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的论文

2022-04-15

摘要校本课程有多种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是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同时相关品牌的建设反过来还能促成校本课程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牌建设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品牌建设的论文 篇1:

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与引导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着眼于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整体现状,探索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发展的思路,分析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因素,就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发展的方向、趋势进行了浅析,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常州 现代服务业 品牌建设 引导策略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与引导策略研究(201511463016Z)。

一、前言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的灵魂,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最终都将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建立品牌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共同选择。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识,竞争力薄弱,经营观念、经营方式落后等缺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当然,常州现代服务业也不例外的在发展中出现了这些问题。从总体上看,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有质的飞跃,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就业等的贡献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优势领域明显,空间布局趋于优化,市场潜力广阔并且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逐步成为城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及精神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便是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对企业品牌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的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常虹在《关于我国企业品牌战略与对策的探讨》中指出“近十年来,有大批的知名品牌各领风骚两三年后就烟消云散不见踪影。”

李平在《企业品牌经营》中指出,企业品牌建设不仅需要卓越的产品质量、精细的产品设计、科学的管理和优质完善的服务,还需辅助战略的支持、配合,即高品位的品牌设计、优秀的包装设计、新颖独特的广告宣传等;最后还需要精心的品牌维护。

以上是国内有关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企业现代服务业的应对策略的研究。本文将借鉴这些优秀的品牌建设研究理论,分析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二、品牌及品牌建设

(一)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对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简言之,品牌就是心灵的烙印。烙印的深浅,决定着品牌的资产、品牌的力量及品牌的价值,一个好的品牌就会给商家带来很大的商品效益。

(二)品牌建设的重大作用

1、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

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厂家生产的商品,这是品牌的基本识别功能,品牌为各种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的购买起着导向作用。如今消费品日趋同质化,消费者如何从众多同类商品中辨别出企业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品的品牌。品牌能够产生差异化效果,使企业的商品与同类商品区别开来,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

2、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不仅能使团队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产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使员工关注企业发展,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奋斗。

3、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的一种文化力

这种文化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企业实力、活力、潜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中体现在竞争力上,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又同提高企业知名度密不可分。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来自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是靠“品牌”这种无形的文化力。

4、实现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双赢

品牌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额外的附加利润,还可通过授权生产或特许经营等形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附加利益,从而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无形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品牌的导向功能,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产品,以得到最大的满足。由于品牌附加值高,消费者不仅获得了商品,而且得到更多心理上的满足。

5、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当代管理思想的一个新的境界,它揭示了管理的发展规律和真正内涵,解决了企业在发展中的内部矛盾。首先,品牌凝聚并代表了企业文化,实施品牌战略使企业管理联系实际,是建设企业文化最有效的切入点;其次,品牌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统一,品牌战略统一了企业的市场战略和内部管理,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性得到保证;第三,品牌是企业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

三、常州服务业品牌建设现状——SWOT分析

品牌建设的核心就是让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刻在消费者心里面去,提高品牌知名度。燕京啤酒集团总经理李福成这样说过:“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这句话里不仅包含了一个企业家对品牌建设价值的认识,更是表明了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建设中。虽然品牌建设是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事,但是,认知往往和行为脱节,常州服务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将本地区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许多问题和缺陷暴露无遗。

(一)SO优势与机会分析

从总体上看,常州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有质的飞跃,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就业等的贡献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优势领域明显,空间布局趋于优化,市场潜力广阔,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逐步成为城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化加快推进,为常州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也为常州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常州加速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并在某些领域超前发展的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升级为生活型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常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和成长壮大的契机。

(二)TW弱势与威胁分析

常州市服务业知名品牌凤毛麟角,全市已注册的服务业品牌大多集中在旅游、餐饮、美容美发、物业管理、不动产中介等传统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创意、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证券等新兴高端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品牌较少。服务业品牌缺失,品牌效应不突出,和常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不相匹配。目前,常州市较知名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品牌仅有恐龙园、春秋淹城、天目湖、茅山、天宁寺等项目,而这些项目中能够走出国门,为国外客商和游客熟知的并不多,品牌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品牌建设形式有待加强和完善。具体表现有以下四点:

1、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意识淡漠 ,品牌定位模糊

品牌建设的意识薄弱,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服务行业即使已有自己的品牌,但都不能准确找出与其他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能定位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并且在目前,我市有关领域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对现代服务业品牌的相关认识水平与理论水平亟需加强和提高,对工业化尤其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性认识仍不足。诸如此类的观念导致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环境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仍不够健全,社会资源仍偏向第二产业(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制造),造成了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足、竞争力弱,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其工作重心放在经营上,主要考虑产品质量的提高,忽略了品牌创立和经营。

2、缺乏品牌建设的管理人才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我市服务业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无法支持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3、品牌建设缺乏创新

拥有了品牌,就好比有了“金子招牌”,市场知名度和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会大大提升。但是,事实也并非如此,好品牌仍需要创新、丰富和开发。有了“金子招牌”的行业并非等于有了招财进宝的法宝。创新等于品牌的生命力。企业若想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营销方式、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宜家能不断赢得消费者,因为每年有3000个新款问世;金鹰国际地位不动摇,是因为增值服务的创新。若不注重品牌创新,品牌建设就注定以失败告终。

4、品牌建设方式单一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今时代,人们不得不重视这一点,没有强大传播力量,其它方面做得再好可能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广告传播成为品牌塑造的中坚力量。不置可否,但如果过高地依赖广告,甚至把广告当作建设品牌的唯一手段, 便是典型的品牌建设误区。就拿常州的旅游景点青果巷为例,青果巷是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是常州历史风貌的精华所在。它不仅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历史遗迹,还保留有纯朴秀丽的传统建筑和名人故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的盛名不如常州中华恐龙园,和它单一而无新意的宣传方式有莫大的渊源。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需要一个响亮的名称,还需要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和自身的内涵,这样才能使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

四、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引导策略

(一)政府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力度

1、出台常州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政策,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有利环境。首先要完善品牌激励政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的引导资金,对符合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建设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其次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强相关立法,对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以法律支持,调动现代服务行业创牌、维牌的主动性。

2、抓住现有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鼓励和扶持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政府应该借助常州处于长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现代服务业需求市场大的机会,不断招商引资来促进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进而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宣传本市的优秀资源如旅游、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

(二)现代服务行业自身要加强品牌建设

1、增强服务业品牌建设意识,这是品牌建设的前提。时刻意识到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次要建立品牌保护意识,在发展初期,就要建立品牌发展维护计划,重视商标的注册及延展,这不仅适用于生产型企业,更是适合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建设。

2、形成服务品牌特色,正确定位市场。品牌作为产品的质量信号,能向顾客传递相关产品的质量信息。但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提供非有形产品的特殊行业,顾客对服务质量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也就是客户满意度。因此要提高顾客的客户满意度,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市场,注意顾客体验的开发与设计,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优质服务内容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服务品牌,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

3、培养品牌建设人才队伍。作为现代服务行业,需要的是标准与规范,需要的是执行,优秀的品牌来源于卓越的员工。“员工第一”才有“品牌第一”。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常州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建设无法推进的因素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校企合作方式。发挥常州众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打造现代服务行业所需人才。像许多高校设立酒店管理等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培养专门的优秀人才;还可采用服务业内部员工“加深学习”,即采用培训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现代服务业应通过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共同建设企业品牌,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进品牌的建设。

4、加强品牌建设的创新。对于像“常州银丝面”、“常州梳篦”等老品牌,要赋予老品牌新的内含,展现老品牌新的生机,将会使顾客从中感受到商家为满足其需求所付出的努力,进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提高品牌美誉度。在品牌产品的宣传、营销还有促销上,要做到既吸引顾客,又考虑到顾客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顾客的消费积极性。在品牌建设中,不断地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保持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服务业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应体现在忠诚度的建设和维护上,应将它建立在现代服务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上。品牌是让企业产品迈向国际市场的保证,若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走品牌建设经营化之路。

注释

①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

参考文献:

[1]童晓云,吴凤明,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之路[J].中外管理导报,2007,11(6):28-52.

[2]冯巧云.关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3(4):41.

[3]易正兰,新疆服务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 2008,03,26.

作者:王燕霞 陆玉梅 李自琼

品牌建设的论文 篇2:

校本课程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摘   要  校本课程有多种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是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同时相关品牌的建设反过来还能促成校本课程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关于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建设必须立足校本课程的文化价值,以文化实践奠定品牌建设基础,以各种文化精神提炼文化品牌内核,以文化发展需要打造品牌性的课程产品或服务,基于文化元素制定文化品牌标示。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文化价值  文化品牌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依托学校文化、地方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也是传承学校文化的过程。因此,关于课程文化品牌的建设可以基于校本文化课程的文化价值打造,以品牌引领学校文化及学校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很多学校更加关注文化品牌建设下的学校特色打造及其对学生的推动作用,而少有对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价值的关联,忽略了文化品牌建设对课程的文化意义。所以有必要对这两者进行结合研究,巩固两者相生相长的关系。
一、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1.校本课程能传承地方文化

每个学生都植根于地方文化之中,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学生需要研究和反思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正好为地方文化的研究反思提供了契机,同时地方文化又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大量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把各种地方文化的精华转变为课程,让学生在地方文化的探讨和反思中获得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同时也通过课程对地方文化的吸纳,使地方文化通过课程教学得到传承发展。

2.校本课程能促进学校文化建設

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其关于学校文化的想法能够在校本课程中得到集中展现,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实际上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创造的重要契机[1]。

3.校本课程会促成其他文化传承

在以上文化价值之外,校本课程还会形成其他文化影响。如校本课程的建设主要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进行的课程开发,这种出发点决定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对文化资源的应用不会仅仅限于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同时其他比较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会进入到课程中。无论哪种形式的课程应用,都会使国学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4.校本课程会促成多种文化交流

校本课程中所要利用的文化资源,包括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和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等,集中在一起经过整合形成适合学校需要的课程。为了使课程开发更加合乎需要,必然需要各种文化之间的互动。如在部分学校开发的饮食与健康课程中,地方饮食文化就可能会和传统国学文化结合起来等等。校本课程中的多种文化引进还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互动。
二、文化品牌建设是校本课程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文化价值奠定了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打造属于学校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才是校本课程发展的最终目标。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带来如下效果。

1.放大课程文化价值

校本课程建设有一定文化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更多地是一种课程建设的客观效果。为了使校本课程发展成为文化品牌,学校必然会强化和拓展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规模,使校本课程已有的文化价值得到强化和扩大。同时在校本课程成为文化品牌后,必然会形成一种边际效应,放大课程的文化价值。

2.延续课程文化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都面临着各种挑战,给学校造成一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校就会把校本课程开发当作工作任务,会有应付心态,从而使得课程开发形式化或者短暂化,影响校本课程文化价值的持续实现。而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进行品牌建设时,自然会促成校本课程的文化意义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得到延续。

3.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全面主导下,学校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校本课程进行文化品牌建设时,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文化就会在众多课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形象或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进而发展成学校的特色。

4.引领学校文化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由于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意味着其他由学校文化所阐发出来的各种实践教育活动或要素都会得到转变、优化,从而使学校在整体上得到提升,即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引领学校文化和学校发展。
三、立足校本课程文化价值的文化品牌建设策略

校本课程的文化价值是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支撑,而文化品牌建设则有利于校本课程文化价值的最大化[2],因此关于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建设须立足于校本课程的文化价值。

1.加强文化实践,夯实文化品牌建设基础

从课程文化品牌建设出发,有关校本课程的文化实践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课程本身也是文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校本课程的文化性,而是就课程说课程,把课程和文化剥离开来。如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忽略学校文化融入,一味照搬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模式,或者在课程建设中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开发脱离文化语境,等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文化意,使得有关课程的文化品牌建设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核支撑。因此,在文化品牌建设需求下,还需要增加校本课程中的文化渗透,引进更多的文化性内容,使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更多地融入校本课程,增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这是校本课程由课程向文化品牌转变的基础。第二,突出校本课程建设的文化意义。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是由于品牌具有足够的文化意义来支撑。对课程文化品牌来说也是一样,校本课程从课程向文化品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课程中的文化意义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可,其中的文化价值意义得到凸显,才有了品牌建设的需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方法等突出课程的文化意义。第三,积累课程文化经验。文化品牌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内涵支撑,单薄的文化底蕴会使文化品牌行之不远,文化底蕴并非是把各种文化简单组合,而是在文化本身和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因此,在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通过文化实践积累品牌的文化底蕴。高楼大厦平地起,文化品牌的建设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各要素、各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面的每一步发展都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文化经验,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2.基于多种文化精神,提炼文化品牌内核

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便是提炼文化品牌内核。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不仅要把各种文化对应的形式或载体予以传承,更要把各种文化对应的文化精神进行传承,这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方向。在把众多文化糅合在一起时,实际上就形成了多种文化精神的交融,这个交融的结果是课程开发的重点,同时也是课程文化品牌的内核。对这个文化品牌内核的提炼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梳理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的文化资源。由于条件不同,每个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的资源并不一致,有的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的学校所处地区的文化资源较为突出,等等,因此便形成了学校关于不同文化的课程开发。校本文化课程开发给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由,但是学校能够利用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不同学校的文化资源偏重不同,因此首先要对不同学校的文化资源进行归纳。第二,对课程各种文化形式的精神进行提炼。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神,有的学校文化精神偏重于务实创新,有的学校文化则突出人文关怀,等等。在确定了课程开发所用到的文化资源后就需要对其中的文化精神进行总结,把握各种文化的精神脉搏,这是校本课程传承创造特定文化的前提,也是打造文化品牌的思想基础。第三,按照学校发展理念对各种文化精神进行筛选升华。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精神取向,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有的文化精神都需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学校发展的思想理念是各种文化精神的总纲领。在对各种文化精神进行提炼后,还需要基于学校发展理念对各种文化精神进行统整,进行文化精神的筛选升华,形成和学校精神理念相一致的文化精神,这里的文化精神便是校本课程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核[3]。

3.根据文化发展需要,发展多样化品牌服务

产品或服务是品牌的现实存在,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打造能够支撑品牌的多样化产品或服务。第一,要具体化校本课程中各种文化发展的具体需要。校本课程承载着学校文化、地方文化等其他文化的传承、创造发展的需要,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这样的说法过于宽泛,在实践中无法落实。因此,要使各种校本课程建设的各种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对各种文化发展需要进行具体化。如关于地方文化的发展需要便是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其创新,并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形成新的发展,学校文化也是如此。第二,要厘清满足各种需要的具体方法路径。校本课程中的文化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这些方法也是落实课程文化需求满足的必要条件,在明确各种需要后,应根据需要发掘各种合适的路径方法。第三,把各种方法和学校条件相结合,确定合适的方法。课程中具体发展各种文化的方法有多种,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作为基础,如在课程中关于地方音乐的传承最好有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来参与,等等。对学校来说,并不能完全拥有文化发展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因此在相关课程开发时,就需要选择和学校条件相符的方法以实现文化发展的需要。第四,根据课程需要对相关方法进行合理改造。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价值是人的发展,文化发展创造是第二价值,这个第二价值实现必须要服从于第一价值需要。另外,学校关于课程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机制,校本课程中的文化发展方法必须根据学校课程需要和要求适当调整,经过调整后的文化发展路径或方式便是校本课程文化品牌建设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4.选择文化元素代表,打造文化品牌标示

品牌由视听识别、品牌內涵、产品或服务三个部分所构成[4]。视听识别的解决方式是打造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标示,可以基于课程相关文化中的各种代表性文化元素来打造校本课程文化品牌标示,加强课程文化品牌文化价值的发挥,在品牌得以持续时,课程相关的文化就能够得到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传承。根据课程文化品牌的精神规定标示打造的基本要求。第一,校本课程的文化品牌标示是文化品牌精神内核的外显,文化品牌的标示制定必须要合乎品牌精神。另外,文化品牌的标示是课程文化品牌对外推广传播的标志性东西,要使其能够传播或推广,一个重要问题便是要使相关标示具有较强的美感。文化品牌的标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该文化品牌和其他文化品牌区别开来,因此对标示的选择必须要个性化,形成品牌的独特标示。第二,要从相关元素中选择合乎要求的文化元素。课程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其中的文化价值意义最大化,因此对标示的选择自然需要从相关文化中选取合适的文化元素,这时候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相关元素能够对特定文化具有表征意义。第三,根据品牌标示的要求对相关文化元素进行改造,在课程涉及的学校文化或者地方文化中有很多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元素都能够直接应用为品牌标示,还必须依据以上提出的标示要求选择和改造文化元素,或简化,或夸张,或美化,使最终确定的文化元素既能够成为品牌标示,同时又能表明其中的文化意味。
参考文献

[1] 孟立军,吴斐.论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民族教育研究,2016(01).

[2] 杨九俊.学校个性、个性传承与校本课程[J].江苏教育,2016(07).

[3] 郭少榕,刘冬.校本课程:闽东畲文化的传承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 胡晓清.学校特色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

[作者:宋星(1975-),女,四川新津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雷晓燕(1982-),女,重庆永川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作者:宋星 雷晓燕

品牌建设的论文 篇3:

基于班级品牌建设的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以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实现个性化、整体性和主动性的发展。以品牌班级“行者班”为例,从建立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和发展班级文化品牌。

【关键词】品牌;班级文化;个性化;识别系统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载体,是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社会系统,因此班级建设成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文化品牌建设

班级建设需要突破的第一阶段是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文化建设”。在当前的德育现状下,许多班主任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作重“管”不重“理”,以维持班级稳定为重,将“不出事”当做班级管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求是》刊文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班级建设也应走出狭窄思维,建设班级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在班级文化建设阶段,学校和一线班主任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欠缺个性化。为了便于管理评比,许多学校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忽视了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无法保证班级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往往导致出现“千班一面”的局面。

2.班级文化建设欠缺整体性。许多学校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较为注重班级环境文化等单一角度,缺乏在其它班级文化建设角度的整体认识,因此常流于形式,未能内化为文化,外化为行为。

3.班级文化建设欠缺主动性。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主动意识,常常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工作布置疲于奔命,觉得没有精力、时间和空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变成学校和教师规划中的“空中楼阁”。

4.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可复制性。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气质与风格,展现独特性,其个人经验与做法对其他班主任而言,缺少可复制性。

5.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对班级学生的作用,较少考虑对年级、学校甚至社会的影响力。削弱了班级文化的价值。

对于解决以上问题,有一个建设性的思路:班级建设需要突破第二个阶段,从“班级文化建设”走向“班级文化品牌建设”。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班级文化品牌是班级的个性化识别标志,区别于其他班级;是独特班级文化理念的精神象征;是班级团队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展现班级文化自信、发挥班级文化影响力的核心体现。

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正从低端加工转型为高端创造;今天的中国教育发展,要求向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转型。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符合这样的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教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需要,符合师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1.班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班级的受信任度。班级品牌使其受众(家长、学生)对班级产生信任感,信任班级文化的真实、正确,减少家校之间彼此怀疑、猜测甚至对抗的精神内耗。信任是任何一个团队的基础,班级品牌有效地建立这个基础。一个产生了信任度的班级,尤其是新组建班级,将极大地减少阻力,减轻情绪上的陌生感距离感,产生推力,将极快地进入班级建设的快车道。

2.班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班级的歸属感。班级品牌的文化认同使班级学生产生归属感,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减少师生、学生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摩擦。班级学生具有更高的集体荣誉感,更紧密的团结意识。

3.班级文化品牌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班级品牌体现出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勾画出班级共同的发展方向。班级的发展必需建立在班级价值观的发展上,班级品牌为班级价值观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

4.班级文化品牌建设产生“溢价效应”。一个成功的班级文化品牌建设,不仅对这个班级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对整个年级、学校甚至校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能有效提升学校美誉度与社会评价,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二、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三个识别系统

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己的识别系统。班级文化品牌强调品牌的识别标志属性,更有利于提升班级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增加识别度,增加内部成员归属感和向心力。班级文化品牌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建立识别系统,笔者结合自己所带班级“行者班”品牌建设实践加以说明:

1.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

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主要由班名、班徽、班训、班歌、形象代言人等元素构成。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83%是靠视觉到达心智的。班级教育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灯抽象概念,需要转换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系列化、统一化。以下从班名、班徽、形象代言人三个角度阐述。

(1)班名:班名是班级文化理念的凝聚概括,同时应具有识别性,尽可能不要使用重名率高的名称。笔者的班级班名为“行者班”,源于班级理念“知行、正行、同行”。知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正行:正心诚意,仁义勇信;正行:更优秀的你我,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2)班徽:班徽是班级文化理念的形象表达,是班名的形象标识,同时应当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字体等元素表达班级文化与理念。如,笔者“行者班”班徽设计:

左边的班徽:整体外形抽象自孙行者头上的金箍,一望而知是“行者”,再辅以中间隶书体“行者”二字,“行”字一竖形似金箍棒。寓意于学习孙行者正义勇敢、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时也讲究规则有度。中间四种颜色代表“行者班”“仁义勇信”四个核心精神。金箍上以线条勾画出四条跑道,寓意行走在班级核心精神之路上。右边的班徽走极简化风格,黄色为底色涵盖了之前的金箍,在“行者”二字中间立一根金箍棒,清晰地表达班级身正立行、勇于担当的班级文化核心理念。

(3)形象代言人:正如企业品牌需要形象代言人,班级品牌也需要形象代言人,毕竟班级建设工作就是培养人的工作。班级品牌代言人的核心是班主任,班主任班级文化理念的发起者,是班级的主要构建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班主任还是班级品牌的传承者。班级品牌代言人还具有延伸性,班级的学生,尤其是班长,是第一学生代言人;班级的家长,是家长代言人。“我为自己的班级代言”本身就是凝聚班级精神的好活动。

2.班级文化品牌的环境识别系统

课室是师生们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展现、学习、熏陶班级文化理念的主要环境,也是班级文化品牌最直观的识别系统。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不仅是美化、绿化,最重要的渗透班级文化,能够借助班级现场环境,较为直观而完整地展现班级文化理念,从而形成完整的环境识别系统。如“行者班”的班级环境是这样设计的:

(1)正門口:名正言顺,正中位置放置班级铭牌与班徽;

(2)两根正柱:树立班级的核心精神,学生书写班级精神“仁义”“礼信”;

(3)两根后柱: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班级十一个合作共同体工作纸;

(4)天花板:头顶的梦想,张贴一组星辰、大海、大地、长城图片;

(5)前门墙壁:班级制度在引领;

(6)后门墙壁:班级荣誉在推动。

(7)后墙上部:班级理念牢记于心,张贴“知行、正行、同行”班级理念。

(8)后墙下部:班级的基石是每一位同学:十二个月份学生照片;

3.班级文化品牌的行为识别系统

班级文化品牌不仅是静态的标识,还体现在动态的班级行为中,并且产生更加重要的作用。班级行为中需要体现品牌意识,体现班级文化理念特征,并成为班级成员主动的意识,班级文化品牌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班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

(1)在班级建设中,要有意识地在班级行为中植入班级文化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以校运会入场式为例,“行者班”初中三年的入场式策划分别为:

初一:致敬少年,迎接青春。男生跳奥特曼,女生跳小魔仙,寓意小学生活;军训列队、齐诵《大学》,寓意迈入初中生活,并体现班级“正行”文化。

初二:青春篮球,携手同行。女生跳舞入场,男生打篮球抢场地;男生致歉女生,教女生打篮球;男女生一起展现篮球活力。体现班级“同行”文化。

初三:追逐梦想,奔向未来。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角色扮演快递员、摇滚乐队、教师、医生、宇航员,展现对未来展望,体现班级“民族在肩”理念。

“行者班”的校运会入场式连获评学校第一名,成为了品质的象征。初三运动会入场式后,校领导说了一句话:“你们班的入场式最令我期待,而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渗入班级文化理念的入场式活动成为了班级品牌的有效行为识别标识。

(3)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植入班级理念,属于被动型植入;班级建设还应再进一步,以主动的方式在班级行为中建设班级文化品牌,即围绕班级文化品牌理念开发班级活动。“行者班”紧密结合班级文化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建立了更完整的班级行为识别系统: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讲好教育故事。每一个品牌后面都蕴含着精彩的品牌故事,建设班级文化品牌就是讲好班级故事。班级建设需要向更高维度的发展,而建设班级品牌文化就是一个有实践价值的方向。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新时代中小学班级品牌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班级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9ZXDY0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敦运.班级品牌(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J].2012(5):93-94.

责任编辑  胡春华

作者:张义豪

上一篇:电算化系统论文下一篇:论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