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基于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统计学学习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与分析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焦虑现状,提出了消除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焦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焦虑的各种前因与后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当前各级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管理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论文 篇1:

经济类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一、前言

大学生是现在受到普遍关注的一族,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亲人、朋友和学校的期望,那么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怎样呢?他们能否不负众望,以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呢?本着这个目的,笔者在湖南大学经济类学生中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分别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随机选择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各年级发出问卷均为60份,共计1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问卷和采访结果的统计分析,反映了出了当代文科类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文科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经济类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分析

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呢?从对大学生的采访调查中得到的最多的一个答案就是“自由”,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的自由。和紧张的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无疑轻松很多。由于课时较中学减少了,学生课余时间富裕了许多。在中学,时间总是被老师和家长安排得满满的,而在大学,学生自己变成了时间的主人,除了上课,一切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第二,学习方式的自由。中学的学习几乎全由老师“包揽”下来了,学生只要拿着课本和辅导书,紧跟老师走就可以了;而在大学,教与学的方式要灵活多了,“教无定法,学则靠己”,这是大学教与学的特点。教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较灵活的考试、考查方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 “自由权”。

第三,信息获取的自由。在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老师和家长有意把学校变成一个信息的“封锁地”,学生为了“金榜题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大学是一个信息密集的“交汇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源源不断地涌现给学生。从信息封闭状态到信息开放状态,学生信息的获取要充分和自由多了。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问你自习时间占课余总时间的比率为多少”,其中选“80%以上”这一项的学生大一为10%,大二仅4.3%,而令人异诧的是大三竟然为零!由此可见,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一部分新生还沿用高中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则不再只看重学习,而是把时间分配得更加灵活,以求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的学生毕竟占少数,自习时间仅占课余总时间“30%以下”的大一、大二学生都高达30%,而大三的则为16.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大二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自由,对自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大三的学生由于目标更加明确或课程作业增多而自觉或被动自习。

在学习内容方面,三个年级中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都占60%以上,可见大部分同学只重视课本知识,仍未改变为考试而读书的心理,而选择“专业知识拓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只占15%左右,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为17.9%,而选“与专业无关的知识”的学生比例也较低,其中也是大一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为2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相对轻松,专业课程还未开设,他们除了学好课本知识,还通过学习其他知识来丰富自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大学学习是定向的专业化的学习,而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种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大学生仅仅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努力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一些其他专业或公共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增强自己将来对社会的适应性。

系统学习的主要环节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与考试。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了预习、复习与听课三方面。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后能带着问题有选择性地主动听课,且听课也轻松许多,而且更能提高自学能力。大学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预习的重要性:第一,大学开设的课程多,教学任务大,课时有限,因而教学进度快,重复性少。如果学生事先不进行预习,听课时就不容易把握老师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第二,大多数老师的知识面都比较广,思路比较开阔,且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讲授的内容经常是以案例的形式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果学生事先不预习相关内容,听课时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第三,“教无定法”是大学老师教学的特点之一。除了讲解外,一些老师常常会采用课堂讨论、学生上台讲解等灵活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学生事先不做好准备,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四,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和配合的结果,预习有助于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配合。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弥补课前和课中的不足,温故知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真理。

然而,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大一为63.3%,大二为59.6%,大三则减少到46.7%,且很少预习复习的人数比例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大一18.9%,大二36.2%,大三50%。结合之前统计分析的情况不难看出,大部分大三学生自习主要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听课情况方面,选择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足半数,这与调查的对象的专业有关,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平时听课并不重要,只要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明显的应试心理,为考试而读书而并非为真正增长知识丰富自己而学习。但稍稍令人安慰的是,认真听讲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由大一的38.4%,大二的38.9%增长到大三的45.7%,并且上课经常打瞌睡的学生比例也在递减,大一为17.6%,大二为14.1%,大三减至10.9%,这表明越接近毕业的学生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越能够自觉地认真听讲。

此外,大学生向老师提问的频率方面,调查结果也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有不同的表现:7.8%的大一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而大二大三经常提问的几乎为零。这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刚入校的新生学习热情很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部分刚入校的新生仍习惯于高中时“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不过,从不向老师提问的学生比例已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大一为58.9%,大二为51.1%,大三则减至43.3%,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学会并注重了发问。分析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大学老师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几乎见不到老师,学生不可能像高中那样随时可以在办公室向老师请教。但随着对大学这种教学方式的逐渐熟悉,大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抓住老师”。

关于“毕业后的打算”这个问题,不同年级的不同比例说明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热情不一样。除了每个年级均有少数学生决定毕业后出国,其余的学生都在“考研”与“工作”两个选项中作了抉择。而打算考研的学生呈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大一高达68.9%,大二减为46.8%,大三则低至36.7%了(选择毕业后工作的学生比例相应呈现了明显的递增趋势:大一为22.2%,大二增为46.8%,大三则高至56.7%了)。这组数据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学习的热情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减,惰性不断滋生以至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越来越不盲目追随考研热潮,而切实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家庭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三、结语

由于经济类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对学生而言,学习时间的自由要求他们需要更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求他们要更加认真地去探索适应大学生活和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学习,更加重视自学在大学学习中的作用。而信息获取的自由意味着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严格地进行区分和选择:有益的与有害的,需要的与不需要的,真实的与虚假的,专业的与非专业的等等,并且,还要抽象提升,加工制作。对学校和老师而言,为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学生一进校起就树立明确目标,合理定位,使他们不但在大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而且毕业以后是升学还是找一个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并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第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经济类学生主要通过书本、报刊和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学校应抓住了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多到企业或公司实习观摩,让他们在“起作用”中“受教育”,在“做贡献”中“长才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

作者:周 梦 高近成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论文 篇2: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统计学学习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摘 要 文章基于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统计学学习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与分析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焦虑现状,提出了消除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焦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焦虑的各种前因与后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当前各级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管理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研究成果将提交样本高校学生处、样本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 统计学学习 焦虑

0 引言

由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出身文科班的学生较多,许多同学在中学时代就不喜欢数学,有的同学甚至患有轻微的“数学焦虑症”,因此,进入大学的经管类专业学习后,对数学类的课程学习同样感到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而统计类学习课程由于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偏数学化,且都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必须课程,必须要考试通过才能拿到学士学位,因此,许多同学对统计类课程的学习同样患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焦虑症。因此,作为统计类课程的教学老师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焦虑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并及时改正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统计类课程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这一点,通过就所教学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与分析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的焦虑现状,提出了消除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焦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今后更进一步地研究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焦虑的各种前因与后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当前各级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管理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研究成果将提交样本高校学生处、样本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1 调查样本及数据收集过程

本次调查对象选择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和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系正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二年级学生600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信息数据收集。通过充分讲解此次调查目的后,请选中的被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好的问卷经后期整理成为调查的数据信息。在填写过程中老师耐心认真地回答被调查者的问题,使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题目前提下理智作答,以保证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91份,无效问卷31份,录入统计560份。通过问卷中的焦虑测评量表,分析出调查对象的统计学课程学习的焦虑状况如图1、图2所示。

对焦虑总和这一因素使用Q-Q图进行分析,样本点近似一条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服从正态分布,能够保证调查所需随机性与真实性。进一步将数据归类,得表1:

由表1可看出:(1)焦虑值总和处于63及以下样本共431个,占样本总量76.96%,说明绝大部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焦虑处于正常水平,该焦虑水平不会对其身心带来不良影响;(2)焦虑值总和处64~76的样本共103个,占样本总量18.39%,说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约18.39%的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焦虑处于轻度焦虑水平,该焦虑水平不会对其产生生理上的影响,但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3)焦虑值总和处于77~89的共23个,占样本总量4.11%。说明在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中约4.11%的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焦虑处于中度焦虑水平,其心理和生理都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过于紧张等;(4)值得关注的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中有0.5%的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处于重度焦虑水平(焦虑值达90及以上),该焦虑水平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通常表现为心慌、气短、提心吊胆,这部分学生易患焦虑症的概率极高,需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3 消除管类专业大学生统计学学习焦虑情绪的途径探析

(1)创造轻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愉悦,思维灵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经验表明,轻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成功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友好与信任的教学互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内心自卑的学生能够消除他们的胆怯和依赖心理,使这些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学习感受,不再畏首畏尾地怕出错和失败,因为他们感觉到即使自己做错了或失败了,老师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批评自己,这样的认识一旦形成,学生们对统计学的学习将不会感到厌烦与压抑,而是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逐渐培养出一种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学习行为特征。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先把自身学习感到焦虑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的焦虑压抑情绪达到一种释放疏导的效果,然后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消除学生已有的各种留存在潜意识中的消极性的心理保护与心理抑制,明确指出这些因素的危害性和不必要性,以逐步消除学生的各种顾虑,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采用一些心理暗示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实施间接而积极的经常性干预,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处于学习焦虑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不集中,坐卧不宁,冥思苦想,精神失常等症状,当老师发现这种情形时,要引导学生转移对当前问题的注意力。要学会进行自我放松,忘却眼前的烦恼事情,以达到自我调节的效果。另外,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学。许多有学习焦虑症的学生都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较缺少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都是独自面对痛苦,整天对学习问题忧心忡忡,并致心情郁闷和沮丧。这种不乐观的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加重他们学习过程的心理障碍。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旦卷入了这种循环,很多大学生就会变得心理失常。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面对学习与考试等压力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始终有一个快乐的心境。要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增强自我的抗挫折能力,让自己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统计类课程的学习效果。

€L芑鹣钅浚赫憬┝执笱Ы谈南钅俊盎贏gent仿真软件的统计实验教学模式研究(BY1217)”

参考文献

[1] 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咨询[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雨新.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 Miltenberger RG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刘宣文.心理咨询技术与应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5]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8] 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 伍新春.行为矫正——心理咨询与治疗矫正丛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龙飞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论文 篇3:

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摘 要:为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本文按分层抽样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闲暇生活期望较积极,而学习运用能力和闲暇生活满意度较低。所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社团活动,充实闲暇生活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状况 闲暇生活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高校改革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出有建设性的管理意见,最终实现在校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大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内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的研究多从学习、消费、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恋爱等角度描述大学生生活状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姚利民(2012)、胡晓芳(2011)主要是对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研究;张干群(2004)、盧思锋,何耐铭(2003)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引导进行了研究;贾玉霞(2006)、王长飞(2007)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角度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王静波(2011)、于昆(2009)从大学生休闲生活存在的问题及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角度等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知识运用三个维度考察大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安排、期望以及满意度三个维度考察大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状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200份, 收回19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6份。

一、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1.学习态度与行为的调查分析。学习态度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蕴含着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评价,这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所以我们从学习是否是件快乐的事开始调查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认知,再从合理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学习刻苦程度、遇到困难时的积极应对状况、旷课状况等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

表1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主动性。51%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仅有1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的状况中有16%和6%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或完全不符合,有78%的学生达到“有些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的状态;学习非常努力刻苦约有58%的学生属于“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25%的学生属于“有些符合”;约有65%的学生基本能够积极面对学生上的困难,70%左右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不会逃课。但仍然存在约15%的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消极的状况;约25%的学生处于积极和消极的游离状态。所以,加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学习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学习的动机是指学习的目的,即为什么而学。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弄清楚了学习目的与意义,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制定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67%的大学生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就业工作,11%的大学生是为了全面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18%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4%的大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应付父母而学习。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与自身发展有关,仅有少数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和父母。

3.学习运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以致用,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从调查结果看(见图2),只有9%的大学生能灵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仅有 35%的学生能够部分运用,有50%的学生基本不能运用,完全不能运用的占6%。可见,当前大学生对所学知识还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和实际日常生活相联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书本知识的深度专研。

二、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1.闲暇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闲暇生活方式是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吃饭、睡觉等基本生活必需的时间之外的生活状态。它具有自由、自主性、个性化等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支配。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和学习拓展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有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等)、体育健身活动、棋牌等娱乐活动、兼职社会工作等11个选项,上访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图3:首先,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总共186份有效问卷,而学生进行闲暇生活方式选择的总选项数达到761项,相当于平均每个学生闲暇活动一般选择大约有4项活动安排。其次,大学生闲暇生活积极与消极状态并行。其中,大学生闲暇生活呈现积极、健康向上倾向的主要选择体育健身活动、兼职社会工作、学校社团活动、学习、听讲座、课题研究,其人次分别为:89、51、44、130、15、13,总计342人次,占比44.94%;与此同时,大学生闲暇生活也呈现出纯享受、摆脱单调、消磨时间的特征。有179人次选择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等),选择棋牌等娱乐活动有94人次,选择与人闲聊的有73人次,选择睡大觉的有52人次,合计398人次,约占比52.3%;其他选项人次21人,占比2.75%。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花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活动”这两个层次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与精力充沛、充满创造性的青年大学生是极不相符的,同时,这也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的培养。

2.闲暇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闲暇生活质量主要是涉及闲暇生活的各项需求满足程度和状况的评价。本文从对闲暇生活的期望和实际满意度两个层面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期望选项可以多项选择。首先,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期望绝大部分是希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愉快的(如图4)。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希望总选项有549人次;其中积极的有498人次,占比90.71%,希望是毫无目的不加以考虑的即“无所谓”的有51人次,占比9.29%。这表明大学生希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有追求的,不仅希望能够放松自我、获得愉悦,又更多地偏重于在闲暇时间中增长见识,充实自我。

其次,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实际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呈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从图5可以看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人数之和(41人)明显小于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之和(90人),而约35%大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的感觉只是一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目前不尽如意的实际闲暇生活状况。同时对比图4和图5也会发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理想状态达90.71%,而对实际闲暇生活状况满意的仅占22.04%,所以,当前大学生闲暇生活呈现迷惘和建构缺失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闲暇生活期望较积极,而学习运用能力和闲暇生活满意度较低。对此,我们应注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社团活动,充实闲暇生活。首先,从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提升大学生学习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学生才能很好地消化和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项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创造机会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将自身专业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实际岗位上促进大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有足够认识,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学校開展的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或者创新大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与层次。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地丰富社团以及社团活动,为大学生闲暇时间安排提供平台,促进大学生合理安排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参加自己擅长的运动等等。充实自身的业余生活,提升闲暇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2.

[3]郭衍普.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

[4]王静波.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6.

[5]于昆.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及构建[J]. 中国青年研究,2009,03:103-105.

[6]任家瑾.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4.

[7]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张凤 高倩

上一篇:欧美广播电视市场化研究论文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