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

2022-06-28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_《分数的初步认识》判断题

判断题

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把一块月饼分成6份,其中5份就是

56.(

)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小.(

) 3.79读作9分之7.(

)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8块,小华吃了3块,小华吃了这个西瓜的38块.(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这个圆的

35.(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与态度

1.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动动手

师:来,小朋友们,我们做个小游戏来给自己加加油! 你们棒不棒? 生:棒

师:那好,我们给自己加加油,棒,棒,我最棒! 生:

师:现在我们在后面加一个“耶” 生:

师:现在我们不说只拍手,但老师只想听到整齐“耶” 生: 师:现在我们说,也不拍手,我们一起说“耶”

(二)动动嘴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

师:这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生:

(歌曲音量调小)

师:在取经途中,他们路经了一个苹果园,贪吃的八戒和悟空就自告奋勇地说:让我们俩去摘苹果吧!悟空一个跟斗就摘了4个苹果,师父问,你和八戒俩平均分,每人能分几个?

生:2个

师:悟空调皮地说:”当然是2个”,紧接着八戒的九齿钉耙一挥,就来了2个苹果,师父又问,你们俩平均分,每人能分几个?

生:1个

师:八戒挺着肚子说:“1个”,分完后,他们俩就边摘边吃,不一会儿,果园里的苹果都被他俩吃光了,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仅剩的一个苹果,那这一个苹果到底给谁吃呢?

生:师父吃

沙僧吃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尊老爱幼,那如果要平均分给师父和沙僧,该怎样分呢? 师: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生:每人一半

师:一半用数学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

(三)新知呈现

师:那就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写作1/2 。

师:现在八戒又饿了,他也想吃苹果了,那现在有几个人来分这个苹果? 生: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现在小朋友们和同桌试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5份、6份,说一说。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板书:像1/

2、1/

3、1/4 、1/

5、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分数都是怎么写的?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一起来,先写一小横,这小横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接着写横下面的数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小横上面的数1,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师:小朋友们,你会写会读分数了吗? 生:

师:好,现在把你们小手拿出来,我读你们写。我写你们读。

(四)折一折

师:正在这时,果园的主人回来了,看到光秃秃的果园非常生气,他恶狠狠地对师徒四人说:“你们必须完成我交代的任务,否则你们谁也跑不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生:

师:第一个任务“折一折” 拿出一张纸片折一折,把它的1/4涂上颜色,在小组内交流,(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 好,时间到。这位同学你把任务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纸片的图形是(),他把图形平均分成了()份,涂色的部分占了1份,涂色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对,这位小朋友特别棒,也非常乐于助人。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愿意帮助唐僧师徒四人呢?要不同的折法,你来。 生:

师:小朋友们都特别地能干,现在我们来帮他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吧!

做一做

师:好,我们帮他们把任务完成了,现在把纸片收好。

这组的组长特别能干,把卡片都收拾好了,而且每位同学都坐得直直的。

(五)总结

在帮助唐僧师徒四人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快乐吗?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王成相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老师想做个小调查,愿意配合我吗?(愿意)认识喜羊羊的举手,它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羊。老师采访一下,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喜羊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在这部动画片里还有哪些卡通明星?(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算一算,刚才我们一共提到了几个卡通明星(4个),那老师往这一站,有几个人(1个),看来今天我们不愧是上数学课,老在和数字打交道,老师再采访一个与数字有关的问题,今天来教室上课的有多少人?(36)像我们刚才提到的4,1,36,还有很多我们原来学过的数,比如100,1000等等都可以用来表示完完整整的物体的数量,我们叫它们整数,那整数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所有物体的数量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呢?学了今天这一课,谜底就自然揭晓了。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的卡通小明星今天也来到了这里和大家见面,是谁呢?喊出它们的名字(懒羊羊,沸羊羊),星期天,懒羊羊和沸羊羊相约到青青草原上去郊游,他们带了4个月饼,把这4个月饼分给两只羊,你有哪些分法?(课件出示)

师问:怎样分才算公平合理呢?

生1:懒羊羊3个,沸羊羊1个。 生2:懒羊羊1个,沸羊羊3个。 生3:懒羊羊2个,沸羊羊2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最公平,最合理?(第3种) 师:为什么?(因为两只羊得到的月饼同样多)

师:在数学里,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怎么分?(平均分——板书) 师:刚才我们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只羊,就表示把4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两份)每份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边回答边用手指将得数比划出来。(2个)(课件演示)

师:正当懒羊羊和沸羊羊想好分月饼的方法,准备分月饼吃的时候,可恶的灰太狼出来了,它偷偷的拿走了两个月饼,现在它们只剩下两个月饼了,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只羊,每份是几个?(1个)(课件演示)

师:狡猾的灰太狼实在太可恶了,它趁懒羊羊和沸羊羊不注意,又偷偷的拿走了一个月饼,可怜的懒羊羊和沸羊羊现在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板书),每份是多少呢?孩子们,发扬你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再帮它们分一分,好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请同学们还是边回答边用手指将得数用手指比划出来。(半个)

师:半个月饼为什么不能用手指比划出来?(因为不足一个)

师:半个月饼怎么分呢?假如给你一个月饼,你从什么地方分能得到半个月饼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圆片纸,把它当做月饼去分一分,注意,在分之前,老师有一点温馨小提示。(课件出示)(同学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就可以分了,分好后,请用彩色笔将折痕描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分完后,请一个同学上展台展示,并问:现在这个月饼已经平均分成了两份,你能将这两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师质疑:孩子们,半个月饼还能用我们刚才说的整数表示吗?(不能)那半个月饼怎么表示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半个月饼吗?

师:孩子们很聪明,都在积极的想办法表示半个月饼,老师还有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表示半个月饼,那就是用分数表示。(板书)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1、认识

2师:用分数怎么表示半个月饼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好了,一个我们原来不认识的数即将出现在眼前,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刚才我们把一块月饼怎样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每只羊得到了其中的几份?(1份),演示完后分数也就写出来了,然后告诉同学们,这就是用来表示半块月饼的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后生齐读几遍)。

师:我们一起来将刚才分月饼的过程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好吗?(边用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

师:老师有一点不明白,它的是指谁的呢? 生:这整块月饼的。

师:你觉得这段话里面哪个词语特别重要? 生:平均。

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师:我们刚才总结的这段话就藏在数学课本92页,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拿出笔,边读边在书上把这段话勾画下来。

生读完后,师说:请同学们把书关上,拿出我们刚才分好的月饼,在其中一份上写上,边写边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么写得。

写完后展示一个同学的,并问:你们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

学生找到后师指着月饼讲:这一半是两份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这一 半也是两份中的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一个月饼有几个(两个)。

师:我们刚才用表示半个月饼,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比如说半个西瓜,半块苹果,你想用表示什么?(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2认识

师:懒羊羊和沸羊羊正准备分月饼吃的时候,喜羊羊和美羊羊也来了,有好14121212121212121212121212

东西应该大家共同分享,那现在这块月饼该怎样分呢?(平均分成四份)。(课件演示)

课件出示文字:“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1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将答案填在书上。(板书)

4()1师:我有一张正方形纸,我想得到它的,怎么办?

4生:把它平均分成4份。

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在折之前,老师问

(折完后将不同的折法张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张贴的图问:老师有一点不明白,这几种折法不同,凭什么说涂色部分都是这个正方形的?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哟,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再指着黑板上的一种折法问:刚才这位同学将正方形对折一次,能得到几121分之一?()(板书)

81414141414分之一?()对折两次得到了几分之一?()如果再对折一次呢,能得到几

121418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讲:同学们,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分数里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中间的线表示平均分。 生2: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生3: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四、动手练习,巩固新知 以下三题学生动笔在书上完成。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课本93页做一做) 2看分数,涂颜色(数学书96页第1题)

3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数学书96页第2题)

五、迁移运用,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学的真棒,愿意继续挑战吗?(愿意)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里小朋友都在开心的玩耍,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生自由发言)(要求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

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你能大声的说出你在上面看到了几分之一吗?(课件出示图片)

说完后小结:看来身边处处有分数,只要你们睁大慧眼,用心观察,就一定能有所发现的。

师再指着板书说:同学们,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能随意的说出几个分数来吗?(学生自由举例)

师再问: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不能)

师:谁能说说,分数有多少个?(无数个)(在板书上又加上省略号) 学生答完后表扬学生:你真棒!发现了分数有无数个,当然,今天来上课的50个同学(指着黑板上课前交流后写在黑板上的50)个个都是好样的,你只是50个同学中的一份子,那你就占了整个班集体认识的多少分之一(五十分之一)。再问另一个孩子:你是班上的五十分之一吗?孩子们,你们都是这个班集体的五十分之一50个五十分之一就组成了我们这个优秀的班集体。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举个别例子打开学生的思路)

六、总结回顾,回归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只学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板书)。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发现关于分数的更多学问。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像

11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48121418(贴学生折的图)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发表时间:2014-1-10 14:42:57

访问次数:25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这节课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分数,使让学生了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经历对分数的探索、发现、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直尺(书写)分数卡片(读分数) 学生:学习纸,一支彩笔,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师:同学们,有谁帮妈妈做过饭?你会做什么?

生:我会炒西红柿。 我会做蛋糕。我会„„

师评价:真不错!看来你们不仅是妈妈的好帮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 小明也跟妈妈学会了做菜,今天他请朋友到家中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请小军和小红2人来做客,为他们准备了4个鸡翅, 2杯果汁和1个月饼。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明要把鸡翅果汁和月饼分给2个人,可以怎样分?

【评析:通过和学生谈话,学生通过熟悉的分鸡翅,分果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食物能进行平均分配,为学习分数的意义打好基础。】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理解“平均分” 师:现在就帮他分一分。 (学生举手,教师指定)

生:把4个鸡翅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2个。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完整的 再来说一说?(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 师:还要分?

生:把2杯果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一杯。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分法?(教师指说理由) 生:同意! 师:你来说说。

生:同意,因为这样分很公平。 生:同意,因为这样分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对,在数学中,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时我们分东西时,经常用到这种分法。(教师板书平均分) 2.认识

师:还剩下一个月饼,该怎么办? 生:把月饼一切两半,每人一半。 把月饼从中间分开,每人半个。 师:(课件)从哪儿切? 生:中间。 师:为什么呀?

生:只有从中间切才能一样大。

师:是这样吗?(课件把月饼从中间分成2份。)你分得2份一样大,说明你在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好。谁来说说我们把月饼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你找到一半了?

师:每份都是月饼的一半。一半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

师:刚才平均每人分2个鸡翅,我们用2表示。每人分一杯果汁,我们用1表示,那这一半该怎么表示呢?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整数表示事物的量开始,提示出当整数不能表示一些事物的量时,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事物的量,让学生感知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学生由“分月饼”的情境,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到一半,让学生经历由整数扩展到分数,设计一半表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的数学化的过程。】 (1)创造符号,发展符号意识

师:请你想一想,你想怎样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一点时间)我看到有的同学有办法了, 想好的同学把你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来。比比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 (学生创造符号教师巡视。)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

师:老师看到我们同学都很有创造力,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 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什么意思?

(学生出现的符号 )

(展示学生的创作要有顺序,直观-抽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出现画图,要求学生能够说清楚意思,大多数学生在画线表示平均分,让学生指指一半在那里。个符号可以表示一半吗?)

0.5,学生会觉得不到1,比0要多。或者1÷2=0.5

师:你会用算式计算表示,这个数可以表示一半,我们以后会学到。 出现 2份之一,或 请学生说明白意思。

(多进行生生互动,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道理吗?他的想法你同意吗等等。) 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你的想法非常好,已经和数学家想的很接近了。 出现 请学生说说意思,自己想的?还是在哪里见过?(大部分学生会看书知道的) 师鼓励:多读书多学习会丰富我们的知识。

师:你们很有办法!为了更加科学简便的表示一半,数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思考、改进终于创造了这个数 来表示一半。数学中这样的数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认识这个新朋友(教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析:这个环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些表示一半的符号,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图形表示到符号表示的转化过程。实际在创造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体会的更加深刻。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互相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也能取法现,去创造】。

(2)读、写 ,结合实例初步体会意义 师: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你能用这个分数来表示吗? 也就是月饼的 ,那另一半呢? 生:也是月饼的

师:你能完整的说说 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 ?

学生一起说,教师进行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师:这个分数这样写?先画横线,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表示一共分成2份,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请你在练习纸上写一遍。 谁来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读时要从下往上读。)

师:我们用 表示月饼的一半,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你会表示? 生;也可以用 表示 。

师:想想看,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一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的 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桃子的 。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西瓜的 。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纸的 。 教师小结:现在你认为 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 。 师:黑板的 表示什么?教室的 表示什么? 生:把一个黑板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黑板的 。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层层深入,从月饼的 到生活中物品的 ,到图形中的 ,丰富了对 的表象,不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 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从学生发言中看出他们对分数的意义越来越明确。】 (3)动手操作,探究分数意义

师:认识了 ,你会表示图形的 吗?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折出它的 ,并用彩笔画上斜线。开始吧!

(教师巡视看谁做的又好又快,并提醒做得快的同学想一想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教师请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上黑板) 学生汇报:

生:我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师:你认为他说的怎么样?

生:我把三角形的纸左右对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生:我把圆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了个动作。——对折。为何要对折? 生:对折才能分得一样大。是平均分. 师:这是大家的作品,多漂亮啊!请你仔细观察,你们选择的图形相同吗? 生:不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再看每人对折的方向相同吗?

生:不同。(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对角线对折) 师:平均分后,每一份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既然有这么多不同,为什么都表示 ?

生:因为他们都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就是图形的 。 师:涂色部分表示 ,另一部分呢? 生:也表示 。

师总结:通过折纸我们发现了,不管什么图形,不管你怎样折,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4)辨析练习,强化认识

师:小明认识 后也找到一些图形的 ,他找的对吗? 学生判断: 2·3√ 1和4×

教师: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明确只有平均分2份,才能用分数 表示。

【评析:折一折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对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为何都表示 的质疑,课堂中学生能概括出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2份,其中一份就是 的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能正确把握了分数的本质特征。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数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几分之一

师:小明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看看他为小伙伴送来了 ——(学生看图一起说)面包和蛋糕。 请你仔细观察,你能想到几分之一?

生:我想到 。因为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 面包的 。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

生:我想到 。因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 。 师评价:祝贺你,你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又认识了一个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图形再来折一折,你能折出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教师有要求:请折好的同学认真数一数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一。并把这个分数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动手,展示:评价。

师总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图形的几分之一。 2.认识几分之几

师:如果在你的图形中再涂几份,涂色部分会是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表现太好了,刚才我们看到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一份就是蛋糕的八分之一。现在你来看看又能想到哪个分数? 生:八分之三。

师: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 ,3份是蛋糕的 。 生:我还想到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尝试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看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横线。都是3部分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写法上找相同。 师:请你认真看自学。

课件呈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看课件自学。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介绍一下?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精彩之处在于学生在已有经验与数学化思维联系上合理迁移 为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后,进一步迁移联想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并在动手创造中发现十六分之

一、八分之三等分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概念,应用概念 教师:让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看图写分数

2、我们再来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条。请你估一估红色部分大约是纸条的几份之一? 学生看图先进行估计。红色的纸条可能是三分之一。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师:黄色的纸条呢? 生:我感觉大约是四分之一。 生:我估计是六分之一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呢? 生。我看的。

师:这个同学是用目测的方法来估计的 生:我用手量的。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觉的黄色部分是红色的一半,红色部分是三分之一,黄色部分就是六分之一。 师:这位同学是通过什么来估计的?(算一算,推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推理是否正确。 课件演示。验证,

师总结:看来估计的时候不仅仅只靠眼睛观察还要进行比较推理,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这也是的认识分数的好方法。

【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估一估的设计,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是纸条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

我知道只有平均分后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分数表示。 我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我会折一折表示其中的分数。 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方法认识这么多的分数。 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再来继续研究。

【评析:学生能对本课进行全面反思,通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反思,进一步积累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了反思意识,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分数 的初步认识 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1 每份是它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李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内容充实。《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老师把生活中的“鸡翅”、“果汁”、“月饼”、“蛋糕”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作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二、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认识的分数,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李老师以1/2这一突破口展开教学。首先从创设一个分“鸡翅”、“果汁”的情景,激发学生分东西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想办法分月饼,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然后顺势导出要平均分,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出现分数,体现了分数的实际需要性,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李老师又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反思刚才的活动过程,“图形、折法、大小都不同为何都能用1/2来表示”,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等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三、多向互动、精彩生成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李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老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已知”,架设探究“未知”的桥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去探究,去发现,使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巩固练习3中老师设计的“估一估: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四、注重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充分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李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李红老师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在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尊重。每个孩子不仅在课堂上享受到尊重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学习成果,这一切的获得是来自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中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我能行”,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91~P93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具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现在老师这里有6个月饼(6个月饼模型),想把它们平均分給2个人,应该怎么分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分一分。(去掉4个月饼之后)那现在2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分几个呢?(再去掉1个月饼)那1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又分多少呢?(强调平均分)

生:一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个人只能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 师:那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一半吗? 生:不能。 师: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 认识图形的1/2 师:(1)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一半。(出示一个圆形)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 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1/2”。(板书:‘1/2’)我们把它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2)“2”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是总的份数;“1”表示2份当中其中的一份。左边的一份我们可以用分数“1/2”表示,右边的一份我们同样可以用“1/2”表示。

(3)在这里我们用“—”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叫分母。 “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

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分数。同学们注意了,我们在读分数的时候要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4)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它表示什么含义呢?(请同学回答)(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 (5)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它表示的含义。 2.创造图形的1/2 师:(1)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图形,我把它发给大家。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折出这些图形的1/2呢,大家动手折一折,用自己喜欢的折法。

(2)折好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折的?哪一部分表示这个图形的1/2?

(3)现在老师请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请若干学生回答) (4)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图形形状也不同,那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呢?(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5)现在老师也忍不住想要来折一折(拿起一个正方形的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来,举起一块说是‘1/2’)(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3.判断分析

师: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中,涂色的部分用1/2表示对吗?为什么?

三. 迁移类推,引导探索

1. 认识1/4 师:(1)刚才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我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并且我把其中的一份涂上了颜色,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一个什么分数能够表示这其中的一份呢?

(2)那谁能说说这个1/4具体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

(3)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些部分也表示这个圆的1/4? 2.探究1/4 师:(1)同学们现在又认识1/4,那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图形再来折一折,折出这些图形的1/4。

(2)折出来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换图形,再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一折。 (3)请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折法。 3.发现分数 师:(1)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同学们折一折,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图形发现一个新的分数。

(2)请同学展示,交流成果,说一说这个分数是多少,你是怎么发现的?并且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3)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分数,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四. 总结

1.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么你在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呢?能给大家分享分享吗?

2. 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折一折,看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上一篇:房屋产权人同意书下一篇:辐射防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