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无线网络论文

2022-04-18

[摘要]与网格化治理的排头——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相比,现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在Y市R社区的调研,研究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逻辑起点、发展路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社区框架下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并对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了展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网格化无线网络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网格化无线网络论文 篇1:

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探究

摘要: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面对复杂的消防监督任务,消防部门只有不断地优化传统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地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从而确保消防监督工作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消防监督工作现状,以及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然后重点探讨了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消防部门面临着艰巨的消防监督任务,然而,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下,也难以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此,通过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也能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管理空间、对象与责任规划不明

各个消防大队仅对消防监督员划分一些消防安全的典型单位,指明其监督范围、责任与任务等,其他单位则因为数量庞大、范围广、布局分散,未能对监督员进行责任划分,同时,受消防部门监督的众多普通单位以及其他小区等无法具体、细致理清,更多的社区内建筑物由于住宅和商业区混淆,功能划分不清,从而使得消防监管职责与范围规划不清晰,最终使得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不断出现。

(二)缺少积极的合作机制

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不局限于消防部门自身,也需要调动社区委员会、巡查队以及小区物业等的力量,需要多方配合、积极协作基础上来进行防火检查、防火监督以及防火巡查,经过一系列的巡检以后,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能有效沟通,并高效地进行信息传输、交流,从中识别消防违法行为,并将其中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整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然而,从目前来看,上报处理机制有待完善,整个的运行机制不协调,无法达成一个完整、连续的工作链条,甚至出现了各部门各自作战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这就导致消防监督无法深入落实。

(三)缺少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正是因为责任区域与职责任务未能明确划分,也就难以对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工作成绩与业绩进行考核、评估,无法形成量化考核机制,每名消防监督员的业绩量很难掌握,缺少绩效考核成绩的对比、评估,也就打消了各个岗位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间接地影响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难以收到理想的成绩。

(四)群众举报投诉渠道不通畅

因为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规的单位、个人等层出不穷,再加上消防部门的设置轮换,消防监督人员具体负责的范围也不明确,这就使得即便平时生活中群众发现了消防隐患现象、违法行为等无处投诉、无处举报,即使举报后也很难及时被处理,打消了群众监督举报工作的积极性。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群众举报投诉渠道不通畅,部门间协调不畅,从而导致消防隐患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

二、消防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消防网格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网格化管理”,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让管理对象根据特定标准规划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等,在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辅助下达到不同网格单元间信息的交流,从而更加透明地分享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此管理模式应用于消防监督管理中,能够搭建形成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体制。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是基于消防分级管理将辖区进行划分,其中将农村、社区等作为最基础的网格单元,并遵循特定规则来细分网格,网格内来明确各个管理主体的管理空间、对象与方式、方法等,根据消防监督检查的流程来重组业务;充分地依赖于信息技术,在管理区域、信息传输、运行机制等各角度来重新设计,通过创建火灾隐患投诉中心来强化信息交流、交互,以此来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

(二)消防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网格化管理体现的是地理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互助,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能够达到消防监督的高度敏捷、精细化管理,而且能对消防中的隐患与问题做出高度敏感的反应,能够达到对所管辖区域的全方位管控,提高城市消防监督管理水平,通过消防网格化管理能够让管理空间逐渐朝着精细化、准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三、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途径

(一)创建城市网格化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

借助卫星遥感测绘技术、GIS技术等并根据被调查地域的普查结果,可以创建一个消防管理信息数据库,这样就能让消防监督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建筑物,例如街道、村庄、消防各级别单位、居民区等纳入数据网格地图中,在上面清晰被标注,同时,标注出网格管控人的数据、信息,明确网格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责,也能借助网格化消防监督信息平台来动态地掌控各个网格中不同单位、不同系统的分布状况,明确火灾隐患类型、网格管控人员信息等。

(二)创建地理编码数据库

要对地理网格进行编码处理,网格内的不同单位也都要实施编码处理。对网格图中不同单位的地理定位实施准确编码,要以实际勘测、测绘的方式来明确不同地区、不同街道、不同建筑的具体编号和数据,而且要依托于地理信息软件系统,通过点、线、面的方式来呈现不同区域、不同方位的地理实体,创建不同图层、录入标准地址,以及它们相对的空间地理坐标,而且要对地址实施编码,以此来达到网格中不同单位、不同建筑物的准确定位。经过数据采集的地理编码数据库应该为消防部门出警等提供参考数据。

(三)开通与消防监督系统数据对接口

要积极地开通和消防监督系统数据对接的消防监督业务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实现对消防重点监督的单位、社区、建筑物等关键信息的排查,而且要对消防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创建基础信息数据库,让网格化消防监督平台和一体化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网格化消防监督平台要达到清晰、准确地读出、获取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的能力,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也要和消防隐患投诉中心实现同步,自动地举报出该中心所受理的信息数据,从而达到信息数据的分享。

(四)开发出消防移动执法终端

必须积极开发和消防执法系统相适应的移动通信设备、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等,这样就能实现网格中消防监督员的业务办理便利,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来动态收集、传输消防系统检查过程中的隐患、问题和危机,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来把一切信息、数据传输至网格化消防监督信息平台,而且要经显示系统呈现出来。同时,消防指挥中心的一切管理人员都能凭借网格化消防监督信息平台来动态掌控巡查人员的定位,其所处位置的地理信息,以及四周的建筑物信息等,从而解除消防管理信息落后的问题。

(五)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在推动消防监督网格化升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主动地将消防管理统一编入政府网格化管理的制度、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功能,逐步助推消防监督网格化系统的建立,并形成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考核体系,以此来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语

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是对传统消防监督管理的优化、发展与升级,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形成具體、清晰、细致的消防网格分区,并对各个区域的职责、任务做出明确的划分,从而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池忠仁.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付友春.当前我国消防管理体制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2013.

[3]伍和员.消防指挥员灭火指挥要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5]李媛.试论消防防火监督工作开展的难点及解决对策[J].中国宽带,2020(7):132-132.

作者:朱永江

网格化无线网络论文 篇2:

网格化治理在社区框架下的运行模式探究

[摘 要]与网格化治理的排头——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相比,现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在Y市R社区的调研,研究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逻辑起点、发展路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社区框架下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并对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格化;社区;治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76

0 引 言

2013年11月,以“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成为主流话语与范式之前,理论的先导和实践的探索便对它进行了充分论证。1999年,俞可平发表论文《治理与善治引论》,次年出版专著《治理与善治》。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试行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使网格化管理成为治理的一条实践路径。

网格(Grid)一词来源于电力网,是一个信息学概念,指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在英语中,治理表示以执行为目标的组成结构的人员、团体或部门。在古汉语中,治从水,台声,本义是一水名,引申为治水,再引申为一种与动荡相对的安定和谐的状态;理从玉,从理,本义是玉石内部的纹路,引申为顺着玉石内部的纹路切割玉石,再引申为顺着事物的内部逻辑做事。笔者将治理定义为以政府为主力,非政府组织、公民深度参与,多方互动,以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

1 网格化治理的排头兵——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4年,时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的陈平设计并运行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即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以万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所辖区城市管理负责人,从而对管理空间进行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该模式将所有的城市部件,如道路、桥梁等编码并录入数据库,建设各级职能部门共享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研发出以手机为原型,基于无线网络,用于城市管理监督员现场迅速采集信息与传送的专用移动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使它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和数据同步等功能。监督员使用“城管通”,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城市部件(事件)发生的问题进行现场拍照、定位、填表、录音,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监督员也可以通过“城管通”,接受监督中心的指令,对有关城市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快速反映和信息的实时传输。监督中心在得到信息后,甄别后进行立案,并将有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派遣或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在处理后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由监督中心核查后结案。

2 网格化治理的普遍推行——社区框架下的网格管理模式

2010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了包括北京市东城区的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特定的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有特定的人员负责采集信息并上传到特定的系统,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网格管理中心,为相应的职能部门提供智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辅的城市管理模式。政府单位和由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单位,采集成员信息并处理与成员相关的公共事务,而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几乎不处理公共事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私有经济及其带来的社会流动冲击了以政府单位和国有企业为元素的单位制,单位将与其成员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处理职能交还到政府,政府又将与基层事务直接相关的绝大部分职能下放给最基层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购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政府招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其他社会人员为社会工作者在其成立的社区工作站工作,并将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设立在一处,将政府的部分职能和基层事务委托给社区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后,又在社区成立网格工作站,并招聘网格管理员负责信息采集及相应工作,将网格工作站与社区工作站设立在一处(也是社区居委会所在的地点)。如此一来,社区党委在组织上领导社区党员,社区居委会联系群众,社会工作站处理政府委托的公共事务,网格工作站负责在社区范围内划分的各网格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并将社区级机构的办事地点设立在同一个地方。

但笔者发现这种理论上的社区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内生性的阻碍。在社区中,党委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而居委会成员又是社区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站的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随着社区民众选举出来的居委会成员陆续退休,由政府考录的社會工作者在社区工作站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成立社区工作站之前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几乎不处理公共事务,当社区居委会成员通过政府向他们购买劳动服务而兼任社区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时,往往会因年龄、资历以及多年未处理受政府委托的公共事务的惯性思维和依赖路径而甚少参与实际工作,将具体工作交给由政府考录的社会工作者。面对居委会成员的退休,通过政府考录的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站的站长(同时也是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会暗自庆幸,因为居委会成员退休就意味着可以向政府提出招录新的社会工作者,而新的社会工作者将会服从社区工作站的工作安排。但是,进入社区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社区民众时,所用的身份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政府将网格工作站与社区工作站设立在一处(也是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地点),已成为党员与向党组织靠拢过程中的网格员受党委书记(也是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的站长)领导,而宜昌市的网格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也是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兼任,并且由于网格工作站使用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地点(也是社区工作站的工作地点),网格员的工作不免容易受到包括除了网格工作站站长(也是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党委书记)外居委会成员在内的社会工作者的领导。社会工作者甚至将社区工作站中承接政府委托处理的事务安排给网格员,而网格员的直接领导—网格工作站站长,同时作为社区工作站的站长。由于社区工作站的事务完成情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对此举是放任乃至支持的态度,网格员便要面对网格内信息采集及处理公共事务两方面工作。

3 厘清概念与关系,寻找社会治理的方向

网格员处理政府委托给社区工作站的事务,从而被迫把时间大多放在办公室中接待办事群众,网格员既当政府的“眼睛”,又当政府的“手”,最终做不好“眼睛”。回顾北京市东城区的万米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招聘了401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城市管理监督员,每个监督员平均管理12个网格、18萬平方米的区域,平均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发现“部件”损坏和违法行为等“事件”问题后,即用“城管通”向监督中心发送信息。网格化管理模式给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将网格化管理嵌入社区的框架,能够有效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James N. Rosenau在《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中指出:“治理是通行于规制空隙之间的那些制度安排,或许更重要的是当两个或更多规制出现重叠、冲突时,或者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需要调解时才发挥作用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网格化治理在纳入社区框架后,遇到了内生性的阻碍,发生了变异。接下来,笔者将厘清现行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一是政府发挥主要作用。虽然社区是居民自治的平台,不受政府直接辖制,但加强社区管理、提供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治理几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单位制解体后,社区逐渐成为基层与上层信息流通的最主要渠道,而没有政府的支持,社区难以承担社会治理中的主要责任。但是政府在支持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树立整体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对接社区部门间的工作,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街道办事处对接,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内党委、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对接,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网格管理中心对接,基层网格管理中心与社区网格站对接,避免网格员出现受网格管理中心和政府职能部门多头领导的情况。二是由政府牵头,逐渐促进社区自发的结构优化。社区机构及其关系复杂,有居民自治的机构—居民委员会,也有政府设立的社区工作站和网格工作站,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工作站、社区工作站与网格工作站的关系构成了社区实际运行中的两大矛盾,再者,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网格工作站4个机构的领导职务在实际中由一人担任,更容易导致社区治理结构错乱。厘清社区四个机构的关系,在由社区党委兼任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长、网格管理站长的同时,回归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给经社区居民选举出来的居委会成员发两份工资,一份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补贴,一份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按实际劳动成果来定的工资,考录的社会工作者则只领工资,并且原则上不得借居委会成员服务社区居民。在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网格工作站分别设立行政主管,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工作,但党委书记不直接处理这3个机构的具体事务。网格员负责采集信息及相应工作,只对上一级网格管理中心负责,社会工作者不得向他们安排工作,全心全意做好政府的“眼睛”。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作者:李婷芳

网格化无线网络论文 篇3:

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初探

摘 要:博物馆是文物保藏、研究、展陈的重要载体,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成败关乎文物的安危。将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将会极大程度地消除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对做好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

博物馆的灵魂是文物,文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成败关乎文物的安危。借鉴“全科网格化管理”能够使博物馆方便、高效地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这种消防安全管理手段还是十分必要的。

1 全科网格化管理释义

全科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性举措,它整合原有各职能部门的APP,借助移动终端形成信息共享共见平台,通过专、兼职网格队员在各自负责管理的“网格化”区域内进行基础信息的采集、社情民意的收集、安全隐患巡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法律政策宣传等,将所得信息、图片实时上传到平台,实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全科网格化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加强了信息的互通互联,将划分成网格区域内的人、地、物、事、组织有机统一,改变以往“基层看得见管不了”“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同时平台会督促相关部门限时解决上传问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从被动应对问题转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管理效果。

2 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行性

2.1 技术层面

全科网格建设以视频监控、定位位置信息、手机APP、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持,移动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特别是伴随着5G网络的普及应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将更加便捷、高效。

2.2 网格划分

博物馆的网格可以按照空间位置和重要程度两个标准划分,在空间上可以将每一层展厅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同时也可以将一个大网格内的重要展览或展柜区域再细化成多个网格,总之划分的网格越小,消防管理的区域就越小,管理就越细致,相较于一个社区或街道的面积,在博物馆的区域内划分网格还是比较方便的。

2.3 运营成本

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都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移动终端是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专职网格员职责可以由博物馆的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和专职消防人员承担,兼职网格员可以由博物馆其他工作人员担任,唯一需要投入的是开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APP。

3 博物馆火灾的特点和我国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近五年国内外博物馆火灾情况统计中(表1),已知火灾原因的6起,电气线路原因和人为操作不当5起,占比83.33%,自然灾害1起,占比16.67%;已知火灾发生时开闭馆状态的10起,开馆2起,占比20%,闭馆8起,占比80%;已知火灾发生时间的8起,夜间(晚6时以后)5起,占比62.5%,白天3起,占比37.5%;已知由电气线路引起的4起火灾中发生在夜间(晚6时以后)的3起,占比75%,发生在白天的1起,占比25%。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博物馆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博物馆火灾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气线路老化、用电负荷过载和人为不当行为。闭馆期间比开馆期间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夜间比白天发生火灾的概率大,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在夜晚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在白天发生的概率。这与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似乎有些偏差,通常我们认为白天场馆运行时用电设备相对夜晚要多,用电负荷也相对大,夜晚大多数用电设备已关闭,用电负荷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夜间只要没有彻底切断电源就有发生电气线路火灾的可能性,并且夜间值班人员很少,一旦疏于值守、巡查,发生火灾的概率反而会增大。

2018年9月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文化和文物部门对7.13万所博物馆、文物建筑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共发现火灾隐患10.1万余处,目前已整改9.3萬余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未按规定规范、足额配备消防设备设施、疏散指示标识。

②已有消防设备设施、器材因维护保养不当而造成遗失、老化、损坏、故障、失效。

③违规占用消防通道,存放易燃物品或影响人员疏散逃生、灭火救援的杂物,违规使用明火、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

④没有配备专、兼职消防队员或数量不足。

⑤场馆施工改造未按规定使用防火材料,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

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缺失或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不到位。

⑦未按规定对员工按时、足额开展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以及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演练。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博物馆经费紧张、馆舍陈旧的客观原因,即物的不安全因素,但主要还是管理不到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麻痹大意,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明确,归根结底是人的不安全因素。

4 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实施

①充分体现“全科”。全科可以理解成综合的、多能的、多方协调合作的,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消防安全隐患实时上传、隐患问题限时整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对于消防安全工作绝对不能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通过全科网格化消防管理APP,可以使员工发现消防安全隐患时能及时拍照上传,这样既方便又节省了时间,可以提高员工参与消防工作的热情,同时所有上传的问题都摆在明面上,让管理者心中有数,让所有参与者共同监督,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隐患。

②以网格为抓手,细化消防安全责任制。将博物馆划分成“网格”,目的就是要突出网格中人的责任。对于各自负责的网格是否按时进行了巡查、是否进行了专项检查、是否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以往检查这些工作是否落实只能查看纸质记录,如今通过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APP就可以实现随时查询、观看网格员责任的落实情况,做到常态化的监督。

5 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的预期效果

①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借助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手段从原来“检查我的工作区域有什么消防安全隐患”到“我先自己检查有没有消防安全隐患”,增强每一个博物馆人对消防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对消防安全工作形成“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局面。

②实现从“单一”向“协同”的转变。借助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实现从消防安全责任人专人专管到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所有网格员协同共管,增加探查火患的“眼睛”,对火灾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

③实现从“分散”向“集中”的转变。借助博物馆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将消防安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使一类有共性的问题能够一次性地同时解决,再归纳出哪些是偶发性问题,哪些是经常发生的问题,以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6 结语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更要以防为主,在消除博物馆中物的不安全因素的同时,采用全科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博物馆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热情程度,对于消除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梅.浅析博物馆火灾危害性及其对策[J].安防科技,2007(2):75.

[2]王晓明.现代化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山西建筑,2014(27).

作者:李若新

上一篇:档案袋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