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虽然在高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有欠缺。文章在强调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B422)

摘要:《财务管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实践性较强,而原评价方式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中作用有限,且期末闭卷笔试不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表现,未能很好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提出了取消《财务管理》期末笔试考试,只设置过程性评价。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等高阶能力,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并改进学习方法。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一、原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期末纸笔测试能够测量认知层次的学习结果,但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中作用有限。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而《财务管理》期末闭卷考试一般由单选、多选、计算和案例分析等题型构成,只能考核知识、理解和简单应用的低阶教学目标,只会让学生形成平时可以不努力学习,临时抱佛脚背书,考完便忘的不良学习习惯。未能很好培养和评价学生高阶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不符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相关发布会上,提出的“要提高课程的挑战度、提高难度”的要求。

若将期末闭卷考试变为全是案例分析,在120分钟的闭卷笔试考试中也较难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等高阶能力。因此,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產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这门课的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其次,期末闭卷笔试不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表现。而课程评价不应只是在课程结束以后再去评价学生的表现,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及时反馈与使其持续改进学习方法。而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只能评价学生期末的最终表现,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后教师也不会再对错题进行讲解。由于分数已定,学生也大多不会再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因此,期末闭卷笔试不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持续改进并对接下来的学习进行指导。

二、改革后的评价方式

由于期末纸笔测试的问题,改革后的《财务管理》课程取消期末笔试考试,只设置过程性评价。项目分值根据项目难度来定,且配有量规,每完成一个项目便能获得相应分值,具体设置如表1。

三、改革后的评价方式的优点

第一,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需要学生自己制作教学视频上传抖音和学习通,有趣且具有游戏性,符合学生日常娱乐习惯。且课堂讨论和展示案例贴近实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加之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此门课成绩只设定过程性评价,且每个项目均设有相应分值,若学生未能在课前进行较充分准备,在课堂不积极参与讨论及汇报,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等高阶能力。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汇报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为准备课堂讨论案例,学生课前会主动学习和查找相关知识和信息,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汇报和自评互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互动答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视频制作与展示和课堂汇报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第三,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并改进学习方法。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更加直观,教师与学生高频率的互动和评价可以持续不断地给学生反馈,让学生可以从学习的每一环节看到自己的分数,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温丽玲,陆秀芬,张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石河子科技,2020(06).

[2]孙伟.以能力形成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2).

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龙婧 温丽玲

作者:龙婧 温丽玲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虽然在高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有欠缺。文章在强调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刘悦(1980- ),女,山东烟台人,天津科技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天津 30045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缺少能够在复杂的内外部财务环境中灵活准确地从事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面对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招生总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其专业特点(要求具备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使得在实践教学环节存有一定问题,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设置上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定位是结合地方需要,培养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突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财务管理专业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为支撑、实践过程为中枢、理论过程为外围。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有必要将实践应用环节融入并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但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研究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规范。要想真正培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依托实践课程。然而,现实中部分院校设置的实践课程不多,或者说在理论教学中设置的实践学时太少。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只注重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运用、分配管理等方面;而实际工作中要求掌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控制体系建立等,这就造成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相脱离的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急需进一步规范。

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一是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如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学时不足;二是偏离实践教学目标,如有些实践课程之间没能形成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影响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3.专业实践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但目前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按照实践课程的特点开展形式各异、内容生动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一味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按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完成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专业教师教学指导能力欠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具备实践技能的高质量应用型财务人员。这对学校授课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教师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实践应用能力。现在大部分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选拔要求较高(硕士或博士学位),一般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在企业从事实际财管的工作经验,缺乏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能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5.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足。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对于部分院校来说是一项薄弱环节。如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课通常与会计专业一起共用会计实验室进行实践课程,很少有学校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专门的实验室,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太短,实际操作性较差。此外,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对于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院校与当地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学生很难深入企业实际动手操作,大部分企业只是要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职责范围等知识,学生无法接触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通常分成三个模块:基础实验、综合仿真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要优化大模块,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单项实验设计。学校要优化单项实验设计,此模块教学是开展以下两个模块教学的前提。单项实验模块教学通常是将本专业涉及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单独进行设计,单项实验模块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特别是当借助计算机软件实施操作实验就更简单了。学生通过操作此类实验可以熟练进行财务模型的设计和财务分析、制定财务决策等。

综合实验设计。学校要优化综合实验设计,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综合实验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具体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虚拟企业全真岗位完成财务综合实验,这个环节主要完成会计岗位设置、经济业务核算、财务数据分析等手工模拟和相对应的信息化模拟;二是基于项目设计完成财务综合实验。

研究设计型实验。学校要优化研究设计型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实验不仅本身具备综合实验的基本特征,而且研究目标明确、设计任务具体。学校可以将研究型实验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如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解决企业实战问题。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即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的前提下,对财务管理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专业教学中运用的步骤为:财管案例引入—创设情境问题—案例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在实践教学中引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成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发现现实中的焦点财经问题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问题,锻炼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教师定期到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加自身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与校内外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建立横向课题等交流合作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增强实践指导教学的能力。二是聘请校外专家走进来,不定期聘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来校做讲座。在校内外导师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学习到许多实务经验,还可以请专家帮助改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使实践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一是强化校内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模拟操作,学校必须加快仿真型、综合型专业化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如可以通过建立大型经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有效地进行实验室资源整合,使学生在财务综合实训平台上全仿真操作。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针对企业所担心商业机密泄露以致不愿提供数据等问题,学校要积极想办法,推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倡导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派人员,学校为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培训,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财务咨询,同时也要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校企双方在共赢的基础上,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其次,为加强其实用性,双方可以签订合同。如与实习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实习合同(包含保密条款),消除实习单位的后顾之忧,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使财务管理专业实现质、量双优提升,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慧卿,吕萍.对完善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10(1).

[2]李迪.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商业经济,2012(12).

[3]谢晓燕,陈秀芳.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3(3).

作者:刘悦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财务管理论文 篇3:

教学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需要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反复实践。本文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与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入手,分析了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教学型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模式

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目前该专业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与提高。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各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共识。如何有效地培养适合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以管理学为背景和基础

作为管理学范畴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企业为研究对象,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为了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应该以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不断吸纳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观点。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涉及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评价方法、衡量的财务指标,又要求学生具备融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利润分配决策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决策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互为影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财务人员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主要有:

(一)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正确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概念和计算方法、财务风险的衡量与分散、财务预算管理、项目投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及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方面的具体实际操作方法。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能够反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财务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工作也在不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由原来的周4学时减到了周2学时,加大课外实践教学的时间,积极有效地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去校外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领域开展专业实习,并且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加以指导和管理。可以聘请一些企业财务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来学校给学生做报告,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与环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资本的积累奠定基础。

(三)产学研相互结合

各高校要积极提倡选用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实用性项目或者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师的科研项目,注重强化和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应用,尤其是对于课程实践、模拟训练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设计。学生研究分析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一些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学生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独立思考,以财务分析师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并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利用不足。因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的高校没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实验室;有的高校虽然拥有专业实验室,但却没有将其与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相互结合起来。第二,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立足于企业实际的经营运作,了解财务管理活动的资金运动,亲身感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现实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实习状况来看,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一般很难接受学生实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来比较困难。即使个别企业接受学生去实习,满足的仅仅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实践,而非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投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内容。鉴于此,学生很难在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的相关实践。

(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方法太过简单。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一些个案,由学生参与探讨,得出财务分析或财务决策的理论依据,没有较好地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体现出来。第二,实践课程内容单一。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除课堂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外,就是软件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有效作用,学生无法做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有机结合,形成一套专门的财务知识理论体系和一定的专业能力。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材

目前,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材是高校做好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实践性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财务管理课程特有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特征,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相应的操作程序、评价指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在实践环节和内容的设置上,应积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应用性。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角色互换,进行课堂见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探讨为辅。该模式在教学上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智能和各项基本功的发展;组织形式上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则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第二,引入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财务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和分工。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有关内容,达到巩固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的目的。第三,实行开放式综合实践训练。通过学生在ERP实验室、沙盘对抗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自己不仅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工作者,更是参与企业预测、分析和决策的管理者,熟悉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岗位分工,充分体现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第四,请进来、走出去融入社会。(1)聘请理财专家做兼职教师。高校可以定期的聘请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实操能力的提高做铺垫。(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校外实习是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各高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了解财务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有条件的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

五、结论与展望

教学改革探索是一切教学研究、改革、创造的源头,因为它是发现问题、验证问题、以至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并需要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反复实践与探索。只有将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注: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教学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2B18)

参考文献:

1.吴辛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新西部,2009,(8).

2.潘培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3.王一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

4.梁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

5.刁伍钧.财务管理课程的创新——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作者:姚江红 侯刚

上一篇:提高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基于权益保障的毕业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