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和中国梦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精神和中国梦

工会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职工的精神和

力量

论工会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凝聚广大职工的精神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各级工会组织的历史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工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能,在凝聚广大职工精神和力量方面做贡献。

一、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职工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弘扬职工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纲要,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凝聚广大职工精神力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工会组织首先要开展“四进活动”,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宿舍,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使广大职工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一条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不动摇;明确“一个目标”,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思想信念不动摇。同时,要紧密联系工会工作实际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做好三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只有在广大职工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励职工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光大;才能使他们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当好排头兵。

(二)着力抓好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组织必须着力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因企制宜铸就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转化为职工爱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企业、文明车间、文明班组的创建活动。第三,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

(三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会组织要按照评选制度化、

服务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宣传常态化的要求做好劳模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赶超劳模的氛围。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广泛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职工力量

在积极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着力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劳动、保护劳动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要以创新劳动竞赛为切入点,激发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创新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引导职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中开展竞赛;在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改造工业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成果中开展竞赛;在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方面开展竞赛,让小发明发挥大作用,创造大价值;在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推进节能减排中开展竞赛,促进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发展。

(二) 创新劳动竞赛领域。劳动竞赛活动要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为主向非公企业拓展,由过去的以工业企业为主向各行各业拓展。工业、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分别引导职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产品销售、资金回笼、优质服务、增收节支等方面开展竞赛。为了建立健全劳动竞赛长效组织管理机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创建由企业行政、工会干部、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职工创新工作室”,

经常谋划指导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活的推广转化。

(三) 创新劳动竞赛激励机制。对在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工,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工会组织和规模以上企业,都要评选一批“金牌工人”、“创新功臣”,并作为各级劳动模范评选的推荐人选。并要加大各类先进职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主旋律,进一步凝聚广大 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三、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工人阶级有着光荣传统,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当了革命、建设和开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为了凝聚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必须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

(一)加大基层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凝聚职工力量,“组织起来”是基础,基层工会组织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按照全国总工会“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建工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基层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不断扩大小微型企业建会率。

加大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工作力度,实现劳动派遣企业普遍建会和劳务派遣工全部入会目标。

(二) 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企业和谐则社会和谐,职工队伍稳定则社会稳定。只有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才能达到“切实维权”的目标,只有实现”切实维权”,才能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为此,工会组织一定要按照“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要监督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这是确立劳动关系的首要问题。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一定要监督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决不能随意辞退或解聘职工。二要深化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保障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三要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保障职工的核心利益。“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者所得。”这是党的十八大首次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工会组织必须狠抓落实,必须按照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同步增长的原则,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四要做好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调处工作。各类企业要普遍开展工会与企业行政沟通对话机制,及时化解劳动关系

矛盾,要依托各级职工服务中心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工作室,强力推进职工信访代理制度,抓好职工信访工作。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强与县级以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地方法院的合作,不断完善裁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三) 建立“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长效机制,做好职工服务帮扶工作。县级以上工会要建立服务中心,基层工会要建立职工服务站,从而形成融困难帮扶、互助保障、就业服务、职工信访、争议调处、法律援助、政策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使广大职工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把个人的梦想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同的非凡的贡献。

第二篇:论工会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

实现。”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凝聚广大职工的精神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各级工会组织的历史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工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能,在凝聚广大职工精神和力量方面做贡献。

一、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职工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弘扬职工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纲要,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凝聚广大职工精神力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工会组织首先要开展“四进活动”,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宿舍,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使广大职工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一条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明确“一个目标”,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思想信念不动摇。同时,要紧密联系工会工作实际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做好三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只有在广大职工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励职工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光大;才能使他们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当好排头兵。

(二)着力抓好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组织必须着力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因企制宜铸就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转化为职工爱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企业、文明车间、文明班组的创建活动。第三,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

(三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会组织要按照评选制度化、服务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宣传常态化的要求做好劳模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赶超劳模的氛围。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广泛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为实

现中国梦凝聚职工力量

在积极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着力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劳动、保护劳动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要以创新劳动竞赛为切入点,激发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创新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引导职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中开展竞赛;在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改造工业设备、推广先进技术成果中开展竞赛;在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方面开展竞赛,让小发明发挥大作用,创造大价值;在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推进节能减排中开展竞赛,促进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发展。

(二) 创新劳动竞赛领域。劳动竞赛活动要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为主向非公企业拓展,由过去的以工业企业为主向各行各业拓展。工业、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分别引导职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产品销售、资金回笼、优质服务、增收节支等方面开展竞赛。为了建立健全劳动竞赛长效组织管理机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创建由企业行政、工会干部、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经常谋划指导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活的推广转化。

(三) 创新劳动竞赛激励机制。对在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工,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工会组织和规模以上企业,都要评选一批“金牌工人”、“创新功臣”,并作为各级劳动模范评选的推荐人选。并要加大各类先进职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主旋律,进一步凝聚广大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三、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工人阶级有着光荣传统,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当了革命、建设和开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为了凝聚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必须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

(一)加大基层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凝聚职工力量,“组织起来”是基础,基层工会组织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按照全国总工会“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建工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基层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不断扩大小微型企业建会率。加大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工作力度,实现劳动派遣企业普遍建会和劳务派遣工全部入会目标。

(二) 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企业和谐则社会和谐,职工队伍稳定则社会稳定。只有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才能达到“切实维权”的目标,只有实现“切实维权”,才能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为此,工会组织一定要按照“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要监督企

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这是确立劳动关系的首要问题。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一定要监督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决不能随意辞退或解聘职工。二要深化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保障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三要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保障职工的核心利益。“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者所得。”这是党的十八大首次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工会组织必须狠抓落实,必须按照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同步增长的原则,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四要做好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调处工作。各类企业要普遍开展工会与企业行政沟通对话机制,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要依托各级职工服务中心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工作室,强力推进职工信访代理制度,抓好职工信访工作。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强与县级以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地方法院的合作,不断完善裁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三) 建立“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长效机制,做好职工服务帮扶工作。县级以上工会要建立服务中心,基层工会要建立职工服务站,从而形成融困难帮扶、互助保障、就业服务、职工信访、争议调处、法律援助、政策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使广大职工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把个人的梦想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同的非凡的贡献。

第三篇:用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马丁科尔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定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自觉自信,走向辉煌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精神。

2013年7月 日,我们前往北川汶川展开暑期实践。

5年前的5月12日,中国,汶川,一场特大地震震垮了人们的家园。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抢险救援“分秒必争”,安置群众“百日攻坚”,恢复重建“千日奋战”,发展振兴“万米长跑”„

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援,四川干部群众感恩奋进,交出了一份“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答卷,用负重前行、坚韧奋斗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

如今,我们行走在北川、汶川、青川,当绿色重新覆盖曾破碎的高山,当宁静重新返回美丽的小城,当笑容重新回到灾区群众的脸庞,那些坚强绽放的生命的力量让人动容。看到这样的巨变,外国记者坦言:“只有亲自来到灾区,才能读懂什么叫‘奇迹’。”

五年了。

担架上的“敬礼娃娃”郎铮长高了不止一头。“可乐男孩”杨彬成了一家汽车美容店老板。那些在大地颤栗中出生的娃娃们,已经走进幼儿园,开始演练防震逃生。

各不相同的灾难境遇,一样萌发的前行力量,定格的,是眼前绽放的笑脸。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这一人类抗击特大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的恢宏篇章,见证了不屈中国的坚强砥柱、制度优势的不竭力量,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动力。

那一刻到这五年,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汶川,诠释着一个政党的庄严宣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穿越灾难,砥砺奋进,这一份信心沉甸甸。

把震后五年来的变迁放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考量,我们深信:多难兴邦。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中华民族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汶川灾区重建从一开始就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坚持全域全程搞规划、开门开放搞规划、高起点搞规划、突出特色搞规划。

今日汶川地震灾区,已难见满目疮痍的痕迹。如新北川县城的新村落融入田园风光,新城镇焕发勃勃生机。这个“新”,不是原样复制,而是脱胎换骨。

安昌河蜿蜒流淌,永昌镇展露秀姿。

北川新县城。永昌大道两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夕阳西下,北川人三三两两在安昌河畔、禹王桥边散步、品茗;“巴拿恰”商业街的广场上,成群结队的人们跳起羌族舞蹈。

“禹王桥上品香茗,巴拿恰街跳沙朗”,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惬意。 受灾群众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即便穿行在大山深处,也不时可见这样的标语:“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重上富裕路,一个不能少”„„

“三月的樱桃,五月的枇杷,六月的李子,七月的梨子,九月三十吃柿子,冬天还有猕猴桃。”这几句话,印在了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村民陈云高的名片上,“北川名气越来越大,来我们寨子的游客越来越多,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水果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带动了石椅村的农家乐发展。去年,这个共有328人的村子,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一省帮一重灾区,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对口援建,这一恢复重建中的制度创新,是我国抗灾史上的第一次。

山东—北川,广东—汶川,浙江—青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来自中东部地区的19个省市与四川18个重灾县及陕甘重灾地区结成对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对口省市派出得力干部和专业技术力量,投入财力物力,发挥自身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重建与发展并举,援建了一批工业、旅游、特色农业等项目,有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四川与援建省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由对口到全面、由重建到发展的深化和转变。

回望北川,从那一刻起的这五年,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特殊检阅,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的一次特殊检阅,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次特殊检阅,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一次特殊检阅。

有学者如此评价:在特大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力面前,中国执政党体现了卓越的“领导力”,中国政府体现了一流的“组织力”,中国军队体现了顽强的“战斗力”,中国人民体现了高尚的“互助力”,举国上下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

这是一种人民至上、众志成城的精神。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涉及范围广,建设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堪称人类救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在巨灾考验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尊重生命、关注民生、顺应民意、依靠群众,八方力量在这里汇聚,“人民至上”的时代强音在这里奏响。

这是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汶川、玉树、舟曲到芦山,中华民族顽强坚韧的民族品格、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应对巨灾时彰显,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汶川不哭”、“雅安平安”,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一条条发自内心的祝福传递着正能量。

这是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当来自北川、汶川的救援队冲到芦山地震灾区救援,当从甘肃赶来的志愿者谈卯成在芦山灾区为受灾群众免费理发,当成都街头自发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龙„„这种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大爱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洗礼。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验、一次洗礼、一次升华。五年,我们穿越灾难;五年,汶川浴火重生!

北川汶川告诉世界,凝聚“中国精神”,我们就能在面对灾难和挑战时书写“中国奇迹”;凝聚“中国精神”,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凝聚“中国精神”,我们就找到了强国之魂和富民之根,就拥有了托举“中国梦想”的最深沉力量。

在老北川县城的废墟上,我们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念前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百年不灭的梦想。五年来的抗震救灾让我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团结一心五年来的抗震救灾斗争,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活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一定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披荆斩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川,注定会见证着中国在中国精神的凝聚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个民族奋进的新起点!

第四篇:中国梦演讲稿:雷锋精神托举中国梦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不仅是对近代历史的深刻洞悉,也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意愿。雷锋精神是中国梦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这座永放光芒的灯塔。

中国梦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国家的前途理想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青年人也应该蓬勃向上,源源不断的为青春注入活力。在生活中践行雷锋。演讲稿之家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践行中国梦。随着国家发展至今,雷锋精神一直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中脚踏实地、实干精神、无私奉献等等,既是托举起当代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也是青年学生追求的重要理想。

现在学习雷锋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有规律的组织参加志愿活动,或者一些教育类、社会关怀类、环保类的活动。每次看到同学们为了给孩子们备课熬夜,为环保活动而奔波的时候,大家真的是在把雷锋精神内化成一种动力,一种为社会多做一些朴素小事儿的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是大家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为了这样一个更美好环境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雷锋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和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从校园走进社会,践行着雷锋精神。那个永远定格在22岁的年轻人,温暖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雷锋精神蕴含正直、善良、奉献和爱心,永远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演讲稿之家任何人从点滴的小事儿做起都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每个中国人无论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都可以有一个向往美好、幸福的梦想,雷锋精神助推中国梦,一个民族只有追随英雄的足迹向善、向上、向前,把雷锋精神践行在日常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践行在最平凡的岗位、最简单的事情,才能积聚起道德建设的正能量,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梦。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做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要向全社会传达温暖而美好的正能量。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实现中国梦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祖国的明天和时代的最强音,学习雷锋精神实现民族梦想,青年人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无论时代和环境如何变化,雷锋精神永远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的推动力量。让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让它成为构建和谐的磁力场,弘扬道德的航标塔。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孙来斌

2013-3-31 6:33:18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30日 11 版)十九世纪德国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及当代成就,对克劳塞维茨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的现代化。与欧美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有效启动现代化的时间要落后一二百年。因此,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缩短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依靠什么来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回答。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在于我国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发展经济学的常用概念,其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体说来,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也是当代发展理论的常用概念,意指工业化、现代化的后来者所具有的后发之益。总体看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作为反映发展中国家发展有利因素的两个不同概念,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一,两者都内在地包含着意识的因素或精神的因素,并且认为这种因素能够将其他因素整合起来,使其实际地发挥作用。从国际上看,二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对此给予了证实。其二,两者都是一国所具有的一种优势,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若能有效加以利用,就能实现一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三,两者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需要一国政府及其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种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

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几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要破解当前中国社会遭遇到的转型难题,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无疑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中国精神”。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上而言,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角度来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同理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民族精神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首先,它表现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屡遭欺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无形中催生出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起中国人民奋起直追,从而变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它表现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民族,是一个虽历经沧桑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民族。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追赶先发国家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的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弥合了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

时代精神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意味着发展。按照现代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的解释,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多年来,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被逐步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被逐步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被逐步革除,人们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振奋。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指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和技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拐点处,创新驱动是实现发展转型的必然之选。我们党对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同理想是鼓舞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关于理想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则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崇高的精神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精神,反映了人类崇高的追求,凝聚着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精神支撑和精神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在回顾我党历史时曾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理想信念的缺失无疑是一大教训。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事关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这项工作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体理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融汇了亿万群众的个人理想,具有强大的“指南针”、“黏合剂”、“凝聚剂”功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梦想最终就一定能够照进现实,中华民族最终就一定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正如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作者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中国古代月份别称下一篇:中国科技大学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