件上传的接口。在课程资源管理部分,则提供实验报告、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批改等信息。(3)虚拟实验软件:由第三方或本校教师设计制作实验教学仿真软件。本系统在实验教学设计模块提供接口,将现有的软件集成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中。

2.完成网站功能模块的建设。完成网站功能模块的建设,实现以下系统操作及管理功能:(1)实验教务管理:根据教务部门制订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库、培养计划、学期信息和排课信息录入或导入系统,以便教师和学生在网上开展实验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查询各种实验教学信息提供便利。(2)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根据开课计划进行实验安排,查看学生实验预习及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报告并评定成绩。(3)实验过程实时指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实验数据采集等,提供实时的监控和指导。(4)实验报告自动评阅:学生在系统提交实验报告后,系统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进行自动批改,评定成绩,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错误自动给出修改意见。(5)互動交流功能:在互动交流模块中,可以实现师生在线交流功能。(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用户、账号和实验学生进行管理,并提供文件下载、上传等功能。

六、结语

构建满足汽车工程相关专业特殊要求的专业平台——“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解决了实验场地有限、实验设备落后、实物场馆投资过大的局限,二是解决了不同专业之间汽车工程大类课程的实验课程融合共享问题,使学生通过该实验平台提升应用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公宇,江浩斌,刘志强,杨晓峰,耿国庆.车辆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4):1-5.

[2]宋正河,陈度,董向前,杜岳峰,李海涛,张学敏.机械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1):5-9.

[3]左玉生.浅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04):54-55.

Key words:automobile industry;experiment teaching;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作者:孔春玉 李薇 邓雯苑 王思卓

专业实验教学汽车工程论文 篇2: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汽车工程类专业教学研究

摘 要: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本文明确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论述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科竞赛的实施措施和课程理论教学与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了以学科竞争为基础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汽车工程;教学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制造和维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汽车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通过构建完善有效的实践环节来提高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竞争促进大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展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舞台。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实践教学环节为基础,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新型现代实践教学运作模式。

1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作用

据汽车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介绍,汽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汽车工程技术生产、维修及相关管理基础知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汽车工程或其他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等领域的基础上发现,分析、解决综合职业能力研发中的实际问题[1]。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汽车工程问题时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意识和新思维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汽车工程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和市场的能力要求。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汽车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2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分析

虽然近年来,汽车工程专业一直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摘要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落后,使高校在培养汽车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生源。传统的教育观一般是以考试为导向,以简单知识教学为主要形式。目前,职业教育仍然偏重理论而非实践,理论课学时比例过大,对知识的实用性重视不够。教学条件的限制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明显的障碍。首先,课程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其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但与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相比,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落后,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仍然不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大多以4~6人为一组进行,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 汽车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路

(1)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师生讨论科研和学术问题,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让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总结、应用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执着追求、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技能的训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人在研究和思考问题时往往具有灵活和独特的思维。他们可以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并在短时间内分析和解决问题[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注意针对实际问题及时指出需要掌握的重点,使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汽车工程类专业教师还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科研项目和成果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形成开放式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汽车工程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电子电气技术、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车身)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形成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汽车工程专业是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实践教学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它是工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改革,分阶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一学年是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期,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和行业;第二学年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期,结合汽车结构、将汽车理论、汽车制造技术与驾驶实践、汽车拆卸等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加强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是专业能力发展的时期,除了企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增设了两个月的專业综合技能培训环节,要求来自不同方向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技能培训[3]。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汽车工程研发、制造和维修的基本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反映在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奠定基础为高级应用人才未来在这一领域将成为技术精英或高级管理者。

2)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实施。汽车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础课、实践、设计、创新等实践环节。实习分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专业知识模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在毕业设计是学习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重新复习、学习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创意项目时,可以在项目的驱动下积极学习,从项目选题、构思、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一方面可以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从基本能力到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前能够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环节的实施上,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形式。教学灵活性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来实现。实习和部分课程设计也可以在校外实习项目中完成。可以细化一些研究、企业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能与时俱进,可以同时采用混合式教学,在每次实践中使用视频、仿真等技术,可以克服一些场地和设备的局限性,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践教学监控程序,从备课、排课、指导到考核各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严格控制课程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保障体系包括实习教师、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平台等建设。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要有实践能力的教师积极参加新技能培训,到汽车企业参加顶岗锻炼。加快汽车实验室建设,整合科研优势和企业资源,维护和拓展实训基地,搭建各类实训平台。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绩效评价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报告或评价。对不同的实践环节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4)以竞争为载体,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和评价模式。汽车工程类专业是跨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多,核心课程综合性强。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践平台来提高。学生可以参加学科竞赛项目,学生参与率逐年提高。针对专业模块课程实验教学范围广、耗时长、连续操作、缺乏学生自主设计等问题,采用基于竞争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模式[4]。除了改革课程内容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同时,校园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器,是学生创业、交流、实践的场所。为了保持学生竞赛的连续性,可以组建学科竞赛团队,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科竞赛。注重引导大学生向学科竞赛成果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每年都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助学项目,为鼓励大学生创新、转化成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4 总结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汽车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汽车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核心。为实现汽车工程专業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目前,从汽车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适应性,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通过严格的科研项目指导和训练,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汽车工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探索,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军,江浩斌,何美玲,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交通流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J].创新教育研究,2018(5):365-371.

[2]张景梅,张弛,段鸿杰.车辆工程专业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3):248-250.

[3]胡林,黄晶,张志勇.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5(10):34-36.

[4]左付山,姜新国,解梅.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127+125.

作者:徐凤娇 邓璘

专业实验教学汽车工程论文 篇3: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可以迅速投入工作岗位并有较高行业稳定度的“应用型”汽车工程师。这种汽车工程师必然是拥有饱满的爱国情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并且专业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车辆工程专业本科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卓越的“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为主要目标,以社会需求驱动教学改革,在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和素质拓展,建立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三位一体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专业课程;车辆工程

引言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革,新能源汽车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新能源时代改写。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车企逐渐向新能源转型,汽车行业迎来剧变。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有余,但是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并不强,不是社会所精准需求的。为满足社会需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其中汽车工程师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势必要进行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穿插素质拓展,落实我国“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对已经推行的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成果总结,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

汽车是一种几乎融合了机械、电子和材料等所有工科门类的产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车辆工程作为培养汽车工程师的专业,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必须在保证专业课程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分析现有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德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传统内容和特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现有平台,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

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拥有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汽车相关领域、行业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德育目标

1.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比较国内外汽车发展过程,认清我国汽车行业现状,深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汽车兴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2.能够从汽车行业技术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发,形成严谨的职业道德理念,对汽车行业保有极高的行业忠诚度,能够担负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拥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汽车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能够把握好专业前进的方向,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素质教育目标

1.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创新思维和求异思考能力,培养辩证意识。

2.突出实践环节对理论内容的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汽车相关领域的项目。

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构建

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標,梳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教育元素,处理好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的关系,将课前预习—理论授课—实验实训—课后复习—掌握知识这种传统线性课堂变成非线性教学模式,从获取知识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变。

(一)专业知识教学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汽车工程师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能覆盖从总体设计到零部件开发,从营销到售后,从维修到评估等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是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人才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计阶段,而应培养具备汽车知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2]。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分散、理解抽象等特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打通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壁垒,将部分抽象原理较多的课程转移至实验室进行,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出现,相互促进,保证学生对汽车的熟悉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与汽车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德育教学

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思想政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统合课程原有内容,思考可以融合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正能量教育,让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长为新一代“汽车人”,支援祖国建设和发展。

1.爱国情怀教学。在日常授课当中,带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由教师主动、有序引导,普及汽车文化,将国内外汽车发展过程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在了解国外百余年汽车发展历程的同时,顺势介绍国内正在飞速追赶的汽车技术,对比分析,深层次剖析技术水平上与外国产品的优劣。在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职业道德教学。为了使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上时刻遵守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准则,教师应当在专业课堂上适时适量地教授学生行车交通规范、排放法规和零部件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严谨的职业道德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較高的行业忠诚度和社会责任感。

3.行业视野教学。国内的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世界上的汽车技术更是一日千里。在课堂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范围,从全世界最前沿的汽车技术、政策和热点新闻等多维度入手,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隐蔽的信息,推测未来一个时期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学生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应当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前瞻性行业视野的同时,也培养及时适应新时代需求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教学

虽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学生在多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形势、保证行业持续进步。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厘清教育思路,课堂中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甚至要培养一定程度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建立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非线性专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创新思维教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以专业问题切入,对学生进行行为导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活跃度。在课后,要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让学生以兴趣为动力,打通课堂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壁垒,保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高昂兴趣,促进形成创新思维和求异思考的能力,培养辩证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实践能力教学。车辆专业是一个以理论课程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这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与动手能力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尽量多的动手机会。还要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校企联合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团队协作教学。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单单一个劳动者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只有在合作中才能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社会对应用型汽车工程师提出的要求。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启发式授课、情景式教育,以项目形式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设置项目小组,分工协作。让学习竞争既存在于个体间也存在于小组间,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团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成果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车辆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成立时间尚短,没有固化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专业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任务,完善了教学体系,加大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锻炼,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

(一)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

专业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一定要以正常的教学进度为前提,出色地完成了专业知识授课目标,“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多门课程拓展了课堂内容,调整了授课方案,删除了课程间相互冗余的知识点,增减适宜,突出重点与适用,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学时讲述了完整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明确的政治立场

每一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会穿插讲述汽车文化,“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准备迎接中国引领科技的时代”“共和国之子——红旗”等主题都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祖国汽车工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感受国家的日益强大,明确我国汽车工业现存不足的同时,坚信未来一定是中国引领全世界;让学生产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明确的政治立场。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形式来驱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发和设计等任务环节。在任务过程中,向学生普及本次任务环节应当遵守的行业准则和法律法规,让学生体验汽车工程师肩负的工作使命。培养学生按部就班、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了行业忠诚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四)培养综合素质

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研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参加各种大学生竞赛,从综合性的“挑战杯”,到专业性的“交通科技大赛”等竞赛都是学生的热门选择,而且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思维,甚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增加了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提高了学生在实验室接触真实零部件的时间,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氛围,领略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作为新时代应用型汽车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

结语

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中,专业课程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2]。应当发挥汽车行业高专业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融合思政元素,进行素质教育,建设三位一体的非线性课堂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深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工作踏实认真;拥有前瞻的国际视野,能够把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多方面素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汽车工程师,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胜琴,张文会,范东溟.“汽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6):90-92.

[2]江丽炜,刘闯,韩明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5(8):232-233.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Automotive Engineer Specialty Courses—Taking Vehicle Engineering Major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as an Example

LI De-Zhena, MA Lian-Jieb, SHAN Quana, ZHOU Yun-Guanga, TAN Yan-Qinga

(a. School of Control Engineering, b.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China)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lied; professional courses; vehicle engineering

[收稿日期] 2021-10-25

[基金項目] 2020年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面向‘应用型’汽车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20JG-BO8);2021年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汽车设计”(2021XJKCSZ-11B);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五维多要素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2019GJJG424)

[作者简介] 李德震(1990—),男,山东威海人,工学硕士,东北大学(秦皇岛)控制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运输经济与物流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马廉洁(1970—),男,内蒙古赤峰人,工学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教务处教授,主要从事切削理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单 泉(1977—),男,江西赣州人,工学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理论、智能设计及CAD二次开发研究。

作者:李德震 马廉洁 单泉 周云光 谭雁清

上一篇:英语翻译能力注重培养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