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化旅游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高技能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推动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行业人才素养做有益贡献和研究尝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旅游产业化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旅游产业化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河南省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摘要:实现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河南省旅游业的产业化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明显存在着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本项研究从河南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选定旅游教育作为旅游产业化的支撑体系之一,这一目前在我国仍相对薄弱的环节加以研究,提出河南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协调

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河南省,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这里孕育了5000年灿烂的华夏文化,轩辕黄帝诞生于此,河洛文化形成于此。中国七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座。河南省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以“古”、“河”、“拳”、“根”、“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实现旅游产业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河南旅游业发展中明显存在着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不协调,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河南省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得到发展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旅游教育而言,目前,河南省开办旅游专业的院(校)有近50所,其中举办高等旅游教育的学校近20所,约占40%,中等旅游学校近30所,约占60%。担负着培养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高等旅游院校总的来说数量还不算多,受过高等旅游教育的人才还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每年大幅增长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旅游教育担负着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到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旅游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有可能在竞争获胜。河南省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突出问题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整体偏低,不能适应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超前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社会发展、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资、赚取外汇、扩大就业、脱贫致富、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旅游资源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品位上都位居全国一流水平,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河南旅游教育在全国整体来看,有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旅游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而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少、质量有待于提高,即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

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专业实践、师资水平、旅游理论研究等方面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衔接不够。河南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仍不平衡,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够,导致旅游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使得我省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集中体现在从业人员的文明礼貌、道德修养、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

二、河南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现代旅游教育的新观念

随着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加强,旅游教育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看好。河南已经把旅游强省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旅游强省提供人才支撑,需要我们树立现代旅游教育的新理念。

要树立“三观”观念,促进协调发展。即树立大教育观、树立开放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

旅游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在政策、人才、资金和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构建旅游高等教育、旅游中等教育、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成人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旅游院校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出校门,以至国门,加强与国内、国际有关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未来趋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理论。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的协调发展;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专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强烈的旅游服务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旅游教育中不仅要体现出能力教育,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紧紧围绕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做文章,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积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相结合,形成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旅游企业第一线、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和能力的高级实用型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重要任务。把旅游教育推向旅游企业生产和服务中去,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旅游教育在以“必需、够用”为前提的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应加大实训教学的比例,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紧紧依托旅游行业,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设备设施、条件场地、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旅游教育服务,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注意利用旅游院校在理论研究、师资水平、学生生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这种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此外,还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不断提高旅游教育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旅游产业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和发挥作用,资源优势没有变为产业优势,旅游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河南省更是如此,这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旅游业列为河南“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而要托起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明天,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因素之一,是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只有教育发展了,旅游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只有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协调发展了,旅游产业化的速度才会加快,河南实现旅游强省的目标才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何光暐主编 《新世纪 新产业 新增长》[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2. 张红专 《创新旅游教育 办出专业特色》[EB/OL] http://www.studa.net/2009-10-10/ 2009-4-14

作者:谢 芳

旅游产业化旅游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高技能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推动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行业人才素养做有益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休闲旅游 高技能人才 旅游产业

[作者简介]张文莲(1973- ),女,四川绵竹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管理。(浙江 绍兴 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农家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j2013214)和2013年度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培养农家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R30046)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事实,每年旅游专业毕业生数量突破十万,但约有1/3的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其原因包括旅游企业竞争实力不足,无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以及不愿意接受没有相关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导致旅游专业毕业生无法胜任旅游企业提供的职位。高职旅游院校应重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

一、当前我国休闲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本科化趋势,学校很少考虑行业需求,使得培养的人才因为缺乏行业能力而受到市场的排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不足。

1.沿袭传统培养模式,旅游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大部分高职旅游院校一直沿袭传统教育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讲解,讲解过程多围绕教材进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教材知识,片面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当前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多用来应付考试,与实际联系不大。这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创新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很难适应当前旅游产业的具体需要。当前旅游专业教材质量有待提高,很多旅游专业的教材只不过是相关专业内容的简单拼凑。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但与旅游行业发展形势紧密相关的旅游业传统文化交流、旅游业农家乐经营管理等内容却很少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国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教材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实际需要。

2.师资力量亟待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建立。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其他学科,旅游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对旅游行业的实践了解不深,缺乏旅游知识的更新。其中也有部分专业教师通过潜心研究,理论知识掌握十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够,尤其是农家乐经营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不能单纯依靠专业书籍就能学好的。教师如果只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积累,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就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此外,从高技能人才体系的建立情况来看,当前的旅游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品牌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相结合,复合旅游产品不断增多,但复合型旅游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旅游人才创新水平较低,无法适应企业转型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高要求。我国高职人才培训体系不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研发投入力量不充足,旅游专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行业培训力度不够,专业化培养水平不高。第一,培训机制严重滞后。培训脱离实践管理,培训渠道狭窄,培训过程笼罩着浓厚的行政色彩,缺乏系统的培训思路。第二,旅游培训基础较差。部分培训教师没有取得相关合格证,培训教材结构不合理,培训基地品牌建设薄弱。尽管高职旅游学校的培训机构设置了相关专业,但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专业化水平不高。第三,培训组织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且培训效果不高。

二、我国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旅游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我国的旅游行业很长时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合理性较差。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不管是旅行社还是旅游景区都是如此,人才流失率高达20%以上。其中,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业务能力较为出色、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流动性最强,人才的高流动性使旅游行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2.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首先是高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总是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旅游行业新形势的发展,旅游行业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强的需求,但高职旅游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却很难适应这种要求,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在质量上低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这主要表现为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都满足不了岗位的要求。

3.国际化旅游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高职旅游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压缩品,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紧紧围绕旅游知识,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呈现出来,导致高职生在理论方面比不过本科生,在技能方面比不过中专生,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因此,高职旅游院校要紧跟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如旅游投资分析、出境旅游线路策划以及旅行社职业经理等紧缺人才,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国高职院校休闲旅游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及对策

创建新型的旅游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注重同时满足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者的具体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旅游专业的紧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旅游行业培养大量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且具有良好合作能力的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

1.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业高技能人才体系构建的内容。创建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前首先要解决三对矛盾: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矛盾;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之间的矛盾;学校落后的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所以,高职旅游院校在设置培养内容体系时应注重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进行。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内容。在设置专业前,既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要考虑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要调查研究企业当前需要的人才种类、要求,也要重视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一定要以学生掌握旅游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是一位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认为设置课程一定要重视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观点对培养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素养。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行业能力和旅游职业技能为基础,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建立课堂理论学习同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旅游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摸索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高职院校一定要开阔视野,积极学习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成分,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或者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去旅游企业学习旅游经验,高职旅游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旅游人才为学生传授旅游行业中的工作经验,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双赢”。

三是尝试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注重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边工作边学习。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与当前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提高就业能力,毕业后,不但要拥有毕业证书,也要拥有相关技能证书。另外,要加强旅游院校的改革力度。政府要利用自身力量,为与旅游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旅游集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来自于民间的资金支持旅游学校的建设。

2.高职院校休闲旅游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旅游专业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并体现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区域旅游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从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培养操作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坚持“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的中心,形成办学特色,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能够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旅游院校应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精妙绝伦的人文景观的好习惯。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不管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符合这一点,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旅游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证。高职旅游院校应严格控制专业教师的学历条件和实践经历,保证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为学生进行实习指导。高职旅游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而教学管理人员理解教学目标的程度又决定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评价限于教学管理人员针对某一节课进行,而关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质量却很难及时做出评价,或者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已经没有机会改正了。所以每一门课程的设置以及每一节课的安排都要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当前竞争的最关键问题是专业化旅游人才的竞争,而旅游专业人才需要相关制度来认定,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旅游人才认定制度。具体来讲,旅游专业人才认定制度应涉及从业资质、执业规则以及分等定级等内容。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客观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同时旅游人才质量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无论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还是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旅游教育基础上。高职旅游院校一定要重视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为旅游行业的经济增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旅游行业向支柱产业迈进。

[参考文献]

[1]谢苏.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车秀英.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渠道改革[J].职业技术,2009(10).

[3]李因,汪艳丽,梁磊,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7).

[4]魏敏.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对外经贸实务,2008(10).

[5]李燕军,魏红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6]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S1).

作者:张文莲

旅游产业化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智慧旅游视域下旅游产业化创新策略分析

摘 要: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式与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智慧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中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为旅游产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从而整体上推动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升级。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化与智慧旅游的关系,指出了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的旅游产业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旅游 旅游产业化 创新 策略

旅游产业化就是将旅游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让各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关联发展,发挥产业优势,整体上提升旅游產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处理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感应,让旅游者从旅游地的选择以及在旅游地的消费过程都可以体验到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得出旅游者的来源地,人数以及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消费情况等,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更加的精准化。同时,智慧旅游还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形象,增加旅游者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营销的成本,提高旅游者的满意程度。

1 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引入了智慧旅游的概念,开展了相关项目的建设,为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示范。此后,北京、福建、湖南、辽宁、吉林、无锡、宁波等省市也开展了智慧旅游的项目建设。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业在稳定经济增长、调节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旅游局对于智慧旅游的发展给出了指导方向,有条件的省市、地区利用自身资源开展试点建设,借助现代化的智慧旅游云系统,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让地区的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智慧旅游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技术支持不够,还存在盲目跟风,炒作概念的现象,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在基础建设方面,有的地区照搬其他地区模式,出现与本地区发展不适应的情况,对于人力、物力造成浪费。还存在行业壁垒,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信息共享不足等情况,制约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2 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产业化的目的是针对旅游者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将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的行业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旅游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各个相关行业在整合的过程中,整合的途径成为关键因素,智慧旅游通过物联网、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将旅游者、旅游企业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以及管理部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旅游管理与营销的过程进行优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基础。旅游产业化是将旅游信息、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一体化,改变条块分割的局面。智慧旅游为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旅游者在出行前通过智慧平台可以了解旅游地的景点特色,产品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地,包括对于住宿以及交通方式都可以进行选择,而且在旅行途中的可以及时获取景区的动态信息,旅行结束后可以真实的反馈旅游体验信息,为其他旅游者提供旅游参考信息。

3 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化的创新策略

3.1 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在智慧旅游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许多景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一些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亭等设施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游客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只有将旅游者需要的信息提供给旅游者,才可以让旅游者更加智慧的旅游,很多地区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视,但是关于旅游信息的内容重视不足,而且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资源的利用率不足,信息共享程度低以及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差。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化,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应该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对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立旅游咨询中心示范项目,完善旅游网站的信息内容,建立以旅游咨询为中心的现场信息服务窗口和以旅游热线为基础的省讯服务系统。建立统一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旅游景区、旅行社、交通等和旅游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拓宽旅游信息的发布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扩大旅游信息覆盖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3.2 健全旅游监管机制

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还需要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来保障。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游客的正常权益可能会受到破坏。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投诉监管机制,建立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责权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可以设立地区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的专项督查,督促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在重大的旅游活动期间,比如十一黄金周、春节等节假日,要加大督查力度,对于违规经营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打击无照经营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非法行为。建立旅游反馈平台,此平台可以很好的获取游客的旅游真实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游记、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在平台上反馈旅游感受,旅游企业根据游客的反馈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更改。真实的旅游记录也为潜在的旅游者提供了参考,游客与潜在游客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真实,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沟通方式,将旅游者与市场的监管部门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侵权行为可以及时得到处理,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规范。

3.3 提高旅游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旅游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参与,智慧旅游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具体的实施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还不够,要实现旅游产业化发展,还需要旅游企业积极的投身到智慧旅游建设中去。旅游企业只有引进新技术,更新理念,创新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因此,要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智慧旅游建设。可以定期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旅游需求与产业的对接活动,让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来完善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效益。政府部门可以牵头,让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互补不足,实现资源的整合,这样可以减少开拓市场的成本。推进区域精品旅游开发,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比如,辽宁省森林旅游业近几年开展的很好,可以利用成熟的经验带动比较落后的景区发展,缩小景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 结语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将会改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旅游实施转型,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旅游企业积极参与,逐步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实现产业发展的统一化。

参考文献

[1] 吴婷婷,张栋科.旅游智慧化视域下旅游产业化创新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7):31-32.

[2] 金松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5):23.

[3] 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62-65.

[4] 金江军.智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11):22-23.

[5] 高寿华.智慧旅游建设背景下浙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20-22.

作者:刘冬

上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生命周期下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