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旅游开发饮食文化论文

2022-04-16

摘要:借用昂普(RMP)分析模型,对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开发资源R性、市场M性和产品P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冰雪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的“四有”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源旅游开发饮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资源旅游开发饮食文化论文 篇1:

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与开发

[摘要]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类型齐全、知名度和文化品味高、富有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深入开发三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三峡;旅游开发

一、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功能

王仁湘先生谈到:“饮食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类进化的必要条件,同时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饮食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演变成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谓饮食文化,也即指人类于饮食活动中所展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既包含有形的食料、菜品、饮料、器具,也包含无形的饮食制作技艺、饮食习俗以及与饮食有关的文学创作等。

旅游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是一种旅游资源。我们将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对旅游者具有某种吸引力,能满足人们旅游需要的饮食产品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称之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功能,及其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可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

“食”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之一,对旅游者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旅游活动作为具有异地性特点的一种人生经历,必然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摄取相应的饮食,以满足其生存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需要。其次,旅游地的地方饮食,不乏美味,旅游者对这些美酒佳肴的消费,可满足其口腹之欲,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加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体验。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我们更看重饮食上述功能的后者。

(二)地方特色饮食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希望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最基本的动机。旅游地的饮食,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即便有人移植而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变异,远不如原产地那么原汁原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饮食充满新奇之情。加之许多地方饮食知名度颇高,旅游者早知其名,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希望一探究竟,以偿夙愿的心情。在三峡地区,重庆火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外地人到重庆,除游览观光以外,必吃火锅,甚至有人专程前来品尝,此时的重庆火锅,就成为了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资源。

(三)饮食文化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文化,其实是地域文化在饮食生产、制作、习俗、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饮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正如张光直(K.C.chna曲先生在《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人类学与社会学的透视》中所言:“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旅游者通过对地方饮食历史、典故、传说的了解,对饮食制作程序的参与及对饮食的品尝,对饮食礼仪的模仿,可以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还获得了精神上和文化上的极大享受。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现象,本身就充满了文化性和艺术性。中国人对精制饮食的追求,造就了中国独特的“饮食美”,评价一道菜品饮料,除了滋味以外,造型、色彩、气味、盛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准,甚至菜品饮料的命名,都是煞费苦心,既要形象贴切,还要富有诗意并能表达吉祥的祝愿。于是,饮食就具有了艺术品的特点和功能,给旅游者以全方位的美的感受。

(四)很多饮食产品可以作为旅游购物品

在中国各地林林总总的土特产中,饮食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种糕点小吃之类。这些饮食产品不仅可在当地食用,还可以供旅游者携回,作为旅游体验的延续,或者作为礼品赠与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而旅游地将这些土特产加工为旅游购物品,不仅提升了产品自身的价值,还延伸了旅游产业价值链,更好地发挥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收入。并且,这些饮食产品就是旅游地的名片和标志物,游客将之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无疑会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这是对旅游地信息的传递和推广。

二、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评价

三峡地区自古即为巴楚文化交汇之地。该地农业发端较早,物产丰饶,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虽受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因其独特的地理经济条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饮食文化。三峡饮食大体上可归为川菜一系,但又受到了楚菜和土家族等民族饮食的深刻影响,具有嗜食辛辣,重味轻形,粗犷豪爽,善于制作腌渍食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重庆火锅、渝派川菜与土家饮食的迅速崛起,三峡饮食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一)类型齐全

三峡特色饮食产品,种类繁多,类型齐全,从菜肴小吃,到糕点果品、名茶名酒,应有尽有,仅就食品而言,较为知名的就有:重庆火锅、江湖菜系列、涪陵榨菜、三峡烤鱼、城口老腊肉、各色牛肉干等菜品小吃;宜昌三峡苕酥、磁器口麻花、合川桃片糕等糕点;忠州豆腐乳、重庆饭遭殃等调味品;三峡柑桔、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山柚、野生猕猴桃等果品。

(二)知名度高

三峡地区是我国茶叶栽培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巴国向周王室纳贡的土特产中就有茶叶。三峡地区气候、地质等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历代皆出名茶,如唐时的仙人掌茶、夔州香雨和峡州碧涧、明月,宋代巴东的真香、远安县的鹿苑茶,元代秭归的清口茶,清代的恩施玉露,开县龙珠,城口鸡鸣茶等,这其中许多都曾是贡茶。到了现代则有在罗马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金质奖章的重庆沱茶、被誉为“湖北第一名茶”的采花毛尖、畅销海外的三峡红茶,以及峡州碧峰、西农毛尖等名茶。

三峡也出好酒。《水经注·江水》记载了巴乡清酒:“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唐代出现了云安(今重庆云阳)曲米酒,为一时之名酒,及至到了明代,冯时化仍在其《酒史》中将“云安曲米酒”列为全国名酒之一。当代重庆的诗仙太白、宜昌的稻花香也是全国白酒行业中的佼佼者。诗仙太白1959年被指定为国庆十周年国宴用酒,现在是重庆市政府接待专用酒。稻花香近年来异军突起,多次荣获各种荣誉,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在食品方面,重庆火锅风靡全国、享

誉海外,可谓家喻户晓。重庆江湖菜十几年来红遍大江南北,深受各地食客的青睐。其代表菜品如泉水鸡、水煮鱼、香辣虾等,在全国遍地开花,单单一个水煮鱼,就引爆了京城美食市场。涪陵榨菜和三峡老腊肉,作为三峡腌渍食品的代表,畅销不衰。其他如三峡烤鱼、土家炕洋芋等,近年来也在全国美食市场上崭露头角,积聚了不少的人气。

(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峡饮食不仅味美,还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历代文人多有吟咏三峡茶、酒的佳作留世。如诗仙李白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陆游在《三峡歌》中描写了夔州香山茶。杜甫在三峡居留较久,他在《人日二首》、《送十五弟待御使蜀》、《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等诗中则分别提到了柏酒(柏叶酒)、巫峡酒,竹叶(竹叶青)酒。又如白居易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时,于《荔枝楼对酒诗》中提到了烧酒,于《春至》中描写了时下人气颇著的咂酒等。在茶叶的饮制上,今天湖北恩施所出之玉露茶,仍保留着唐代蒸青的工艺,所用器具古老。而土家罐罐茶的饮法,则保留了三国时期出现的“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的形式。二者皆是研究我国茶史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重庆火锅和江湖菜则将重庆市井文化和码头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重庆火锅诞生于码头街巷,众人不分高低贵贱,在同一口锅里取食,充分展现了三峡人民质朴豪爽,耿直重义的人文品格。重庆人在盛夏街头甩开膀子大吃火锅的壮观景象,也给外地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文化冲击。江湖菜来自于民间,以味取胜,最能体现三峡饮食重味轻形、豪爽粗狂的特点。其他如流水席、八大碗等民间宴席形制,杀猪饭等农家特色宴席,也散发着浓浓的乡野气息。

(四)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峡一带还是土家族聚居地。随着人们对原生民族文化的喜爱,土家饮食也日渐受到追捧。土家罐罐茶、咂酒、以及酸鱼酸鸡等土家菜品,近年来知名度迅速提升。在饮食习俗上,土家人喜食包谷、高梁、洋芋等杂粮,好客喜饮,凡有客人来访,则以大碗酒、大块肉招待,众人围坐火塘,主人家频频劝饮,场面热烈欢快,朴素自然,于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对都市人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三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

虽然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和自然美景、文化名胜等传统旅游吸引物相比,其吸引力受距离影响相对较大,也即随距离的增加其吸引力加速衰减。在开发饮食文化资源时,要客观看待其地位和作用。饮食文化资源只是旅游吸引物之一,尤其对中长线游客而言,饮食文化一般并不是其出游的主要动机,因此必须要强调旅游资源之间的有机契合。在现阶段开发饮食文化游专线产品,也应主要面向中短途旅游者,将之作为一种特殊的休闲游产品。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思路。

(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长江三峡分属重庆湖北两省市,沿江十几个区县,在三峡旅游中一直存在着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比如三峡美食节,宜渝两地每年都在分别举办,结果使外地游客要么以为三峡饮食就是土家饮食加宜昌地方菜,要么以为三峡饮食就是重庆火锅和渝派川菜,造成优势资源的人为割裂和弱化。深入开发三峡饮食文化资源,首先就要打破地区封锁,加强宜渝二地的旅游合作,对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统一挖掘整理,共同界定三峡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统一三峡饮食的典故、传说,以维护和提升三峡饮食文化的形象。在开展饮食文化旅游项目时,也要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相互拆台的局面。例如三峡美食节可采取联合举办的方式,在主办地的选择上,可以两地轮流,每届的主题,由两地协商确定。

(二)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线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具有了频繁消费和追求舒适享乐的特点,加之法定假日的调整,短途休闲旅游在旅游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三峡地区幅员辽阔,区内有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四座大中城市,市场规模较大,开展区内旅游、吸引本地游客大有潜力可挖。区内游客对周边的景观一般都较为熟悉,与外地游客相比,他们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休闲和享乐,而对纯粹的观光兴趣不大。针对现代都市人群追求回归、崇尚健康、乐于尝试的偏好,围绕三峡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富有乡土风味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旅游专线产品,有利于促进区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具体而言,可推出以下饮食旅游专线产品。

1 土家民族饮食风情游。该产品主要面向区域内城市居民,属周末休闲游产品。石柱、恩施、长阳等土家族自治州(县)可依托重庆、宜昌等大中城市开展,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前景。

2 乡村饮食民俗游。农家饮食最能体现原生态的三峡饮食文化,很多在城市里销声匿迹的饮食习俗,还在农村地区得到完整的保留。这条线路充盈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满足了人们休闲回归的需要。该线路也属短途休闲游产品,主要在区内大中城市周边郊县开展。

3 重庆火锅——江湖菜专线游。该线路以重庆主城为核心,结合重庆都市风情游及郊县观光休闲旅游,让游客品尝名牌火锅和江湖菜,了解其加工过程和典故。同时,游客还可体验山城特有的火锅文化、市井文化和码头文化。

4 食疗保健度假游。三峡地区东北部城口、巫溪、神龙架一带,海拔较高,森林密集,盛产各种山珍、中药材和茶叶。这些产品绿色天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在此基础上搜集、整理、引进各种民间菜品、药膳的技法,结合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开展食疗保健度假游项目。

(三)在现有三峡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

改造现有观光游产品,引人与饮食文化有关的项目。游轮停靠一地后,除开展传统的游览活动外,还可以让游客品尝地方美食、参观学习饮食制作技艺、学唱茶歌酒歌、了解相关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少数民族风情等等。让旅游者既享受了美味,又可以深入地了解兰峡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自的参与和特定人员的示范,也增添了旅途中的乐趣。比如在农家吃一顿杀猪饭,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三峡人民的日常饮食,近距离观察三峡人民的生产生活形态,还可以了解三峡民间宴席的形制、礼仪和酒令等民间习俗,感受三峡地区淳朴好客的民风。

(四)大力开发饮食类购物品

涪陵榨菜、山城牛肉干、火锅底料、三峡柑桔等土特产知名度高,便于加工储存,是开发旅游购物品的极佳素材。在开发时,首先要突出地方特色,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狠抓产品质量,注意培育品牌。最后,应加强与文化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宣扬与地方特产有关的名人典故、民间故事,以借助名人的影响力。

(五)适当兴建美食文化街

作为三峡沿线重要的景点和游轮停靠地,奉节、巫山、姊归等县城因移民搬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等原因,在旅游美食街的建设上还较为滞后,即便存在一定的餐饮企业集聚,也主要是面向本地食客,在档次、地方特色上都还存在不足,这与其重要旅游地的地位不符。地方政府应做好规划,筹措、引进资金,兴建针对外地游客的美食文化街。同时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开展品尝当地美食的旅游项目。这样既能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也能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六)做好对旅游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饮食产品的质量事关旅游者的安全与健康,稍微的纰漏都会给三峡饮食文化资源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有关部门首先应对餐饮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实施旅游餐饮经营资格准入制度,对合格的经营者实行挂牌经营。其次,加强旅游餐饮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对他们适当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与技能。最后,要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的竞争秩序,避免出现因经营者之间无序竞争而损害旅游地形象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中模,管维良,中国三峡文化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何丽芳,乡村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福建[J]福建林业科技,2007,(1):167-169+186.

[3]王仁湘,史前饮食考古四题北京[J]中国历史文物,2004,(2):32-44

作者:郑亚章

资源旅游开发饮食文化论文 篇2: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开发的昂普(RMP)模型分析

摘 要: 借用昂普(RMP)分析模型,对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开发资源R性、市场M性和产品P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冰雪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的“四有”模式。主要结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含8个主类、19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具备冰雪旅游开发的良好资源基础和高端市场基础;DPS灰色模型3次残差重复建模发现,未来5个雪季客源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运营市场潜力空间较大;游客冰雪旅游产品选择偏好倾向于高端“游、行、娱”和中端的“食、购、住”服务;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围绕“中心点→核心轴→纵轴、横轴→生态圈”演进路径构建冰雪旅游产品创新外部支持系统;按照组合开发模式确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指导思想、开发思路、整体布局和产品层次设计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昂普(RMP)分析;冰雪旅游;张家口赛区;北京冬奥会

隨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实践着由传统“观光式”旅游向现代“体验式”旅游的观念转变,集休闲、健身、娱乐、度假一体的体育旅游产品成为游客选择偏好和消费时尚[1]。但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经营产品单一、游客参与体验性服务低端、体育旅游服务市场竞争乏力问题,难以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旅游产品、服务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体育旅游景观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2-3]。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迎来国内体育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形势下,冰雪旅游将成为引领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新引擎[4]。张家口赛区承接2022年冬奥会雪上赛事,筹办遗产开发为打造区域体育旅游特色,创建国际冰雪旅游小镇和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北京冬奥会进入筹办周期以来,张家口冰雪旅游业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游客规模效应凸显,冰雪旅游业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北京冬奥会的组织筹办给张家口留下大量冰雪遗产工程,这些遗产为扩张冰雪旅游市场、创新冰雪旅游产品、拉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为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周期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开发现状,借助昂普(RMP)分析理论,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产品(product)维度分析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客源市场、收入和产品开发现状,对冰雪旅游开发潜力做出灰色模糊评价,制定基于RMP的实施路径,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现有冰雪资源,开拓冰雪旅游产业市场,加快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创建区域冰雪旅游特色与品牌,增强区域冰雪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内高端冰雪旅游产业市场提供“中国范式”。

1 旅游开发昂普(RMP)模型简介

北京大学吴必虎先生认为,昂普(RMP)模型(见图1)是基于区域旅游开发的有效分析工具,通过资源评价和产品转化了解区域旅游的资源(R)性结构,从产品弹性和产品选择偏好方面分析市场(M)规模及未来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品创新与空间布局进行产品P性分析,构建“有理念、有线索、有格局、有层次”的产品组合开发的实践模式[5]。昂普(RMP)分析模型中资源、市场、产品三个维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两极对应”“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结构关系。在内在生成逻辑上,旅游资源是市场开发的基础,市场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空间,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附丽于资源的物质体现和市场的外部支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深度开发增强产品吸引力,是解决区域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技术工具。

2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开发昂普(RMP)分析

2.1 R分析:冰雪旅游开发资源

2.1.1 资源构成

根据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特征,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依据[6],对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的构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详见表1):可划分8个主类,19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类型比重的100%、61.29%、22.58%,具备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资源基础。把冬奥会冰雪资源纳入城市遗产范畴,是提升张家口赛区未来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推进崇礼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造“雪国崇礼·户外天堂”建设目标的重要外在物质保障。

2.1.2 资源评价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量表。在实施评价之前,编写“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内容包括:单体样本序号、名称、代号、行政位置、地理位置、性质与特征、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共有因子评价问答等。调查对象由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运行中心、张家口赛区冬奥会筹办工作组、河北省冰雪运动强省战略研究项目组领导、专家1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开发潜力评价计分为“资源要素价值(85分)+资源影响力(15分)+附加值”,得出各冰雪旅游资源单体共有因子开发潜力量化结果,确定为特品级、优良级、普通级和未获等级四个层次水平。评价标准为:≥90为“特品级”(五级);60~89为“优良级”(三、四级);30~59为“普通级”(一、二级);≤29表示“未获等级”(一级)。73项代表性冰雪旅游资源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见表2):特品级资源占12.33%,优良级49.32%,普通级28.77%,未获等级的占9.59%。可以看出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层次水平较高,具备高端市场基础,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2.1.3 产品转化

北京冬奥会给张家口赛区留下的大量冰雪旅游资源不需要进行新产品二次开发就可进入竞争市场,以赛事为驱动的冰雪旅游产品规格高,加上景观资源的排他性特征决定不用大量投资就可获得卖方市场,属于“低投入、高产出”旅游产品[7]。但仅仅依靠这类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难以维持冰雪旅游开发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还需拓宽旅游产品供给方式,把资源转化为能够满足买方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实现价值增值。目前正值北京冬奥会筹备期,为满足高端冰雪赛事需要,宣传张家口城市形象,在整个奥运周期按照高投入方式开发各类冰雪产品和辅助性冰雪旅游产品,实现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必然伴随资金消耗,资金流向的规划使用决定了产品转化绩效、产品层次等级。结合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加大旅游产品资金转化绩效,以具备较高开发价值的亚类为资源基础,把综合自然旅游地、草原与草地、天气与气候现象、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现代节庆和民间习俗作为冰雪旅游开发的重点投资项目,具体表现的基本类型包括:山丘型景观、草地、云雾多发区、避暑气候地、物候景观、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康体游乐休閑度假地、园林游憩区域、文化活动场所、聚会接待厅、展示演示场馆、体育健身场馆、长城遗迹、体育节、文化节、旅游节、庙会与民间集会、民间健身活动赛事等。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冰雪旅游服务产品,形成区域冰雪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规模效应,打造冰雪旅游精品,增强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赛区冰雪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推进。

2.2 M分析:冰雪旅游开发市场

张家口赛区冰雪遗产市场开发潜力的科学评价旨在为产品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所制定的产品弹性和产品选择要以客源市场为基础(包括市场规模和市场效益),进而开拓市场潜力空间。利用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建立灰色(Grey Model)——GM(1,1)模型,对未来产品市场做出科学预测,并根据顾客对冰雪旅游服务产品市场需求的选择偏好,制定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2.2.1 产品弹性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客源市场统计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为时间节点,对2015—2019年四个雪季接待游客规模和收入情况进行统计,以了解冰雪旅游客源市场和冰雪旅游产品、服务运营市场现状。冰雪旅游市场服务产品弹性的选择以开发潜力为评价标准,在发展潜力或趋势的预测方法中,回归分析、神经网络、趋势外推、马尔科夫链等通常需要大样本量数据为预测前提。但经济和社会系统问题研究数据获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收集数据信息,小样本量数据不能形成未来市场弹性的科学预测,且原始数据具有较强随机性,人工统计方法难以在凌乱数据中找到规律性。因此,借助灰色理论对客源市场与运营市场潜力进行灰色预测,通过少量数据数学建模,建立微分方程,把离散状态、含误差影响的原始数据进行灰色生成,弱化随机性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对数据系统进行拟合、预测、逆运算处理,实现在拟合水平和预测精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科学预测结果[8]。在灰色模型(GM)中,最基本是GM(1,1)模型,即为1阶变量,1阶方程[9](式1)。

G↑Grey(灰色)  M↑Model(模型)  (1↑1阶方程  ,  1)↑1阶变量 ……[JY](1)

在GM(1,1)模型中[10],设:X(0)=(x(0)(1),x(0)(2),…,x(0)(n)),X(1)=(x(1)(1),x(1)(2),…,x(1)(n))则称:x(0)(k)+ax(1)(k)=b为GM(1,1)模型的原始形式,然后,对原始数列X(0)做一次累加,生成一组新的数列,再经过灰色模型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处理生成新序列,以求得模型的未来预测值(式2)。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市场开发潜力的灰色预测以客源市场规模和运营市场(雪季旅游收入)规模为依据,把2015—2019雪季接待游客规模和收入作为原始数据,其中,客源市场规模的原始数据X(0)= 205.0,267.0,284.2,281.2 ;运营市场规模以直接收入为原始数据,令X(0)= 14.0,18.9,20.3,22.6 。通过DPS数据处理,设置预测长度5,残差重复建模3,生成数列残差类型,得出开发潜力预测结果。

X ^ (0)= x ^ (0)(1),x ^ (0)(2),…,x ^ (0)(n)  原始数据的模拟值 ,x ^ (0)(n+1),…,x ^ (0)(n+m)  m个未来数据的预测值  .……[JZ)][JY](2)

在客源市场规模方面,灰色预测GM(1,1)初始模型参数a=-0.02528,b=261.882625,x(t+1)=10564.438028exp(0.025280t)-10359.438028,平均相对误差Qmin=-3.46922。从原始序列分析情况来看(见表3):相对误差百分比较小,后验差比值C=0.1499≤0.35,且P=1.0000≥0.95,原始序列数据的预测模型精度等级为“很好”。

为实现灰色预测精度优化,通常对残差序列做进一步建模处理,经过3次残差重复建模,找出精度最高的灰色模型。从3次残差分析结果来看(见表4):后验差比值C均≤0.35,小误差概率P均≥0.95,表明,3次残差分析预测模型精度等级“很好”;结合原始序列分析表,观察值与拟合值关系上,第3次残差序列中二者之间的差值较小,且误差、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Qmin的绝对值也最小,说明第3次残差序列序列建模的分析结果更合理,灰色预测精度最高。由此得出崇礼区未来5个雪季游客接待规模(见图2):2019—2020雪季接待游客规模为296.6771万人,2020—2021雪季为309.1297万人,2021—2022雪季规模323.8293万人,2022—2023雪季规模为341.6336万人,2023—2024雪季接待规模达到363.7557万人,未来5个雪季客源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增幅基本稳定。

在冰雪旅游运营市场方面,原始数据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Qmin=-0.08021,模型参数为a=-0.090402,b=16.652440,x(t+1)=198.204054exp(0.090402t)-184.204054。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可以看出,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运营市场(收入)原始序列预测分析模型精度等级评价结果为一级“很好”(见表5)

继续对残差序列建模,得出误差、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Qmin绝对值最小,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序列。3次残差序列建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6):第3次残差序列模型的后验差比值C为0.0063,低于第1次和第2次残差序列模型结果,且观察值与拟合值误差、相对误差百分比及平均相对误差3项指标绝对值最小,说明第3次残差序列模型对未来5个时间节点的预测精度最高。运营市场规模预测结果(见图3):2019-2020雪季旅游运营市场收入为24.4931亿元,2020-2021雪季旅游运营市场收入26.7987亿元,2021-2022雪季旅游运营市场收入29.3329亿元,2022-2023雪季、2022-2023雪季旅游运营市场收入分别为32.1128亿元、35.1591亿元。运营市场收入水平呈稳定增长,增幅基本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未来市场潜力空间较大。

2.2.2 产品选择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服务产品的制定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特征,依据冰雪旅游及相关产业链编制《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市场需求调查表》,确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冰雪旅游供给服务内容指标。冰雪旅游市场需求的一级指标涵括“游、行、食、购、住、娱”六大要素[11],从游览、交通、餐饮、购物(商品)、住宿和景区服务需求的角度,将需求等级划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层次水平[12]。为了解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选择偏好,落实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市场细分,于2019年1月19日—27日,深入7家滑雪场进行为期9天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面向滑雪游客发放400问卷份,有效问卷368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以期待程度为评判依据,需求层级划分标准及调查结果(见表7):滑雪游客对景区服务的需求期待较高,对购物(商品)需求较低;冰雪旅游及相关产业链需求特征表现为,冰雪运动参与体验、自驾游、私人滑雪教练方面的高端服务,中端的农家院饮食消费、地方传统技艺品购物和舒适型、高档型酒店住宿深受游客期待。可见,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品选择偏好倾向于高端“游、行、娱”和中端的“食、购、住”服务。

2.2.3 服务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细分

依据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市场需求特征,结合区域资源现状,优化资源配置,为冰雪旅游服务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项目策划、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把“游、行、食、购、住、娱”六个维度服务产品市场作为一个产业链系统,制定崇礼区冰雪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细分(见图4):冰雪游览、交通服务和景区服务产品的市场定位为“高端”市场,餐饮、购物和住宿服务则面向“中端”市场。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对一级、二级市场细分制定为:滑雪场配置高端滑雪装备,提高滑雪教练服务水平,增强游客冰雪运动参与体验;加强私家车停车场建设,改善滑雪场公路工程设施环境,为自驾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停车服务环境和自驾环境;滑雪场及周邊区域的餐饮服务产品围绕张家口赛区“崇礼菜单”重点推出地方特色菜系,创建地方农家院饮食文化,品味地方乡野美食;景区购物中心推出地方剪纸、绣花鞋、布老虎等手工艺及制品,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传统技艺品的制作过程,加深地方文化记忆;在冰雪旅游季,针对住宿价格波动大、市场混乱事相,加强市场监管,为游客提供舒适、高档住宿环境,防止雪季价位过高;[JP3]景区服务产品市场开发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把滑雪场建设成为5A级景区为目标,从景区交通、游览、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入手,完善雪场配套服务设施环境,打造冰雪旅游高端服务产品市场。

2.3 P分析:冰雪旅游开发产品

2.3.1 产品创新的内部物质体现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内部物质条件包括:滑雪景区基础设施和产业要素配套设施,经实地考察情况(见表8):基础设施配置较高,各滑雪景区规划的雪道有自身特色、产业要素配套设施特色和高端造雪系统,能够满足不同滑雪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基建工程和产业要素配套设置有助于区域冰雪旅游差异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其中,密苑云顶乐园集滑雪、居住、娱乐、商务、康养的全方位体验服务;万龙滑雪场提供商务、聚会、观赏、休闲及私人专享服务;太舞滑雪场的俱乐部式服务、娱乐空间开发、冬令营教学体系建设;富龙滑雪场集休闲、娱乐、养生于一体的“四季小镇”度假胜地;翠云山银河滑雪场把疗养、休闲娱乐、度假服务一体的服务特色;长城岭滑雪场打造成为大型滑雪场和高原训练基地;多乐美地滑雪场的贴心技术服务、一流雪具服务和4S店养护服务优势。冰雪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产业要素配套设施差异性配置方式,为区域冰雪旅游资源整合与联动开发创造条件,有助于区域冰雪旅游一体化战略实施。

2.3.2 产品创新的外部支持

旅游产品属于“体验式”消费类型,消费者旅游产品选择的多重体验偏好心理决定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外部环境支持系统[13]。北京冬奥会筹办将给张家口留下大量冰雪遗产工程,为打造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示范区和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区提供资源保障,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借助陆大道院士在《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中提出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结合示范区、核心竞争区城市地理空间分布,按照“点→轴→线→面(圈)”的规划路径,把张家口作为区域冰雪旅游生态圈建设的“中心点”,点的扩散形成“北京-延庆-崇礼”核心轴,轴的渐进扩散形成1个纵轴(天津-廊坊-北京-延庆-崇礼-张家口-乌兰察布)和2个横轴(南部的“保定-北京-唐山”、北部的“大同-张家口-承德”)组成的冰雪旅游线路。由此形成以张家口为中心点的3条冰雪旅游线路,通过核心轴建立与生态圈内冰雪旅游资源对接关系,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发为冰雪旅游服务创新提供外部支持(见图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对接“北京1小时交通圈”重点工程,支持生态圈内高速、高铁与域内交通无缝转乘,加强轨道交通系统和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为区域冰雪旅游生态圈路径实施提供交通网络支持。

3 冰雪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的路径实施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在充分考虑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结合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物质体现,提出“有理念、有线索、有格局、有层次”的冰雪旅游产品组合开发“四有”模式,为冰雪旅游开发目标的制定和路径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思路和借鉴。

3.1 有理念——指导思想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品组合开发要依据资源和规模市场、运营市场现状,遵照北京冬奥会组织承办要求,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开发理念,制定以下指导思想:挖掘冬奥会遗产的价值功能,积极开发张家口冬奥会冰雪遗产工程,打造区域冰雪旅游产业链,实现域内冰雪运动的全面普及与推广。另外,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链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产品服务市场,按照冬奥会筹备工作要求,遵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地方冰雪旅游资源、市场,发挥内部物质、外部环境的产品优势,营造良好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品牌,提高冰雪运动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把“北京-延庆-张家口”为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借助“点—轴”理论逐渐向外渐进扩散,形成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协同联动机制和产业发展格局,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期的冰雪遗产开发及赛后冰雪遗产的合理规划利用,把张家口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冰雪运动休闲城市和冬奥会名城,实现“雪国崇礼·户外天堂”的建设目标。

3.2 有线索——开发思路

3.2.1 依托资源,开发市场潜力

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开发要发挥潜力资源优势,特别是要加强稀缺性、排他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草原天路、滑雪场、冰雪小镇、冬奥会及国际冰雪赛事、滑雪节、度假区等,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多类资源的开发共享、对接耦合关联机制,如:通过地文景观同建筑与设施景观对接、生物景观同人文活动对接等,创建张家口冰雪旅游品牌。

3.2.2 抓好基建工程系统化改造,完善配套设施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业开发要利用先天性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根据“山连山、沟套沟”的地形生态结构特征,抓好滑雪场基建工程改造,借助冬奥会承办机遇,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方案,确定服务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细分,抓好滑雪场基建工程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系统化改造,把地文、生物、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人文活动作为开发重点,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

3.2.3 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凸显特色

冰雪旅游是张家口未来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利用北京冬奥会对冰雪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进行系统规划与整体设计,发挥区域内冰雪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优势与补偿效应,推进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不同滑雪场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优势,避免同类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打造区域冰雪旅游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产品、服务价值链系统。在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过程中要突出个性与特色,确立市场定位,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3.2.4 优化产品组合,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冰雪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开发,有利于满足不同滑雪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以進一步拓宽冰雪旅游产业市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冰雪竞赛、训练、教学、休闲、康养、度假、探险、趣味冰雪服务等多种类型产品的优化组合模式,丰富冰雪旅游产品的服务内容和结构,增强区域冰雪旅游竞争力。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要做好自身的品牌市场定位以外,还要把握“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北京冬奥会京张联合承办”的战略机遇期,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开拓产业市场,加快推进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由“小市场”逐渐融入“大市场”,打造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拓宽旅游产业链,提升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市场的影响力,以达到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规模增长效应。

3.3 有格局——整体布局

围绕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开发思路,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点→轴→线→面(圈)”的发展格局规划,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域内资源开发与整体设计。张家口赛区域内总体规划布局以“太子城高铁站”和“崇礼区”为中心,完善公路、铁路交通设施服务体系,包括:太子城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外围连接道路项目、崇红公路工程,以及公交、旅游专线的运力调整,使崇礼各大雪场之间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两个中心为实施重点的交通网络工程整体规划,作为自驾游客、客运游客、铁路游客冰雪旅游集散中心,提供方便、顺畅的公路、铁路交通服务保障,有效带动城区、滑雪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整体协同联动发展,为冰雪旅游产业整体推进提供强力服务支持。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张家口赛区滑雪景区地理空间分布大致呈“半环状”格局,这种近似“带状”结构为旅游线路的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产业聚集、资源整合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遵循产品服务差异化建设思路,结合滑雪景区内部物质条件,本研究提出“七区”规划设计方案,把七个雪场划分为“七个功能区”或称为“七种冰雪旅游特色服务区”,创建冰雪旅游产品服务的特色主题项目。具体规划布局如下:密苑云顶乐园滑雪场作为“冰雪赛事服务区”,承接国内外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创建以赛事为推动的旅游区;太舞滑雪场以“滑雪教学、冬令营服务”为服务主题,建立与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及国内、国际高校合作,打造全国滑雪教学示范基地,实现冰雪人才联合培养;多乐美地滑雪场以“节庆服务”为服务主题,承接酷雪音乐节、跨年狂欢节、雪季开板节、夜场嘉年华、圣诞平安夜白色狂欢节、国际雪地文化音乐节、冰雪腊八节等活动;万龙滑雪场创建“训练服务”主题特色,打造高端滑雪训练基地,为国内及世界其他国家高水平滑雪训练提供服务;富龙滑雪场制定“家庭、儿童滑雪服务”主题,提供亲子滑雪活动、儿童滑雪教学等服务;翠云山银河滑雪场打造“休闲、康养、度假服务”主题,为游客提供休闲放松、休憩疗养、旅游观光的服务场所;长城岭滑雪场开发“冰雪探险服务”主题,开展攀冰、滑雪速降、山地滑雪探险、雪地野营、雪地滑翔、雪地徒步穿越、雪地汽车表演、雪地骑射、雪地蹦极等探险项目。

3.4 有层次——产品设计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了解服务产品的层次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确保区域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工作有序展开。结合赛区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整体布局规划和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将服务产品划分为核心层、辅助层和外延层三个层次(见图6)。所提供的三个层次之间服务产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系统整体,并按照核心层→辅助层→外延层渐进开发的逻辑思维,逐渐提高张家口赛区冰雪旅游产品服务水平。

3.4.1 核心层产品——滑雪赛事旅游、休闲、康养、度假旅游服务

北京冬奥会的组织承办将给张家口赛区冰雪赛事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辅助设施环境,包括冰雪赛事基建工程、道路交通、餐饮、住宿等,为后冬奥时代承接大型冰雪赛事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另外,滑雪运动作为现代较为时尚、新兴的运动形式,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体验式体育旅游方式成为引领现代旅游消费的新潮流。因此,把张家口打造成为我国滑雪品牌赛事基地和滑雪旅游生态特色小镇,积极开发滑雪赛事、休闲、康养、度假旅游产品,并作为未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创建滑雪金牌赛事,形成“以赛促旅”的发展格局,游客通过观赛、主动参与滑雪运动,满足休闲、康养、度假需求,开拓冰雪休闲旅游产业市场,增强国际、国内滑雪市场竞争力。

3.4.2 辅助层产品——趣味滑雪、滑雪教学、冬令营、家庭、儿童滑雪服务

趣味滑雪运动可以让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冬季运动魅力,培养滑雪兴趣爱好,提高滑雪运动吸引力。张家口赛区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以滑雪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趣味滑雪竞赛、表演,开拓趣味冰雪旅游产品市场;把张家口赛区建设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滑雪教学示范基地,高校可以借助崇礼区滑雪场条件优势,加快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输送滑雪运动服务人才;组织滑雪冬令营活动开展室外素质拓展,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雪山登顶的挑战,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滑雪运动,强实后备人才基础,创建冬令营活动品牌;为家庭、儿童提供私家定制式滑雪服务产品,吸引高端消费群体参与。

3.4.3 外延层产品——滑雪训练、冰雪探险服务

滑雪训练和冰雪探险服务的技术性要求和专业化层次水平较高,但群体规模和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列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外延层服务产品范畴,需要配备高端滑雪辅助性设施、器材,满足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服务需求;冰雪探险服务集挑战、观赏、刺激性于一体,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感受滑雪运动激情,磨练意志,领略大自然的震撼,体验挑战成功的成就喜悦。但是,滑雪训练和冰雪探险服务产品所面对的人群相对“小众化”,这种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客源市场的难以形成较大影响力,这就需要在培育滑雪训练和冰雪探险市场的基础上,培育滑雪训练观赏旅游和冰雪探险观赏旅游服务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何胜保.“京津冀都市圈”体育产业结构演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联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1):18-22.

[2]卢长宝,郭曉芳,王传声.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25-33.

[3]高红斌,何胜保.“一带一路”中心城市体育旅游规划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8(5):236-241.

[4]吴玲敏,任保国,和立新,等.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50-59.

[5]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1):103-110.

[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朱晓柯,杨学磊,薛亚硕,等.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感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4):189-195.

[8]丁松,李若瑾,党耀国.基于初始条件优化的GM(1,1)幂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53-161.

[9]程毛林,韩云.基于可变生成系数的灰色模型GM(1,1)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20,35(4):15-18.

[10]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7-113.

[11]于可红,顾兴全.基于RMP分析的城市体育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以杭州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597-599.

[12]陈炜,文冬妮.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基于RMP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2(7):88-91.

[1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作者:何胜保

资源旅游开发饮食文化论文 篇3:

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摘 要:针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解析,分别应用参考文献法、数据分析法、举例论证法,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究,并以武汉旅游资源创新构建的思维趋向,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梳理,以达到引导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推进武汉城市循环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实践创新

引言

武汉旅游行业的发展,一直在武汉经济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与武汉市多方面发展相互关联。为了推进武汉市经济迈向新高度,寻求进一步打开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市场,实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将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转变为商业经济与文化传播相互融合的新型旅游产业,才能够促进武汉旅游事业的升级化发展,迎合武汉当前发展需求。

一、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

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工作的开展,始终随着武汉城市旅游体系的发展而转变[1]。传统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均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附属性分支,在武汉城市旅游中,发挥着辅助性作用。自2014年以来,武汉市作为国家交流的“新”文化中心,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也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从武汉城市旅游的关联体系中分割开来,成为武汉区域旅游开发新动力,不仅为武汉城市带来了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成为中国旅游市场中的另一颗耀眼的明星。本文结合武汉城市旅游局提供的相关参考数据,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相关信息整合(如表1所示)。

结合表1中数据来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在近三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從服饰、饮食、工艺品、其他类等不均衡,向着均衡性方向转变[2]。其中,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工艺品类、饮食类的百分比变化最大,分别从45.19%、40.7%降至27.65%、33.87。这种数据变化上趋势,将为全面打开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从表2中数据来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带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种类的比例为60.16%,而现代商品类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比例为38.84%。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这一趋向,是武汉浓郁性文化底蕴传播的渠道,也是塑造魅力武汉旅游新城市的形象品牌。

结合上页表3中数据来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上,也呈现出市场需求区域性特征。依据表中数据来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中,传统文化类商品在风景旅游区、城市博物馆两地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中,现代化旅游商品在武汉商业中心区购买需求最大,在城市博物馆周围需求也相对较高。两者各有侧重点,又存在着相同部分[3]。

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

1.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上禁锢。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上的禁锢,是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武汉作为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之一,一直致力于旅游产业层面的突破,引导武汉旅游产业在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作为武汉旅游开发的“新结构”,应具有独立的特色,却始终依附在武汉旅游景区的发展之上。例如,刺绣作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代表,内容多取材于武汉西湖、洞庭湖等景区景色,但武汉刺绣自身也是武汉城市旅游文化的代表。而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时,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这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上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发展[4]。另一方面,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包括工艺品、武汉美食、茶叶等传统色彩较为浓郁的城市旅游产品,也包括武汉当代发展中,如电子产品等新生代产品代表,两者都可以作为新时期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一部分。但从表3中数据来看,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将50%以上的产品开发定位在传统武汉城市旅游代表产品上,忽视了武汉当前武汉发展产生的新型旅游产品,这也是制约着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问题[5]。

2.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局域化。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是武汉旅游产业与当代社会发展相互承接的过程,为武汉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视角。从2015—2017年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经济投资情况来看,近年来在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成本投资的比例增长幅度逐年增大,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后的总体收益比例增长幅度却较低[6~7]。

3.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解析不全面。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实践中,产品开发模式,呈现出较为明显得区域性特征。而丝绸、刺绣、茶等,传统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在旅游景区的销售市场区域数据较为客观。而武汉城市商业中心,则以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现代化城市旅游产品为核心。虽然两组数据的变化,都表明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增长的变化趋向,但不得不说,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市场规划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性特征[8~9]。

4.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点延伸度有限。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在某类武汉特有商品上,也是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武汉旅游局在2018年1月进行的旅游产品消费情况调查情况显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一方面是大众认知领域的缺失,另一方面是产品创新点延伸性不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导致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的原因

1.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原因。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的全面性认识,是致使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问题重重的首要因素。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者,以武汉原有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新阶段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造成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基于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过程,自然也就不具有全面性特征了。

2.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外在原因。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过程中,产品开发的投资增长走向,是在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获得利润的前提下实施的。我们将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被动式”旅游产业经营过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对实际市场的把握上主动性不够,造成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环节上的缺失。

3.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其他原因。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应是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综合发展的过程,它的推进过程,不仅需要当地政府政策性辅助,也需要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变革,更需要做好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

三、优化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更新

1.跳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圈”。以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代表茶为例,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借助传统茶文化进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同时也要融合新设计元素,将茶作为一种工艺品,制成茶砖、袖珍茶包等作为新型开发产品进行商品推广。在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原有开发的基础上,寻求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新趋向,能够辅助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者,逐步规避旅游资产开发附着性特征,构建更具魅力性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2.梳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新”要素。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创新,应重新梳理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趋向,适当地均衡传统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与新型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比重。通过传统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元素提取新元素,用于武汉市当前旅游发展的分支。

(二)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优化

1.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资源规划。构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新局面,应全面优化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武汉市政府应做好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收益性管理,引导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经济资源对接性运用。

2.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产品对接。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不仅要重视丝绸、茶叶、工艺品等传统性旅游产品的规划,也要注重对武汉城市旅游新产品的开发。通过打造武汉电子商业交易展览、武汉城市区域规划交流研讨会、武汉地域旅游花样产品交流大会等方式,辅助武汉城市旅游新型产品,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转变。

3.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机制承接。建立良好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运行机制,加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制度管理,消除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产销中的阻碍。例如,武汉政府经过群众建議、专业人员评估以及政府部门指导的三方合作,进一步明确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确定要素,并以此作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认定的基础,确定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审核、开发、销售以及保护各个环节,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管理,打造特色性、人文化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外部条件。

(三)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科学性管理

1.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局域拓展。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科学管理,在于重新融合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因素,形成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趋向。例如武汉丝绸、刺绣、工艺品,既可以具有武汉旅游景区的特色,“缩小”武汉旅游景观。

2.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规律性引导。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也必须结合市场基本规律,巧妙利用供求关系,打造关联性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产业链。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是武汉的Logo,是游客对武汉进行评价的第一印象。因此,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必须与武汉当前旅游经济的发展阶段相互适应。

3.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条件性”开发。所谓“条件性”开发,是指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应随着市场需求适当性调整。以武汉西湖绸伞为例,设计者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为古香古色的古典花样,也可以融合现代田园风格中碎花风格,甚至是武汉现代化代表建筑形态。而颜色的搭配,也可以是单色、双色或者多色。这种依据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适当地调整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特征,也是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科学管理的一部分。

(四)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特色化发展

引导现代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结构,打造更均衡的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就需要突破当前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产品开发偏颇性问题。

1.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引导化特色。通过代表性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引导武汉城市地域性旅游产品的发展。以西湖景区为引,在西湖景区周围建设特色西湖民居,开展西湖采莲、游船或绍兴酒庄体验等等,关联性引导游客,重新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进行定义,增加游客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感知度。再将武汉历史文化故事,融合在这些固定性武汉城市旅游产品中,增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

2.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认知性特色。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也可以在其中融合现代化元素,提升武汉地域性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例如,游客可以凭借景点门票,在某一固定景点获得景点“奖品”,借助字谜、手工技术学习、地域文化交流等,抽象性城市旅游产品要素,辅助游客了解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增强武汉城市特色性的展示,并不断探索特色武汉、特色城市的旅游新标识,运用外部创新力量,推进武汉城市旅游产品的推广。

3.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市场化特色。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也应从地域性饮食文化的视角出发,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出去。例如东坡肉、水磨年糕等等,都是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虽然这些地道的武汉美食成形之后,很难保留长久,但我们可以将这些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转变为半产品,即通过特定食品厂的加工,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转变为即食性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优化、市场科学性管理以及特色化发展的建议,以期实现现代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工作深入化实施。因此,针对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进行解析,为武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探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婷婷,宋铁静.兴城古城旅游意向认知调查研究——基于游客视角[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7.

[2]  苏雅婷,石玉.基于地方理论的漳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8):91-97.

[3]  周晓琴,明庆忠,李美婷.山区中小城市交通驱动旅游发展及其关联性[J].经济地理,2017,(7):216-224.

[4]  瞿洁云.以民间故事为线索的景区视觉系统构建[D].南京:江南大学,2017.

[5]  许梦.长三角区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6.

[6]  陈静.城市名片——以武汉市为例的城市旅游纪念产品开发与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

[7]  陈帆帆,陈金平.武汉城市旅游纪念品的卡通化开发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5,(5):74-75.

[8]  Yu fenglong,Wang yingli.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astal regions of jiangsu province,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J].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2016,(2):244-248.

[9]  Suri.Based on the RMP analysis of dujiangyan-qingchengshan health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research[J].Shang,2016,(6):141.

作者:杨牛伟

上一篇:会计报表合并方法特点论文下一篇:专业实习基地水产养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