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2022-08-06

第一篇: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致已经被判死刑或可能被判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家属的忠告

各位犯罪嫌疑人家属:

本人是一位北京刑事辩护律师,从事重大刑事案件辩护已经接近20年了,在风风雨雨中接触了大量刑事案件,在零零总总的案件中尤其是死刑案件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不仅仅是因为生命的珍贵,而亲属家人的期盼和努力更是让人不能释怀,每每接到这种生命攸关的案件,如坐针毡,唯恐稍有闪失,但当一个生命被挽救下来,心情之愉悦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此提出如下忠告,请善待之。

一:假如你的一位至亲因为某种行为可能触犯了法律,而且根据法律的规定有可能被判处极刑,这时请稳住情绪,和家里人进行沟通商量,这时一定要相信法律,相信法律的公正,你的至亲可能是无罪的也可能从轻处罚的,你的至亲现在仅仅是犯罪嫌疑人,因此稳住情绪共同努力度过难关至关重要。

二: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和家里人协商聘请律师事宜,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律师才有权利和侦查机关沟通并可以到看守所会见本人,也只有律师才能了解案件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下一步工作。

三:聘请律师不能盲目,刑事案件可以说什么律师都可以做,但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年轻律师和资深律师经验差别就非常大,专业律师和非专业律师差别也是很大的,尤其这种涉及生命攸关的重大刑事案件,更要慎重。这里强调一点,不要只是一味的听从熟人介绍的律师,熟人介绍固然信任度高一些,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介绍的律师未必是该专业的强项,所以只有货比三家再做决定,我手里的案子很多都是先经过熟人介绍不能办理了才找到我。

四:所请的律师主要看他的资历、专业、性格、言谈,尤其是律师的经验,一个好的律师可以在极其复杂的法律关系中找到无罪或罪轻的蛛丝马迹,这绝不是非专业律师或者做过几个案件就能轻而易举掌握的技巧和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刻苦的学习方能达到。所以选择律师是成功的第一步。

五:一个刑事案件一般需要经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三家机关的处理,时间有时是漫长的,这就需要家人耐心配合律师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推进,律师的工作是极其严密和谨慎的,从表面看感觉律师就是会见阅卷调查等工作,没有新鲜的东西,实际不是这样的,律师的每一步工作都是进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看似一个不起眼的辩护词,实际凝聚了律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句话都要有担当,所以家人要充分理解律师的工作,积极配合,向着最好的结果前进。

六:律师和你签完委托协议后就可以带着律师证和其他手续作为辩护人去工作了。这里强调一点,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的案件情况,但不能阅卷,到了检察阶段律师就可以对整个案卷进行阅卷了,而且也可以和犯罪嫌疑人一起阅卷并沟通,这是法律的规定,最近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还是较好的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七:律师介入后,就要分析案情吃透案情,这是律师的主要工作,这个环节也能充分看出律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这里只是拿我本人办案的事实做一说明,没有自夸的意思,在我办理的大量案件中有的卷宗有数百本,如何阅卷是对律师的考验,有的律师主张只看关键部分,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妥的想法,你不细看细致的分析,如何判断哪些关键哪些不关键,大量的案件细节都在一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里,也是对量刑产生重大影响的细节,你能说不重要?!我的做法是无论是否关键统统阅卷,全部拍照或者复印留存,对于案情复杂的要坚持画图做表格,上一次我接了一个二审的经济辩护案件,当时找到我的时候委托人也没有抱多大希望,只是认为我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死马当活马医,但经过两个多星期的阅卷,制作了大量的案情分析图表,最后案情一下子明朗了,我坚信一审的判决是错误的,其中的一笔款项是不能认定为受贿的,而这笔款项占了整个一审认定款项的三分之二多,经过和二审法官的沟通,最后没有认定,改成缓刑。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律师工作的重要性,如果都认为二审改判的可能性很小就不去做了,那对当事人是多么的不公平。在二审改判率较低的情况下,很多律师包括某些法官一般就草草处理拉到了,这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说实话,现在法官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每一个法官都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去分析画图制表,也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律师就起到很大作用了,律师不能像法官一样一天开十几个庭,如果这样也保证不了办案质量,所以当我把分析的数据表格一一呈献给法官的时候,法官对我的工作非常赞赏,现在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法官和律师是冤家对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大部分的法官还是敬业的,一个敬业的律师应当是一个敬业的法官的参谋、助手,当一个法官对一个律师大加赞赏的时候,我相信这个案件结果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了。

八:这里说说死刑案件的办案过程。死刑案件区别于其他刑事案件的是一般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程序,如果一个案件被判死缓,要经过二审法院的复核,一般不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而死刑立即执行无论是否上诉,都是要经过最高法院的复核认定。我每年都办理一部分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案件,其中部分得到了改判,可能有人说你是吹牛吧,实际不是这样的,有很多的案件在下边判了极刑,到了最高院得到了改判,这得益于案件事实和律师的经验,当然北京的刑事辩护律师尤其是死刑复核专业的律师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例如法官的沟通、地域的便利等等,但无论怎样还是要找出改判的理由,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律师的经验与努力,当然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哟。

九:所以,在至亲发生了某些问题可能判处死刑的时候,要沉着冷静,找对律师,千方百计的去寻找蛛丝马迹,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过,兴许“柳暗花明”就是你!

十:我这里对死刑案件粗略归纳了几点有可能从轻的情节,作为附件,请参考!当然,不能孤立的看这些问题,量刑是一个复杂全面的过程,个案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需要律师法官的沟通配合!

死刑改判量刑标准

一:民愤不是极大的

二:投案自首或有立功表现的

三:刑事责任能力属限制责任能力的

四:被害人自身存在一定过错的

五:一时激愤杀人的

六:出于义愤杀人的

七:民事部分得到调解,并作出适当的经济安排,被害人或家属不再追究的

八:职务犯罪中退回赃款,为国家挽回损失

九: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首要分子或罪行最为严重的被告人已经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最严重的罪行

十:确有检举表现

十一:系邻里纠纷引起

十二;系婚姻纠纷引起

十三:被害人有对打行为

十四:案件的起因特殊

十五:案发系家庭纠纷引起

十六:案发系民事债务纠纷引起

十七:被告人家属协助抓捕

十八:有犯罪未遂情节

十九:被告家庭的具体情况

二十:罪行尚未被公安机关发现,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视为自首

二十一:无预谋犯罪

二十二:无预谋且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以往表现较好

二十三:非社会上的其他类型犯罪

二十四:有明显悔罪表现

二十五:有抢救被害人的表现

二十六:案件特殊情况

二十七: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二十八:间接故意犯罪

二十九:老年人的犯罪

三十:互殴的情况

三十一:提供间接线索抓获其他疑犯

三十二:疑罪从无原则

三十三:有严重程序问题

三十四: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三十五: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

三十六:又聋又哑和盲人犯罪

三十七: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紧急避险

三十八: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三十九: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四十: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四十一:有刑讯逼供现象

四十二: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相互认证的

四十三:其他留有余地的情况

以上量刑标准是本人在办理具体死刑案件时的总结与归纳,是从事死刑工作的经验与结晶,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与意见,当然一个案件是否被判死刑或改判,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情况异常复杂,需要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共同努力,但对已判案件做一些总结,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但没有废除死刑,反而死刑罪名越来越多,研究死刑问题将是非常重要和非常重大的课题,也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司法人员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邮箱:13718032605@163.com

第二篇:醉酒驾车犯罪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戴玉忠

□戴玉忠

如何理解和适用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关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的规定(以下简称“醉酒驾车犯罪”),厘清这一规定与相关法律规定的关系,是刑事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特征

1.醉酒驾车犯罪是行为犯。行为犯,是指只要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危害行为就构成既遂的犯罪,不以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醉酒驾车犯罪,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不要求行为造成任何危害后果,也无犯罪情节要求。而刑法修正案(八)同一条规定的“飙车”犯罪,则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

2.醉酒驾车犯罪是抽象的危险犯。抽象的危险犯是将可能招致危险的特定行为和状态,预先认为其具有一般的抽象危险,而不在构成要件中规定一个具体的危险性,行为人一旦实施法定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发生具体的危险,都认为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而构成犯罪。醉酒驾车犯罪侵害的客体是道路交通秩序,威胁不特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需要司法人员具体判断行为是否有具体的危险。

3.醉酒驾车犯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醉酒驾车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饮酒并实际达到法定醉酒程度,在道路上驾驶了机动车,就属于具有刑法规定的醉酒驾车犯罪的故意。

4.醉酒驾车犯罪是法定刑最轻的犯罪。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醉酒驾车和飙车犯罪,法定最高刑为拘役六个月,这是刑法分则中法定最高刑设置最低的罪名。此前,刑法分则法定最高刑设置最低的为一年有期徒刑,是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罪。

二、醉酒驾车犯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

1.醉酒驾车犯罪的规定是交通肇事罪的立法补充。立法将醉酒驾车犯罪的规定作为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是对原规定的补充。交通肇事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醉酒驾车造成的,刑法修正案(八)以立法的方式扩大了醉酒驾车行为的惩治范围。

2.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结果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犯罪的行为,并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达不到这样的法定结果不构成本罪。而醉酒驾车犯罪不要求有任何危害结果。

3.交通肇事罪的主观要件问题。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在传统刑法理论中历来没有争议;醉酒驾车犯罪是故意犯罪,目前也没有分歧。问题是,实施了醉酒驾车的故意犯罪,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是否还是过失犯罪?应当说,刑法修正案(八)增加醉酒驾车、飙车犯罪的规定,使交通肇事罪的构造产生了变化,出现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单纯过失犯的交通肇事罪,即不以醉酒驾车、飙车犯罪为前提的交通肇事罪;二是作为危险驾驶罪的结果加重犯的交通肇事罪,即醉酒驾车、飙车犯罪是基本犯,是故意;致人重伤、死亡和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结果是过失,是结果加重犯。这两种类型的交通肇事罪主观过错不同,处罚上应有区别,以体现主观故意和结果加重的原则。但刑法修正案(八)没有对醉酒驾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作出新规定、确定新刑罚,只能把醉酒驾车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情节。

4.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比醉酒驾车犯罪主体范围宽泛。虽然两罪都是一般主体,但醉酒驾车犯罪,限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而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范围宽,包括除航空人员、铁路职工以外的公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人员。航空人员、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犯罪,刑法有专门规定。

5.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比醉酒驾车犯罪的规定重。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六个月;而普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有期徒刑三年;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

6.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行为如何认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即构成危险驾驶罪,而交通肇事罪要求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这两种情况之间的行为,即醉酒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没有达到交通肇事罪要求的重大事故,如何定罪处罚,立法没有明文规定,目前只能作为醉酒驾车犯罪量刑情节考虑。严格讲,醉酒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比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行为危害大,处罚上应当有区别。

三、醉酒驾车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法分则的类罪和各章中的罪名,一般由重到轻排列。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

一百一十五条是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列在最前面的两条,是这一章中规定最重的犯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刑法这两条规定了“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他危险方法”是除法条中所列方法以外的足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方法,即与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相当的方法,不是泛指任何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因此,“其他危险方法”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的兜底规定,不是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兜底规定。

在道路上醉酒驾车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或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处罚,刑法有明确规定,应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实践中,不论是否醉酒,只要行为人驾驶机动车在人员较多的广场或其他公共场所横冲直撞,就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9月发出《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附《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和黎景全案、孙伟铭案两个醉酒驾车犯罪案例,对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指导意见和案例”不是司法解释,也不是立法规定。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和立法法第四十二条关于“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的规定,应以立法解释的方法对刑法中“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含义予以明确。

四、醉酒驾车犯罪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适用

1.立法应严格遵循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基本法律制度。刑法总则第十三条是犯罪概念的总规定,其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但书”规定是出罪的总原则。立法把一种行为入罪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规定为犯罪。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即构成犯罪,就是立法认为,醉酒驾车不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2.醉酒驾车犯罪的关键是“醉驾”的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5月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规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g/100“1的驾驶行为。酒后驾车普遍具有危险性,但立法选择“醉驾”为入罪标准,将血液中酒精含量小于80田9/100田I以下的酒后驾驶行为出罪,表明立法并未将酒后驾车一律入罪,区别了酒后驾车的不同情节。

3.司法应严格执行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不能定罪。对法律明确规定的醉酒驾车犯罪,应按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的原则定罪处罚。对已达到醉酒驾车犯罪标准的案件,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不起诉;已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免予刑事处分。

五、对醉酒驾车犯罪嫌疑人不能适用逮捕强制措施

有媒体报道说,醉驾案件没有经过逮捕这一程序,采取了直诉的方法,这样说是不准确的。逮捕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道程序,而是一种强制措施,也不是每个案件必经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之一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醉酒驾车、飙车犯罪法定最高刑为拘役六个月,因此,醉酒驾车犯罪不符合法定逮捕条件,不能适用逮捕强制措施。这是刑法分则中唯一不能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罪名。

对醉酒驾车犯罪嫌疑人能否拘留,认识不一致。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六十九条、六十五条规定的拘留,是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具备本法规定的拘留条件,“可以先行拘留”;“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拘留后“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据此,有学者认为,“先行拘留”是以逮捕为前提的,而法律规定醉驾案件不能适用逮捕,即这类案件拘留后法定不能转捕。因不能对醉驾犯罪嫌疑人逮捕,给案件诉讼带来一定的复杂性。醉酒驾车犯罪一般应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六、醉酒驾车犯罪的追诉时效问题

1.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基本制度。刑法中追诉时效的规定是实践中不常用的一项制度,但它是刑法的一项很严肃的基本制度,涉及司法机关的追诉权限和当事人的权利。刑法总则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追诉时效最低档是“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超过五年不再追诉。刑法没有设置拘役的追诉时效期限。在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之前,刑法分则没有法定最高刑为拘役的罪名,不需要设置拘役的追诉时效。

2.“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是否包括拘役。有人说,追诉时效中“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包括拘役。按照这个说法,刑法分则中许多条款规定处若干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规定,都应当删去“拘役”的表述。有期徒刑与拘役是两个独立的刑

种,有期徒刑不能包括拘役。

3.醉酒驾车犯罪是否不需要受追诉时效限制。有人说醉驾是现行犯,不存在追诉时效问题。实践中,大量的醉驾是现场查获的。但也可能出现醉驾不是现场查获的情况,比如,行为人醉酒驾车事后自首或醉酒驾车肇事后“私了”又被他人检举揭发,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曾经大量饮酒后驾车,这涉及没有血液检验结果但有证据充分证明其大量饮酒驾车的,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过多长时间不再追诉;交通警查获醉驾并作了血液鉴定超过醉驾标准,但未处罚或只作了行政处罚或因徇私、受贿故意放纵了犯罪,过了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被发现,要不要追诉?问题是刑法罪名不应当有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况。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醉酒驾车、飙车犯罪是刑法分则中唯一不能受刑法总则追诉时效约束的罪名。(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三篇: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确有悔罪表现可适用缓刑

作者: 余宜湘发布时间: 2010-02-21 15:37:

41【案情】2006年9月20日13时许,被告人林某某在省璜中学内见被害人罗某某和一女生开玩笑,觉得不顺眼,将罗某某叫到该校205宿舍,伙同陈某某等人(均因作案时未满十六周岁,被公安机关处行政拘留十天)殴打罗某某。被告人林某某用铁棍将罗某某的左前臂打伤,致左尺骨骨折。经闽清县公安局法医鉴定,被害人罗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2006年10月10日,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属与被害人罗某某达成赔偿协议,由被告人林某某等人的家属一次性赔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人民币2500元。

【审判】被告人林某某伙同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林某某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被告人林某某到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已赔偿被害人罗某某经济损失,具有悔罪表现,可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十个月。

【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缓刑最早产生于英国,由该国法官希尔首创,但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起源于1870年美国波士顿的缓刑法。

在我国,缓刑制度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案被告人林某某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犯罪事实比较清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鉴于被告人作案时未成年,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考虑到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具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法院遂从贯彻轻缓化量刑精神的立场,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

浙江靖光律师事务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

为依法严肃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充分发挥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有效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必要对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统一规范。

一、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醉酒驾车犯罪

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2009年9月8日公布的两起醉酒驾车犯罪案件中,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都是在严重醉酒状态下驾车肇事,连续冲撞,造成重大伤亡。其中,黎景全驾车肇事后,不顾伤者及劝阻他的众多村民的安危,继续驾车行驶,致2人死亡,1人轻伤;孙伟铭长期无证驾驶,多次违反交通法规,在醉酒驾车与其他车辆追尾后,为逃逸继续驾车超限速行驶,先后与4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在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继续驾车冲撞行驶,其主观上对他人伤亡的危害结果明显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体决定对被告人的刑罚时,要综合考虑此类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一般情况下,醉酒驾车构成本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与以制造事端为目的而恶意驾车撞人并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决定刑罚时,也应当有所区别。此外,醉酒状态下驾车,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有所减弱,量刑时也应酌情考虑。

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醉酒驾车犯罪案件,依法没有适用死刑,而是分别判处无期徒刑,主要考虑到二被告人均系间接故意犯罪,与直接故意犯罪相比,主观恶性不是很深,人身危险性不是很大;犯罪时驾驶车辆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归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被害方的谅解。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四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对二被告人的量刑是适当的。

三、统一法律适用,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 为依法严肃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对公共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警示、教育潜在违规驾驶人员,今后,对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的,一律按照本意见规定,并参照附发的典型案例,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为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稳定社会关系,对于此前已经处理过的将特定情形的醉酒驾车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应维持终审裁判,不再变动。

本意见执行中有何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第 1 页 共 1 页

第五篇:关于犯罪嫌疑人王东涉嫌贩卖、运输毒品案件

的审查报告

五、审查认定的事实、证据及分析

(一)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 经工作,现查明: 2008年3月底的一天,家住海州市滨湖区北十道街的王东在与家住海州市滨湖区秀水街张小强一起吃饭时,听说王东有个表弟陈西在重庆打工想让王东去重庆玩,张小强听后就要求王东带点毒品,毒品是张小强自己吸食。

过了两天,张小强打电话给王东去张小强的办公室,并给王东2万元钱,让王东跟重庆一个叫“三宝”的人联系,用1.8万元买60克的货,剩下的钱给王东当去重庆的路费,并交给了王东“三宝”的手机号码。2008年4月1日中午,王东坐飞机到重庆。在机场附近一个宾馆房间,“三宝”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装的6包白色晶体状的毒品(共60克)交给王东。王东将1.8万元钱交给“三宝”。之后,王东的表弟陈西带王东在重庆玩了两天。4月4日,王东带着毒品坐火车从重庆返回了海州。张小强开车到火车站接王东,在车上,王东将这6包毒品交给了张小强。

5月25号,张小强的生日,张小强邀请王东和张小强的

五、六个朋友一起给他过生日,在大富豪歌厅的一个包厢张小强拿出了毒品,和除王东以外的几个朋友和坐台小姐一起吸食。

1 张小强给王东的2万元,除去购毒的1.8万元,王东来去重庆的机票和火车票大概花了1200元,2000元花在了其他住宿吃饭上。

(二)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

1、物证

于2008年6月26日15时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被扣押物品持有人:张小强;侦查员:于文庆

葛洪亮;见证人:方文

李正;地点:海州市秀水街58号;摘自卷宗P68)所扣押:

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其中已开封1包。重量分别为9.93克、10.05克、10.01克、9.98克、8.08克)。

2、书证

于2008年6月24日17时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被扣押物品持有人:王东;侦查员:于文庆

葛洪亮;见证人:李宝峰 方航;摘自卷宗P63)所扣押:

飞机票一张(2008年4月1日,海州到重庆);火车票一张(2008年4月4日,重庆到海州)。

3、鉴定意见(摘自卷宗P70) 委托单位: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分局 ;送检人:于文庆

葛洪亮;送检时间:2008年6月27日

送检物证及样本: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检验编号分别为20080628-1,20080628-2,20080628-3,20080628-4,20080628-5。

检验结果: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检验编号分别为 2 20080628-1,0080628-2,20080628-3,20080628-4,20080628-5)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甲基苯丙胺含量为22.3%。

检验人:海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傅高峰;副主任法医师;张海涛 检验时间:2008年7月5日

4、犯罪嫌疑人王东的供述与辩解

于2008年6月24日王东在海州市看守所(讯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王天祥,摘自卷宗P9-11)供述:

张小强是我中学同学,现在是海州市中强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总,平常我们经常在一起。今年3月底的一天,我在与张小强一起吃饭时无意中讲起我有个表弟在重庆打工想让我去重庆玩。张小强听后就对我说,如果去重庆的话正好可以帮他带点“货”回来。张小强是吸毒的,他说带“货”就是带毒品的意思。

当时也没具体说怎么说,只是过了两天,张小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他公司办公室一趟。到了他办公室,他就拿出2万元钱跟我说,他已经跟重庆一个叫“三宝”的人联系好了,1.8万元买60克的货,剩下的钱给我当去重庆的路费,并交给了我“三宝”的手机号码,让我联系时说明是“强哥”来买货的就行。我想着自己确实也闲着没事情做,正好可以去重庆看看表弟,就答应了。4月1日中午,我坐飞机到重庆。在机场附近一个宾馆开了个房间,给我表弟陈西打电话,他说要下班才能过来。这样,我就打了“三宝”的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一个自称是为“三宝”送货的人来到我房间,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的电子称和6包白色晶体状的东西,当着我的面称了一下是60克。这样我就将1.8万 3 元钱交给了他。之后,我表弟陈西带我在重庆玩了两天。4月4日,我就带着毒品坐火车从重庆返回了海州。张小强开车到火车站接的我,在车上,我将这6包毒品交给了张小强。他总共给我2万元,除去购毒的1.8万元,我来去重庆的机票和火车票大概花了1200元,其他住宿吃饭基本就把剩下2000元花光了。

5、证人证言

(1)证人张小强(男,海州市中强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2008年6月26日在南海市检察院(询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王天祥,摘自卷宗P32-34)证实:

2008年3月底的一天,王东正好跟我讲起有什么表弟要他到重庆玩的事情,我一听就想到了让王东给我带点“货”。这样,我就与重庆的“三宝”联系了,讲好以1.8万元的价格购买冰毒60克,之后就打电话给王东让他到我公司办公室,跟王东讲了这个事情并给了他2万元现金,说剩下的正好给他作来回的费用,王东就同意了。过了两天,王东就坐飞机去重庆,是我送他去的机场,三天后,王东坐火车回来,也是我去火车站接的他,他顺便就将毒品交给了我。王东当时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给我,说有6包共60克,是“三宝”的人当着他面称过的。我已经吸掉了1包多,剩下的都在我家里。

(2)证人陈西(男,现在重庆发动机厂工作)于2008年8月8日在重庆市沙坪宾馆502室(询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葛洪亮,摘自卷宗P41-43)证实:

我是今年年初才到重庆发动机厂工作的,工作确定后, 4 我曾打电话给王东,约他什么时候有空来重庆玩。4月1日中午,我接到表哥王东的电话,说他来重庆了。因为他事先没有跟我联系,又是4月1日愚人节,所以,我以为是开玩笑。后来他说是真的,就住在机场旁边的一个宾馆。我因为在上班来不及请假,就说好要下班后才能过去看他。他住在机场旁边一个宾馆,好像叫犀牛宾馆,我是下班后坐车过去的,到宾馆时大概是晚上6点半左右。我到宾馆房间,就看到他一个人在。完了我们就一起去吃完饭,接下来两天,我向单位请假陪王东在重庆玩了两天,第三天,王东就坐火车回海州了。他当时就好像带了一个黑色的旅行包。

(三)对证据分析论证

1、卷类证据有海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对晶状粉末的鉴定意见证实了该白色粉末为毒品。

2、有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扣押的毒品和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了毒品的包数和重量。

3、有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了张小强曾要求王东帮忙买毒品及毒品的包数,价格交易情况及运输情况。

4、有陈西的证人证言证实了王东去重庆找陈西玩。

5、有陈西,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王东是用黑色塑料袋所装的毒品。

6、有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扣押的王东的飞机票一张(2008年4月1日,海州到重庆);火车票一张(2008年4月4日,重庆到海州)证实王东去重庆和回海州的时间。

5

上一篇: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下一篇:东平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