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

2022-04-18

【摘要】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 篇1:

智慧让技术在应用中增值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早在战国时期就告诫我们:“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近年来,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对先人的教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周村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人口32万人,面积263平方千米,有“金周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之美誉。现存中小学校36处,在校生近5万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可概括为这样三个阶段:以配促用阶段、以用促配阶段、作为优化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三个阶段。

以配促用阶段(1992-1996)

山东省自1992年开始验收省级规范化学校,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区实验学校成为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使我区基础教育学校建立起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室,从1992年到1996年期间,我区普通中小学先后有8处学校创建成为市级规范化学校,5处学校创建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装备计算机总数达到500余台,这在当时对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可以说是巨大的。实事求是地讲,微机配上了,但由于受师资、思想认识和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用率并不高,开始的运用主要是进行学科教学,个别学校甚至当成了花瓶摆设。为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政府和保护群众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扩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让政府和社会各界看到现代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应用的巨大潜力,为此,我们建立了四个中心,即:管理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装配中心,全面加强了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在现代化手段的装备面前,形势逼迫我们在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第一步。

以用促配阶段(1997-2001)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效益也日渐彰显出来,特别是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在学校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使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显著提高,这既使尝到了甜头的学校和教师由开始任务驱动型的应用变成了自动自觉的积极应用,也使未装备计算机的学校感到了紧迫感,达成了投资现代化的共识,提高了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在上世纪末,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区县层面,如何使我们显形的教育成果──“教学质量”,让群众满意;又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让政府放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矛盾。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我们形成了共识,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树立“增效减负”的意识和采取“增效减负”的措施,也只有真正地增了效,才能将减负落到实处。如何增效?在应用中实现了思想高度统一,我们自然地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配水平和应用水平作为了我们“增效减负”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正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带来的实效和“增效减负”的共识,1997年到2001年五年间,我区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装备计算机总量增加到2700余台。为了满足教育对现代化的需求,200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校校通”工程,2001年建成城域教育网及信息中心,光纤宽带连接到周村区所有的城乡学校,建成了网络中心、管理中心、资源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并于2001年底先后承办了“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市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和“全国第二届城域教育网建设与应用现场交流会”,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优异的教学成绩,也使我们大幅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优化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2002至今)

2002年我区成为新课改实验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实现了城乡一体、推进均衡、资源共享的目的,也为我区课改的健康实施和优化教育质量增长方式起到劲风扬帆的作用,让每一个学校都上网、让每一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步伐。全区学校全部建成了校园网,装备计算机5500台,实现班班通,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区45岁以下教师均取得计算机应用中级合格证书,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计算机高级培训。“适时、适度、适当、高效”已成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管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觉行动。“天村家园”作为一种全新的网上研讨、交流方式在全区得到推广,全区学科教师全部实现实名注册,注册人数3000人,累计发表日志达3万余篇,为学校教学创设了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2005年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周村区区情适时启动了《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区域英语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区域性“敏特”英语课题实验,虽然在我区开展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效果非常显著,这为我们进一步实施增强了信心,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将“敏特”网络学习的形式借助相应的平台,拓展到其他学科中去,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的有效实施,全面优化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总的思路是:借助信息化,实现开放化,推进均衡化,体现多元化,研修区域化,追求优质化。

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区的应用沿着健康道路向前发展,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行政推动,强化组织保障;典型带动,培植学习榜样;活动促动,构建交流平台;科研拉动,增强发展活力“四项措施”。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区应用的进程是我区优化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过程,更是引领广大干部教师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是逐步走向科学发展的过程,自1999年以来,我区已连续九年获得高考文理本科上线万人比全市第一,在2007年全国举办的NOC敏特英语大赛中,我区派出的15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一人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0人获得一等奖,5人获得二等奖,获奖人数和获奖率均居全国前列。

作者:王永奎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 篇2:

不忘从教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

【摘要】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时代新发展,努力做好“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守初心,有仁爱之心,做四有老师;2.树典型,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3.抓落实,学史力行重实干,勇于担当善作为;4.担使命,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前行做先锋;5.懂政策,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减负增效。营造责任担当浓厚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全体师生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开启新征程。

【关键词】初心  典型  落实  牢记  使命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教育的首要任务。他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从一个人到一所学校再站到一个民族的高度,总书记精炼概括了好老师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深知重任在肩。作为老师,我们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时代新发展,紧紧围绕第37个教师节的主题“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开展活动呢?怎样积极探索师德建设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守初心,有仁爱之心,做四有老师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严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对待学生的知识掌握必须严格教诲,一丝不苟;对待学生的品德与养成教育,不仅要有恒心,更需要付出一颗赤诚的爱心。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關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作为为人师的我们,要运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通过我们的笑脸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二、树典型,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在开展师德活动时,学校要加强对师德活动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等手段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为全镇教师树立榜样、标杆作用。2019年3月9日,派潭镇教学指导中心邀请了广东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为全体教师作了《把课上好是教师最基本的师德》——成功幸福教师的三个基本点和着力点的讲座,这是一次师德师风建设的洗礼,让在场的教师听后受益匪浅。接着进行隆重的表彰活动,一是表彰2018年师德师风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及在教学成绩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二是表彰2018年教学质量达标的学校、科组;三是表彰教师个人教学优秀奖;四是表彰了2018年师德标兵;然后全体参会人员宣誓《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活动,教师的师德师风得到进一步的转变,教师的精神风貌得到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师德活动的建设,提高师德建设的成果,让每一位选举出来的师德人物都成为教师的学习楷模,树立典型,提高全体老师的学习效率。以这样形式开展的师德活动,不但引起全体教师的注意力,而且在全体教师的监督下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师德活动的有效性,为最终为建立出一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志存高远、精心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抓落实,强化规矩意识,确保行而有向

在开展师德活动时,学校要加强师德活动对象的宽度和广度,要让广大教师认清师德活动的开设目标,从校长到行政、到班主任、到教师、到学生,甚至到临时工,都要知道学校始终要坚守的师德精神和师德底线,并共同坚守和传承,为实现师德活动的开设目标而努力。

2021年7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增城区教育局成立了派潭、正果、小楼三个镇的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作为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的我紧紧团结在周永扬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提质量、强队伍、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带领片区学校校长、园长不畏惧困难,坚守理想,面向片区开展了几场颇有成效的工作会议,确保每一项工作行而有向。

一是8月23日,在派潭镇中心小学召开片区期初安全工作会议。会上,我作了“以创建平安学校为引领,规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主题发言,以学校应急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校车安全管理、校园安保管理、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疫情防控”等专项工作任务为抓手,狠抓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三防建设(人防、物防、技防)、三必查一研判制度的落实。

二是8月23日,在正果中学召开“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为主题的片区中小学校长、园长期初工作会议。会上,周永扬主任明确了今后各学校工作准绳、工作纪律、工作方式、工作尺度、工作愿想。周主任还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向所有与会人提出管理最高境界就是“每一位管理者做人做事都要有棱有角,但又要有温度,尽可能不伤人。”

三是8月24日,在片区教育指导中心二楼会议室,我为新入职的教师作了“向上,知止,守正”专题会议,勉励新教师要正知见正,努力工作,乐观进取,建立自我。

四是9月13日,在片区教育指导中心二楼会议室,王岸芬同志围绕《增城区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前教育教研工作要点》和《关于做好迎接广州市对我区实施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督导验收工作》展开研讨活动,片区11所幼儿园园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理性有度。学前教育正迈着规范管理的脚步砥砺前行。

五是9月14日,在片区教育指导中心二楼会议室,张素文同志围绕原三镇的“三好三用课堂、四环节课堂、新绿课堂”召开了片区教科研工作会议,明确了课堂管理、作业管理、课后辅导的制度和要求,让各学校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六是9月14日,在派潭三中综合楼二楼会议室,蓝艺明同志围绕“如何通过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和提升学校的发展”为主题的德育工作会议,会上围绕班主任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班干部培养、家校合作等方面内容开展研讨,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德育工作蓝图。

六场会议的召开,就是六次师德师风活动的洗礼。让校长到行政、到班主任、到教师团结一致,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好地实现了师德活动的开设目标。

四、担使命,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前行做先锋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风雨兼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在全片区师生开展好了“学党史,树理想,担使命”教育活动,让党史学习在校园中绽放。

一是各校坚持每周例会都学习党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集中学习与自由学习、线下与线上结合等多方式学习,组织老师们观看党史视频、听党史故事、读党史文章,撰写党史学习心得,努力提高“党史学习”的实效。引导党员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学校微信群、钉钉群等。不定时推送学习内容,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党史学习氛围。

二是组织片区开展了“我的入党初心、学党史师生征文、庆祝建党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小论文、手抄报”等比赛。其中派潭镇第二小学、正果镇岳村小学教师组还分别代表派潭镇、正果镇参加了由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增城区教育局在增城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增城区“四史”主题知识竞赛。派潭镇第二小学教师组在参赛的8支队伍中沉着应战,必答题、自选题、抢答题等多个环节中配合默契,表现优异,勇夺季军。

三是各校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宣传栏、班级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宣传主阵地,师生一起学习“四史”。让全体师生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同学们倍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理想信念萌芽植根于孩子的心田,使少先队员从小立栋梁之志、练报国之本,主動肩负时代使命,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五、懂政策,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减负增效

在开展师德活动时,学校要加强师德活动对象对某些教育政策的解读,要让老师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等政策精神,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积极行动,对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工作要求如下:

学校层面。各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二是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

教师层面。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是全体教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迫切性,坚决贯彻“双减”工作要求。做好三要:一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三要提高课堂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全体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促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守住“师德红线”,响应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减负增效”的期待,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做到令家长放心令社会满意,让孩子真正回归教育原生态,让孩子做真正的最好的自己。

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今后,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继续以师德活动为载体,继续推动学“四史”教育活动与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全体师生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开启新征程。

作者:何娟妮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 篇3:

高中数学练习的合理设置

古往今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是先哲用来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至理箴言。然而,当“学海”变异为遥无际涯的“题海”时,学生身处其中却逐渐失去了目标,在他们眼里何处是岸,也许是一个永远的问号。尤其是在减负增效,大力实施课改,积极倡导愉快学习的今天,人们已达成共识,“题海”战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习题设置原则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据此,笔者认为数学练习应注重学生能力与技巧的培养与提高,并在原有水平上能有所创新与发展,进而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其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决非简单的机械演练。因为没有目标指向的习题练习,既是无意义的,也是无益的。数学练习固然要做,只不过并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质”精。对于习题设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针对性原则 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不搞“一刀切”。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可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去完成,其余学生以自愿为主。这样,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及学困生“吃得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适度性原则 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难度适中,即不提高又不过于简单。否则,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讲,练习起不到多大的提高效果,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讲,也许根本就无法解决,根本谈不上巩固。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典型性原则 所选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针对难点所进行训练更要体现这一原则。教師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涉及更多的题型,每种题型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完成,更要注重其解法与技巧,即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效性原则 习题的布置,必然会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作业的结果,可以很快得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地、恰当地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设计习题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况,要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反思习题教学

解决问题并不是习题设置的最终目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此教诲用于数学解题学习中,能让学生受益无穷。任何一种学习行为,要想获得理想的提高,“反思”不可缺失,习题教学更是如此。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不应只是如何去解题,更应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解题后的反思当作为完成习题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一维的“知识与技能”到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注重学生单纯解题能力提高,还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以知识为本位,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是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习题所起到的作用也勿庸置疑。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及语言能力,最终构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

结束语

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由此可见,未来人们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俗语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题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有裨益;用得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打个比方,学数学离不开习题,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但鱼儿要游得欢,必须是清水、活水,一潭污水或死水同样不利于鱼儿的生存。学习数学亦是如此。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

作者:吕佳佳

上一篇:杠杆加工艺术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网络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