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当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各国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可以经得起实战检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应急处置体系可以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类事件对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的总结归纳,为今后完善该体系提供合理与科学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 篇1: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探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也在不断的产生,给社会安定与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刻不容缓。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急管理对策。

关键词: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但是,由于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许多应对措施还不完善,因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公众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对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检阅。

一、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2003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5年4月17日,以《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文件正式印发,这标志着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发展的轨道。《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表明中国致力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现实的努力成果看,首先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非典。在非典爆发之时,国家采取多方措施,安抚百姓,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统一指挥,整合卫生资源,对病人进行治疗,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对非典进行研究控制。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终于战胜了这场来之汹汹,令人闻之惊畏的特大传染病疫情。其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汶川到处一片惨状,人员死伤无数,国家迅速反应,快速决策,制定救援方案。大灾之后有大疫,所以,为杜绝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汶川灾区防疫工作从源头做起,对水源进行监测,对环境进行消、杀、灭处理,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汶川并没有发生疫情。这些都是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取得的成就,显示了中国在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中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已经做出很大的成就,应急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中国公共卫生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诸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等。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因传染病等卫生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并且近年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频频发生,2008—2010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1218起,中毒35 672例,死亡518例,病死率为1.45%[1]。其中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由于其严重后果,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了解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从应急管理体系看,纵向单灾种管理模式是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实行的,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点,一是部门分割,环节脱离,缺乏统一指挥,资源无法共享。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搭建指挥机构,缺乏制度性和效用性,不够正规严谨,无法保证有效指挥。二是资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紧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有些服务设施只需建立一个就可以供多个部门共同使用,可是,在许多部门,“同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严重低下。三是部门分工过于明确,对各种灾害的研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分头进行,这样各管各的,不能对灾害的总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有关部门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整体优势就无法形成,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不能及时、有效。

(二)缺乏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监测预警机制,是避免和减少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基础。但是,从中国城市监测预警机制上看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中国由于资金、政策与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各地、各市疾病监测预防部门建设参差不齐,除了一些大型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如非典型肺炎、肺结核、艾滋病等部门已经建设好以外,其他一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积累,如人群的健康状况、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情况等数据库部门的建立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规范的建设标准。第二,网络建设不够到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也不完善,很多种类的信息都没收集,网络覆盖面也并没有全部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虽然中国目前对一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知晓率相当高,但对甲乙丙三类传染病报告时限的平均知晓率只有45.9%,对于一些患者、症状人数突然增加需要上报的正确认知率平均只有64%[2],从而降低了信息识别能力,容易导致错报、漏报、迟报,所以,一些信息的常规收集对于完善监测网络做出早期预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害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支出绝对值在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低下。一方面,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卫生机构为了自身发展,开展的病后医疗服务大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相应的会忽略预防、保健、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因此“预防为主”的卫生战略就不可能很好地落实到位,面对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侵袭,就只能是手段匮乏,资源短缺或直接措手不及。另外,由于受投入短缺的影响,医疗卫生系统没有充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如应急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医疗救援效果。

(四)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

从应急队伍建设上看,一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医疗救治队伍。在中国,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在很多的医疗机构都是不具备的,应急意识和防护知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严重缺乏,这些都导致了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不能有效地实施。二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这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前我们都不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只有当事件发生时我们才采取措施去救援,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大的伤亡和损失。三是培训和演练力度不够。提高卫生专业人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及普及预案的途径和有力保障是培训和演练。据哈尔滨市卫生局近三年的培训情况调查发现,虽然每个单位均组织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但是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有参加培训,参加过各种培训的有83人(141人次),培训率为69.7%,但是参加过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的只有17人(18人次),培训率为14.3%,只有1人参加过两次突发事件培训[3]。突发事件相关培训的时间多集中在SARS暴发时期,过后有弱化的趋势,并没有形成常规而纳入日常工作当中。

三、中国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决策能力。一是建立统一的指挥监测、预警、应急体系。我们应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应急处理指挥机构,专门负责对其辖区范围紧急事件的预测及重大事件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以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现场控制,建立先进的装备设施。健全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机制。二是建立高效运行的救治、控制体系,准确透明的信息接收体系。制定预防、控制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信息灵敏、通畅,能及时的接收有关信息。三是建立高效的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和准确透明的信息发布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掌握疫情信息,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的有关信息及时发布。四是建立有效运行的检测、预防、监督体系,储备充足的物资保障体系,刚性保障的法律体系,科学先进的评估体系。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预防,在事件还处在孕育期时就将其消灭。并对有关工作进行监督执法,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以此来提高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造成重大损失,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主要是指网络直报信息监测,包括常规疫情监测(包括零病例报告监测),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相关症候群监测(含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社会人群的法定传染病主动监测(含病例或疑似病例监测),群众和各类新闻媒体投诉举报监测,污染性健康危害、中毒事件监测,监测人群的社会、经济、人口、地理、气象学基本情况。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制定监测计划,设立监测点与建立监测网络,组织培训,统一监测方法,实施监测与监测质量控制,定期检查与督导,总结反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主要是指公众所面临的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及其所可能持续的时间情况,疾病威胁和健康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病因或可能原因,社会环境和公众对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因素的协同效应及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可控制程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资源、适应程度,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资料收集与分类汇总处理,选择分析与预测的公共卫生事件类别、病种,选择正确的分析预测方法,对预测预警与论证评估进行正确的分析,总结并上报预测预警,进行预测预警的报告。

(三)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中国的科研技术投入,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各方面的发展不足,所以对公共卫生领域科研方面的投入也较少。这导致对一些疾病缺乏研究,当突发传染病发生时,由于对疾病的研究少,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措施,才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加强对科研技术的投入是迫在眉睫。二是加强对人才建设投入,人乃是国之根本,中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医又懂防,才能让中国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构投入,包括预防机构,医疗机构,应急机构,法律机构,将这些机构建设得更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依靠团体,将这些机构团体的能力建设得更加庞大有力量,那么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就更有能力面对和应付。四是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毫无意料的,当它突然发生时,要想快速控制,我们只有靠公共设施,因为它方便、快速、简单。所以加大对公共设施这一块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心力量,专业应急队伍应该由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队伍负责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清晰地防治;有了一支常备不懈、配套齐全、装备优良、反应灵敏、技术过硬、机动敏捷的现代化卫生应急快速反应队伍,即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就可以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制定并执行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全面的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一次性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损失。2012年卫生部通知提出组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卫生应急队伍、不明原因疾病卫生应急队伍、重大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队伍、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队伍;已组建的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与卫生防疫应急队伍和反恐怖医学救援队也要及时更新、完善。卫生部按照分类组队、常备不懈、技术精湛、设备齐全、平急结合、机动灵活的原则,为形成医疗和公共卫生处置之间同步协调运行的卫生应急支援体系,指派和委托相应单位组建起由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覆盖相关专业,达到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褚发军,冉陆,马莉,林羡华.2008—2010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4).

[2] 刘清伟,吴群红,郝艳华,等.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信息监测网络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98-100.

[3] 焦明磊,吴群红,郝艳华,等.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系统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7):54-55.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作者:夏晓红 张兰 刘正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 篇2:

对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建设探讨

【摘要】当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各国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可以经得起实战检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应急处置体系可以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这类事件对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的总结归纳,为今后完善该体系提供合理与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引起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造成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目前来看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等现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2],资源配置标准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缺乏激励和考核机制[3]

1.3应急队伍素质不高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和必要的技能,没有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公共卫生问题和事件的敏锐眼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尤其是缺乏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报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处置判断等能力[4]

1.4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其作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总纲。

1.5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对于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给予足够重视。

1.6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措施相对滞后面对危及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控制、预防等工作,因此,要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束缚[5]

1.7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卫生各部门需要快速采取反应,动员和组织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2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建议

2.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大力增加投入力度积极建议政府增加莱芜市钢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及相关莱芜市钢城区建设项目等方法,让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莱芜市钢城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的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卫生防护、应急疫苗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2.2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增加培训力度建立莱芜市钢城区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聘请内地学术专家来举办培训讲座等,切实全面提高莱芜市钢城区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2.3进一步完善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警体系在以前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软件分析,建立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疫情信息的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疫情爆发流行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快速應对措施,延缓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损害。有关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华法律出版社,2012:1-2.

[2]谭晓东,陈小青,王凤婕,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概述[J].中国公共卫生,2012,39(8):901-903.

[3]柳耀远.加强基层疾病控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9:82-83.

[4]李文毅.基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初探[J].江苏卫生保健,2011,19(3):34-35.

[5]郝蕾.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口岸卫生控制,2010,15(3):11-12.

作者:郝霞 许海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 篇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实践经验探讨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作为医疗救护主体,承担着救治病患和维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任务。因此,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得到物资、场地和信息的充分保障。应急保障工作是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为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方法

1.1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基层应急管理机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通常会以最小社区单位进行处理,同时在民生事务管理中,社区是划分较为充分的最小管理要素,在突发卫生安全疫情事件中也是防治的重要一个环节,在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社区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分和公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加强对于社区卫生防疫工作站建设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输送的加强。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卫生事业相关拨款,采购一批先进的卫生防疫监测设备,对于社区中卫生防疫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技术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充分确保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上,应该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疾病防控和卫生教育工作,在学校日常教育项目和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应急卫生教育管理课程的内容,充分提高全民对于卫生防疫事业的认识和防范水平。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宣传与推广。积极调动社会上相关的利益单位,参与到卫生事业建设工作中来。在基层设置的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和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热情的调动工作,在重大疫情和疾病发生以后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到卫生防疫工作中去,相关公共卫生防疫部门应该加强和非政府部门联合合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事业的宣传工作,积极在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管理办法制定中,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补充完善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受人民的监督。

1.2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完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应急管理机构指挥部门,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疫情控制相关数据,进行多种社会机构资源调用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机构资源、资金的统一调配的作用。在指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滥用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卫生防疫事件处置工作时,要制定相关应急事件预防处置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卫生防疫事业指挥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指挥机构人员组成上应该包括卫生,公安,法律和医疗等各个部门的人员,这样在开展公共卫生事业时能够高效实施相关控制预防工作。

2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2.1应急保障组织架构

根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统一领导,协调合作”的原则,建立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在内的组织机构。在应急管理工作小组中,根据职能划分,下设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小组组长为后勤保障分管副院长,副组长为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和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组员为相关部门科员。小组主要职责包括:(1)在应急处置时,负责基础及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材、试剂等医用物资和食品、水等普通物资)供应,以及设施设备保障、维修抢险、通讯网络、秩序维护、安全保卫等任务和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其中,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在必要时开通应急采购绿色通道,启动快速审批和采购流程。(2)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类应急资源储备需求分析、现状分析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实施物资储备计划管理,并在必要时整合社会资源。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可进一步细分为物资组、设备组、通讯组、安保组和运输组等实体化工作模块,以保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2.2应急保障人员培训

首先要建立导师库制度,成立应急管理培训导师队伍,负责落实各类人员年度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和执行。具体根据风险源、面临突发事件特性和范畴,对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资质的院内和院外专家进行遴选,合格者聘为导师并定期考核。其次,将培训对象按分工不同分为组织指挥人员和执行人员,分类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课堂讲座、短期集中培训班、学术交流讲座,或前往其他模范试点进行考察学习和应急演练等。

3场地保障

3.1医疗救治场地设置

医疗救治场地以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等为主要场所。急救接诊区域应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划分绿区、黄区、红区和黑区。绿区接收能自行行走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设置于急诊大厅或过道处;黄区接收症状较重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经紧急处理后予以进一步检查或专科治疗,可设置于急诊监护室;红区用于接收危重癥患者,可设置于急诊抢救室区域;黑区用于安置死亡人员,可设置于内过道处。此外,还须设置隔离治疗区域,用以收治有传染性疾病等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可视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于发热门诊病房或选用黑区。

3.2物资库存场地设置

物资库存场地主要设置在的库房和药剂科。应确定各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以场地充足但不造成浪费为原则。如果自身场地不足,也可考虑共用或租借等,但应以不影响应急物资供应为前提。在药剂科药库中,各类应急药品的存放应充分合理设计,如将同种系列、治疗同种疾病的药物摆放在一起,将药物按照有效期摆放在一起,同时请经验丰富的药师专职负责,建立档案,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并将有效期较近的药物摆放在易核对和拿取的位置。

4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

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收集各种记录并统一电子归档保存,以协助应急处置的评估与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治场所、物资存放场所均应根据各自需求完善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功能,结合应急管理监督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与处置水平。

5结语

应急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顺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定位准确并能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环节。完整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人员配备、良好的物资管理、合适的场地分布以及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涉及医院多个行政职能部门,部门间的沟通协同和有序推进是建设应急保障体系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应急保障体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医院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谢磊,黄世清,张栋良,等.医院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3.

[2]杨土保,孔繁晶,魏捷,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夏村镇卫生院)

作者:宋艳艳

上一篇: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下一篇:中学德育管理发展方法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