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数学上册

2022-08-19

第一篇:鲁教版初三数学上册

初三信息技术上册 文件(文件夹)操作教案 鲁教版

文件(文件夹)操作

一、教学目标(任务)

1、基础知识:文件(文件夹)的起名原则(4条)

2、操作技能:文件(文件夹)新建、重命名、向文件内添加内容、移动和复制

3、熟练掌握一些命令的组合键简称

4、能正确使用剪切和复制命令,并能区分二个操作命令的含义与用法

二、基础知识

1、文件、文件夹的定义

文件:相关数据(或信息)的集合(即信息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在形式)

文件夹:计算机中存放相关(或某一类)文件或子文件夹的东西(介质或地方),文件夹的排列方式是树形结构。

2、文件和文件夹的起名原则

(1)遵循不重名,见名知意,即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允许建立两上名字相同的文件或子文件夹,但是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允许用相同名字建立文件或子文件夹:

(2)名字最长不能超过255个字符,可由英语字母、汉字、数字、符号组成; (3)不能用?、、/、*、"、<、>、|、:符号,即:冒星问斜引不竖 (注意:上面提到的是英语标点符号) ⑷一个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分隔符和扩展名(三个字符)三分部组成。如12xy.txt。

3、选定对象的方法 (1)选定一个对象;(2)选定多个对象:(选定第一个对象后,)a.选定相邻的多个对象,需按住Shift键;b.选定多个不相邻对象时,需按住Ctrl键;(3)全部选定(Ctrl+A);(4)取消选定:a.取消所有选定的对象,b.取消已选定对象中的某一个,先按下Ctrl键,单击将被取消选定的对象;(5)反向选择则是选定上次没有被选定的对象,而上次被选定的内容成为非选对象

4、剪切和复制 操作步骤

剪切:⑴选定→⑵剪切→⑶打开目标位置→⑷粘贴 复制:⑴选定→⑵复制→⑶打开目标位置→⑷粘贴 联系与区别

⑴剪切和复制的内容都送到剪贴板中,其内容可以多次使用,

⑵剪切操作完成后,其操作对象在原位置不再存在;而复制操作完成后,其操作对象在原位置依然存在,

⑶剪切和复制二个命令都需要分四个操作步骤完成

⑷做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凡是移动内容(如文字、文件或文件夹)的题,都要用剪切命令来进行操作

⑸剪切和复制的操作重点:一定要打开目标位置

5、一些命令组合键的:全部选定(Ctrl+A);选定相邻的多个对象,需按住Shift键;选定多个不相邻对象时,需按住Ctrl键;取消已选定对象中的某一个,先按下Ctrl键;剪切Ctrl+X;复制Ctrl+C;粘贴Ctrl+V

三、操作技能训练

(想一想:建文件或文件夹的关键是什么?)

爱心

用心

专心

1、在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称为“2011信息会考”

2、在你新建的文件夹下建一个文档文件samples.txt,其内容为“欢迎进入信息课堂”。

3、在所建的文件夹下新建两个文件夹exam和test, (想一想:如何移动或复制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4、把文件“samples.txt”复制到exam文件夹下,

5、把文件夹test移动到exam文件夹中

(想一想:你有没有快捷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好方法?)

四、学习思考:

1、给一个文件或文件夹起名时,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有没有区别?

2、如何在新建文本文档时,误选择了新建Word文档,你如何处理?

五、归纳与巩固

1、牢固掌握本节所复习的基础知识点(能默写出来)

2、把本节课所掌握的一些操作命令的快捷组合键熟记前默写下来,

六、拓展与延伸

1、将exam文件夹中的samples.txt文件复制三次,分别将这三个复制文件重命名为001.txt、002.txt和003.txt,把002.txt和003.txt移动到test文件夹中

七、学习思考(想一想):

1、两个文件名“好123?a,b.txt”和“好123?a,b.txt”中,有没有合法的文件名字?为什么?

2、若想快速输入同一内容的文字,你会用什么方法?

八、课后练习与作业:

请同学们默记本节所学内容,然后做下面4个小题

1、全选的命令是(

),复制的命令是(

),剪切的命令是(

),粘贴的命令是(

),选定相邻的多个对象需要借助于(

)键,选定不相邻的多个对象需要借助于(

)键,取消选定中的某一个对象时,需要借助于(

)键。

2、如何取消选定?

3、剪切与复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文件(文件夹)的命名原则是什么?

爱心

用心

专心 2

第二篇: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因式分解 单元测试

第一章因式分解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4x2-12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

)

A.3B.-3C.3或-3D.9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x2+xy+y2B.x2-2x-1C.-x2-2x-1D.x2+4y2

3.已知多项式分解因式为,则的值为(

)

A.B. C. D.

4.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B.

C.D.

5.若m>-1,则多项式m3-m2-m+1的值为(  )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6.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3)(a﹣3)=a2﹣9B.x2+x﹣5=x(x+1)﹣5

C.x2+4x+4=(x+2)2D.x2﹣4=(x﹣2)2

7.如果多项式x2﹣mx+6分解因式的结果是(x﹣3)(x+n),那么m,n的值分别是(  )

A.m=﹣2,n=5B.m=2,n=5C.m=5,n=﹣2D.m=﹣5,n=2

8.﹣(3x﹣1)(x+2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的分解结果(  )

A.3x2+6xy﹣x﹣2yB.3x2﹣6xy+x﹣2yC.x+2y+3x2+6xyD.x+2y﹣3x2﹣6xy

9.不论a,b为何有理数,a2+b2﹣2a﹣4b+c的值总是非负数,则c的最小值是(

)

A.4B.5C.6D.无法确定

10.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分解因式的是(

)

A.m2﹣m﹣6=(m+2)(m﹣3)B.(m+2)(m﹣3)=m2﹣m﹣6

C.x2+8x﹣9=(x+3)(x﹣3)+8xD.x2+1=x(x+

)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因式分解:a2﹣2a=​________

.

12.因式分解:x2﹣1=________.

13.分解因式:9a﹣a3=________.

14.分解因式:4x3﹣2x=________

15.分解因式:4ax2﹣ay2=________.

16.分解因式:a3﹣a=________.

17.已知a+b=3,ab=2,则a2b+ab2=________.

18.分解因式:xy4﹣6xy3+9xy2=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42分)

19.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0.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求m,n.

21.已知:a﹣b=﹣2015,ab=﹣,

求a2b﹣ab2的值.

22.我们对多项式x²+x﹣6进行因式分解时,可以用特定系数法求解.例如,我们可以先设x2+x﹣6=(x+a)(x+b),显然这是一个恒等式.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x﹣6=(x+a)(x+b)=x²+(a+b)x+ab

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得:a+b=1,ab=﹣6,解得a=3,b=﹣2或者a=﹣2,b=3.所以x2+x﹣6=(x+3)(x﹣2).当然这也说明多项式x2+x﹣6含有因式:x+3和x﹣2.

像上面这种通过利用恒等式的性质来求未知数的方法叫特定系数法.利用上述材料及示例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x2+mx﹣15有一个因式为x﹣1,求m的值;

(2)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4.(1)计算:(﹣a2)3b2+2a4b

(2)因式分解:3x﹣12x3

.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构成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4x2-12x+m2=(2x)2-2×2x×3+m2

∴m2=32=9,解得m=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2.【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x2+2xy+y2=(x+y)2

x2-2x+1=(x-1)2;-x2-2x-1=-(x+1)2;x2+4xy+y2=(x+2y)2

故选C.

【分析】由于x2+2xy+y2=(x+y)2

x2-2x+1=(x-1)2

-x2-2x-1=-(x+1)2

x2+4xy+y2=(x+2y)2

则说明只有-x2-2x-1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本题考查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a2±2ab+b2=(a±b)2

.

3.【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去括号可得。

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解因式整式运算知识点的掌握,去括号整理化简即可。

4.【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别分解因式,从而可判断求解.

选项A、,故错误;

选项B、,故错误;

选项C、,故错误;

选项D、,故正确.故选D.

5.【答案】C

【考点】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应用,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多项式m3-m2-m+1

=(m3-m2)-(m-1),

=m2(m-1)-(m-1),

=(m-1)(m2-1)

=(m-1)2(m+1),

∵m>-1,

∴(m-1)2≥0,m+1>0,

∴m3-m2-m+1=(m-1)2(m+1)≥0.

选:C.

【分析】解此题时可把多项式m3-m2-m+1分解因式,根据分解的结果即可判断

6.【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a+3)(a﹣3)=a2﹣9是多项式乘法运算,故此选项错误;

B、x2+x﹣5=x(x+1)﹣5,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C、x2+4x+4=(x+2)2

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正确;

D、x2﹣4=(x﹣2)(x+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把多项式写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7.【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x2﹣mx+6=(x﹣3)(x+n)=x2+(n﹣3)x﹣3n,

可得﹣m=n﹣3,﹣3n=6,

解得:m=5,n=﹣2.

故选C

【分析】因式分解的结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

8.【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解:3x2+6xy﹣x﹣2y=(3x﹣1)(x+2y),A错误;

3x2﹣6xy+x﹣2y=(3x﹣1)(x﹣2y),B错误;

x+2y+3x2+6xy=(3x+1)(x+2y),C错误;

x+2y﹣3x2﹣6xy=﹣(3x﹣1)(x+2y),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分组分解法把各个选项中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9.【答案】B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2+b2﹣2a﹣4b+c=(a﹣1)2﹣1+(b﹣2)2﹣4+c=(a﹣1)2+(b﹣2)2+c﹣5≥0,

∴c的最小值是5;

故选B.

【分析】先把给出的式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化成(a﹣1)2﹣1+(b﹣2)2﹣4+c≥,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出c的最小值.

10.【答案】A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解析】【解答】解:A、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因式分解,故正确;

B、是多项式乘法,故不符合;

C、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不表示因式分解;

D、左边的多项式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

故选A.

二.填空题

11.【答案】a(a﹣2)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a2﹣2a=a(a﹣2).

故答案为:a(a﹣2).

【分析】先确定公因式是a,然后提取公因式即可.

12.【答案】(x+1)(x﹣1)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1)(x﹣1).

故答案为:(x+1)(x﹣1)

【分析】代数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13.【答案】a(3+a)(3﹣a)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

9a﹣a3

="a"

(9﹣a2),

=a(3+a)(3﹣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进行二次分解因式.

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4.【答案】2x(2x2﹣1)

【考点】公因式

【解析】【解答】解:4x3﹣2x=2x(2x2﹣1).

故答案为:2x(2x2﹣1).

【分析】首直接提取公因式2x,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15.【答案】a(2x+y)(2x﹣y)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a(4x2﹣y2)

=a(2x+y)(2x﹣y),

故答案为:a(2x+y)(2x﹣y).

【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

16.【答案】a(a+1)(a﹣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a3﹣a,

=a(a2﹣1),

=a(a+1)(a﹣1).

故答案为:a(a+1)(a﹣1).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7.【答案】6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a+b=3,ab=2,

∴a2b+ab2=ab(a+b)=6.

故答案为:6.

【分析】首先将原式提取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求出即可.

18.【答案】xy2(y﹣3)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xy2(y2﹣6y+9)=xy2(y﹣3)2

故答案为:xy2(y﹣3)2

【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

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

即16+20﹣2+b=0,

解得:b=﹣34.

即b的值是﹣34.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于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所以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得到关于b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

20.【答案】解:∵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

∴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2+mx2+7x+n=0的两个根,

∴2-3+m+7+n=032-24+4m-14+n=0

解得:m=-103n=-83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多项式2x4﹣3x3+mx2+7x+n含有因式(x﹣1)和(x+2)”得到“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3+mx2+7x+n=0的两个根”,所以将其分别代入该方程列出关于m、n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m、n的值.

21.【答案】解:∵a2b﹣ab2=ab(a﹣b),

∴ab(a﹣b)=(﹣2015)×(﹣)=2016.

【考点】代数式求值,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分析】首先把代数式因式分解,再进一步代入求得数值即可.

22.【答案】解:(1)由题设知:x2+mx﹣15=(x﹣1)(x+n)=x2+(n﹣1)x﹣n,

故m=n﹣1,﹣n=﹣15,

解得n=15,m=14.

故m的值是14;

(2)由题设知:2x3+5x2﹣x+b=(x+2)(2x+t)(x+k)=2x3+(2k+t+4)x2+(4k+2t+kt)x+2kt,

∴2k+t+4=5,4k+2t+kt=﹣1,2kt=b.

解得:k1=32

k2=﹣1.

∴t1=﹣2,t2=3.

∴b1=b2=2kt=﹣6.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mx﹣15=(x﹣1)(x+n)=x2+(n﹣1)x﹣n,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以求得m的值;

(2)解答思路同(1).

23.【答案】解:(1)证明:

z=3x(3y﹣x)﹣(4x﹣3y)(x+3y)

=9xy﹣3x2﹣(4x2+9xy﹣9y2)

=9xy﹣3x2﹣4x2﹣9xy+9y2

=﹣7x2+9y2

∵x是3的倍数时,

∴z能被9整除.

(2)当y=x+1时,

则z=﹣7x2+9(x+1)2

=2x2+18x+9

=2(x+92)2﹣632

∵2(x+98)2≥0

∴z的最小值是﹣632

.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进一步合并求证得出答案即可;

(2)把y=x+1代入(1)中,整理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4.【答案】解:(1)原式=﹣a6b2+2a4b;

(2)原式=﹣3x(x2﹣1)=﹣3x(x+1)(x﹣1).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第三篇:鲁教版初三化学新学期教学计划

2013—2014上学期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郎海明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

1、

2、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108人。这些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 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

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

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

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

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 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

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一些选做实验及一

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

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

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

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

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

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

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

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

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

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

化学知识的能力。

2. 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

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

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

工具。

3.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

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

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

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

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

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

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

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

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

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

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

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

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

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课时按排

内容时间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5 周(9.2—10.5)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3节)6—8 周(10.6—10.26)

期中复习考试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到实验室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1

期末复习考试17

9 周(10.27—11.2) 10 周(11.3—11.9) —16周(11.10—12.21) —19 周(12.22—1.11)

第四篇:鲁教版初三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要

第一单元复习题要

第一课《云南的歌会》

散文

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八骏图》《密柑》中篇《边城》长篇《旧梦》《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云南歌会不同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赞美之情。

字音形:迤yǐ西

酬和hâ

譬喻pì

柞zuî木

熹xī微

龙吟凤哕huì

即物起兴xìng

蹲踞jù

箍ɡū桶

忌讳huì

气氛fēng

词义:即物起兴、向例、面善、引经据典、譬喻、酬和、龙吟凤哕、悠游自在

2、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3、文章对咸鸭蛋津津乐道地谈论有何意义?

文章通过对家乡的鸭蛋的富有情趣的介绍,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第三课《吆 喝》

作者:萧亁,蒙古族,原名萧炳亁,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其作品有自传式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翻译作品《好兵帅克》等。

主要内容: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写出的⒈文中写了三个场面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⒉第①段第②在文中有何作用?领起下文,引出了文章后面的内容。

⒊第②段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格式:表达方式+写法+内容+情感)

这一段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地唱歌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写出了歌者的从容快乐,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民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⒋第④段“马儿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格式:修辞+表达的内容+修辞的作用)

本句有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云南美景,为“山路漫歌”营造了优美和谐的氛围,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⒌山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有什么作用?

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里用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二课《端午的鸭蛋》

民俗散文 作者:汪曾祺,他是当代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家乡端午和家乡鸭蛋的描写,让我们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主题情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字音形:腌鸭蛋yān 籍贯jí

车胤yìn 门楣mãi 粽子zîng避邪xiã苋菜xiàn 门槛kǎn

蝎子xiē

肃然起敬sù

囊萤映雪náng

城隍庙huáng 词义:门楣、莫名其妙、籍贯、城隍、肃然起敬、与有荣焉、囊萤映雪、曾经沧海难为水

1、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第1节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从文章思路看,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的习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最后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看,先写“端午”,就为后文写“鸭蛋”作了铺垫。

是北京古老文化的辉煌,那里面就渗透着自己对它的依恋之情.作者直言: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在作者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主题情感:充满了怀念之情。

字音形:招徕(Iáі) 钳形qіán 铁铉(xuàn 囿于yòu 隔阂hé馄饨(hún)(tún) 佐料(zuŏ) 山楂(zhā

小钹(bó) 雪花酪Iào 秫秸杆(shú)(jiē)卤煮(Iŭ)荸荠bíqí

荞麦(qiáo)

马趴(pā) 嘞(Iei) 词义:囿: 隔阂: 伶俐: 随机应变

凄厉、卖弄、可人、油嘴滑舌、招徕、合辙押韵

找出过渡句并赏析: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第四课《春酒》

作者:琦君,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人。她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七月的哀伤》 《桂花雨》《 琦君寄小读者》等。 主要内容: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主题情感: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字音形:枸杞gŏu)(qĭ

薏yì仁米

橄榄

门槛

过瘾

煨wēi炖

挑剔tì 家醅pēi

过瘾

挑剔

炮制páo

发蔫

两颊jiá

词义: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巴结、家醅、如法炮制

语句欣赏:“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

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此处巧妙运用____的修辞方法,本体是___,喻体是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也表现了“我”______的神情。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其实我没等他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道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______。“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_____。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请分析“找”字的妙处。

原本海张五想在泥人张身上“找乐子”,但泥人张却反在海张五身上“找乐”,为泥人张塑造了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奇人之身的机智形象。

为什么说”有第一,没第二”?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第六课《绝唱》

作者:刘鄂,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______的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第五课《俗世奇人》

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和画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神鞭》,中篇小说《三寸金莲》、《铺花的歧路》、《啊!》等。

主要内容:《刷子李》通过与小徒弟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故事,描写了刷子李的奇妙绝活以及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泥人张》通过叙述泥人张反击海张五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过人智慧的民间高人的形象。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敬佩之情。

字音形:枸 杞gŏu)(qĭ薏yì仁米

橄榄 门槛 过瘾 煨wēi炖 挑剔tì 家醅pēi 过瘾

挑剔 炮制páo 发蔫 两颊jiá

词义: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巴结、家醅、如法炮制

一、 在写“刷子李”时,课文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的环境,为什么?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写出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的“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了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背景,一波三折地叙述了刷子李的奇妙绝活,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总结“刷子李”形象:高度自信(自信就是魅力);技艺精湛(手艺造就风度);有名师派头、名符其实的、名至实归的、平凡而又非凡的。

二、泥人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技术上,泥人张是个超凡绝伦的人;在性格上,他是个镇定自若,机智,智高一筹的人。

本文的高潮在哪里?

在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处。写出泥人张用“机智”斗败海张五。

主要内容:本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说书艺人白妞精湛高超的说书艺术令人叫绝。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其技艺的赞美与叹服。

字音形:铮铮zhēng

千仞rìn 周匝zā

皓齿hào 屏气bǐng

疙瘩gēda

陡然dǒu

抑扬顿挫cuî

霍然huî

羯jiã

遽jù

词义:抑扬顿挫: 转腔换调:鸦雀无声:屏气凝神、秀而不娟,清而不寒;花坞;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

“通感”的修辞手法:又名移觉,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个感官上,以造成新奇、精辟的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真切的感受。

⒈妙点揣摩(赏析运用语言把诉诸听觉的东西变成用视觉感受的语言形象)

①“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②“„„像一根钢针抛入天际” ③“于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④“极力骋其千回百折„„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⑤“一个声音发出,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⑥“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这就把白妞精湛高超的说书艺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⒉文中写琴师的丑与琴技的高超,这种写法叫什么?―――欲扬先抑

⒊在写白妞前写戏院的人多,写琴师写黑妞,这叫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衬托白妞技艺的高超。

第五篇:鲁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总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初步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5.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课时按排:8-10课时

求学之道——①劝学

教学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一、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本性。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查古汉语字词典,掌握重点词,并思考几个问题

劝,君子,已;蓝,青,虽,挺,就,暴;须臾,望,疾,至,能水,绝,生,闻;跬,驾,镂,用,跪,强,躁

1、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理解?

2、分了那几个论点论述?

3、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找出相关句子

三、课文分析:

1、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是什么意思?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什么意思? “劝勉”。“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学习。

2、文章结构:(分析同时串讲课文)

* 论点: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

已:停止11]一生都不能停止 2]方法态度是:持之以恒

* 论证过程:为什么学?怎么学?

1]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古今异义。此处增强论据力度[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n.],取之于蓝[于蓝取之],而青[adj.]于蓝;冰,水为[凝结]之[代冰],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于]绳。輮[糅,以火烘木,使之弯曲]以为[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虽[即使]有[又]槁暴[曝,晒干],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弯曲成)这样]也。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

[金属刀,借代。]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即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学习]而[并列]日[n作状,每日]参省[参,检查。省,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无过矣。

青——蓝;水——冰;木——轮;金——利

外物加工结果

1 博学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

五个比喻(尝试背诵)

2] 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提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眺望[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明显(欲盖弥彰)]。假[借助,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脚步快]也,而致[达到。注意字形]千里;假舟楫[桨,这里是用作借代指船]者,非能水[n作动,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性,本性,资质]非异[(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也,善假于物也。

1 顺风而呼闻者彰;登高而招见者远;假舆马至千里;假舟楫绝江河

善假于物的结果 君子生非异

1 学习的结果能: 提高改变自身;弥补不足学不可以已

五个比喻(尝试背诵)

3]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兼词,于此];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神明”即“神灵”]自得[“自”是自然,“得”是通.全句意为:精神智慧就得到提升],圣心备焉[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焉,表肯定的语助词]。故不积跬[半步]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千里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走一天为一驾],功[成功]在不舍[停止]。锲[用刀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难点:之,定语后置标志,锋利的爪牙],筋骨之强,上食埃土[细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也[旧版,用:以,因为。一,专一]。蟹六跪[脚]而二螯[钳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藏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 积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朽木不折 舍

1、

驽马十驾;金石可镂 不舍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专

1、

六跪二骜-非蛇鳝之不可寄托 躁

学习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十个比喻(尝试背诵)

* 论证手法:比喻:形象生动

排比:说理透彻气势磅礴

对比论证:鲜明有理

四、知识点小结:(字词句段)

* 第一组:通假字

(l)輮rïu通煣 有yî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

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3)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4)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虚词 温故 知新

于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

苛政猛于虎 介词:比 而青于蓝

告之于帝 介词: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蒋氏者, 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而 君将哀而生之乎 连词:并列关系 知明而行无过矣

潭西南而望 连词:修饰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连词:转折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连词:顺接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 取之于蓝(介宾后置);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 见文章结构 分析。

上一篇:历练后的飞翔的答案下一篇:六年级级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