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的有效途径与对策研究

2023-01-29

1 引言

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总有报道高职院校招生难, 好像高职院校招生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高职院校招生难呢?分析原因, 有以下几种:第一, 近几年考生人数急剧下降。第二, 本科二批次和第三批次进行合并, 提高本科的录取率, 迎合大众的升本科需求, 挤占了高职的招生人数, 第三, 社会上普遍存在, 学习高职无用论。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通过互联网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 也许能增加一条破解途径。

2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内涵是“创新驱动”, 通过倡导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要素全方位的跨界连接和深度融合, 进而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新形态。

3“互联网+”与招生宣传手段方法形式相结合, 产生新的招生途径和对策

高职学院的招生宣传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以往高职的生源很好, 根本不愁生源, 学生都害怕录取不了, 学院录取分数也很高, 那时的招生宣传重要性不突出, 现在情况是一开档成百上千所学校0投档, 无生源, 没有学生填报志愿, 当然现在的招生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了, 而且招生宣传是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体现, 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实训水平、管理水平、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高低, 以后招生宣传工作会在学校的工作中越来越重, 权重越来越高, 而且以前传统的招生宣传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招生情况了, 比如报纸宣传, 宣传的时效性和空间都很有限, 投入也大, 所以现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媒体进行招生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比较流行互联网+与招生宣传手段方法形式有校园网、手机微网站、微信公众号、学院三维航拍, 这是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在引入“互联网+”招生宣传方面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4“互联网+”与教育内容相结合, 推动高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是颠覆与被颠覆的关系, 而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融合为一的关系。“互联网+”教育内容相结合, 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也不是将线下的课堂教育面对面授课变成网络视频授课, 更不是现在的教师做点儿简单的课件用数字媒体和工具代替教案,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互联网教育能为我们提供什么?解决传统教育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才是关键。

当前的传统教育学生是被动的, 教师是主动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没有思维能力, 主动获取知识创新能力较差, 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只能机械地记忆, 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 而老师是主动的, 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 一个教室里学生又较多, 这是造成教育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不能够及时反馈和互动。而互联网的特点正好能弥补这个不足,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多对多, 很容易实现多人发言和回应, 这样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或者网络视频等只能一对多的授课局面, 能够一改传统授课的局限性能够改变传统教师上课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交流讨论、参与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教育的不足, 实现教育的多对多, 就好像是一对一授课, 有点类似于以前的师徒制, 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由参与到主导, 由原来的只能被动的听到课堂上能主动讨论,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教育的内容模式当中, 比较典型的就是云学习, 云学习有三个主要参与主体, 分别是学生、教师、网络课程运营服务商。他们的职责:一是“学”, 二是“导”, 三是“服务”。整个“学导”过程要以“学”为核心, “导”要紧紧地围绕着“学”来展开, 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沿着教育者设定的学习路径自主探究。教师要由过去的独角戏演员变成“导演”, 由知识的发布者转变成学生探究的指导者、点评者, 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品头论足;学生要由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 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知识产生的体验者、试错者, 体验结果的报告者、评论者、借鉴者、反思者、修正者;网络课程运营服务商则提供“演出舞台、演出道具和演出服务”, 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云学习实现一对一教育学习、反馈、指导, 而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内容模式的改变, 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增加了自主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 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并且能取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 很自然的就业率和就业口碑就有极大提升, 高职学校的口碑好就业好就意味着招生一定好, 所以这是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在互联网+教育的内容模式改变的有效途径。

5“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 产生高效而精准的管理, 让学生老师用户得到良好的体验

(1) “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能够使高职学院的管理体系得到优化。以往的学院传统管理体系, 管理责权利不清晰, 老师办事流程繁杂, 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然而有了“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 可以极大地梳理学院管理层级, 精简行政管理审批流程, 使每一位老师、领导明确自己的责权利。

(2) “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一定会减少学院管理费用。比如学院上一套OA管理信息系统, 每天的通知, 只要老师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就能看到学院下发的通知, 减少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3) “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能提高高职学院管理效率。效率就是生命, “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后, 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的层层管理工作, 把类似签字这样的简单工作直接网上审批,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避免以往为了件小事要找N个人签字, 如果有一个不在单位, 就要无限期的等, 效率低下, 而且每一个领导每天要签字的事情太多了, 基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更重要的工作了, 有了“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后, 领导每天只要在网上点同意, 这就完成了, 而无论领导身在何处, 提高了工作效率, 真是一举多得啊!

但是学校行政管理引入互联网后也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 高职学院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校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确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有利于学院的发展, 但是这也对学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学院管理经验, 还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管理者认识到管理网络化的重要性, 不要让“互联网+”与管理流于形式。第二, 高职学院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一定要做好, 与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做需求分析, 而且部门和部门之间, 业务流程和流程之间衔接嵌套一定要做好, 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还会使效率降低, 流程混乱。

只有高校行政管理顶层设计好, 才能管理效率高, 也才能让学生老师用户得到良好的求学体验, 对高职学院有良好的印象, 树立了高职学院的形象, 考生和家长也更愿意填报有良好学风教风和学院秩序的高职学院, 有效促进了招生, 所以这是高职院校在“互联网+”与管理相结合方面的改变, 也是解决招生难问题的体现。

6 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破解招生难在“互联网+”与招生宣传、教学、管理相结合的改变应该说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也找到了一定的方法对策, 既练内功, 也练外功,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高职院校不仅仅需要引入互联网, 可能需要方方面面都改变, 树立高职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高职学院的品牌, 达到高职学院硬件到软件协同发展, 培养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从而吸引更多的求学新生, 从根本上破解高职学院“招生难”的问题。

摘要:高职院校招生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破解招生难的有效途径和对策研究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尤其是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 “互联网+”可以与招生宣传相结合, 产生新的招生途径和对策;“互联网+”也可以与教育内容相结合, 推动高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互联网+”还可以与管理相结合, 产生高效而精准的管理, 让学生、老师用户得到良好体验, 从而树立高职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高职学院的品牌, 达到高职学院硬件到软件协同发展, 培养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并吸引新生, 从根本上破解高职学院招生难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招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网络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6 (1) .

[2] 张厚粲, 王晓平.如何利用网络实施学校的管理订[J].心理学报, 2016 (2) .

[3] 宋晓飞.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问题探析[J].统计与管理, 2015 (1) .

[4] 马创.运用微信新媒体探索专业招生服务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 2014 (7) .

[5] 王忠强, 郭斌.基于社交媒体的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对策构建[J].文学教育 (中) , 2014 (4) .

[6] 王艳.2012专科招生遭遇瓶颈[N].青岛广播电视报, 2017-8-10.

上一篇:关于联合举办“全国好公文”评选活动的通知下一篇:媒介融合下电台记者型主持人能力重建与角色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