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从书籍整体性来看,插画是重要的组成元素。插画既独立成体系,又能够弥补书籍内容安排上的不足,提高文字内容的可读性,使书籍更加生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受电子媒介的冲击和影响,书籍产量和质量受读者对书籍的选择性要求而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阐述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插画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升华。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1: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摘 要】书籍,一个大众化的名词,一份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家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书籍。可真正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又有多少人呢?就像每个人每天都住在房子里,有多少人会去理解建筑艺术的所在,真正实用的价值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关键词】现代插画 书籍装帧 图文并茂 趣味

1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1.1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对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的影响

从幼儿开始,孩子们最先开始接触到的书籍便是儿童读物,包括看图识物、看图说话、漫画书等等。在书店里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孩子手里都捧着花花绿绿的连环画、漫画之类的书籍坐在地上“苦读”。现代插画对儿童读物的装帧设计,在国外已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好的儿童读物插画,颜色鲜艳明亮,风格简单,在丰富的色彩中建构简单清晰而直接的人物,这样可以更直接的让孩子们在插图中,跟着画里面的人物一起看事物,像刷牙、穿衣服和系鞋带等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都可以在插画中学习了解。一些绘制生动、形象可爱的动物,用它们来表达书籍内容里故事的讯息是更具有阳光般温暖气氛的,这样更会让孩子们喜欢并希望与可爱的动物们做朋友。

1.2 插画艺术风格对电子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书籍而言,电子书籍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互联网的普及也带动了电子书籍的市场,它如同电视机一样,当你打开开关后,它便能即刻进入工作状态,操作方式也十分简单,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有“向前”和“向后”等按钮,你只需按照自己的选择用鼠标点下按钮,便可翻到另一文本,或者可直接点击“跳转”至自己感兴趣的那一个页面。它的功能不仅比传统图书容量大,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更是开创了数字化的阅读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和读者爱好者的青睐。这一行业市场的蓬勃兴起,带来无限可能的商机。可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做好自己的电子书籍产业,并成功推向网络市场赢得利益的最大化,书籍装帧同样显得至关重要。一本好的电子书籍装帧,要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阐述着无穷的智慧。

2 书籍装帧设计市场调查与各种设计风格

每个行业市场的竞争都是十分激烈的,书籍市场也不例外。书籍装帧设计对书籍的销售量和书籍内容的传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更好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对书籍装帧设计市场做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查,但由于时间关系和资料的限制,调查内容比较局限,范围比较小。调查范围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这类消费群体比较具有代表性,显示了大众消费趋势。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能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市场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及阅读书籍的频率;(2)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书籍;(3)购买书籍的动机;(4)是否有因为被书籍装帧设计吸引而购买书籍的经历。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而关于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插图上面。这里的插图设计风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中国传统型风格。这类设计风格追求简约淡朴,采用的表现手法局限于民族元素或国画元素的使用。这类设计风格虽然端庄素雅,但使用非常局限,不适合大多数书籍装帧;(2)科技说明型风格。这类设计风格比较简单。书籍内的插图仅仅是陪衬说明的“角色”。这类插图一般比较规范、准确,科学性比较强。但也比较枯燥。这样的设计风格已经渐渐被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3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插画艺术是绘画艺术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和其他绘画形式一样,也是由画面构图中空间的和谐构成。协调的画面空间构成形式,是插画艺术风格的审美特征。现代插画构图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充满平衡感、稳定感和完满效果的画面布置,这 样的画面宁静大气,给人舒适的静态美;还有一类是怪诞不安、动荡倾斜的画面布置,这样的画面是根据特殊需要,特殊内容安排,或刻意要达到某一种视觉效果来绘制的。画面活跃,会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而在插画艺术画意这个方面,在写意与写实之间类似于中国国画“取长补短”,使其表现出书籍内容情绪上的需求,以此来彰显个性创意的“画意”,否定传承性的“写意”。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插画艺术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都是最终成为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因此没有肌理效果的变化,只有表现手法的不同。插画的表现手法有:卡通吉祥物绘制;摄影图片增添元素处理;不同颜料工具绘制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油画水粉能够绘制逼真的神情和肌肤质感;还有很多的绘图电脑软件,例如PAINTER等等。在有较强的美术功底的前提下,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或多种工具混合使用,或淡雅、或随意、或浓墨重彩、或诡异,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爱红.《书籍装帧》[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5月.

[2]徐海鸥.《插画艺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3]格林兄弟(德).《格林童话精选 插画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6月.

作者:李文芳 赵树耀

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2:

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从书籍整体性来看,插画是重要的组成元素。插画既独立成体系,又能够弥补书籍内容安排上的不足,提高文字内容的可读性,使书籍更加生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受电子媒介的冲击和影响,书籍产量和质量受读者对书籍的选择性要求而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阐述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插画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升华。

关键词:插画;装帧设计;应用

“插画”这个词是中国人根据其作用对其的命名[1],来源于拉丁文字illustraio,本意是照亮的意思,从艺术角度看插画与书籍是一种结合美,是书籍表现力的重要手法。插画促进了书籍内容的完整表达,书籍也成就了插画地位。

一、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

插画从属性上看属于书籍装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在书籍内容表达上起到了拓展延伸、完善补充、美化装饰的作用。尤其是对未成年人书籍的装帧设计中,大量使用插画手法,将大大提高书籍的可读性和信息传导性。好的插画设计不仅能够促进书籍装帧表现,帮助读者快速便捷地领会书籍主旨,同时好的装帧设计在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插画,乃至成为插画艺术,比如语文教材中的“挑山工”、“背影”等插画[3]给一代代青年人成长留下了潜移默化的浓墨重彩一笔,对人生产生了影响。可以说,插画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又与书籍装帧设计共同组成了书籍的精彩呈现。

第一,插画的创造起源是后期出版加工的需要添加上去的,同时兼顾考虑书籍的文字的内容的表达需要,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拓展和延伸。[4]

第二,插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古往今来,插画始终就被词典、宗教、文学、图鉴等进行大量使用并作为文字的佐证和辅助。在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刚刚发明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利用当时的木板或者石版内在纹理进行制作插画,当时就涌现出了不少精美的插画印制品。但是,以文字内容为传统表达手段的模式始终没有动摇,在15世纪初的谷登堡(德)发明了用铝合金制成的现代活版印刷术之后,而且有人发明了脂肪性油墨应用于印刷业之后,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书记印刷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了大量的书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从那时起,书籍传播变成了我们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传播渠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5]

二、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沿革

在18世纪初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浪潮兴起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盛行使用图形插画。然而,随着我国18世纪初的木版套印和19世纪出现的彩色石板画,让一些精彩的插画可以应用到了书籍装帧或者海报的设计当中。同时,19世纪时在法国的报纸尤其是绘有图画的被广泛受到欢迎,而书籍装帧中应用插画艺术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进入21世纪,书籍装帧中插画的应用被广泛使用,尤其是教材、青少年、婴幼儿读物的书籍当中,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客观规律,在插画艺术盛行的同时,摄影技术在人们对科技创新的渴望而问世后,照片逐渐取代了插画设计在书籍中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插画在书籍装帧的引用从未因此而消失,而是在插画数字化进程中寻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式,并得到了升华。

三、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应用中的数字化进程

以传统插画为基础,数码插画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现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的新型插画模式,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插画除了原有的必须由出版社或作者本人绘制的以外,也可以进行插画绘制外包,为插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质量。数字化的插画技术改变了原有图像的存储渠道和流通方式。而基于此的传统插画中所具有的印刷、照相、录影的实现方式是基于纸以及胶片等形态进行实现的,相比之下,插画的数字化技术则是以比特(一种互联网单位)为单位,通过相对抽象的数字化的符号和数字来记录和整理文字以及图像信息的。从市场反映来看,基于比特单位进行的插画数字化生成模式正在朝着全方位的领域,不断冲击着书籍装帧设计的各个领域,对于插画艺术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现象。

四、数字化插画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书籍装帧艺术中应用数字化插画,与传统插画相比,数字化插画更加突出其借助计算机软件等辅助资源进行创作,除了计算机软件可以模仿的各种传统手工绘制的插画艺术效果之外,数字化的插画技术还在一定意义上使插画艺术的新陈代谢加快,羽化、复制、滤镜等数字化软件技术使在相对传统手工绘制下的插画很难表现出的插画效果,而数字化的技术是其变得简单和便捷。

从数字化插画纯技术的层次来看,数字化的插画不仅具有易于复制、操作简便、简单重复等互联网时代的普遍优势,而且数字化插画色彩的定位和选择与传统插画艺术相比较来讲,更容易进行精确的定位,可复制的比例极高。在传统的手绘插画的印刷中,因为它必须通过手绘以及扫描等途径输入到电脑中,但是其图像受到扫描设备和分辨率等限制,往往无论印刷人员怎样对其进行精心的修正校对,手绘插画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同程度的偏色甚至失真现象极为普遍。然而,直接通过电脑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所创作出来的数字化插画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不但可以避免中间输入环节带来的插画色彩失真,而且可以将图像矢量化,方便了后期插画的排版、制作与发行。

但换角度分析,插画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消极性负面影响,比如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大量出现,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对于插画设计的创意丧失了本真,造成了劣质的数码插画泛滥成灾,现在到互联网上搜索到处可以见到质量低下的数字化插画,影响了插画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有悖于插画的作用和人们利用插画丰富书籍内容的初衷。

五、小结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在欣赏插画艺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丰富表现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其本真的作用,回归初衷,在插画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让插画艺术在现代化技术的推动下,释放出更具魅力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振华,高品祥.《插画美术设计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261-287

[2][英]安格斯·海兰德,艾米莉·金著.张书鸿,张京晶译.《艺术的视觉形象与品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3] 曾小宝,王受之.《插画在世界平面设计的历史》[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5

[4] 武建林,曲向梅主编.《设计色彩》[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1

[5] [日]朝仓直巳著,赵郧安译.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10

作者:樊佩奕

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3: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摘 要:民国时期是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动荡,西方列强侵华趋势加剧,加上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不断冲突和融合,时代的特殊性促成了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特色的多样化,书籍装帧领域百花齐放,为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试从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特色的阶段特征、具体表现以及代表人物,论述我国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通过本文的探究,得出有利于当代书籍装帧发展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并与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理念相结合,促进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特色

民国时期,由于新思想、新文学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注定了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及其艺术特色的呈现是不凡的。本文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为了把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与当代书籍装帧相融合运用在设计中,从而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1 阶段特征

1.1 新旧交替

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由于革命的自身需要,开始出现一大批以新思想为内容的作品。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推动了书籍装帧艺术的萌芽,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理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20世纪初,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书籍装帧开始逐渐脱离传统的線装书的形式,出现平装和精装。受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影响,民国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影响深远的作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火炬《新青年》杂志,其封面设计中,“新青年”汉字位于版面上半部分,插画地球图案饰以下部分,两侧伸出两只铿锵有力的双手紧紧相握,象征革命力量团结和顽强拼搏的战斗力。整幅版面图案的运用非常鼓舞人心、紧扣书中所表所想。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书籍装帧设计特点主要是新旧交替以及中西方的相互融合。

1.2 蓬勃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后期,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变化较大,文艺界和出版界思想空前活跃,从对外来艺术的照搬转变发展为借用西方艺术手法,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各大艺术派别的竞争,使得书籍装帧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吸收也趋向于多样化,追求抽象、提倡写实、无奇不有。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如徐志摩著的《自剖》与《诗刊》杂志,前者的封面是一幅别具特色的装饰画,中间是人物的画像,比较有趣味的是用红色的箭头代替鼻梁,整个画面非常幽默,一幅生动形象的自剖像非常巧妙地点明了主题;后者在封面设计上沿用前者的设计手法,清新悦目,装饰感非常强。这个时期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艺术,使得书籍装帧逐渐走向繁荣。

1.3 意识觉醒

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全国思想空前绝后,民众意识普遍觉醒。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上,表现手法和创作形式逐渐突破民族化,开始追求写实主义,主要的表现形式以漫画插图为主。书籍装帧艺术逐步形成了明快、书卷气的特征,开始出现大量带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息的作品。比如臧克家的《生命的O度》以及《上海屋檐下》,都是时代感非常强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个阶段的书籍装帧艺术比过去更加深沉并逐渐成熟起来,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逐步走向稳定。

2 具体表现

2.1 封面设计

自新文学版本出现以来,图书的出版就开始注重书籍的装帧设计,封面设计从此崭露头角,登上历史的舞台。[2]此时的大家多是画家和有美术修养的行家里手,凭借各自的艺术修养和个性,为书籍设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钱君匋先生擅长图案的运用与设计,代表作如沈雁冰著的《欧洲大战与文学》和矛盾的著作《动摇》,前者是用一些外文的报纸通过剪贴的手法,加上有趣的图案设计,整个画面非常有趣味性;后者的封面用朱红色为底色,版面上画了一张少女的半边脸,头顶一只悬挂的蜘蛛,下方三束花草作为装饰,整幅画面表达的含义与书中的内涵非常吻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动摇”的主题。在钱君匋先生的封面设计中,大多都是以图案为主与某种意念相结合,带有一定启迪的意味,发人深省。

2.2 插图设计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插图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书籍插图的称谓,除了“插图”之外,还有“插绘”和“插画”,称呼虽然不一样,但无论是图、绘、画,都是画出来的图画,其形式可以是装饰画、黑白画、水粉画和油画等。[3]在民国时期有许许多多的书籍插图家,丰子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中国新文学时期,丰子恺先生开始尝试书籍插图的设计。丰子恺先生有许多书籍插图作品,如在1925年出版的《我们的六月》,封面是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书中还有他的非常有特色的绘画《三等车窗内》,在一本诗文集中加入这样的插图,使整部书的内容也随着插图生动了起来。《三等车窗内》表现得相当世俗,实在得好像可以触摸到肩并肩站着的青年男女身上穿的衣服。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男青年脸上无轮廓线,五官在似有似无之间,这刚好反映出丰子恺先生常运用的一种表达脸部“表情”的方法,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3 版式设计

民国时期社会正面临转型,书籍的版式设计也逐渐摆脱传统模式,在传统竖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横排和竖排相结合、横式排版等形式。版面设计朝丰富性与简洁性统一的趋势发展,并开始具有继承性与时代特征。[4]民国书籍版式特点主要为横式排版、竖式排版以及横竖结合,其中横式排版多用于理工科、科学知识类、英文书籍等方便阅读的书籍,在排版上对文字进行分栏,使其版面更加灵活、丰富多样。对比现代横排版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其页眉页码不是处于正文上方,就是处于上方最右、最左处。通过对民国书籍版式的调研分析发现,大约有30%的书籍运用竖版,并且是主要的排版方式。不仅减少了文字之外的元素,而且对线条的板块进行分类整理,通过不同的线条来划分页码书眉之间的界限。横竖结合是民国时期书籍版式设计最常见的方式,特点在于形式的多元化,目录与正文内容则是传统竖排,而页脚页码是西式排版。总之,该版式特点将西式融入中式版面,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而且优化了阅读体验,使版面更加灵活。

3 代表人物

3.1 文学斗士鲁迅的书籍装帧情怀

鲁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还是书籍装帧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也是书籍装帧设计大家。他亲自研究设计书籍封面,留下了许多人们熟知的作品,如《呐喊》,在以照搬为主流的时期显示出独特构思和深层力量,其封面设计以红色为主要配色,红色沉着醒目,隐喻深沉和力量并且从中透露一丝光明。版面上印有一个黑色方块,辅以篆刻黑体阴文做书名,使“呐喊”充满力量,带着一种无声的呼唤,整体有稳重朴素感。红黑强烈的对比和融合,体现了鲁迅先生内心无穷的力量。1923年出版,由鲁迅先生翻译的盲人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集《桃色的云》的封面选用的是汉代的飞禽走兽、人物以及祥云流水,共同组成横幅的装饰纹样图案。桃红色的云纹图案取于主题并富于动感,突出地表现了童话的神秘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特别喜欢红色、黑色,有非常强烈的对比和融合,这种设计正好印证了他在书中序言所写,让人看了书的内容,再看其封面设计,里面深深的含义突涌而出。

3.2 闻一多——诗人中的书籍艺术家

诗人、爱国志士、学者,闻一多先生除了以这些身份为我们所熟知以外,他在书籍装帧艺术上也是集大成者。闻一多先生自幼热爱美术,在上学时代就从事过美术创作活动,这为之后的书籍装帧创作设计奠定了基础,如徐志摩诗集《猛虎集》就是其众多封面作品之一。书籍的封面和封底的设计是一张摊开的虎皮,深黄色的虎皮底纹由书脊向两边散开,然后在大气地画上虎皮纹,气势咄咄逼人。几个充满生机的毛笔字书名附着在版面的下方。画面气韵生动,寓意含蓄,可以称为其代表作中的杰作。闻一多先生的设计手法丰富多样,其作品的风格很少有相似,非常注重不同的书使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去表现。其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不仅图形的构成,就连字体的大小、位置以及封面的大小,都可以作为图案的主要元素。

3.3 出类拔萃的装帧艺术家陶元庆

民国时期众多书籍装帧艺术家中,陶元庆是个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十分突出的艺术家气质,据说只要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连着几餐都不吃饭,几天都不洗漱;一旦感到非常困惑,他便会坐立不安;一旦他觉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即使过了许久,他还是会把自己的画作撕得粉碎。在五四运动后期,他经由作家许钦文的介绍与鲁迅先生相识。相识后,二人就开始了书籍装帧设计。令人惋惜的是,闻一多先生英年早逝,尽管这样,他从设计第一本书的封面到去世,虽然这中间只有5年的时间,但是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籍装帧作品。《苦悶的象征》是其书籍装帧的处女作,也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一个半裸的女人在压抑痛苦中挣扎为形象主体,其用舌头舔着染着鲜血的武器的尖头,披着一头波浪似的黑色长发,抑郁柔软的线条里藏着无底的悲伤,画面用黑、白、灰、红色相衬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 结语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作为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端,是书籍装帧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平面设计和印刷技术逐步登上现代设计大舞台的关键转折点。处于这一重要时期的众多书籍装帧设计家身先士卒,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继承了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极具特色的艺术之美,并与西方相结合,体现出继承传统、追求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同步的特点。在面临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他们探索出了一条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独特的艺术道路,创作出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书籍封面版式设计,对当代书籍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与参考意义,值得当代每一位书籍装帧设计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罗小华.中国近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20.

[2] 张泽贤.书之五叶:民国版本知见录[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56-58.

[3] 柳林,赵全宜,明兰.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1-103.

[4] 邹湘平,王莲.民国书籍版式研究[J].中国出版,2016(09):62-64.

作者简介:黄缨(1968—),女,山西新绛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建筑装饰理论。

唐育捷(1996—),男,湖南衡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作者:黄缨 唐育捷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