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策略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问题教学策略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重点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故事《乌鸦喝水》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但没有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整理的方法,而是为了讲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用表格形式整理信息。使学生选择方法受到限制,约束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亲身体会列表法的好处,没有做到新知识渗透。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讲清填写格式,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位置。在预设时忽略了问题的存在。

对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对于这一点我强调的较多,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对数量关系进行重点引导。

很遗憾的是我的课堂教学时间掌握的不好,缺乏练习。

我应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我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策略”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理解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思,大概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独自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解决例题所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自己经理探索的过程,通过同学和同学之间解决方法的对比,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利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但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当学生认识到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之后,再引导学生从新对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利用列表法解决问的一般步骤和过程,让学生对列表法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并掌握。然后,让学生利用总结出的列表法对例题进行解答,体验一下列表法解决的过程。最后,做相关的练习进行巩固,并布置课后作业。

二、 教学过程反思

这节课整体上来说,达到了最初所定的教学目标,整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够完整地讲解分析,课堂上也能和学生积极互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再此过程中,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例题进行交流解答。但是遗憾的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教学时间,到课堂结束之前没有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另外在课堂上的板书不是十分合理,由于粗心PPT的播放也没有和所讲的内容同步。同时在对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所犯的某个错误没有准确地引导。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一定注意把握时间和注意板书。对这次所出现的问题今后定会加以改进。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策略”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办法。” 生2:“列表。”

师:“这里的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方法、手段。”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很多同学都踊跃报了名(展示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报名情况),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信息,让人很容易看出各个项目都有谁参加了?” 生:“可以列表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后的结果)。 师:“现在看起来怎么样?” 生:“更加清楚,更有条理。“

师:“列表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对一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今天我们来看看列表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帮助。”

- 1生1:“把小军那一栏的‘42元和’‘?本’的位置交换;” 生2:“在第二列中加一条竖线把整个表格分为三列。” 师:“列表格要注意分类和对应。”

3、比较。

师:“认真阅读整理好的表格,表格和文字叙述相比,你觉得用表格整理怎样?” 生:“表格整理更家简洁清楚。”

师:“要解决小华用了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 生1:“‘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用6乘5等于30元。” 生2:“‘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利用这个结果解答后面的问题;或者从问题入手:‘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同学们都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表格里列上小明的信息吗?作用是什么?”

生:“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一本的价钱,才能求后面的问题。”

5、学生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然后集体评价。

6、提取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师:“我们题目的数量关系提取出来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 3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这里的信息真多,怎么办?” 生:“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 师:“先列表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并结合表格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带的钱刚好能买6个足球,也刚好能买8个排球。” 师:“结合表格,哪些条件可以求老师带了多少钱?” 生:“每个足球56元,买6个。”

师:“要求‘一个排球多少钱?’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师:“‘可以买多少个篮球?’又可以怎样想?” 列式解答,集体评价。

四、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解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七册68-6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的价值,并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能应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5(同学们整理信息,并全班交流)(相应板书)

生1:“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分别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在把它们加起来。”

师:“说说你选择了那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学生填写好的表格。再列式解答。 桃树3行每行7棵

( 梨 )树 ( 4 )行每行(5 )`棵 3×7+4×5=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3)与复习题比较:

师:“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这里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的条件更加多,不是每一个条件都有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条件来列表。”

生2:“上一节课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这里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师:“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出示列表: 桃树3行每行7棵

( )树 ( )行每行( )`棵

- 7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仔细思量不难发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等量替换的思想学生应该有所接触,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他看到“小杯的容量相当于大杯的1/3”这句话时他会想到一个大杯的容量就等于三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替换的思想一触即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可解。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只需关注差生即可,本课的设计我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差数关系的替换何时出现?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编者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例题只是指点思路和方向。学完例1之后,是对倍数关系的替换进行巩固还是直接出现差数关系让学生再次冲浪?我选择了更换例题的条件,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有了前面替换的经验学生就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相同之处是也知道了两种杯子的关系,但现在的条件是“一个大杯比一个小杯多20毫升。”一个大杯换几个小杯?——只能换一个,但换了以后会怎样呢?——总量发生变化。经过一番思考替换的具体方法找到了。

2、通过对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

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如何处理好学生思维差异的问题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4、课中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大量的习题利用课件出示,大大的缩短老师抄题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教学大小杯替换时,利用电脑演示替换过程,生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知晓方法,极好的突破了难点。

第五篇:中职数学教学问题与策略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这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关键环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问题 策略

近年来,中职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数学是中职教学比较薄弱的一门学科,这其中既有学生的因素,也跟数学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有关。基于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现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相对来讲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面临很大难度,通过调查分析,中职数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教材选用情况。我们使用的教材均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而我们是中等职业学校,既然是“职业”学校,就该具有“职业”特色,突出各专业要求,各专业应该有该专业的教材,专业课有专业课教材,各专业的数学教材也应与专业要求相适应,而到目前为止,尚无较好与专业配套的教材形成,这从一定程度上说,使得数学课教学的物质条件欠缺,没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1.2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事实上,专业课中很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学生知识面窄,知识之间不会迁移,束缚了思维,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中学教育课程的设计,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功能。

1.3教学方法陈旧。在学习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产生脱节的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教学方法落后,有的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之中,这样,学生就不能够接受较为前卫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深造做准备,以往的“一站式”的灌输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不生对知识的欲望,达不到教学的基本目的。

2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2.1学生发展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思想和行动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策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这种发展观的主要涵义是:①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②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③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⑤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生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在学校的当前发展。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的核心,是语文教师急需树立的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

2.2增强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加强中职数学的创新教育,就需要增强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要增加创新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内容的改进、探索教学模式、追求教学艺术等方面付出艰辛努力,才能换来丰硕的成果。为此,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2.3改革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新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教学模式的选择息息相关。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为了确保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所有的改革和研究都必须在新课改后形成的新理念和新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目标,中职数学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实用性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关注的要点是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恰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成功体验时,进一步发展智能,提高个人素养,进而培养出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中职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教学的适应性,需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另一方面,要明白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教学内容要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练习,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内容替换“抽象性”强的普教化数学内容。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中职数学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和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加以巩固和练习,便能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方便学生灵活掌握中职书写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形成独立的理解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学生完成一节课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数学知识点相关的现象或者物体,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者教师布置课后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者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晚宴欢送致辞范文下一篇:晚宴上的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