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

2022-04-17

一、组织生态学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理论演进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因此,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企业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表1是我国1986年以来颁布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 篇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企业管理当局应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防范意识。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大胆创新,谨慎执行,一定能够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犹如一个自动预警和维护系统,它所具备的功能使其成为企业有效管理的工具,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恰当的运用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疏忽、错误及违法、违规行为。研究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理论,不仅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企业内部改善管理,加强业务活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公司在内部控制环境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是内部控制的决定因素,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员的内外机制。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导致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更有甚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手册、文件、制度等,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差。有的企业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企业会以缺少人力资源而未设审计机构。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公正做出判断,进而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3)企业文化把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但从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的层次。虽然现在的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只要求员工怎样做和不怎样做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4)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重要的控制环境因素。因此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员工素质和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的品行。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为:第一,用人机制对人才的流动和使用不利,虽然论资排辈的传统现象没有原来严重,但是管理者对人才的破格提拔与使用仍然十分谨慎,“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第二,激励机制不利于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特别是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上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国家掌握国企经理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无法恰当反映经理人的贡献,从而引发消极怠工和企业家资源的流失:二是尝试引入“年薪制”、“经理人员持股制”,但是由于所有者的虚位,导致管理者自定高额薪金、增加职务性消费甚至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第三,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二、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1)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素质。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障作用。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尽力用权力维护其有效运行的同时,对控制的遗漏和功能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使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另一方面是抑制作用。管理者支配内部控制的权力,如果被不当行使,或者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自设特例绕过制度或变通处理有关事务,就会使制度的执行随人的主管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这样势必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严重的将会引起“群体越轨”现象,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方向、效率,决定了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操守,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道德约束,自觉带头执行内控制度。(2)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差,并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考虑,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仅仅具备财务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我们也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提高人员素质,塑造企业文化。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固有的矛盾,要想使被控制者自觉地遵从控制者的意志,单靠硬性的制度指令难免使被控制者产生抵触情绪。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有助于解决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矛盾,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文化,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单纯依靠理想等外在的东西已经很难奏效,企业必须重塑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4)全方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入新世纪,面对诸多挑战,企业人力资源应当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转变观念,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治管理的观念等。要致力于开发、完善独特的人才培训机制,实施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激励机制;要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能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激发、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二是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一方面对企业现今状况进行策略分析,对企业的理想、使命和信念有所了解,对企业做出策略性检查及分析企业未来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策略分析找出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及现存的人力资源问题,对解决策略性和现存的人力资源问题订出先后次序并决定所需行动,编写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三是重视制度创新。人才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体制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从该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完善的激励措施和绩效福利能让员工感受到他们的劳动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再接再厉,在一个环境宽松,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的企业工作,人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当然也就不会流失了。

参考文献

[1]李庆兰.《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性》.现代商业.2012(14)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9)

[3]杨凯.《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作者:杨申英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 篇2:

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探讨

一、组织生态学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理论演进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因此,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企业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表1是我国1986年以来颁布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

通过表1可知,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是不断进行完善的,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发展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法律法规。

(一)《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这一阶段首次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列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控制程序、会计系统以及控制环境。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可以严重影响企业控制的建立以及实施的因素的总称。比如: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董事会、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等。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该框架是由美国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组织并发布的,参与单位主要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财务经理协会以及管理会计学会等。该框架目前应用还比较普遍。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被定义为可以影响一些程序、政策或者效率的因素(比如加强、削弱等)。这主要是指可以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环境,主要包括七点: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员工的胜任能力、诚实正直的价值观、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以及责任的分配与授权。

(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该规范是由我国2007年3月制定并颁布的,该规范总结、吸收了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的具体商业环境进行了设定。该规范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就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产生影响以及制约的因素总和。主要内容有: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反舞弊机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宏观方面 随着管理思想以及管理体系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内容也逐渐得到了完善与巩固,因此,环境控制的内容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具体体现在内容增加了,涉及的领域也增加了。因此,关于环境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综合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学者的研究重点为环境控制的地位、作用以及针对现有环境控制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只有极少数学者是通过独立科学的角度对内部环境控制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控制性。另外,任何一个学科的出现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并且该学科通过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避免未来发生事故。此外,该学科还具备预测性的特点,但是,前提是之前要出现过同样的事故,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动态性较差。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控制是不利的。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可知,目前既可以指导论证所得结论又可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敏感度的学科还没有出现,可以作为指导环境控制的理论基础还不完善。

(二)微观方面 在微观层面,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将微观层面的分析总结为四个角度,内部审计角度、人力资源角度、企业文化角度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第一,内部审计角度。此处的内部审计角度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当企业环境控制的内容包含内部审计时,国内与国际对于内部审计的实施与管理就加强了,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环境控制的研究时间较短,并且社会上很多部门对于内部审计的了解还不全面,并且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也较差,因此,企业只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才能够实现内部环境的良好控制,建立优秀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人力资源角度。人力资源角度主要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保持、获取等进行控制、指挥和组织等活动。只有积极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才能够充分地将人力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并且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第三,企业文化角度。企业文化角度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行事准则、奋斗目标等,只有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将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企业的文化是难以复制或者模仿的,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公司的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属于制度环境。

三、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成因分析

近几年,组织生态学理论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应用于企业控制环境的研究中,为该研究增添新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本文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组织生态学二者结合进行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研究基点一致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组织生态学的研究基点均为环境。但是,组织生态学强调的内外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即不但要维持组织的内部环境,还要维持组织的外部环境,通过将内外部环境结合实现企业或者组织的长远发展。目前,在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时比较注重控制环境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研究,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外部环境控制,因此,此后还应该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加入企业以及学者的关注范围中。

(二)研究目标一致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组织生态学的研究目标均是使企业或者组织长久发展。具体来说,组织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是为了使组织在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可以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与组织方式,实现组织的长久发展。同样,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且获得长期的经营利润,因此,企业在面对所处环境的变化时,是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经营管理办法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因此,组织生态学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给予了理论支持,这主要是与二者的研究目标一致密切相关。

(三)研究具有可行性 直到近几年,我国才开始对组织生态学理论进行研究,因此,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关于组织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但是,近几年,在众多学者对于组织生态学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也利用组织生态学的理论解决了一些社会中的问题,并且实施效果较好。因此,如果存在与组织生态学理论相关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企业在解决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选择组织生态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四)企业管理中组织生态学理论应用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很多领域都开始运用生态学的思想体系,并且随着众多学者的研究,出现了很多衍生理论,比如生态系统演化理论、生态位理论、相互作用理论等。之后,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又将生态学理论与“生命体”相结合,比如部门与国家之间、组织、企业等,从而衍生出了商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组织生态学等,这是组织生态学的最初原型。组织生态学逐渐应用于不同的组织中,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方面应用较广。

上述四个方面对组织生态学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指出了组织生态学应用于控制环境的可行性,这就使得本文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研究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并且独特的企业文化还可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组织生态学角度来说,其研究内容主要是组织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与调整问题,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时,如何保持长期稳定与长远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的类型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也日益复杂。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很多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在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的同时,也会发生企业文化的碰撞。组织生态学理论要求企业要选取适合自身的组织管理理论,不能盲目模仿,只有这样,才能够吸收国外优秀管理思想的精华,将优秀的管理思想应用于自身企业管理中,并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组织生态学理论把组织群落作为一个基本的研究单元。因此,通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建立公司治理组织群落,就可以使得公司之间的竞争与联系更加明显,然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这些关系来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改善公司的制度环境。此外,还可以根据这些管理制度来调整企业的管理人员,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说,实现管理制度与人员调配之间的动态改革。只有动态的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才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企业主动改革,而非被动改革。

(三)强化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与强化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与国家的法制环境相适应,并且要及时调整内部审计机制,使其适应法制环境的变化;第二,要把内部审计部门当作一个独立的部门,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将其进行独立管理,提高其在企业中的独立性。生态学中提到,猿类的内部结构变化是因为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变成了人,由此可以了解到,组织生态学强调内部结构的改变要顺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在运用组织生态学理论时应该注意三点,首先,转变管理思想,改变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认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强化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与约束机制;最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四)增强企业内部推动力 企业的推动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成长,这些推动力既包括企业的外部因素,也包括企业的内部因素。因此,当企业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可能成为企业推动力的来源,或者是可以对企业的其他推动力起到促进作用,增强其推动效果。根据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企业可以对所处外部环境及其自身内部环境进行考查,找出企业的可行点。这样,即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可能会对其发展造成阻碍,企业还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损失。为了实现企业与环境的良好接轨,就要主动与环境建立联系。另外,组织生态学理论认为,组织的改变是顺应环境的变化而来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还要注意自身的组织结构,协调好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五)加强企业间联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链、价值链的发展,企业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相关产业组成了产业链、价值链。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并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相同或者不同的企业之间都有可能因为某种利益关系形成联盟,比如风险合资、战略联盟等,并且这将成为以后企业经营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网络型组织,比如韩国的财阀、日本的企业系列以及中国的企业集团,这就使得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组织生态学理论的引用使得这些中间网络组织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尤其是保证了其与终端大型企业的合作机制可以正常运行。但是,由于中间网络组织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并且网络结构具有更加复杂的趋势,这就促进了组织生态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而组织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反过来提高企业的控制环境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敬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10期。

[2]杨晓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8期。

[3]戴影慧:《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构建》,《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8期。

[4]俞雪花、周西有:《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7期。(编辑 向玉章)

作者:李高芬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 篇3: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的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应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但由于部分企业及管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管理意识淡薄,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大大降低了内控工作在合同管理方面的执行力,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加强企业对合同的管理监督势在必行。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分析

引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风险管控点。企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如何规范合同签订流程,特别是合同签订前招标文件的审核、审批流程;如何监督招投标流程、合同履行情况;如何防范与控制合同订立、履行中存在的风险;如何合理制定合同会签流程等。也就是说将内部控制融入到合同订立、执行、监督的所有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重视对合同的全要素管理

在内控管理领域,当企业建立起一个内控体系之后,真正的合同风险往往不是来自于合同本身,而是來自于合同外因素,尤其是不可控因素(例如合同交易对手企业本身刻意隐瞒重大履约风险、自身经营出现深层次危机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中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合同的“全要素”管理。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或者自己任期内企业的效益,盲目忽视交易对象主体存在的重大破产风险,尽管签订的合同内容本身合法合规、风险可控,但是签约后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风险。

1.2合同会签流于形式

合同会签要求会签人员具有相对专业的经济法、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政府采购等相关知识,如果没有建立规范的会签流程,没有规定采购中心、办公室、审计科、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相应的工作职责,未明确针对合同的哪些内容或模块进行审核把关,参与会签的各个职能部门在会签过程中会存在随意性、仅审核表面上的流程是否到位,而不会去深入思考合同这样签订是否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其中是否存在相应的廉政风险问题。

1.3合同起草和审核不严格,审批时限过长

合同起草和审批过程中,如果出现合同文本错误或文字表述不当,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很可能造成合同无效或经济活动违法违规等后果。在传统纸质合同流转审批模式下,因审批人员外出,导致合同签订程序无法正常推进,各环节审批时间留痕不清晰,责任难以追踪,影响了工作效率。

2基于合同管理视角下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策略

2.1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合同执行进度。对双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对应的工作内容与成果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出现了延误以及发生延误的原因。二是检查质量情况。对工程质量和供货质量以及工作成果是否和验收标准相符进行检查,对于返修工的效果,还要检查其是否与需求相符。三是检查收付款情况。对合同对方是否根据合同进度将支付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支付金额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以及发生延误的原因。四是检查合同履约情况。要检查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是否有违约、预期违约、合同修改、补充、无效、解除以及无法履行等情形存在。五是检查合格供应商和承包商以及客户的信用评审情况。对于合格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评审,主要对其履约状况、技术以及专业能力、工作配合、服务质量等因素进行评估,对于客户的信用评审来说,主要是评审客户的偿债能力、守信程度以及履约状况,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确定。

2.2合同签订时期的控制

组织谈判小组进行谈判,谈判小组只能承诺自己授权范围内的事务,可进行保密的管控谈判策略和谈判过程。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记录,并且谈判双方要签字确认。然后根据谈判的结果来编写合同的文本,并由公司的职能部门审核,主要审核合同是否合法,内容是否严密和可行。把合同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在限额的范围内可以批准签订合同,超过限额的合同,要有管理权限的上级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授权公司对外签署,合同签字盖章之后要登记编号然后归到档案部门管理,有关财务收支的要留一份原件给财务部门记账所用。

2.3确合同会签流程,明确职责

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各职能科室职责,建立规范的会签流程。比如要求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经办职能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所负责的相关合同按照管理流程进行审核、签字;内部审计科要求对合同的严谨性、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对支付方式的合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监察室对合同的廉洁性进行把关;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合规合理性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分管范围内的合同;单位一把手负责批准单位所有的合同并进行合同签署。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2.4开展合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合同管理审计来说,它主要是审查和评价合同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以及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合同管理各项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情况进行审计,还要审计其执行的总体情况。二是审查合同确立的必要性,对合同项目是否纳入年度计划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完成立项审批,检查合同内容与范围是否和计划以及立项吻合,检查资料的齐备与否。三是审查合同采购(委托)方式,对其是否根据要求对限额以上的项目进行招标的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其招标程序是否合规,对于未使用招标形式的要检查其是否完成了审批。四是检查合同的相关资料,检查合同签订方的资信证明文件是否与合同资格的要求相符,对于和签约有关的往来函件和谈判记录等审核资料要检查其是否完备,对于合同履行中的档案资料是否完备进行审核。

结束语

合同是企业管理权利义务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具有法律效应。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主办部门应严格按照内控管理规程执行,提升合同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强化过程管理,并对合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此外,还应完善合同考核追踪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单位内控检查、纪委“大监督”等作用,在内控规范管理合同和防控风险的过程中,确保合同管理工作依法合规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谢美花.基于中小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1-2.

[2]陈应海.完善我国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经验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61+63.

[3]蒋玉玲.浅谈内控管理之合同管理[J].甘肃科技,2018,34(18):94-95.

作者:徐英浚

上一篇: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论文下一篇:公路建设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