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后反演在彭水地区页岩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2022-10-13

1 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原理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原理 :叠后反演的基础是褶积模型, 即地震数据可以看作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2]。通过压缩子波的反褶积处理, 将地震数据转换为近似的反射系数序列, 然后再由反射系数序列得到波阻抗剖面。

2 技术方法的应用

(1) 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由于测井资料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利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测量的, 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些误差, 必须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3]。

(2) 子波的提取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 :地震资料的主频为30Hz, 频带范围为 (15 ~45Hz) , 设计雷克子波主频为30Hz, 进行层位初步标定。若标定不符时, 需要重新修改时深关系和提取子波, 用新的子波制作合成记录, 重新修正井的时深关系[4]。

本次反演, 对工区的彭水地区X1井进行了子波提取。子波的长度要适宜 (100ms左右) , 波形要稳定, 有效频带内相位稳定, 一个好的子波应该是波形稳定, 能量主要集中在子波的主瓣上, 旁瓣能量小并且迅速衰减。

(3) 合成记录的标定本次研究中在landmark制作合成记录的基础上, 在jason中又对所选的井进行了精细的合成记录制作, 为反演子波的提取和反演中井的约束提供条件。

本区地震反射特征 :TS1l :相当于下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段底面的反射, 与奥陶系临湘组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 地震反射表现为强振幅, 低频, 较连续, 全区可对比追踪。

(4) 反演成果分析通过合成记录的标定, 井点之间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吻合较好[5], 因此, 认为波阻抗反演能识别含气页岩的展布特征。

从反演结果上可以看出, 彭水地区志留系波阻抗特征 :两套中低波阻抗夹一套相对高波阻抗, 可分为3段 :第一段 :深度为2136 ~2160m, 厚度24m, 波阻抗特征为中低波阻抗, 波阻抗平均值为10714g/cm3·m/s, 岩性为含气硅质页岩 ;第二段 :深度为2097 ~2136m, 厚度39m, 波阻抗特征为相对高阻抗, 波阻抗平均值为11647g/cm3·m/s, 岩性为含粉砂页岩、页岩 ;第三段 :深度为2057 ~2097m, 厚度40m, 波阻抗特征为低波阻抗, 波阻抗平均值为10848g/cm3·m/s, 岩性为灰黑色页岩。

(5) 含气页岩厚度预测首先做波阻抗属性敏感性分析, 通过交会分析得到含气页岩波阻抗截止值, 含气页岩的波阻抗值在9717 ~11295g/cm3·m/s之间, 通过functionmod中的well calculation, 进行岩性定义。

然后通过functionmod模块中的horizon calculation, 进行时间 厚度的计 算。Thickness=sum ( (imp>9717 andimp<11295) ?0.002:0) , 整个表达式的意思是储层的时间厚度= 当波阻抗体中某一样本点值在最大波阻抗值与最小波阻抗值范围时, 将样本点的值设为阻抗体的采样间隔0.002s ( 采样间隔需与地震采样间隔一致) , 其余为0, 然后在给定的层位区间内逐点累积求和 ;得到时间厚度后与速度谱进行计算得到厚度图, 从厚度预测图来看, 含气页岩厚度在20 ~30m, 向斜的西南部厚度较大, 大于25m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 图1) 。

3 结语

(1) 由于叠后反演的好坏, 直接由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决定, 因此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要求较高, 另外还要对测井资料进行环境校正和标准化处理。

(2) 从优质页岩厚度预测来看, 彭水地区含气页岩厚度在20 ~30m, 向斜的西南部厚度较大, 大于25m, 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彭水地区整体含气, 优质页岩分布稳定, 厚度大, 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摘要:页岩厚度是页岩气的重要指标, 通过前期的勘探结果和美国页岩气的经验, 厚度>20m作为评价指标, 因此厚度预测对页岩气勘探非常重要, 通过彭水地区X1井波阻抗属性的敏感性分析, 说明波阻抗属性能很好的区分含气页岩和泥岩, 本文主要应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进行彭水地区含气页岩厚度预测。

关键词:波阻抗反演,页岩气,储层预测,厚度

参考文献

[1] 刘全新, 高建虎, 董雪华.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J].岩性油气藏, 2007, 1 (1) :35-40.

[2] 安鸿伟, 李仁甫, 李正文, 等.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在YX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 2002, 41 (1) :56-60.

[3] 鲁红, 李建民, 刘情山, 等.进行声波测井资料校正的一种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6, 15 (1) :71-73.

[4] 梁光河.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 1998, 37 (1) :31-39.

[5] 黄绪德.反褶积与地震道反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上一篇:黄河堤坡草皮养护割草设备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以南京地区为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