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企业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针对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基于移动学习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旨在推进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改革,切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和质量30条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生“立交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男装企业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男装企业设计管理论文 篇1:

走进广东时装周

政府引导

转型升级在路上

本届广东时装周期间,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邀请行业专家,特别举办主题为“转型升级在路上”的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交流会暨电商发展论坛,就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各种路径进行探讨,发布《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索报告》,提供一个平台让广东省服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相关企业进行经验交流。

电商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就目前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进行探讨,进行服装企业电商项目成长方案分享、服装“云版房”电商定制新模式探讨、电商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模式发展趋势探讨、服装电商代表企业成功经验分享等议程。

目前,广东服装产业正值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设计正是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此广东服装行业内已形成了高度共识。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广东省经信委按照“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规范要求,特别开展“省长杯”服装设计专项赛事。

这是“省长杯”举办以来第一届专项赛事。该赛事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服装产业、服装设计的高度重视,对服装本土品牌发展提振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向全行业、全社会展示广东服装设计力量的高端平台。

此外,今年还继续以“产业转型升级、高管素质提升”为主题,举办广东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高管素质提升系列培训班,著名专家学者就品牌运营、设计管理、流行趋势以及新面料应用等4个方面开展专题培训。

平台效应知名品牌新品发布

今年,中国高端风范商务男装JEVONI(杰凡尼),新绅士主义男装典范个性化品牌Hilnan&Bellne(哈蒙班尼)等均首次登陆广东时装周,选择其作为新品发布的平台;而西班牙时尚女装品牌AS-BCN,时尚男装品牌LOGAO(力高),时尚羽绒品牌RUN IS GIRL,时尚羽绒品牌一涵以及设计师品牌静丝坊华服等则选择其作为品牌首发平台。

此外,广东时装周的“回头率”也越来越高,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时尚女装品牌FARINA·Z(费连娜·郑),个性化牛仔品牌JONEAA,中国婚纱晚礼服第一品牌FAMORY(名瑞),著名青春休闲服饰品牌潮流前线,欧陆型格男装品牌BENBO(宾宝)等均再度登陆广东时装周。

本土名师登台亮相

本届广东时装周上,邓兆萍、林姿含、屈汀南、金憓等4位在广东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均带来了他们各自最新作品并举行专场发布。

邓兆萍将举办“织梦岭南”主题2014服装定制发布会,并将与深圳微纳共同倾情打造“源自航天技术的后现代纤维织物暨轶纶95纤维及OrOinner织物产品应用高峰论坛”,特别邀请中科院丁孟贤首次发布一种既能够耐高低温,又能够最大限度隔绝温度传导,且在宇宙辐射中依然能保持强度的轻质材料。

林姿含将举办“钰爱·同行”作品公益发布会和“设计管理”主题高端领袖讲座。屈汀南将举办“山水”主题2014年春夏高级定制发布会。金憓将举办华南农业大学服装设计特色专业成果发布会。

十佳系列评选

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创办于1999年的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活动,位于广东服装人才培育体系的顶端,是广东服装设计师的最高荣誉。今年,第十三届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活动继续举办,已评选出郑浩宁、蔡中涵、王郁鑫、高武愿、季青松、凌红莲、林紫薇、司徒健、林伟生、李若涵等10位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并将在时装周期间举办专场发布会,角逐“协会奖”。

广东十佳童装设计师评选。鉴于广东童装行业的发展特点,首届分品类专项设计师评选活动选择童装作为试点,举办2013广东十佳童装设计师评选活动,并且通过商业运作搭建展示平台,扶持优秀童装设计师的展示推广。2013广东十佳童装设计师评选终评发布会于8月14日在佛山市广佛智城举办。

广东省服装行业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为适应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挖掘和树立优秀服装企业职业经理人榜样,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认知度,广东时装周组委会从去年开始开展广东省服装行业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工作。今年,评选工作继续开展,并且在2013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职业经理人分会年会上揭晓新一届获奖名单。

星级制服企业评选

为推动广东制服行业的规范建设,提高制服企业的制作工艺、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平,引导制服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向社会宣传推介具有良好资质的名优制服企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决定组织开展“2013年度广东星级制服企业评选活动”。经评审,富绅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商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永安美景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荣获“2013年度广东五星级制服企业”荣誉称号,并在广东时装周期间参加2013年度广东五星级制服企业联合发布会,集中开展企业形象及产品展示活动。

形式创新

提倡节俭 厉行节约

今年,国家出台“八规六禁”政策,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广东时装周组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相关活动的举办中,突出专业性,做出亮点,避免铺张浪费,提倡简洁高效。本届广东时装周取消了鲜花、礼仪、红地毯等形式化物品,此举也得到了参与企业和设计师的一致认可和热烈响应。

颁奖晚会凸显“高级定制”

紧抓中国“第一夫人”穿着本土服装品牌这一效应和此次全民关注自主品牌定制服装的热潮,广东时装周组委会特别邀请赵亚坤、董怀光、丁伟和文妙等4位广东本土知名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在“日之泉”冠名的2013广东时装周闭幕式颁奖晚会上举办定制作品发布。

启用新媒体宣传平台

本届广东时装周从一开始就利用微博、微信、网络平台与各分会场、各企业及全行业、社会进行互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微博春节前就开始广泛宣传,企业关注度很高,3月开始进行多次有奖转发活动,粉丝已近31万。此外,利用新媒体开展了时装周抢票活动,只要关注广东时装周新浪微博,并将抢票微博@3位好友即有机会免费获得门票,登录腾讯大粤网时尚频道社区也可参加抢票活动。

分会场活动壹马国际时尚荟萃

在过去5年中,广州壹马服装广场与广东时装周组委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时尚荟萃活动,使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服装品牌通过该平台成功找到了合作伙伴,并顺利登陆中国市场。今年,壹马国际时尚荟萃再次邀请到了美国设计师、意大利设计师以及香港设计师带来最新潮流作品。

其中,美国潮流风的男装产品设计理念源自“旅行”,带来无拘无束、开放自我、追求自由和创造快乐的时光。第一场香港潮流风则邀请到了香港知名设计师杨耀基带来“ME这就是我”个性女装,发布主题为“ME-疯了”。第二场香港潮流风则是主题为“夜聚”的R:CM设计师品牌2013/2014秋冬系列新品发布会。

红棉掀起欧韩时尚风暴

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会场首次引入米兰时装秀,并且特别邀请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的艺术总监、时尚趋势研究专家Orietta Pelizzari负责意大利专场的秀场控制、组织策划与服装搭配,拉近本地时尚与欧洲时尚及国际流行趋势的距离。

4名意大利设计师、20名意大利超模、意大利著名摄影师及导演远道而来参与演出,奉献一场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时装秀。除了欧洲意大利品牌发布会,红棉还引进9个韩国著名品牌,并邀请了韩国一线明星参与表演,掀起欧韩时尚风暴的同时,也凸显红棉国际化、时尚化的定位。

白马服装网全新上线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自1993年开业以来,已成功走过20年的辉煌历程,每年的白马服装采购节不仅是广州白马最重要的营销活动之一,也是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的重要内容。白马服装采购节汇聚全国采购商,秋冬新品集中上市,品牌发布订货会密集召开,供需对接,促成交易。

广州白马的业户中80%具有生产及设计能力,同时又因毗邻港澳台而紧跟国际潮流,具有非常鲜明的南派特色。进入2013年,白马商户的网络销售意识日渐浓厚,不少商家纷纷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旗舰店、直营店。广州白马从商户的需求出发,及时调整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新改版的白马服装网于8月全新上线。

广州轻纺交易园首次加盟

广州轻纺交易园位于广州市中大纺织商圈核心地段,是目前中大纺织商圈占地面积最大、首层展贸厅最多的国际纺织品交易中心。今年,广州轻纺交易园首次参与广东时装周,成为会场之一,并且鼎力参与协办目前广东省内规格最高的服装设计专项赛事——2013“省长杯”服装设计专项赛。

8月20~22日,来自全省70多组参赛队伍将集中在广州轻纺交易园,参与决赛的4场发布会,充分展示实力派设计师及广东知名服装企业的“设计成果市场化”,并角逐一、二、三等奖。此外,“源自航天技术的后现代纤维织物暨轶纶95纤维及OrOinner织物产品应用高峰论坛”也将于8月18日在广州轻纺交易园举办。

广佛智城聚焦童装和电商

去年,广佛智城在广东时装周中举办的“给成长的爱——2013春夏孕婴童时尚生活方式发布会暨中国少儿产业趋势与发展峰会”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广佛智城正式成为广东时装周会场之一,并举办以童装、电子商务为特色的相关活动。

其中,广东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交流会暨电商发展论坛于8月13日举办,2013广东十佳童装设计师评选终评发布会和2013美国童装品牌联合发布会于8月14日举办。美国童装品牌BABY LONDON VICTORIA、IDOL MIND、QUEST KIDS和MIMI AND MAGGIE带来2014新品展示。

男装企业设计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针对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基于移动学习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旨在推进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改革,切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和质量30条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生“立交桥”。

关键词:移动学习;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Research on the Mobile Learning of Fash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Advanced Skills

XU Qiu-jie(School of Fash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fashion continuing education;advanced skills;talent training model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服装类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改革,其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内容安排等都有其特殊性。这与服装企业对培训需求的及时性、多元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有关。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切合成人教育的特殊需求,更加切合服装企业的培训需求。我校服装类成人教育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社会土壤,将移动学习其融入其中,进行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针对性系统改革,可以使我校服装类成人教育结合行业变化、人才新需求,走出新模式、新特色,走在社会前沿。

一、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意义

(一)满足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员工能力提升的新需求

目前,我国的服装行业正在进行大调整以适应国际化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往着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在行业变化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驱动下,服装企业希望内部员工通过业余时间培训,自我提升以满足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大量缺口。且服装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存在及时性、多元性和针对性特点,传统的统一性、量化的服装类成人教育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员工不间断、需求量大、块面多、学习时间有限等特点,而移动学习概念指导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及时性、多元化、可组性特点,可以满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员工能力提升的新需求。

(二)切合国家对成人教育终身学习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继续教育中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30条中的第十七条也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方式参与学习。作为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在及时行、多元化和针对性的服装企业培训员工的需求下进行的终身学习模式,搭建服装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服务地方经济,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三)形成我校特色的服装类成人教育培养模式

我校服装类成人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身在成人专业教学上的特色,培养了一批服装企业家和设计管理人才。我校服装类成人教学从办学到现在不断地进行零散的教学改革,但是多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自发组织、自我讨论,并在教学中进行修改。没有进行系统的以国家继续教育方针为指导,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需求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及时进行交流和学习。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多媒体研究中心成立了“移动教育研究组”,致力于研究如何把移动教育应用到虚拟大学中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习实验室”也开始尝试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同时,欧洲委员会资助Mobil earning和M-Learning两个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在职业教学中通过移动技术进行教学。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模式概述

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服装类成人教育的教学特质,引入移动学习概念,形成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服装行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创新人才。为实现目标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移动学习方法,以长期培训、中期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教学内容改革,以企业稳定需求为导向进行培训的教学内容设置、以企业的及时需求为导向进行个性化培训教学内容设置。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包括项目式教学、顾问式教学。移动学习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模式提供有效支持。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服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对培训时间的局限性,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等,构架长期培训、中期培训、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多元性要求。长期培训包括女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中期培训包括针织服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童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创意思维开发及市场转化板块、服装设计及技术控制板块。短期培训包括人群分析和市场定位研究板块、服装展会设计及效果控制板块和其他个性化培训板块。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任务。以上各类培训板块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组合,逐渐形成以常规的长期培训和针对性的多种培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以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多种需求。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改革

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改革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针对企业稳定需求为导向进行长期、中期、短期培训的内容设置。各版块会邀请资深设计师、服装学院资深教授、国际名师进行课题授课和讲座式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方面,以企业的及时需求为导向进行个性化培训教学内容设置。作为第二方面,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如QQ平台和微信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培训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内容制定,以项目形式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女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长期培训)

旨在对女装企业的设计主管、营销主管、设计师等职务进行培训。女装是服装行业的主要板块,且女装企业现在面临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电商的冲击等这些现象使女装品牌面临很大的挑战。女装企业中的设计人员和营销人员一定要及时跟进行业变化。总课时230学时。

2.男装设计及人群研究板块(长期培训)

旨在对男装企业的设计主管、营销主管、设计师等职务进行培训。男装是服装行业的主要板块,男装的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向,且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总课时232学时。

3.针织服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中期培训)

针对服装企业的针织专项设计师开设,旨在提高设计师针织服装的设计能力、开阔设计师的国际视野,总课时128学时。

4.童装设计及市场研究板块(中期培训)

针对童装企业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开设。作为异军突起的童装领域,市场份额日益增加。此版块有着较好的市场需求,旨在提高设计师童装的设计能力、开阔设计师的国际视野,总课时126学时。

5.创意思维开发及市场转化板块(中期培训)

针对服装企业的创意设计人员开设。现今服装行业需求具有原创设计能力的设计品牌,这需要品牌的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和将创意设计进行市场转化的能力。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总课时164学时。

6.服装展会设计及效果控制板块(短期培训)

针对服装企业需要参加大型展会产生的培训需求而设立。一般服装企业内部人员对大型展会的布展经验不足,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通过培训使企业员工可以进行合适的展会设计、展品摆放、效果呈现等,总课时64学时。

7.人群分析与市场定位板块(短期培训)

帮助服装企业了解核心消费群体。现今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款式需要更新等内容,更为迫切的是企业需要不断定位和看准品牌所针对的核心消费群体。此版块培训针对市场的此类需求开设,总课时64学时。

8.服装设计与技术控制板块(中期培训)

针对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开设。培养技术人员以设计的角度看待技术问题,设计人员以技术的角度看待设计问题,以解决设计与技术的交流障碍,总课时192学时。

(四)基于移动学习的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改革

1.项目式教学

在服装类成人教育中进行项目式动态教学,依托需培训员工的企业,形成培训项目,根据项目以企业需求直接制定培训内容,并针对性导入教学,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员工的定向培养和完善提升。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提升需求。例如课题组成员依托义乌尤尚产品开发项目,在服装类成人教育中进行项目式动态教学,一方面,组合学生形成项目组,进行针对尤尚公司的产品开发团队。另一方面,根据尤尚企业的特点(义乌的中小型服饰产品企业),针对企业需求对员工的设计能力进行终短期培训,并根据企业的订货会需求进行基于订货会的短期培训。在此过程中完成企业员工的定向培养和完善提升。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提升需求。

2.顾问式教学

服装类成人教育的教学需求不同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其教学一定要解决对象(学生)提出的及时要求。这些需求往往是单点式的,不似本科或研究生教学的整体性,因此,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顾问式教学,改变以往满堂灌和单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听取学生需求以进行教学调整,整体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目的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满足企业需求对员工高技能创新能力的直接需求。

(五)构架校内外移动学习实践平台

校内外的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是服装类成人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课题成员构架了校内移动学习实体实践平台和校外移动学习多元实践场所。其中,校内移动学习实体实践平台,对内依托学校的国家服装实验示范中心,服装设计研究所部门,创建校内实践基地、构建校内移动学习的实体实践场所。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依托学校的国家服装实验示范中心,服装设计研究所部门,勾画校内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框架。形成包括基础实验室、专项实验室、实践专教、开放式实践教室、服装设计研究所等共同组成的,针对不同培训方向,形成基础层、专项层、综合层三个层次的校内移动学习实践平台框架。此外,校外移动学习多元实践场所,对外依托有培训需求的服装企业,创建多元校外移动实践场所,包括企业实践基地,展会实践。然后依托精品课程、4A网络课程,基于论坛、微信、微博等网络移动学习平台,在移动教学专区进行学与互动。

三、小结

行业的培训需求和对人才创新需求使我们觉得应该将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在服装类成人教育中进行针对研究,并结合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提出移动学习的概念,因此此次项目希望在这些成功的经验总结中进行提炼、研究,这对推进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改革,切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和质量30条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生“立交桥”的方针。

作者:须秋洁

男装企业设计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中国服装企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穿衣着装已经逐渐从其物质只能发挥了到精神审美的境界,对衣着追求的提高和物质水平的上升使得我国的服装企业蓬勃而发,然而,在新的世界形势下,我国的服装企业更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服装现状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服装企业;现状;措施;未来

一、我国目前的服装企业现状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这样看来,中国服装行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应该是无法动摇的,然而,这些都是中国服装企业的虚假繁荣。我国拥有大量的人口,从事服装业便有了先天的劳动力优势,即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同时,我国的服装行业软实力非常低下,必须倚靠外国的设计潮流和高等服装设计师,因此,我国的服装价格低廉、生产量大,真正到中国服装生产企业中的利润却不高。其实,造成这样困窘境地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中国有广阔的资源;第二,中国有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吸引着国际品牌的进驻;第三,中国拥有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第四,中国有非常先进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第五,中国有无数趋利的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趋之若骛;第六,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空间;第七,中国缺泛运作的人力;第八,中国还处于在一个创业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正是因为这些,我国的服装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自身的发展很受限制,与发达国家的服装制造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分布是很不平衡的,东南沿海地区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西部则非常落后,无法跟上东部发展的步伐,他们起步晚、水平低,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根本无法抵挡住东部甚至海外服装产品的冲击,而现今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国内的大型服装企业,虽然生产力非常强大,甚至高于许多国外服装生产企业,然而他们堆管理的缺乏和市场经营的薄弱意识使得大型的服装企业仅仅局限于“制造”而非“创造”,在长期相对稳定却不高的利益下,他们宁愿依靠一套万金油模式专业,也不愿意顶着风险开发创新,同时,设计能力不足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

品牌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品牌的价值于一个名牌企业来说是无价之宝,虽然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国际性品牌服装不论是影响力或者盈利、品牌经营方面,都是十分老练且实力雄厚的,他们注重品牌运营,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甘愿多掏钱购买他们的服装,现金,据有的资料统计: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洛兹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入WTO后的中国日益与国家接轨密切,一方面是自身服装产业水品的实质不高;另一方面是国家化带来的品牌冲击和市场份额竞争,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遇到的问题,我们确实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服装企业发展的道路,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探寻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正是有了上边所列举出来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才需要认清当前国内服装企业的发展形势,充分完善自我发展意识,同时与国际接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品质和质量。品质和质量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得口碑,更不可能在同类产品中拥有市场,在服装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也伴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说白了,人们宁愿多花钱买质量上乘的好货,也不愿意买一穿就破的服装,有品质才会有未来。要打造一流的质量就需要我们从面料的选购、生产工序、款式设计、人员管理、设备购置、质量检查等方面下狠功夫,切实做到把产品的质量放在头位来抓,从根源上杜绝低品质服装的出现。

2.提高生产效率。首先,要注重生产效率,有时候,效率决定一切,生产效率是保证企业适应竞争的重要手段,要有效率首先就是要找到企业本身的适应生产方式,特别是建厂地和代产企业的选择,必须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的复杂性,做到流程规划简洁、生产顺序明了、出厂批次清晰,效率的提高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同时提高了服装产品市场竞争的柔韧性。

3.销售国际化。其实,中国的服装企业之所以大体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国内优秀国际脆弱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既有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群体,又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企业要学会用多条腿走路,在销售的渠道上应不满于现状,勇于开拓国际销售网络。通过与国外服装企业的合资生产或其他合作,利用或建立自身在国外的销售渠道,有效开拓国际市场,以达到规避生产风险的目的。

4.加强品牌意识。品牌是关键,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品牌、做强品牌。而在服装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品牌力。品牌效用能有效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并能为产品销往外国奠造基石。实际上,许多国际大牌服装的生产成本与我国许多高档服装生产成本是相差无几的,但是他们之所以可以拥有数倍甚至十倍的利润,就是因为品牌作用,有时候在消费者眼中,品牌就是一切,品牌的效力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超越质量、超越宣传效果,它本身就是一块避免同类产品激烈竞争的“免死金牌”。我国的服装企业发展不能离开品牌效应,如果只重视利润和市场竞争,是终究会被淘汰的。

5.走向世界。如果要真正确立中国服装品牌的优势,那么长远之策即是走国际化之路。当然这个国际化并不是指单纯的品牌国际化,同时还包括品质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我国有自身服装的特点,同样有自己优秀的设计和质量,就是因为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我国的服装企业更应当走向世界,虽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同时国外高档次的产品可以完全将我们的服装产品拒之门外,但不依靠大胆的尝试,其实也是不会有长足发展的,走向世界是必然,这一步一定要踏出去。同时,有效的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一是能使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二是还可以借助国外企业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是可以内销、外贸双管齐下,打造销售渠道的国际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真正使中国的品牌服装走向世界。

6.学会合作共赢。可以说,如今的中国服市场面临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就是竞争过于激烈,一方面是极少有国际化品牌产生,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同层次服装企业在国内扎堆竞争,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非常极端的利益关系,因此很少有机会进行双边合作,目前中国企业与国外的合作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国外拥有先进的服装企业管理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注入,而国内的企业之间往往找不到可以取长补短之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时候国内的合作共赢也是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利益的,比如同类商品的特殊资源共享、互相简介管理技术,找出不足,亦或共同联手,平等分工,实现整体竞争力等等,总之,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也是提升自身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

三、我国服装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的服装企业将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而面对当今的发展形势,我国的服装企业未来必将有实质性的转变。

1.产业转型加剧。如今,我国的服装企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率低下、无法跟上时代的企业比较会被淘汰。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2.竞争加剧。据海关统计:2007年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74%、8.49%和10.6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这说明,竞争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行业话题,各企业不得不得面对竞争,因此,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未来,日趋明显的同行业竞争将影响企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外来品牌延伸时,应当如何应对,这也会是今后关注的核心。

3.品牌观念提升。面对我国服装市场的急剧变化以及人们精神观念的进步,品牌观念的提升成为必然,今后同等级服装产品的竞争必将是品牌的竞争,同时,市场的细分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创建具备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就成为了一个重大任务,目前的国内服装企业面临品牌意识不强、牌子不硬的情况,确实应该从自身出发,敢于担当大任,巩固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免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落伍。服装品牌是整个服装行业的风向标,也是服装商业金字塔的塔尖。服装品牌的商业表现,往往带动整个行业的商业潮流;服装品牌的高商业价值,给具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通常服装加工环节,只能获得服装品牌10%~20%的商业价值;商业渠道运营,能够获得服装品牌的30%~40%的商业价值;而品牌运营,则可拥有40%~50%的商业价值。中国的服装品牌多以生产制造为主,少数基于商业流通起家的服装企业,给中国商业资本带来了新气象。目前国外一线品牌已进入中国,国际二、三线商业品牌通过开设大型自有品牌专卖店的模式抢占市场,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全面展开。

4.加工企业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近年来,中国服装企业纷纷实施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将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该模式既可使品牌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又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该模式加速了专业加工企业与经销商的分化,促成了“职业经销商”的诞生和成长。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5.产业供应链日趋成熟。有许多相关文献都提到一句话:“21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确,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产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活动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设计由概念变成产品,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各企业的供应能力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之前有提到,我们必须提高生产效率以适应当下激烈的竞争,其实便是在产业供应链上的提速,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许多公司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占据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我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服装企业的步步向上,其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随着他们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开始面向国际化,面向高效化,如今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具备的优势也将继续发扬下去,注重品牌、把握质量,我国的服装企业一定能够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徐伟青,何一.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分析[J].丝绸.2008(4):5

[2]许红洲,喜娥.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创新路径[J].世界标准信息.2006(5):63

[3]黄永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60

[4]网络文献.我国服装企业存在的问题

作者:蔡景红

上一篇:高职院校移动通信论文下一篇:警察行政调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