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收入

2023-06-02

第一篇: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

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表

单位:

亿元 预算数

2010年

项目

执行数

2011年

上年执行

预算数

数的%

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其他税收

二、非税收入

40502.51 15895.59 6071.54 10487.46 -7327.31 153.34 7794.25 2902.85 150.84 527.82 527.82 26.63 1792.03 2027.45

0.02 1968.01

43780.00 17570.00 6500.00 11220.00 -8005.00 160.00 8380.00 3120.00 160.00 550.00 550.00 28.00 1927.00 2170.00

108.1 110.5 107.1 107.0 109.2 104.3 107.5 107.5 106.1 104.2 104.2 105.1 107.5 107.0

2080.00 105.7

专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

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297.36 387.25 31.56 1251.84 42470.52 100.00 8000.00 300.00 420.00 32.00 1328.00 45860.00 1500.00 7000.00 100.9 108.5 101.4 106.1 108.0 1500.0 87.5 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中央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第二篇:财政部公布2013年中央“三公经费”预算

记者 杨亮

2013-4-19 6:30:25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9日 10 版)光明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杨亮)财政部今天公布了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3年预算安排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一数据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同一天,中央部门也向社会公开各自的2013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

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中,因公出国(境)费21.3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99亿元,公务接待费14.34亿元。与2012年预算执行数相比,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1.26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0.2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0.33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0.64亿元。

此外,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80.95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6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4.32亿元,公务接待费14.98亿元。与2012年年初预算相比,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增加1.1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0.2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0.84亿元,公务接待费增加0.07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将继续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细化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

第三篇: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1

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加强与小农水专项资金的衔接配合,在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和第

三、四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的同时,新增一批重点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特点,分片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小农水建设。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由合作社、用水合作组织承担的规模,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与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等;

2、灌溉渠系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工程及配套建筑物、5万亩以下灌区的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等;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程:包括承担灌溉、排涝功能,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只适用于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10万m以下塘坝的清淤整治;

6、配套工程:包括必要的机耕道路、生产桥等配套工程(资金规模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以内)。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可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重点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

1、第五批重点县建设

32

33

3

32013年新增一批县,作为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针对各区域需求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1)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西南五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干旱片区以小微型水源为重点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西藏依据《西藏自治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2)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优先集中安排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适当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地下水生态状况。

(3)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新疆以中央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为依据,甘肃以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陕西、青海、宁夏以2013-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实施方案为依据,集中连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节约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其中甘肃、宁夏、新疆项目参照重点县管理模式,自行确定项目县补助标准和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实

3 施方案,单独上报。

(4)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省份,重点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继续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作。每个省在高标准农田水利重点县或一般重点县中选择2个县,以河塘清淤整治为重点进行项目建设。

(6)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每省自行选择一个重点县,开展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选择1处水源工程已除险加固改造完毕、渠系工程布局完整、管理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通过3年建设能完成整体配套改造任务的灌区,对工程进行整体配套改造,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对灌溉用水水价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将灌区打造成工程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的示范灌区。

2、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继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参照重点

4 县管理模式,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按照“有利于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分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面上推广农业水利综合改革示范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4、灌溉试验站建设

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以《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为依据,编制试验站建设年度实施方案。2013年资金主要用于省级灌溉试验中心站的建设。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第五批重点县。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

5 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二)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审批文件及经批准的规划文体及有关数据已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三)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已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四)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五小水利”重点县除外)。

(五)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六)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七)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目标。

已完成总体验收工作的第一批重点县,或已完成20

10、2011年度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并已完成2012年度建设任

6 务的第二批重点县,可以参加第五批重点县遴选。年度绩效考评连续优秀的县可以优先安排。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清淤整治、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指南附件

1、

2、

3、

4、5)。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因地制宜选择区域支持重点,优先解决突出问题,优先支持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综合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主体落实,开展农业水权制

7 度建设,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衔接,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年度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

8 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对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五小水利”重点县每县补助1500万元,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每县补助1200万元,一般重点县每县补助800万元,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的平均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修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通知》(财农[2012]54号)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南确定的建设范围执行。

用于灌溉试验站建设的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所需设备、灌溉试验常规仪器设备、土壤水分及作物生理状况测定设施建设及仪器购置,灌溉监测设备配备等。不得用于房屋建设、交通工具购置、人员支出等。

六、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

三、四批重点县

第三、四批重点县2013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

9 成2012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县级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县级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年度验收。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二)第五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第五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年度)标准文本》(见指南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

10 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近三年中央合规性审查一次性通过率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宁夏、新疆、大连、青岛等17个省(区、市),财政部、水利部不再进行年度合规性审查。年度项目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直接批复。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按照有关要求编写(见指南附件

8、

9、

10、11),由省级水利、财政部门审查后,报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备案。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年度)标准文本》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

11 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3年度)标准文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备案。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四)申报审批方式

第五批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网上申报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第五批重点县申报材料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申报材料通过节水增粮行动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七、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文件和规划文本未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10-2012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

12 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指南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具体要求

4、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具体要求

5、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具体要求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文本

8、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9、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1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标准文本

11、201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方案省级汇总表

1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汇总表

第四篇: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

2009年

2010年

预算数 35983.00 15350.00 5241.00 8070.00 -7070.00 190.00 8061.00 2542.00 140.00 516.00 516.00 25.00 1338.00 1580.00

单位:亿元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107.9 110.3 110.1 104.4 109.0 113.7 105.8 107.4 113.3 104.2 104.2 105.1 115.0 106.

5项目执行数

一、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其他税收收入

33359.48 13915.99 4759.12 7729.15 -6486.56 167.11 7618.82 2366.72 123.52 495.04 495.04 23.79 1163.17 1483.57

0.04

二、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

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2536.66 215.44 354.84 35.01 1931.37 35896.14 505.00 7500.00 2077.00 216.00 410.00 36.00 1415.00 38060.00 100.00 8500.00 81.9 100.3 115.5 102.8 73.3 106.0 19.8 113.3

第五篇:2018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2007-02-02 21:53:0

4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国税安排

一、个人利息所得税

2006年底银行储蓄存款余额4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亿,增长率为15%,去年储蓄存款利息税完成1280万,今年按15%增长为1280×115%=1472万元;存款中活期占17%左右,一年定期占50%左右,其他占33%,个人利息所得税不但取决于储蓄存款的增长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当期消费的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缴税环节在取款结息时,不是预提制,按活期年利率%,定期一年%,半年%,以及现有存款结构和规模测算,理论上最高值1700万元,按1500万元

安排较可靠,县级部分为600万元。

二、新增企业所得税

去年国税在房地产上征收新办企业所得税80万元,今年安排150万元;县级部分60万元。

三、增值税

乡镇:

乡镇去年全额完成55万元,其中乡镇征收2768万元,商贸公司、外地代开票、外地引进和协调累计2771万元,正常征收部分按25%的增速增长,主要是地税按20%增长,国税无论在征收手段和税源上都好于地税;不稳定部分按10%增长,主要是考虑商贸公司一是业务不稳定;二是政策上打擦边球,随时被省国税局监控就有可能被取消,并且有的已经取消;三是考虑收入质量,不愿把增长过多寄托于这一块;四是考虑任务,不增长大盘无法计划。

按上述原则测算后,取整和个别乡镇略作调整,主要是道口镇全额增长25%,达到1575万元,有河西钢厂作保

证;高平去年完成1700万元,但目标为2000万元,今年维持上年目标任务; 老店去年目标为340万元,今年全县倾力扶持华康,维持340万元不动;半坡店商贸公司取消、瓦岗二硫化碳厂关闭、八里营年底外地协调税50万元,2005年已取消的公司入38万元,三乡镇均无像样的新增长,维持上年完成数或略增。

国税三项收入合计安排32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比上年决算增%。

地税安排

一、主要项目

阿深高速

全长公里,合同总金额万元,其中一期58122万元,二期工程万元,扣除工程监理费万元,三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程款万元,工程应税总金额万元。

全部收足:应征营业税 ×3%=万元

城建税 ×1%=万元

教育附加 ×3%=万元

从2004年以来,已征:营业税2004年1000万元,2005年277万元,2006

年万元,共计万元。

2007年安排营业税: —=万元。相应安排城建税万元,教育附加万元。

济东高速

1、资源税:总土方170万元,应税总金额85万元,2006年已征55万元,2007年安排30万元。

2、营业税:总长度公里,一期合同总金额19314万元。目前二期招标尚未结束,与阿深相比,由于都是双向六车道,二期估计工程金额11192万元(/×33019=11192万元)。两期应税工程总金额30506万元。应缴营业税总额30506×3%=万元

2006年已征营业税万元,还剩-=万元,城建、教育附加相应安排。

307线西延工程:(按初步设计测算,最后以招标价格为准),全长公里(对外称公里,主要是为了批收费站),建筑安装工程共计11744万元(对外称万元)。

其中:一期路基、桥涵、交叉及沿线设施、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和

税金等3844万元。二期路面工程:7900万元。

安排税收:

1. 资源税:设计土方74万方,应征资源税74×=37万元

2. 营业税:一期3844万元×3%=万元,城建、教附随征。

二期工程7900万元×3%=237万元。据公路局预测2007年5月份各项批文弄齐,然后招商、征地、做前期工作,根据近年可比较的工程的工期估计,最快今年安排税收假设按土方上齐,一期工程完成50%的程度推测。2007年所安排资源税按30万元(保守安排),一期工程营业税总额万元,按50%的工程建设,为万元。

新区道路

新区8条路,投资总额万元。应征营业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税万元。教育附加万元;难题是所得税,华通路桥(碗国端)工程占工程投资5950万元,其应纳所得税万元。年前初步接触,地

税分局调查其有外出施工证明,按规定所得税不在我县缴纳。建议县财政或新区在结算时强力扣缴,如果能够全部交到我县,新区道路税收: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万元。扣除:大三路2006年已交43万元,人民南路2006年已交万元,43+=万元。

2007年可安排营业税—=万元。

滑兴中路

全长1920米,合同价格万元。应征营业税×3%=万元,城建税、教育附加随征。

大寨、桑村四升三工程

全长15公里,投资每公里55万元,共计825万元,其中上级每公里拨25-30万元,其余自筹,应征营业额总额825万元×3%=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为保险起见,对上级资金安排,按每公里30万元,总投资450万元安排税收,根据实际投资额据实征收,测算营业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

新区建设项目

据排查,新区共有27个项目,理论上测算应征营业税879万元,所得税484万元,城建税44万元,教育附加26万元,共计1433万元。由于一是新区项目多数进展情况不可预测,二是投资多为垫资,三是企业建厂投资方本身投资在建设期资金紧张,四是所得税是否能在我县交纳尚不可确定,诸多因素变数较大,2007年安排预算时,按营业税实现30%、为263万元,所得税实现20%、为92万元,城建税随营业税征收、为13万元,合计税收安排372万元,县级部分314万元。

城区房地产

县直:财政预计总额应收880万元,税务预计应为570万元,扣除前二年应征的379万元,财政部门认为,遗留还有501万元,按税务部门测算还有190万元,数据差距较大,主要是投资额认定有差距,税种认定有差距,同时我们测算的较足,但不管怎么说,应在190

万元以上。

道口镇:道口镇情况于县直一样,财政部门认为还有1000万元以上,地税部门认为只剩168万元,需进一步核对数据和政策。

城关:城关方面总的分歧不大,财政测算认为遗留还有186万元。

二、县乡面上安排

乡镇:

1、综合地税部门统计和财政部门调查的一次性因素,作为乡镇税收中基本可参考的一次性因素,乡镇去年实际完成分成稳定征收和一次性征收两部分,稳定征收部分主要是工商个体户、企业和稳定的行业,下一步重点应该调整税负、加强征管以及正常的经济发展来支撑增长,按20%平均增长速度计算;一次性税源为修路、建桥、建房等小项目税收,很难区分是否属真正的一次性,考虑经济发展、投资扩大、上级加大农村建设力度支持等因素,乡镇所谓的一次性因素还会有,无非是有的项目尚未

下达,有的税源尚未排查,有的怕追加任务汇报时有所隐瞒,这部分按10%的速度增长,尽管对个别乡镇考虑不一定十分周全,但作为整个乡镇级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的,两项合计作为2007年任务。

2、对个别乡镇略作调整,其中城关、小铺、王庄主要是砖瓦窑业的因素,这个行业肯定会有减收,但主要取决上级取缔黏土砖的力度,减收程度不好预计,今年安排比去年略增或持平。

县直:

1、正常税收按20%的速度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新的项目支撑,县直的压力不轻。

2、金融保险营业税去年完成325万元,其增长主要取决于金融单位放贷规模和速度的增长,很难预料,以目前金融贷款的态势,今年安排350万元,增长8%

3、土地使用税去年全额完成82万元,县乡各半。今年全额安排100万

元,县乡各50万元。

地税全额和县级的形成

1、(1)乡镇去年征收企业所得税624万元,个人所得税804万元,合计1428万元,乡镇剔除公路建设因素后完成3172万元,占比例为45%,今年安排乡镇3556万元,按45%的比例,两项所得税应为1600万元,考虑到道口、城关等遗留的所得税占比重大,2007年按所得税占48%,应为1706万元(3556万元×48%),因此,乡镇正常安排总额为3556万元,县级为2533万元.

(2)安排公路建设和交通货运税收18万元,县级13万元。

2、县直去年全额1952万元(不含金融保险),其中所得税369万元,占20%,今年按22%预计,两项所得税为2304万元×22%=506万元,县直县级部分为2304-506×60%=2000万元。

3、新区

(1) 新区道路安排全额332万元,县级250万元。

(2) 新区建设项目全额372万元,县级314万元。

地税全额安排8362万元,县级为689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19%,比上年决算增%。用于弥补去年一次性入库1800万元的措施有:一是乡镇公路建设安排989万元;二是老庙交通货运企业安排404万元;三是新区道路安排250万元;四是新区建设项目安排314万元,合计1597万元。

财政部门安排

1、耕地占用税去年预算200万元,决算完成241万元,今年安排300万元。

2、契税去年预算500万元,决算完成648万元,今年安排550万元。

3、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去年预算3600万元,决算完成6332万元,今年安排4000万元。

4、教育费附加去年预算225万元,决算完成261万元,今年安排280万元。

5、排污费收入去年预算150万元,决算完成151万元,今年安排180万元。

按以上安排测算,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为15415万元,增长比例见附表。国、地两税总额为10105万元,占收入比重为66%,加上财政部门税收850万元后为10995万元,税收占收入比重为71%。

上一篇:2014年新生入学须知下一篇:10kv变压器安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