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运用歌唱呼吸达到自然歌唱

2022-10-03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为了唱歌气足、气长,总想吸得深,于是,吸气时有明显动作,吸得猛,吸得有声。吸后把胸高挺并有堵塞感,以为气吸足了,可唱时仍然气不通,声音紧,喉音重,气憋闷,甚至脸红。还有些学生每天.不断地坚持呼吸训练,其练习方法机械不灵活,没有把呼吸运用的要领掌握佳,一味地蛮练,除了引起身体僵硬的毛病外一无所获。许多学生由此而感困惑。如何在歌唱中走出呼吸的误区呢?讲究呼吸的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1 呼吸要“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心平气和,谁也不在乎怎样呼吸,却都会呼吸,都会用气来支持说话,进行人与他人之间的必要交流。人们对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声与气的配合都很熟练,无需考虑就很自然。但歌唱的呼吸就不同了,它在日常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在音高、音量、句子的长度以及用声的变化和控制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人一到唱歌时就不自然了,由于怕声音没控制,使浑身肌肉绷得紧紧的,气根本无法吸进去。或者因怕唱时气不够,急忙主动吸一大口,结果使气吸得更浅了。这种不自然状态下的呼吸,嗓子是紧的,声音也不会好听。因为在歌唱中只有呼吸得自然,才会有歌唱得自然。其实,人生下来就会呼吸,无须学习便运用自如,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许多著名歌唱家,他们的歌唱呼吸已从“本能”变为一种高超的本领,他们的声音美妙,呼吸自然,动作潇洒大方,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成为歌者典范。明代零权《词林须知》中也有记载,“优伶以之,唱者游云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这也说明任何美妙动听的歌唱,呼吸均应以自然为本,以自然生活呼吸为基础,同生活呼吸一样轻松自如,但又比生活呼吸更夸张、更兴奋,浑身充满气息。因为生活呼吸的任务是为身体供氧并排出废气,起呼吸循环作用,而歌唱呼吸的目的是适应歌唱的需要起动力作用,因而更深长、更饱满、更舒畅,也更具有表现力。这也是歌唱呼吸不同于生活呼吸的根本所在。而其相同的一面是:都应是“自然”的。

2 吸气要用情

歌唱中的吸气要求口鼻同时将气息经气管吸入肺部,无论吸气快、慢、多、少,都必须要保持呼吸器官的松弛、平稳、协调和自然。在教学中,我发现,越是呼吸有问题的学生,越是特别注意吸气。这样往往解决不了呼吸问题反而毛病越来越重。在歌唱中,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吸气,因而吸气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这种有感情的吸气肯定是舒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而是自然地流进去的,放进去的。如唱抒情歌时,美的感情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会像“闻花”一样吸气,唱喜悦欢快的歌时,你会像发现新鲜事那样让你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时,你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本身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充分而自如。这种“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吸气,同时也克服由于呼吸不当而引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

3 呼气要彻底

在歌唱中,吸了气马上就唱,唱完又吸,吸完再唱。整个歌唱过程也就是吸唱的交替过程,而呼气就是在唱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歌唱就是如何呼气,呼气的好坏也就是歌唱的好坏,可见呼气的重要性。由于呼气完全由唱所代替,常常不被人注意,往往造成呼气不彻底,残气遗留体内,使歌唱不能正常进行,造成气不够或憋闷现象。单就呼与吸的关系加以分析,我认为,呼吸应先呼后吸,主动地呼,被动地吸.只有呼得舒服和充分。在歌唱中,二氧化碳不呼出则氧气就吸不进去,越唱气就越放不下,胸部憋闷,头昏,有人甚至会晕倒。这除了心理紧张因素外,与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氧气不足是大有关系的。因此,在歌唱中呼气一定要彻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头脑清醒,心胸舒坦。在具体歌唱中,如果说吸气可依据下一句所表达的歌曲感情和用声的需要而有所不同,那么,呼气就要彻底,在句子结尾体现出来,不仅在激情,大声、高亢、长句时要呼得彻底,在深情、轻声、低音,短句时也要呼得彻底。这样、歌唱者就能在歌唱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感觉。

4 呼中有吸,吸中有呼

歌唱是靠有控制而流动的气息的推动力,把声音源源不断地发送出去的,并且一个比一个音发得更远,使其具有连贯、自如、流动和致远性。在歌唱中,气息不流动,声音就发僵、发直;不控制,气就不够用;同时,在音量的对比,音色的调配和情绪的表现上,就不能伸缩自如而缺乏表现力。气息支持来源于呼与吸的共同协调,呼又是由唱来完成的,所以,在歌唱中要尽量想着“呼中有吸,吸中有呼”的感觉,即唱时要一直保持吸气的状态或在吸气的状态中进行歌唱,使呼与吸形成一种对抗。这种对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气息有了支持,歌唱就有了动力,有了生命。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常不能获得呼吸支持的原因,就在于只重视怎样唱出,而忽略了吸气状态的保持。呼与吸.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正如沈汀教授所言:“歌唱就是呼的肌肉和吸的肌肉的对抗平衡,呼吸就是呼与吸的对抗产生的压力。有了这种对抗力,气息就能得到控制。歌唱呼吸运动的对抗、平衡如同放风筝。在放风筝时既要把风筝拉住,又不能拉死。拉线的张力与风筝飘飞的升力之间存在对抗与平衡。继而想象歌唱呼吸中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之间的对抗、平衡原理。从肌能上看,吸气的肌肉是横隔膜,呼气的肌肉是小腹肌。也就是说,吸气是由横隔膜控制的,呼气是由小腹控制的。歌唱中,当横隔膜下降时,小腹就要有一种推气作用。如果只有横隔膜的控制而没有小腹的推气,气息就会跑光的。因此,“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才能形成呼与吸的对抗作用.产生气息的“支持点”即“支点”。有了”支点”就可以用最少的气息消耗,唱出最大的能性来,使气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控制好气息也就是控制好了声音。对一个歌者来说,有了控制的声音,产生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巨大的。同时,这种“呼中有吸,吸中有呼”的状态下的对抗力,要随歌曲、乐句、高低、力度、速度、字音、旋律变化的不同加以调节,使气息更加深沉,给歌唱注入活力。

5 换气要“有情、有意”

由于歌唱中的换气牵涉前句的“呼”与后句的“吸”,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前句积累下的力量全部排除;二是充分吸进。新鲜的气息,使演唱始终轻松、舒畅。在歌唱中,常见一些人唱完一句后的感觉和力量仍然保留着,气息停滞,快到下一句时再吸,换气不及时。而有的虽及时换气但吸得短促,气不充分,头几句还好,随着乐句的逆行.换气越来越浅,唱到后面就觉得很困难。气换不好,歌自然就唱不好。因此,我认为换气的最好方法是:换气中要有“情”,换气前要有“意”,如果说用”情”的吸气能使气量和深度完全符合歌唱的要求的话,那么换气更需要在“感情”中进行。激动时气息有弹力,换气就急促而强烈;忧伤时气息平衡,换气就深沉而缓慢。带着歌唱的感情去换气,能把前句歌唱以“感叹”的形式收尾.彻底砰出余气,使身体放松;更能使下一句的吸气置于感情之中.使气量和浓度恰如其分,不慌不忙,从容自如;同时又能使换气与表达歌曲内容融为一体、不因换气而割断歌曲的连贯与完整。所以,换气中要有“情”。

换气前要有”意”是说。在换气前事先要想好“换气点”即“气口”。什么地方换气最适当,后面的句子需要多少气量,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调节气息,要做到心中有数。初学者常常会出现多换气、乱换气观象,造成歌唱支离破碎,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换气点”的选择要依据节奏、句法等来确定。一般是一个乐句换一次气。如果乐句太长,当中可缓一口气,俗称“偷气”。换气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换气,一切都应在“有情、有意”中进行。有了“情”。换气的方法会自然而生,有了“意”:会使换气掌握在控制之中。这种“有情、有意”的换气,可以达到《度曲须知》所言的“忙中吸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所述的这种巧妙呼吸的运用,可以使歌者、学者一改以往教条的呼吸模式,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歌唱呼吸的真谛“支持”,从而少走弯路,成就高超、娴熟的歌唱技能。为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

摘要: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与基础。然而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走入一些误区,有些老师在教学生气息练习时,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虽然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歌唱的正确要求是:呼吸要自然,吸气要用情,呼气要彻底,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作为声乐教师只有秉承着正确的教学要求,才能将自身从歌唱呼吸的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然呼吸的要点,从而引领学生走出歌唱呼吸的误区。

关键词:歌唱,呼吸,运用

上一篇:浅谈高三平行班的数学教学下一篇:正畸治疗中拔牙病例的支抗设计及支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