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发展现状

2022-07-08

第一篇:两岸关系发展现状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趋于紧张,

,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两岸现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并对未来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作一简要的展望。

中台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湾自唐时称其为“琉球”就隶属于朝廷,后经历几朝,一直是以朝廷马首是瞻,直到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后来郑成功率领明朝后裔收复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 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台湾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完全统治全岛的政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即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且为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自1895年起的116年,台湾与位于中国大陆的政府只有4年的政治关系,而与此有所联系的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台湾与澎湖、金门、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选举决定全数中华民国国会议员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选举产生中华民国总统。与台湾从无实质行政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称拥有其主权。此外,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也是主争议产生的原因之一。

两岸关系近年来趋于缓和,从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把握了邓小平“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展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台湾问题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暂时分离不仅直接影响干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给两岸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更是导致两岸

中国人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经济代价。同时,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两岸交流和合作给两岸同胞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迎来了每年人员来往超过300万、两岸经贸超过300亿美元、两岸同胞认识差距不断缩短的可喜局面。这一成就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悠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所有中国人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2010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一年来,祖国大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导权,务实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模糊空间的一些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

入谷底,但于此同时,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

有利条件:台湾经济需求于大陆。随着两岸实现了“三通”和两岸包机直飞,两岸人民之间的旅游,慢慢的促进了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经济发展迅速加快。在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唯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也可以说台湾是借着大陆的肩膀生存下来的。也可以说现在的台湾越来越离不开大陆的保护。

主要障碍: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美国需要一个地方来制约大陆的发展。封锁大陆的海上军事力量监控阻止大陆的发展和军事 他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的

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他争世界霸主的地位。 两岸注定要统一,但是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道路。

作为大陆人民很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台湾能平稳收回,但是肯定也有一部分人漠不关心这类问题。面对台湾民众,似乎回归大陆与不回归大陆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多,还是有很多台湾民众是不希望台湾回归大陆的。就马英九上台所对大陆的表示上来看,他也未必能有台湾是否独立还是回归祖国的决定权。

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获得民众的支持。而获取民众支持的最佳手段就是以民生为本,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台湾人民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只有使台湾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认识到“台独”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促使广大台湾民众自己站出来反对“台独”,才能取得遏制“台独”的更大效果。

“台独”势力猖狂进行分裂国家、分裂中华民族的罪恶活动,是不断造成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根源,所以《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还有在2010年两岸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取得了多项共识,从单向投资到双向投资,从单一形态到多元化形态,从内循环到产业链的合作,可以看出,两岸经贸合作将实现“大交流”的格局,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更加相互依存。

从整体上来看,祖国大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实现国家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两岸同胞情同手足,血浓于水,任何挑拨都不能疏离我们的感情,任何力量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台独”是对两岸和平的最大威胁。两岸同胞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共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的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合作,将为反对分裂、维护统

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胡锦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感觉应该是对两岸关系发展最好的表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13

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真心诚意关心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面临阻力和障碍,今后也难免会经历曲折和起伏,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坚定不移,决不动摇。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

,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峡两岸应当在双方都体认的共同因素中去进一步沟通,寻找支点:如两岸都认为双方都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认同的心理、恋土归根的意识、内聚凝合的情感、企求统一的愿望。这些精华的部分在海峡两岸的人民心中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无形中起到了两岸交流的桥梁作用。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打破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了解,自觉地融入世界主流的文明当中并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角色,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但是无论怎样,两岸人民期待着祖国早日统一,因为人民一直期待着“和平”,我相信祖国统一的那一天肯定会来临。

第二篇: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附件4:

目:

期:班

级:姓

名: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形势与政策》 (时事评论) 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级化学本科班

王兴值 学 号: 201104014025 2015年4月27日 实践论文 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摘要:台湾自古以来都和大陆同根同源。现在台湾的统一面临着重重困难,不论是国际上的还是台湾人民自身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然而其中的政治关系是两岸关系的核心,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不易突破的瓶颈,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仍面临种种困难,但随着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绕不开的议题,两岸开展政治接触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台湾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台湾问题、基本方针

温总理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以来都和大陆同根同源。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就像一只报晓东方的雄鸡。而一个梭型的岛屿守护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交界处的粼粼波光中,它就是台湾岛。这个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屿,与中国大陆命相连、情相依,在历史上经历了被割让和被殖民的屈辱,再加上内战结束后台湾当局的拒统政策,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致使两岸至今还没有统一,从而产生了备受瞩目的台湾问题。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台湾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台湾研究所刘红主任曾经说过:“台湾问题原来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成为问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1946年6月发动的内战,他们失败了以后逃到了台湾,就出现了第二个因素,就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全民插手台湾问题。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把它作为反华包围圈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一个是内战的继续,成为台湾问题最早的最基本的起源;一个是美国的干涉,使得台湾问复杂化,使得今天都没有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它牵动着中国政治时事的神经,同时也是国民关切的国家时事。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悲喜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

二、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有过去六十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望”,并开始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物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交流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们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2两岸关系新形势浅析]。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两岸两会恢复协商,重启制度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海峡两岸中断十多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机制将会重新启动,将成为两岸互动的最重要交流平台,两岸许多重大事务协商与解决,将由两会来承担与解决,可以说两会肩负着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任。国共政党之间的互动平台仍会持续,“胡吴会”即将举行。预期未来数年内,两会的互动与协商将会十分频繁。

特别是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经贸往来受到各种限制。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大力发展经济,开放两岸经贸往来

目前两岸经贸往来发展的主要事项是将尽快启动周末包机以及未来的正常化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以及两岸金融往来等。这些政策措施的陆续施行,将极大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并可能最终建立起特别的“两岸共同市场”。

三、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第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於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第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於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第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於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於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四、总结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已经不可阻挡,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管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障碍,海峡两岸同胞只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胡石青. 当前台湾经济形势分析[J]. 台湾研究, 2013 (1): 40-44. [2] 彭金发, 景云. 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的思考[J]. 2010. [3] 李家泉.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 (1): 2-4. [4] 肖鑫. 2012 台湾大选结果分析及未来两岸关系展望[D]. 首都师范大学, 2013. [5] 肖斌, 袁玉红. 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J]. 理论参考, 2012 (8): 41-43. [6] 陈孔立. 两岸政治定位的瓶颈[J]. 理论参考, 2012 (8): 29-31. [7] 章念驰. 再论两岸关系大趋势[J]. 理论参考, 2012 (8): 16-17. [8] 孟娅建. 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 现代台湾研究, 2014 (4): 27-32. [9] 戈锐. 对海峡两岸互动关系的几点认识[J]. 黑河学刊, 1990 (2): 31-33.

第三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与远景

·

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可能呈现“和平发展格局不变、复杂变数影响增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政治对话难以突破”的态势。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2009年,两岸关系全面改善。2010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指导下,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 1.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两岸双方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一条康庄大道。”

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2010年7月10日至11日:国共两党在广州共同主办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形成22项共同建议,为ECFA签署后两岸进一步协商相关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转向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胡锦涛在APEC会议期间会见连战时提出,对于台湾涉外事务,“应经过两岸沟通协商”;

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

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干扰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 2.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重大突破

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而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 3.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第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ECFA,标志着两岸在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上迈出历史性步伐,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第三,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2010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尤其是ECFA签署及大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之全国台企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马上办中心”,为台商排忧解难,吸引台商持续扩大对大陆投资。相对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增速放缓或下滑情况,2010年台商投资项目及金额大幅增长,均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

第四,两岸贸易快速增长。 4.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

长期以来,大陆高度重视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第一,两岸文教交流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交流的专业性、组织性、机制性不断,如两岸共同成立客家文化研究院、民间法律办公室,共同举办国学论坛、智库论大学校长论坛,共同举办神农文化祭、抗战电影展、简体图书交易会、农博会、妇家山歌大赛、旅博会等。

第二,两岸文教交流层级不断提升。2010年9月2日至8日,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联谊会名誉会长身份在台展开“文化之旅”,创下两岸恢复交流23年来大陆文化界访台最高层级纪录。

第三,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大陆首度开放台湾“顶标级”学生入学,为就读大陆一流高校开启了大门。

5.两岸社会交流加深,人员往来频繁

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两岸执政党出台了一系列方便交流交往的务实政策,极大地推进了两岸社会交流。ECFA签署和生效后,两岸经济交流制度化为两岸社会交流提供了强劲动力。大陆33个机场和台湾8个机场成为两岸直航点,直航航班增至每周370班,极大地方便了两岸民众往来。一年来,两岸社会与人员往来呈现“规模扩大、层级提高、领域增多、渠道拓展、快速平稳”等发展态势。 6.两岸军事互信展开积极探索

2010年,大陆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岸可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的讲话精神,与岛内有关机构、团体,人士积极沟通。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他们以参访、学术研讨会、黄埔校友联谊等方式进行交流。台湾前“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许历农率领由23位退役将领组成的新同盟会退役将领参访团、前“国防部副部长”王文燮率领退役将领参访团来大陆展开交流,为两岸各界大交流增添了新的内涵。其中,4月新同盟会退役将领参访团是迄今来大陆访问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退役将领团。5月10日,“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在台湾举行,这是两岸黄埔校友首次在台举办大型聚会,也是迄今两岸规模最大的军事将领交流。两岸退役将领交流互访逐步升温,双方就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共同维护海洋主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岛内外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向。

二、ECFA的签署是重要的里程碑

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后的第五次两会负责人会谈,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附件。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重要突破,是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将对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对岛内政经发展格局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ECFA的商签经过10次内部沟通、3次专家工作商谈。 2011年1月6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在两会架构正式成立,由双方指定的代表组成,负责处理与ECFA相关的事宜。

第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访问时表示,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和ECFA签署、生效,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中的两件大事。 第二,为台湾经济再次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马英九表示,ECFA是台湾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除了促进国际化、完成制度化、避免边缘化,也显示两岸和平繁荣已可以摸得到。萧万长认为ECFA是台湾“30多年来最有成果的一次”,充分肯定ECFA具有平衡台湾产业结构、强化岛内区域均衡、创造就业机会、照顾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江丙坤认为,ECFA“打通了台湾经济的任督二脉”,为台湾经济“创造未来十年的发展机制”。《联合报》社论指出,ECFA将启动台湾加入WTO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工程,是台湾经济再次起飞的关键时刻。 2.ECFA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根据ECFA规定,两岸双方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根据早收清单,双方将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2年内分3阶段调降关税至零。在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将向台湾进一步开放会计等11个服务部门,台湾将向大陆开放研究与开发,会展等9个服务行业。

3.ECFA有利于繁荣两岸经济,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第一,有助台湾经济复苏与发展,提升竞争力。ECFA签署后,美国知名智库皮特森国际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ECFA拉抬台湾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台湾GDP在2020年可增加4.5%;若不签,将仅增0.8%。

第二,有利于两岸经济整合,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ECFA的签署,有助于两岸逐步减少或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增进两岸贸易与投资关系;有助于两岸更合理地加强产业布局,更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使两岸在提升各自竞争力基础上,更好地携手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有助于两岸降低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的成本,让两岸同胞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为两岸同胞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两岸通过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维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有助于台湾逐渐摆脱美、日牵制,使台湾经济逐渐回归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

第三,有助于削弱“台独”社会基础,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大陆在ECFA签署过程中释放善意,主动让利,将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与认同。有利于两岸同胞化解敌意、增进情感、加强认同,有利于削弱“台独”势力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ECFA的签署本身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推动两岸政治对话累积互信、营造氛围。

三、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有利条件不断累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大陆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30年来国际格局演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近3年的实践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与两岸繁荣稳定,维护了战略机遇期,促使岛内民意和政治格局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累积了有利条件。 1.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一,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入岛内民心两岸同胞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为两岸同胞共享。 第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的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稳定力量更加强大。 第三,“台独”势力在进一步扩张的动能下降,岛内“法理台独”的社会基础收到遏制和削弱,民进党务实调整两岸政策的有压力增大。 第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正稳步推进。 第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了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2.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有利条件加快累积

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经济架构初现雏形。随着ECFA后续协商的推进,BCFA的不断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经济架构将最终建立。

第一,马当局抛弃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对抗路线,放弃“联美日制中国”策略,推行务实的大陆政策。马当局采取“和中友日亲美”策略,虽然继续强化台湾与美、日的实质关系,但台湾不再扮演“反中马前卒”的角色,其作为“美日台同盟”关键支点的作用显著下降。2010年马英九多次强调,要加强两岸和解,台湾不与大陆对抗。

第二,两岸意识形态对抗、武力对抗的程度不断降低,军事冲突的危险性明显下降,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态势进一步深化,美、日将日本“周边有事”扩大为“台湾有事”、联合介入台海问题的正当性削弱。当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美、日仍将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第三,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两岸经济加速整合,两岸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不断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开始下降,削弱了“美日台同盟”的经济、社会基础。

四、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复杂变数仍存

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近3年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强。

1.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强

第一,中美实力差距相对缩小。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明显增强。中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话语权相对加大,而美国对台湾及台湾问题的影响力相对削弱。

第二,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大陆秉持“信心、诚心、耐心、创新”,从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调整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地推动两岸关系,造福两岸同胞。2008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的六点意见成为当前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大陆推出一系列惠台政策,尤其是2010年提出“让利说”,都是大陆领导人对台工作自信和务实的表现。

第三,岛内“遏独促和”的主流民意和力量明显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岛内政局和民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价值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得到越来越多岛内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第四,涉台国际环境总体上保持稳定,“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更加巩固。国际社会肯定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舆论氛围更趋浓厚,台湾关切的一些涉外事务经由两岸务实沟通、在不损害“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得到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美、日等国际势力插手两岸事务的空间。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

尽管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局限于经济、民生、文教层面,两岸政治对话没有实质进展。应该客观看到,受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的周期性影响,影响两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美国、日本等西方反华势力蓄意干扰,以及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还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能低估。美国、日本是影响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最主要的国际因素。美国虽在多种场合表示“乐见两岸和平发展”,对两岸经济、文教等事务性、民间性、经济性交流干涉较少,但极力阻挠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阻挠两岸举行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并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强化美台军事关系、提升对台沟通层级、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支持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为杠杆,甚至赤裸裸地要求台当局将两岸协商的情节和深度“充分告知美国”,不断给马当局施压,挑拨两岸关系,控制、遏制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与速度,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新的障碍。2010年初,美国曾以海地救灾为由,允许台湾军用运输机在美国本土军事基地过境加油,创台湾军机在美国本土过境的先例。1月,美国国务院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与抗议,宣布向我国台湾地区出售价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日本右翼担心马英九“亲中离日”将使“美日在台海地区的存在越来越单薄”,忧心未来中国“领导区域经济”、两岸经济一体化后,日本插手台海问题的空间所剩无几,因而拉拢李登辉、蔡英文等“台独”势力重要人物,支持岛内“台独”势力举办ECFA公投,加强台日经济文化关系,增强台湾对日依赖。年内,台日高层接触频繁,尤其是麻生太郎、安倍晋

三、森喜朗三位日本前首相相继访台,创下先例。

马当局推行“和中友日亲美”的策略,其两岸政策开放的节奏、范围与深度必然受到美日强力干预。2009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马当局在两岸政治谈判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倒退,与美国的干扰密不可分。2010年以来,美国加大介入亚洲的力度,强化在亚洲的影响,未来必将进一步强化美台关系,加强对台军售,干涉马当局两岸政策,这无疑加大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变数。

第二,民进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应高度警惕。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始终是岛内反对、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变数。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体制内以“立法院”为舞台,阻挠“立法院”修改有关两岸政策开放的法律条款,体制外多次发动“呛马反中”游行,强烈抵制两岸协商与交流合作,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0年,民进党大张旗鼓地反对两岸签署ECFA、反对修法开放陆生赴台。

由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台湾主流民意越来越强烈的支持,民进党被迫在“五都”选举中淡化两岸议题和族群议题,未来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可能对两岸政策进行策略调整,塑造“务实处理两岸关系、保持两岸稳定的政党形象”:骗取中间选民选票。但受“台独基本教义派”和选民结构强力牵制,民进党不可能放弃“台独”路线。民进党内”急独”势力组织化初步形成,将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形成极大的牵制,也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不小的阻力。

此外,民进党虽然失去执政权,但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没有根本破坏,基本盘依然较稳。经由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立委”补选、2009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以及2010年的“五都”选举,民进党基本盘基本回笼。特别是“五都”选举,民进党稳住台南、高雄,进一步强化了“北蓝南绿”的政治结构,强化了两党政治格局。在两党轮流执政成为常态、“去中趋台”民意走势末变,尤其是美日等反华势力明里暗中支持下,一旦时机成熟:民进党仍可能东山再起,将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隐忧。为此,要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削弱“台独”势力社会基础,同时要加强与民进党务实人士的交流,促进民进党两岸政策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型。

第三,岛内民意走势的复杂性要审慎应对。台当局、岛内多家知名媒体的民调显示,虽然岛内民众普遍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两岸统一的主张并不积极。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旦牵涉到统一议题、认同议题,岛内民众在“台独”势力的误导下有可能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迫使台当局调整两岸政策。

3.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争取台湾民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准备。

第一,在转变岛内民意、加强中国认同的过程中,要防止急躁冒进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坚持不懈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谨慎处理因认同分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防止其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第二,继续加强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力度,增强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了解。 第三,加强两岸文教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塑造两岸共同价值,扭转两岸交流“物质化”倾向。注重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共同认知、共同记忆,淡化台湾主体意识中与中国认同相对抗的成分。

第四,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要妥善解决。相对于两岸长期隔绝与紧张对峙,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不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两岸两会协商在攸关共同利益较容易的部分逐步达成协议后,将进入利益冲突较大的“困难”领域,矛盾纷争可能越来越多。经济、民生议题的协商完成后,将逐步走向复杂敏感的“政治、军事”领域,两会协商谈判的难度更大。

4.努力增强两岸同胞促进和平发展的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注重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两岸关系停滞甚至逆转,必须增强两岸同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第一,以务实立场推动政策创新,以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格局聚同化异,以耐心与智慧来处理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进一步巩固政治基础,增进政治互信,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继续加强经济、社会、文教交流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进民众情感,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第四,马当局大陆政策的既定方向不会改变,但其保守性可能更加突出。

从“五都”选举结果看,马当局的大陆政策得到岛内民众特别是中北部民众认同,但在南部还需要加强。

五、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局面

从上述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根本扭转,朝和平统一方向演进的趋势不会改变。2011年、2012年是台湾敏感的选举年,蓝绿阵营将围绕2012年“总统”和“立委”选举展开激烈缠斗。受诸多因素影响,两岸关系将进入巩固与盘整期,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局面,但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减缓;两岸经贸交流将迅猛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将不断深化,但两岸政治对话难以取得突破。

1.两岸制度化协商有可能在新的领域取得实质进展

大陆仍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不断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制度化协商,推动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迈向机制化、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大陆在推动ECFA后续协商的同时,将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新闻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与制度化,作为2011年对台工作的重点之一 2.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将呈现崭新格局

因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两岸“经合会”成立和大陆“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岸经济关系将更为密切。两岸金融合作、产业合作等有望实现新突破。台商对大陆投资将继续向内地或中西部地区转移。因台当局开放幅度小、限制多,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仍将以市场布局与策略性投资为主,大规模投资仍然难以实现。两岸贸易额将持续增加,规模将持续扩大。在台湾经济呈现“无感复苏”、中南部地区经济疲软、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大陆仍可能通过不同规格的采购团赴台采购,使更多基层民众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直接地获取利益。

3.两岸社会大交流将再创新纪录

两岸将进一步放宽民众往来限制,增加直航航班、航点,为两岸民众往来提供便利条件。大陆居民赴台游配额由每天3000人次增加为4000人次后,两岸可能从清明节开始开放陆客赴台自由行试点,这将促成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数持续大幅增加。两岸城市交流将是两岸交流的新亮点,尤其是台湾五都市长从发展经济、谋取政绩出发,可能加大来大陆交流的力度。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有助于两岸同胞重温共同的历史记忆,增进彼此理解与感情。

第四篇:浅谈两岸关系现状

摘要

台湾地处我国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提出,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13年2月2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率团前往大陆北京,故可预见,连战此行必将重申对强化和平发展的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人民、双方当局一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海峡两岸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而正确认识和看待两岸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回到历史原点,看清问题由来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59年,清朝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中外,废止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将收复台湾和澎湖。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二、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二)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三)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四)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也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 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四、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台湾问题从产生、发展乃至到现在久拖不决,美国是难辞其咎的。美国仍然是影响台湾问题的最大的外部因素,从长期看是一个负面因素。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问题被人为地搁置了,一搁置就搁置了60多年。台湾被美国人比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分化西化中国的桥头堡”、“进攻大陆的跳板”、“民主的灯塔”等,所以美国很看重台湾的战略价值,说它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有价值的不动产。不光是美国人,西方的战略家也普遍认为,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就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亚太地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95%以上的战略物资是通过台湾海峡运输的,现在我国所需要的石油、大宗商品也是通过这个海峡运输的,保障海上航线安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非凡。假设台湾掌握在一个敌对势力或敌对政权手中,那么我国发展最快的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就将受到很大的安全威胁。

美国人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愿意看到台湾海峡两岸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要实施“以台制华”战略,因为美国人判断,这个世界到2015年之前,唯一可以对美国形成挑战、构成威胁的集团和势力就是中国,所以美国人要在自己特别强盛的时候限制中国发展的速度和幅度。

美国限制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意识形态跟美国不同,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美国从去年开始把整个的战略重心往亚太转移,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美国就是要限制、阻碍中国发展,台湾问题是美国最廉价最好用的一张牌,用了60多年,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美国可以发展同台湾的关系,让中国抗议,中美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美国也不放松台湾这张牌,美国进两步退一步,既给了中国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么多年一直

是这样,对美国来说,成本非常低,几乎没有成本。所以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这么多年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上台,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来没有变,变的只是具体策略,无论是对华强硬,还是对华温和,最后都要回归到这一点上,因为美国的出发点始终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归根结底,祖国的统一离不开实力、政策与民心三大因素,这三个因素联系的非常紧密。我们认识到统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分步走,我们现在要干的事就是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讲,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根本。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说,不要急,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只做一件事,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只有让自身实力不断提升,民心所向,国家的政策才能受到拥护,才能在国际上获得发言权,到得那时,一切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参考文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1993.

二、 《连战大陆之行重申对强化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心》 ,载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013-2-24.

第五篇: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字:两岸关系 台独 美日 倒扁 马英九 对台政策 摘要: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正文: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一曲《七子之歌》,曾让多少大陆人民与台胞们潸然泪下。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陆人民对台湾早日回归的殷切期盼亦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台湾境内的台独势力不断扩大,两岸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今后台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后台湾先后成为了荷兰,日本的殖民地。政治发展进程开始与大陆有了差别。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以谋求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

从2000年5月陈水扁执政开始,便以“一边一国”为基本前提,以“统合”论来适应国际生态,全面推进“台独”蓝图的实现。

2002年8月3日向“世台会”发表的电话讲话中,陈水扁明确将两岸定位为“一边一国”,主张“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而2003年,陈水扁抛出“正名”“公投”“制宪”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底重提“公投”“制宪” ,2006年初废除《国家统一纲领》,终止“国统会”的运行,2007年提出制定“第二共和”,“宪法”,表明走向执政的民进党已经走上了“台独”不归路。其基本思路是:固守“台湾已经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基本立场,以“宪政改革”的方式解决“台湾独立”的法统困扰;以“公投自觉”的方式内争民意,外争国际舆论支持;以思想文化的“去中国化”为手段,全面以“台湾认同”代替“中国认同” ;以“统合”方式,通过两岸文化、经济的“统合”发展到确保台湾以民主国家的身份进入亚太或中华国际联盟,和平实现“台独”。

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直接或间接地为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面对台湾愈行愈远的现状,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强烈要求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自02年以来,胡锦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在对台政策上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五个基本点”。“一个中国” 是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必须遵守,不容讨论。“五个基本点”包括:一根主轴、一部法律、一条战线、一个有效途径和一个阶段性目标。其中“一根主轴”是指目前我们处理台湾问题时可以暂时不谈“一国两制”和“统一”,但必须以“反台独”为主轴;“一部法律”指《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首次以法律形式反对台独,这对岛内的分裂份子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一条战线”指我们应当团结岛内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两岸四党”的反台独统一阵线;“一个有效途径”指通过举办各种农业交流会促进两岸农业交流;而“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指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但就目前现实来看,要想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伟业,依然羁绊重重。

首先,除了台湾政府的坚持态度外,在台独分子的鼓吹下,一部分台湾民众已对统一中国的信念有了动摇。目前的台湾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本土人和大陆移民。本土人一般是指1949年以前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后裔;大陆移民是指国民党退却到台湾时及以后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其后代。本土人由于移居台湾的年代比较久远,本身没有太多的大陆情结。所以,在政府的影响下,他们便产生了要求台湾独立的愿望。大陆移民则不同,由于他们移居台湾不过几十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愿意与大陆一刀两断。尽管他们不愿意与大陆统一,但也不愿意台湾独立,维持现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第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会牵涉到美国和日本的态度。众所周知台湾之所以和大陆能够保持近60年的隔绝状态,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的对台政策。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台北,当时的形势是蒋介石已经做好解放军武力攻打台湾,而自己在无法守卫的情况下流亡他国另组流亡政府。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岛内到处都弥漫着失败的悲情。可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形势出现变化。美国因为韩战的关系重新认识到偏安一隅的国民政府的价值,从而出兵海峡,帮助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中站稳了脚跟。这一切导致了两岸至今仍然隔绝。之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造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在蒋介石拒不合作的情况下,引导并鼓励"台独势力"发展多年。日本也与此相同。由于日本做过近50年的台湾母国,所以"台独分子"对日本有着很深的感情。这其中以李登辉最为著名(李登辉甚至认为自己二十来岁前是日本人)。所以要解决台湾问题已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了,要解决台湾问题必将要涉及美国和日本的意见。 虽然前景不甚乐观,但我们在最近的“倒扁”事件中,也看到了一丝希望。此前由陈水扁及其亲属贪污腐败而引起的“反贪倒扁”运动规模庞大,共有一百多万台湾民众自发参加。而在这一百多万民众中,不仅包括反对民进党的“泛蓝”阵营,也包括支持民进党的“泛绿”阵营,所以有人称这次运动“跨越蓝绿”。这在台湾以往的政治运动中非常少见,由此可见民众对陈水扁的极度不满。这次活动之后,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由“蓝消绿涨” 转为“蓝绿平衡”,“泛绿” 阵营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民进党的贪污腐败和在政绩上的空白而对其失去信心。但由于国民党自身的一些原因,“蓝绿平衡”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发展为“蓝涨绿消” ,所以经过此次“倒扁”运动,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趋向平衡。

其次,在区领导人选举中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的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新赢得执政权后,两岸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共存异、共创双赢”的原则,推动海协两岸周末包机直航达成协议并成功实施,而使以往风云变幻、乱云飞渡、危机四伏的两岸关系大大改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3.22大选”后,大陆方面不断释出善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先后会见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表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创建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湾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极佳的氛围。通过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及对台湾籍学生同等收费等一系列具体务实、惠及台湾百姓的政策,使大陆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形象日益趋向正面化。

至于马英九方面,他也认识到陈水扁“激进台独”路线的危害,以及岛内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渴望,决定走两岸和平、共创双赢的路线。

5月20日,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在这场被外界高度关注、认为是马未来4年两岸政策风向标的重要演说中,两岸关系成为重头戏,占了近1/4篇幅。演说以承认“九二共识”为基础,向大陆发出了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信息。马英九称,由衷盼望两岸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两岸人民共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5.20”正式执政后,马英九遵循“九二共识、一中个表”的基调处理两岸问题,与陈水扁执政时期、坚持的“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有了根本的改变。

最后,我必须要说,中国走向统一将是大势所趋。从感情层面来说台湾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华夏子孙,从具体利益方面来看,台湾离不开大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成为两岸同胞坚定的共识,不可违抗的主流民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陆现在的国际声誉日益提高,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的屈辱走向当代崛起的巨变,已经步入再创辉煌的伟大时代 。目前中国大陆的日益强大是两岸必将走向统一的决定力量,两岸由长期隔离到走向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下一篇:聊城主要景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