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

2022-04-28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扎扎实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学校规划的实施上下功夫,在思路的落实上做文章,力戒浮躁,真抓实干,不仅解决要不要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还解决怎样发展、实现发展的问题。一、要“以人为本”1.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 篇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阐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方志英,女,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职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职业教育是按照社会职业需求对职业岗位进行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在安排课程时,必须按照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对课程进行设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够用、必须”的观点,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需要快速的走向社会一线岗位进行工作,学生的就业率十分高,所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强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突显出其职业特色。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缺乏体育意识,教学理念十分陈旧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一般主要通过技术学校和中专生升级之后合并而来,虽然通过升级,提高了办学的层次。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器材和师资配备上都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职业院校的领导一般是缺乏体育意识,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设置其它专业课程上,没有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着课程安排和引进体育教师过程中的落后现象。因为缺少新的教学理念注入,涉及到体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又很少,所以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处于以教学大纲为主的理念之中。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体育教学编写滞后的现象,针对性不强。在职业院校体育教材中,可以发现与其他学校的体育教材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内容依然是围绕着健美操、篮球、足球和跑步等内容,缺乏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针对性,不利于服务学生将来所要进行的社会工作。因为健美操、篮球、足球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大的场地,在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很难实现。其次,这些体育教学的内容没有起到预防职业病的针对性需求。学生无法通过体育教学获得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职业学校的领导缺乏对体育教师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往往按照专业的就业率来对专业进行设置,以期快速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生源大幅度的提高。对体育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重视。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在职业学校中设置了很多的专业种类,需要针对职业学校的地域、学生的需求、办学思想、专业特征、培养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况,设置体育课程。改革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将自身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项目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构建主义的主张,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的构建知识。应该针对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能够让学生产生自助学习意识的体育学习环境。在实践构建主义理论的时候,首先要建立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职业活动。将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中的目标,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使用自身的所有感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单一的学习某一学科知识转移到学习多专业的知识。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活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改革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程可以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相适应。不断完善体育理论基础的教学,向学生宣传今后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病特征和防治手段,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锻炼身体,产生健康的保健意识,最终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和意识的提高,增强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在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尽量设置有健身价值、文化内涵高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将学到的体育技能带到生活和社会之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在职业学校中建设新的评价体系。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是通过技术的考试获得。应该转变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从知识素养、运动技能、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出勤状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围绕着学生专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的种类不断增多,具有分工详细、特色分明的特征。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着眼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需求。学校及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可以在毕业之后很快的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保健教育,防止学生出现职业病。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职业病很容易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要使学生了解今后从事的职业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及时的进行自我防护、自我锻炼。因此,要向学生传授与职业相关的健康知识理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四、结论

总之,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要围绕着学生专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47.

[2]王冬,朱乃苏,陈志兴.职业课程教育改革的新尝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62-174.

[3]董素英.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现代经济信息,2007,9(11):159

作者:方志英

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 篇2: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校发展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扎扎实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学校规划的实施上下功夫,在思路的落实上做文章,力戒浮躁,真抓实干,不仅解决要不要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还解决怎样发展、实现发展的问题。

一、要“以人为本”

1.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落实“以人为本”,首先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作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加强和提高,笔者认为,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以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事业发展与党的事业发展的关系,把工作价值定位到“争当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上来,落实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去,体现出“想干事”的强烈事业心、责任心。

第二,要以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为重点,搞好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思考如何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去,实现学校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把学校办好。要努力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出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育人效果好的“能干事”的骨干队伍。

第三,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准,检验学校工作绩效。要把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用人单位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好坏,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将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变“该用谁了”为“谁能胜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鼓励大家出实招、干实事。我们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少点浮躁,多点实干,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力争能“干成事”。

第四,我们要以提高队伍廉洁自律能力为保障,加大廉政建设的力度。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从制度建设入手,做到关口前移。要严格规范收费管理,坚决治理商业贿赂,要以基建设备采购、教学资料图书采购、教学财务管理等为重点加强监督,严格程序,公开透明,防止我们的干部出问题,做到“不出事”。总之,能不能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教书育人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集体,既是提高我们治校理教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师德为魂,是学院发展的客观要求。“教书育人”是办好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书者,必先修德;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要继续做好师德教育工作,通过进一步树立典型、明确规范和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整个教职员工队伍的师德水平,为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力打好队伍基础。

切实加强实操性培训,是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继续推进产学结合,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办学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外,重要的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鼓励、支持、组织学院的教师“走出去”,坚持走学企结合的路子;另一方面要适当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和相应学历的人才,通过培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指导实操的水平,并努力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骨干队伍。

3.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这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认真落实。要鼓励教师认真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明确“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的观点。要加强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党团建设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

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近年来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明确思路。就业是涉及社会稳定和学校前途的大事,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就业工作的力度。我们要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并渗透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具体环节中去。要让每一个教师清楚:我们的学生将来要干什么,需要学什么,我们应该教给他们什么。要彻底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要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把每一个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在这个就业岗位上需要什么技能、技能高低对其就业有什么影响等作为必须思考、回答的问题。要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生存结合起来,以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同时,要广开门路、多设渠道,加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二、 科学定位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必须头脑清醒,做到科学定位,把自己搞明白。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一要研究、明确学校的功能定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坚持“育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立足于学生职业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回报社会、回报父母,使学校成为国家满意、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要研究、明确学校的特色定位,回答好“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问题。学校的特色是什么,如何让特色更鲜明,形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声誉;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扬长避短。以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学生去开拓就业市场、培训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脱颖而出。三要研究、明确学校的利益定位,回答好“如何使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问题。国家投资教育和家长承担部分学费的利益需求是一致的,就是要育人成才。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校的核心利益。要办好学校,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下功夫寻找到国家、学生家长、学校、师生员工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并使之成为发展的出发点、着力点,努力使国家的投资和学生家长的投资获得最大回报,同时,使学校的利益、教师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多年来,我院在“立足首都、面向财贸、服务企业”的办学方向指导下,确定了“应用型财贸人才培养基地、‘京商’研究基地和财贸咨询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服务企业”的办学模式和“围绕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出了“校企合作、产学研互动、培养财贸人才”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技能训练、财贸岗位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校外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教学特色;形成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点的办学之路,连续3年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在全市同类院校中都名列前茅。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可以说,无论是中央还是北京市,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大的战略部署;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倾斜和投入。

当前,北京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都市农业高技能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在生产、服务一线北京人就业比例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可见,大批用得上、呆得住的高素质、低重心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空间是广阔的。随着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子女有学上、子女上好学”的要求非常迫切,“望子成龙”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职工对提高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强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者、创业者对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劳动技能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准确定位;必须学会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全面地思考问题,着眼大局,研究趋势,关注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三、要协调发展

一是要重点发展。一所学校必须有在社会上叫得响的院系,有为社会、企业所信服的学科带头人。我们鼓励各院系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希望那些“市场前景广,人才需求大,办学实力强,校企结合好”的院系要加大发展力度,争取脱颖而出。对具备相应条件,且发展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明确的院系,重点予以扶助支持。

二是要创新发展。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只要指导思想明确了,大方向有了,就要组织动员各院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我们特点的高职名校之路;就要鼓励大家敢想、敢试、敢干,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只要符合学院发展的大方向我们就要支持,合理的建议我们就要采纳。

三是要和谐发展。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要讲团结。每一个同志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学校发展出发,想问题、干事情要少点局部、多点全局,要少点埋怨、多点贡献,少点推托、多点补台,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心竭力促发展。我们要维护稳定,无论什么时候,稳定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维护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心中装着安定稳定,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随时了解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关心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敏]

作者:张连登

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 篇3:

认清发展思路 促进师生成长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科学教育发展观,北京几所中学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探索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教育发展观 以人为本 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已经由一个政策型的理论观点,上升成为对我们党和国家起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指导当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我们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用科学发展观提升我们全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发展。

二、教育与科学发展观存在密切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密切性没有哪个领域可与之相比。

第一,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率、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程度。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教育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形成普遍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通过对人的培养、陶冶等教育活动的天然职能,促使人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提升。教育的优先发展关涉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的水平。当今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 7.7倍,日本的11.5倍。这与我们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落后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我们目前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发展不平衡,重成才轻成人的问题。即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而忽视如何做人;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在教育的途径上,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分数差的遭受歧视。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

三、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内涵

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是其重要目的,协调发展是其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体现。因此,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教育发展观,更是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

1.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发展要靠人,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人。强调以人为本,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土壤,又来自现代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2.全面、协调的教育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中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四个重要的关系:一是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教育的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三是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四是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3.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域。应坚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坚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个人认为要真正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应该注重树立以下两个理念:

①树立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要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然将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这也就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2.“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各中学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借鉴。

我有幸于2009年3月到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挂职并参观了北京市的七所学校。在二中分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科研氛围,他们把科学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①教师的发展

A.开展激发事业热情的活动,带动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比如,不断的请专家到校讲职业道德,讲发展面临的挑战,讲学校应肩负的责任等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专业化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在操作层面上的方法。这一切,为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事业激情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的积淀,我们的学生才可以感受到教师人格光辉的沐浴,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被折射为感染、启迪、召唤和震撼。

B.设计阶梯式提升的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设计了阶梯式提升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鲜明的、切合实际的要求。这几年来,二中分校先后为教师的发展依次设计了走进新课程→内涵、质量、发展→规范化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创造性课堂教学→学习与研究等主题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得到迅速的提升。

C.营造温馨的“家”园,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受的提升

我们参观过的北京广渠门中学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教工之家。在教工之家中我们可以看到设施完备的体育运动器材,最有特色的是新老照片墙(婴儿照及教师们年轻时的照片)等。北京二中的教师博物馆,真实准确地记录教师的业绩,收藏了二中教师各个时期教育教学获得的各项成果以及教师各个时期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纪念意义、值得珍藏的物品。正是这小小的“教师博物馆”里琐碎的“陈列”,真正让教师们找到了“学校主人”的感觉,将学校建成了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②学生的发展

A.构建课程体系,设置多种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是学生发展力培养系统的核心内容,它由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课程体系共六大模块构成。

B.启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促成学生发展力的形成

学校以德育目标为引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设计了系列的体验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在获得中提升。如,二中分校设计了“八个一”系列德育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寓教育于体验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从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比如,在“走进贫困”的体验活动中,学校带领学生到延庆珍珠泉学校,通过与贫困生同吃、同住、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同走翻山上学之路的零距离接触产生心灵的震撼,萌发爱心的冲动,体验回到学校后,学生们自发地捐款,设立了“蓝天奖学金”,帮助那些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把“爱心、责任、互助”落到实处。

C.以课题为载体,研究干预措施,调控学生的发展进程

例如,为促进学生科学地发展,二中分校申请立项了《对初中生科学发展进行反馈和干预的实践研究》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该课题把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品德等五个研究方向的子课题研究工作,以六大模块课程为载体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整个课题推进过程中,从五个研究方向针对初中生的发展过程,研究调控学生发展进程地干预措施,并追求干预措施的实效性。比如,以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为基础,运用《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系统》,强化日常管理、设计专项活动,促成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渐提高,促进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等等,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融合,不断追求干预措施的实效性,极大地促进了师生的科学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构建和谐,从我做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有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激情、汗水、智慧和力量,抒写学校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80712第2版.

[2]张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N〕.广州:广州日报.20081104 A30版.

作者:项慧芳

上一篇:高校就业指导的整合营销论文下一篇: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