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09-12

小学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这使得他们数学的学习面临很多困难,整体表现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差等方面,那么根据小学生这种特殊学习群体的特点,想要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运用特殊、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最有效之一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捕捉书本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效果。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师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倍感亲切,萌发对数学盼情感,进而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又跳出教材,拓展教材内容,把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素材挖掘出来,应用到课堂中来。教师可把几年来的年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比较,统计中发现年历中的数学奥秘,寻找数学规律。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学生兴致盎然,从观察得出,1、3、5、7、8、10、12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有28或29天,因此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用拳头记忆法记住大月小月,请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写出日期。还可利用一些有关国庆节,儿童节、生日聚会等图片,让学生在日历上画出一些有意义的日期,既可以借此进行思想教育,又可以使学生感到“年月日”,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创设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将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经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就能有效地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小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图形时,出示图形后让学生找找学校教室内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学生兴趣高昂,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制作各种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再找找家里的图形。教师这样处理教材就会使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 教学语言生活化,简化数学知识的深度

教师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对于需要耐心解释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就是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媒介。在教学语言的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比如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特点,采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知识。比如,在教授“<”和“>”时,可以通过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让学生理解知识,这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接触、感悟数学知识和思想。

4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活化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科学的进步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等科技产品。采用多媒体将教学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生活化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种手段会使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小学生由于思维缺乏深刻性和概括性,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概念时,往往局限在自己经验范围之内的个别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境上,若失去这些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境,他们就很难理解其意义。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学应尽可能让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教师应竭力把书本知识还原成生活问题,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模拟出来,使数学课堂能再现生活画面,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他们经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做游戏符合他们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手、脑、眼的协调能力。把数学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中去,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生活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5 实践活动生活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其融入社会,在社会中立足,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学校教学中,老师尽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中,让他们思考该怎么做。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生活、改善生活。在小学数学中采用生活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小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方面出发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水平的提升,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生活化数学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无论学习什么,都不能脱离课程教学内容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本身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真正对小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立足教材,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方国英,章蓉.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校外教育,2013(06):31-33.

[2] 邱月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09):50-51.

上一篇:浅析供水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下一篇:平行切口+原位植皮治疗腋臭3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