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信息网络环境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各种信息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当代市场营销在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经过不断更迭,形成了与传统市场营销截然不同的局面。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市场营销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大数据的优势,把握市场营销的机遇,不惧挑战,为市场营销寻求创新之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营销信息网络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营销信息网络环境论文 篇1:

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

【摘要】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电力营销已经逐步进入系统化管理模式。电力营销系统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避免系统风险的存在,进一步确保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文中对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及内部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营销 管理模式 内部控制 策略

引言:

电力资源自身具备无形公用等特点,使得电力营销有着独特性,为了使用户能够满意,我们一定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随着各类信息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营销系统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下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然后再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方案。

一、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

1.1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毋容置疑,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企业重要数据信息的源泉,关系着企业决策及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进程,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1.2电力营销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它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双向沟通,方便了用户提供建议,缩短了电力营销工作的时间。

正因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营销流程,以便相关问题的发现及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3电力营销系统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

电力营销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用户,营销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则是服务质量。目前社会中信息网络的运用十分广泛,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可以实施控制工作流程,及时完成相关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施便利的服务,充分满足了用户的服务需求,使得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

2.1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内部建设

在信息网络环境中,电力营销系统的管理工作相对繁琐,如下面图一所示。只有做好企业内部结构建设,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改变了以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为此,我们要依据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内容,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广大用户的服务需求,合理的建设营销组织机构,确保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的有效运作。

2.2加强电力营销系统风险管理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人工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因而电力营销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影响。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使得系统风险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为了避免相关风险,我们一定要做好各个节点的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另外,为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访问,一定要加强营销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相关重要数据做好备份,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2.3提高电力营销系统监督力度

做好电力营销系统的内部控制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建设,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营销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用户的电力需求,一定要了解清楚,通过相应的监督体系及时的发现业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避免失误。

另外,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质量,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将考核制度有效的实施起来,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想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进程。在网络环境下,营销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做好营销机构的完善,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监督力度,从而加强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张淑敏.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1)

[2]衡宇,刘浏.浅议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通讯世界,2014(22)

[3]张雷.探讨新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

作者:刘亚骑 马海涛

营销信息网络环境论文 篇2:

关于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各种信息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当代市场营销在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经过不断更迭,形成了与传统市场营销截然不同的局面。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市场营销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大数据的优势,把握市场营销的机遇,不惧挑战,为市场营销寻求创新之路。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机遇;挑战

现阶段,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领域得以普及。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同样也使用到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企业要对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与分析,立足根本,规范行为,对相应的问题作出详细分析和判断,实现管理模式科学化,将人才培养提上日程,有效地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推进市场营销的有序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自2012年之后,“大数据”这一词汇在国际各领域频繁出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都出现过该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大数据在企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网络信息普及和完善过程中,相关信息数量的增加以及信息數据和信息咨询系统的有效建立。企业实现信息化全面发展,有利于保障企业获取经营的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而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为消费者与企业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在各行业普及,行业之间的系统得以紧密联系。因此,各行业之间进行相应的合作及对接,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推进作用,进而促使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多种企业融合的营销渠道,形成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并持续完善,对无法满足当下客户需求的落后技术进行取缔。此外,信息容量强大是大数据的又一显著特点,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市场营销中运用强大的信息容量并进行信息技术处理更新,对相应企业经营数据完善加工,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营销工作更为高效化,有助于提高销售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的机遇

1.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市场营销工作当中,要确立客户为主体地位。企业遵循“客户就是上帝”的基本原则,实行任何营销手段都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剖析客户的需求,制定并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为客户与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链。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功效最大化发挥,做到与客户保持实时对接,提高对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多维度地开展营销工作,客户充分得到了个性服务,具体表现在:

第一,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全面的客户信息网络,其涵盖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习惯等方面,基于以上客户信息制定的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与客户的匹配度较高。第二,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客户信息及营销方案进行加工处理,在营销模式上寻求不断创新与变革,例如,许多企业建立了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的营销模式,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各种产品进行了解,企业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数据在第一时间实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营销方案,制定更受客户青睐的营销策略,确保市场营销工作高效,科学和规范的进行下去。第三,市场营销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在经营成本方面得到有效控制,还形成了客户与企业便捷沟通与对接的模式。总体来说,将客户作为市场营销的主体,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是极其有益的。

2.建立与客户长期友好的关系

强大的客户基础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有力后盾,因此,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并对其进行维护至关重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市场营销手段,与更多的短期客户拉长合作时间,以谋求企业更为长久与稳定的客户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适当给到短期客户一些优惠政策,以高质素的服务征服客户,更进一步的提升客户的忠诚度。随着社会各企业间愈演愈烈的竞争现象,企业实行的市场营销手段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致使营销方式大同小异,难以吸引客户长期关注。所以,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重视产品自身的创新,以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吸引和增加客户圈。此外,对于已经拥有的长期客户,企业要落实与客户长期友好关系的建立,必须确保服务质量高效、优质,最大限度地对长期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维护。企业维护与客户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客户对产品的喜好差异和消费习惯,并建立起客户信息平台,根据不同情况的顾客为其制定形式各异的营销方案,进而为其推荐与之匹配的个性化产品,有效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3.实现产品的交叉销售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顾客的消费需求予以满足,更要对顾客潜在的消费欲望进行挖掘,使得顾客选购更多的产品,进一步使企业的消费市场得到扩大,这就是产品的交叉销售理念。从目前各企业成功案例上来看,不少大型超市或商场的交叉销售模式就运用得非常娴熟,且带来的效益也尤为客观。超市或商场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各产品的销售数据进行专门分析,并且在数据分析上自成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出的相应数据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出顾客消费心理和思维,由此,超市或商场推出组合消费产品或套餐,既使顾客得到了实惠,也使商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借鉴线下产品交叉销售的成功模式,企业做线上销售时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市场环境及顾客的实际需求,建立优异的交叉销售模式,实现产品的交叉销售,多管齐下,为企业赢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所面临的挑战

1.市场营销人员自身能力有待加强

对比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营销人员已不再需要使用滞后的方式开展营销工作,大数据背景下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有着便捷、及时、精准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是极具时代意义与特征的,因此,营销人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就得到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利用其优势进行数据分析,使大数据为市场营销带来便捷,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市场营销人员秉承与时俱进的态度,积极学习更多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手段,结合大环境不断对其予以创新。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尽可能多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各方面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重视企业营销人才的培养。总之,加强市场营销人员的自身能力非常关键,面对这一挑战,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将挑战转化为企业继续战斗的力量,推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带来许多便捷,在各领域的影响非常大。然而,互聯网信息技术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隐患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或购物平台拦截客户或商家的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开展非法行为,比如假冒伪劣销售或对顾客进行诈骗,顾客对商家的信任值也随之降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财产安全,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部分顾客为了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其提供给商家的信息准确度便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商家更进一步的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带来阻碍。

3.垃圾信息泛滥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先进之处,不但在于其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喜好等各方面的数据分析,通过技术手段还能智能化地为顾客推送相应的产品推荐,在各大互联网销售平台,往往消费者浏览或者购买过的产品,商家都会通过平台定期予以提示,界面会自动弹出消费者曾经留意过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提高顾客的关注度,然而,此类信息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消费疲劳,甚至对产品产生抵抗情绪,顾客对商家发布的推送消息避而不看,长此以往,对商家的长期发展不利。目前国内互联网信息监管存在一定缺失,垃圾信息泛滥,使得消费者无法辨别相关信息的真实度,致使对网络消费非常抵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大数据时代的市场营销与传统营销截然不同,其在技术和环境等方面都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更新换代。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市场营销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牢牢把握市场营销的机遇,将其面临的挑战转化为企业继续战斗的力量,必须将互联网数据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市场营销作为首要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对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制定及时有效的方案并跟进实施,在不断变化中力求创新,进而更好地拓宽市场营销渠道,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7(19):5-6.

[2]贺玲.试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及挑战[J].中国市场,2017(33):95-96.

[3]张道旭.大数据视野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机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9):102-103.

[4]杨雪.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以我国小型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22):43-44.

[5]林少红.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新路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03):36-38.

作者:于文文

营销信息网络环境论文 篇3:

中国企业求解营销新命题

未来几年,企业的营销主题将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更新。本文求解一些营销新命题,其实质在于打破营销竞争能力及营销优势提升、递进的“天花板”。

中国品牌崛起的奥秘

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一批居领导地位的著名品牌,均诞生于1990年前后,如:娃哈哈、联想、TCL、格力、招商银行等。在国内需求急剧放大、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市场空白点多多,以及传统计划经济型企业因体制、观念等原因萎缩不振的背景下,它们一路攻城掠地、高歌猛进。

这些品牌成功的基本经验有:

第一,在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特性的基础上,提供适合的创新性价值和“概念”。一方面提炼、概括出国内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模型,并使产品的价值定位与之对应(如:海尔的“服务”概念贴合国内消费者重视安全、可靠,渴望得到尊重和权益保障的心理);另一方面寻找隐性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价值开辟出一个专门性的产品类别(如:联想首创“家用电脑”)。

第二,通过性价比的竞争,实现对进口品牌的替代。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家电、电脑等领域的主导者是进口品牌,价格昂贵,潜在需求未曾有效激发。一些国产品牌从模仿入手,使产品的整体性价比超越洋品牌,从而将后者挤出了主流市场(只能在狭窄的高端市场中生存);同时也打开了国内消费瓶颈,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市场疆域。

第三,将国内复杂的渠道环境作为构筑营销优势的契机,建设能够自主掌控的高效能渠道体系。众所周知,国内市场幅员辽阔,纵向层级较多,企业铺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渠道网络存在诸多困难。也由于国内流通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制造商难以顺畅地进行内外价值链的衔接。而国外品牌更难适应,也更缺破解之道。一些国内品牌则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下游客户沟通优势,以及销售团队管理优势,展开深度分销策略,将营销的中心放在渠道推力上,从而影响、驱动消费者,并掌握渠道,对竞争者形成渠道壁垒。

第四,利用国内消费者较为感性的接受心理,采取整合性的和压强性的传播方式,使品牌“浓缩”成长,并迅速增值。所谓“整合性”,一是内容的整合,传播一些国内消费者能够认知、理解并且感兴趣的“概念”和内容;二是传播途径的整合,采用多种媒体立体推广。所谓压强性,是指在品牌成长的过程中,资源投入巨大,传播信息密集,势不可挡地一举占领消费者的心理空间。

第五,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战术灵活、节奏快、变化多,既引领了市场潮流,也甩开了竞争对手。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出、产品属性的切换,还是推广、促销活动的操作,以及价格战的发动,都以“快速”为基本要求,以灵动、弹性、复杂为主要特色。TCL彩电的“速度抗击规模”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第六,通过“价格-规模”机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一些国产品牌频繁发动“价格战”,同时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即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使市场份额与制造规模循环互动。这一方面可以凭借生产及销售规模积累资源,建立防护屏障;另一方面可使缺少规模及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无法生存。

“中国式营销”的内在缺陷

国内企业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经验,是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中也蕴含着导致失败的内在因素:

第一,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一些国产品牌的价值创新,多属缺少技术保证和创意源泉的表层应用型或局部边缘型的,有的甚至是花拳绣腿式的泡沫。在深层的、关键性的核心价值方面无法与外资领导品牌抗衡。目前,许多国产品牌的市场优势都是悬浮性的,经不起长期考验和高强度的竞争冲击。

第二,部分国产品牌的销售主要依赖渠道,隐含三方面的危机:一是随着消费者知识程度、理性程度的提高,渠道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推力”的意义将有所衰减;二是渠道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寡头”型的渠道话语权不断提高,厂家对下游渠道的“强制力量”和制约力量越来越弱;三是开发、管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渠道体系,需要自建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当人数多到一定程度、团队“年龄”超过一定时限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难度及复杂性倍增,有时甚至超出了管理能力、资源条件,以及企业文化所能适应和容纳的范围。

第三,在产品无差异的情况下,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以销售规模及市场份额为市场运作指向,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极限”。“价格战”使产品价格贴近成本底线,产品的盈利空间极其狭窄(甚至无利可言)。盈利曲线一旦“收敛”,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四,疾风暴雨式的“压强”传播、灌输型的“愚民”策略,以及花样繁多的各种激活终端的促销活动,短期内有利于销售增长和品牌资产增值,但成本会越来越高,销售增长将难以为继。其次,由于传播的重心在于销售促进,加之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品牌属性、价值及个性在消费者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空间中积淀不深、积累不厚、位置不牢。许多信息尚未真正转化为接受者的长期记忆,一些与品牌相关的概念仍处于较为虚浮的状态。

外资品牌的“三十年河西”

纵观十多年中国市场上的营销进程,除国产品牌成长之外的另一个线索是外资品牌的渗透和增长。目前,在食品饮料、手机、日用化工等许多消费品领域,外资品牌已成为地位显赫的领导者,且有拉大与国产品牌差距的迹象。它们之所以在长跑中优势渐显,外部因素主要有:

第一,随着国内零售业开放、外资零售巨头扩张以及流通领域的整合,原先外资品牌所遭遇的渠道瓶颈逐步消除。不仅如此,沃尔玛们的到来,无疑是宝洁、可口可乐们与旧友重逢、实现厂商“强强联手”的机遇。这对国产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部分国产品牌竞争能力提升缓慢,营销优势难以持续。从客观上说,它们的竞争能力基础薄弱,综合实力与外资著名品牌相比居于下风。其成长过程中亦有一系列战略方面的失误,比如:迷恋于当初成功的策略因素没有及时调整,以投机主义态度应对业已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于竞争能力的锻造、递进和延伸,既无决心和勇气,亦无定力和耐心,在一片喧嚣中自欺欺人。有的国产品牌稍有所成,便制定“大跃进”式的目标,急于求成,终使品牌认知以及渠道体系无法承受其重而一溃千里。这些都给了外资品牌收复失地或扩展优势的机会。近年来国产手机令人唏嘘和感叹的潮起潮落,是这方面的例证和缩影。

第三,在“世界是平的”的趋势之下,国内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消费心理和习惯更加“全球化”,更加认同“主流价值”,对外资品牌的态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崇拜”,而是彼此之间没有藩篱的贴近。

第四,国内的主流媒体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传播效率高,但投入的门槛亦高。这是大量的中小国内品牌的传播屏障,而那些全球份额高、资源充足的外资大品牌则以“高举高打”之势,占有最核心的传播资源(如央视的黄金广告时段),通过“马太效应”使市场优势扩大和增强,是宝洁、耐克等近年来的营销特色之一,宝洁连续数年夺得央视广告“标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从内部角度看,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上优势彰显,除了将其在国际上早已成熟的营销理念及营销模式导入中国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开始将中国市场作为战略性市场,加大资源投入,在“本土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在中国本土设置制造基地、研究中心,构建中国市场拓展的基础和支撑。同时,也使自身的规模、成本条件与国内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超出)。

其次,对国内市场特点和规律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越来越贴切,相应地借鉴国内企业的经验,营销策略及操作已经具备鲜明的“本土”特色。比如:“飘柔”洗发水舞起价格之剑、诺基亚大力推进扁平化的渠道变革、耐克以“刘翔”为中心符号的传播等。

再次,一些外资品牌的人力资源政策较以往更为开放,吸纳了更多的本土人才。在内部管理、团队建设、组织氛围等方面,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许多外资企业都喜欢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的企业”。

未来的营销挑战

未来几年,企业的营销主题也将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更新。

第一,国内许多消费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有效需求低速增长或不增长(乃至负增长)。因此,在国内市场已取得领导者地位的品牌面临持续增长的边界,需以“国际化”作为营销的主旋律。而真正的“国际化”有两个标志:一是在全球市场上塑造自有品牌;二是自主驾驭国际市场的渠道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的主流渠道。近年来,华为、联想、TCL等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艰辛跋涉,虽然有得有失,目前尚难断言能否真正成功,但却别无他径可选,这已被日韩等新兴工业国家企业的成长历程所证明。

第二,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之旅已到了“深水”区段,社会形态较以往更加复杂,消费者分层更为明显,细分市场增多且彼此之间的差异增大。如何更加准确地定位于目标市场,如何找到不为人所知的隐性顾客群,如何开垦梯田般分布的细碎市场绿洲,以及如何跨越细窄的市场领域拓展更大的空间,都是国内品牌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新生代的消费者,其需求特征及消费心理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及兄长,人们还不太熟悉,也缺乏处理的经验。因此,无论是细分市场选择还是独特价值定位,都应符合“精准化”要求。

第三,当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业的开放度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后,大部分无创新能力、生产无差异产品的企业会沦为零售巨头的附庸、无品牌的低附加值产品的供应者。对不甘心于这种角色定位、志存高远的国内企业来说,重要的营销问题在于:如何开掘独特价值的源泉,如何在芸芸众生中真正成为不同凡响的“紫牛”,如何打破约定俗成的市场规则、通过“颠覆性”创新超越竞争,以及如何破解大零售商对消费者交往途径的垄断而变革、重建流通模式及渠道体系。一言以蔽之,即如何“差异化”和“极致化”。

第四,目前,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已有所下降,而新媒体方兴未艾。在此情境下,应准确并动态地把握各类媒体的辐射人群以及影响特点、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需重新确定符合品牌特定目标的媒体组合。同时,新一代消费者(例如:人们常常提及的“80后”人群)的接受心理更具自主性,更加“平面化”(重视感觉,尤其是“瞬间”的感受;关注娱乐性,讲究快捷和简约),因此,探索新的双向循环的沟通模式也是重要的营销课题。

第五,尽管现代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以及多种社会机制,使城乡市场朝一体化方面演变(也就是说,变得更“平”),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从大城市到乡村不同层级的区域市场仍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打通多层级市场,是一项严峻的战略任务。

求解以上营销命题,其实质在于打破营销竞争能力及营销优势提升、递进的“天花板”。对许多崛起于过往10余年的中国企业来说,“风正一帆悬”的航程将不复存在,“一山放出一山拦”会成为一种常态。在此祝愿更多的中国品牌能冲破重重障碍,进入辽阔壮丽的蔚蓝海域。(资讯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施 炜

上一篇:汽车销售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农村市场体验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