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山洪常识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防御山洪常识范文

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一、什么是山洪灾害?

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成因:

1、持续或短时强降雨

持续降雨或短时强降雨汇聚成地表径流,导致溪沟水位暴涨,产生溪河洪水;洪水挟带大量砂石成为泥石流;因降雨导致山体松动滑落,形成山体滑坡。溪河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摧毁房屋、田地、公路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蓄水工程溃决

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突然溃决垮塌,水流突然涌出,形成溪河洪水,因其流量大,流速快,有时会诱发泥石流、滑坡,造成灾害。

三、山洪灾害的种类

1、溪河洪水

暴雨引起山区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是山洪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溪河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大等特点,常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甚至可能导致水库、山塘溃决,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很大。

2、滑坡

土体、岩块或斜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发生整体滑动形成滑坡。滑坡发生时,会使山体、植被和建筑物失去原有的面貌,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暴雨汇集形成洪水、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成为泥石流。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迅猛、动量大的特点,并兼有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常常掩埋掉一个村庄或城镇。

四、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1、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各级政府要在县、镇、村、矿业、工厂、机关、学校、企业的广大群众中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要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2、制定预案,落实责任

要事先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各级各类责任人和应急处臵措施。

3、发生暴雨,高度警惕

降暴雨时,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和山体有无异常。特别是晚上,更应十分警觉,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做到日不闭户,夜不上床,河不行船,桥不通行,日夜巡查。

4、及时预警,迅速传递

观测到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的降雨量,要立即采取鸣锣、放铳、打电话、广播等预先设定的报警措施,迅速向可能受威胁的居民传递警报信息。

5、水库山塘,加强防范

发生大暴雨时,要加强对水库山塘水位、渗漏等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要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

6、遭遇山洪,果断躲避

1)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

2)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3)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7、组织转移,有条不紊

安全转移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8、洪水围困,理性求救

遭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9、住宅被淹,有效避险

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10、住宅基地,合理选择

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的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

11、修路架桥,科学选线

修路、架桥等,要避开山体易滑坡、崩塌区域,特别是不能侵占溪河滩地。

12、行洪河道,严禁弃渣

严禁向溪流倾倒垃圾、工程渣土等废物废料堵塞河道,严禁侵占河流滩地。

13、自然生态,人人保护

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破坏自然生态行为。

14、如何观察天气征兆躲避山洪灾害?

山洪发生前一般在当地或邻近地区有强降水发生,注意观察天气征兆,可以提前躲避一些山洪灾害。

在春夏季节,当观察到下面几种天气征兆时应加强对发生山洪的警惕性。

1)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有困难,一般是低气压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

2)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降雨发生。

3)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

4)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不断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5)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15、滑坡崩塌的前兆特征是什么?

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包括:

1)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土体隆起;

2)后部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快速下挫,土体出现松动、小型坍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摩擦错动发出声响,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

4)出现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复活,或井(泉)突然干枯,或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等异常现象;

5)出现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能入睡,鼠蛇乱窜,树木枯萎或歪斜现象;

6)临滑前,滑体的水平位移量或是垂直位移量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包括:

1)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脚出现新的破裂现象,存在异常气味;

3)岩石不时发出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16、滑坡体附近居民发现异常如何处臵

因各方面条件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仍然居住在受山体滑坡隐患威胁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可能全部异地搬迁。这些农户在平时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通常发生最多的是山坡前沿部位有崩塌)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确定好专人留守现场仔细观察险情变化,根据险情变化情况、政府部门及专家提出的处理办法,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

17、山洪易发区居民汛期如何加强防范?

进入汛期后,山洪灾害频发的地方,无论是危险区还是警戒区的居民,都要随时提高警惕,牢固树立“严密防范,常备不懈”的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

一。经常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灾情预报,密切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居住地属于危险区的居民,必须事先认真熟悉居住地所处的位臵和山洪隐患情况,确定好应急措施与安全转移的路线和地点;还需勤于观察房前屋后是否有山体开裂、沉陷、倾斜和局部位移的变化;是否有井水浑浊、地面突然冒浑水的现象;是否有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等。发现明显的前兆,就应迅速果断地撤离现场。居住在警戒区的居民,也应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安全转移的必要准备,特别是现金应尽量存入银行,不要藏于家中。

18.如何躲避泥石流

当得知某区域一段时间内将发生泥石流时,应对该地区采取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臵要避开沟渠凸岸和陡峭的山坡下,应安臵在距离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位臵较高的阶台地上。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泥石流沟向上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19、个人应做好哪些山洪发生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在山洪发生前,必须做好以下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每个人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二是无论是居住场所还是野外活动场所,都必须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三是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四是根据自己的判断,一旦认定情况危急时,除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外,应先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五是事前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20、遭遇山洪灾害时怎样报警?

山洪灾害往往是始发于某一地点或部位,迅速形成洪水、泥石流,袭击下游沿线,该地的监测责任人或最先发现灾害的村民能否在山洪灾害初发时快速、准确地报警,至关重要。首先在平时应做好宣传训练,使群众了解熟悉报警信号和应对办法;一旦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居民,就要采取急骤鸣锣、放铳、打电话、拉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知道的信号,责无旁贷地迅速向下游居民报警,同时向当地政府及三防部门报告,以便政府和三防部门立即向下游更大范围施放警报、广播通知或通讯报警,组织抢险求援。

21、深夜凌晨遭遇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根据深夜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造成死伤惨重的历史教训,凡是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晚上更应十分警觉,加强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带落脚,设法与外部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22. 山洪高发期间,如何防御病险水库致灾?

在山洪高发期间,要特别注意防范病险水库失事。首先在汛前要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彻底了解水库的病险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度汛方案和水库下游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储备足够的防汛抢险器材,保证防汛交通、通讯、报警的畅通。山洪高发期间,要安排专人看守,随时掌握水库的运行状况,严格按度汛方案要求进行调度,遇有险情,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三防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做好排险处理;同时,应紧急疏散下游群众,防止发生意外。

23. 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果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信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争取尽早获救;同时要寻求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24. 水库塘坝出现险情如何处臵?

水库塘坝出现险情一般有:管涌、滑坡、沉陷、开裂、决口、涵闸被堵无法泄洪造成漫溢等,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险情,应采取如下措施:

泄洪——通过涵闸或溢洪道泄洪以降低水位,减轻对大坝的压力,若涵闸被堵无法泄洪,应选择水库塘坝以外的、开挖工程量小的地方开沟泄洪,并立即截断外引水源。

抢险——组织抢险队对险工、险段全力抢险,直至完全脱险。

转移——若水库山塘库容大,险情严重,下游民宅或重要设施较多,则应一边抢险,一边组织疏散,转移群众至安全地方,减少人员伤亡。

值班——排险结束后,要派人对水库塘坝24小时不间断地值班,观察险情的变化发展情况,直到大坝可以恢复正常运行为止。

纳溪区水务局

2010年4月20日

第二篇:山洪灾害防御纪律

为及时、有效的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汛期,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村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纪律:

一、村各组实行24小时值班(6月1日至9月30日),确保通讯畅通。

二、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三、重要情况严格按照信息报送制度,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四、在暴雨天气,村村防汛责任人和监测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五、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做到入户、到人。

六、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离岗位、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逊镇政发[2012] 号

关于印发《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

通知

各村(屯)及相关单位:

现将《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逊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逊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主要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2、编制原则

本预案的编制原则: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布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防洪。

3、法律、法规依据

本预案编制所依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二、实施责任

1、本镇镇长对本预案负总责。

2、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防汛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防汛法》及本预案的规定和防指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汛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条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基本情况

1、自然经济社会情况

逊河镇管辖1个社区居民委,9个行政村,13个屯。现有居民3536户,107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镇内人口936户,3942人。全镇人口由汉、满、蒙、达、回、鄂伦春、朝鲜,锡伯族组成。拥有耕地面积144360(9624公顷)亩。境内区域为丘陵地貌,山峰起伏不断,地质构造主要为岩体云母二长花岗岩,岩面多为均质土壤,植被良好。森林资源覆盖率达65%以上,四季变换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高气温为34℃,极端最低气温为-3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3天,区域内的洪水主要是峰面雨形成,以前者为主多发于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2、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⑴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

7、

8、9三个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我镇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都集中在

7、

8、9月,给山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⑵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我镇多个村屯为山地丘陵地形,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⑶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镇广大山区山高坡陡,溪河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

⑷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山洪灾害原因:

⑴我镇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⑵、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镇山丘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表面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⑶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镇属于第四积温带气候区,每到汛期,特别是主汛期

7、

8、9月),我镇范围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

⑷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导致山体滑坡,易山洪暴发。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发生多为山体滑坡,根据土地管理部门调查确定我镇有大公河、小公河、西兴村三个村处为地质灾害点,并制定了群众安全转移预案,现防范主要为非工程措施

四、实施措施

1、组织指挥机构

镇里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山洪期间的各项防御工作。机构组成:

指挥长:孔志伟(镇长)

副指挥:李佩清(镇人武部部长)

徐文胜(镇分管水利工作领导)

刘 锐(镇分管土地领导)

监测组:各村村主任

信息组: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

转移组:各村民兵营长、村干部

调度组:党政办、民政办、水利站

保障组:土地所、卫生院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黄潭镇政府办公室,由连炎平负责具体事宜。

2、职责和分工

监测组:负责辖区雨情、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监测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人员的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的搬迁建设及新建房屋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的信号(手机、鸣锣)发布报警信号。

五、监测预警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2、实时监测:对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3、及时传输监测信息,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发布通知相关村庄、人员做好山洪防御前期的准备工作。所在村应组织人员开展巡视,对可能威胁群众安全的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组织群众撤离,并上报乡主要领导。预警发布及程序为县――乡――村――组――户的顺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级防汛指挥结构。

六、转移安置

当发生山洪灾害时,根据预警的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先转移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转移的地点、线路遵循求近、安全的原则,转移的工作采取镇、村组织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听从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

七、抢险救灾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如预警信息、转移线路、地点、交通等

2、抢险救灾的工作机制、方案,做好包括人员的组织、物质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工作。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4、做好对紧急转移人员的临时安置、食物、用品、卫生防疫的工作,及时抢修水、电、路等通讯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汛前,镇村应组织人员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及时修复,对一时无法修复的应安排专人负责防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宣传山洪的发生性质、转移形式、救护等,每年开展1-2次救险队伍的演练。

九、责任追究

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发生汛情时,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篇:***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为有效防治我村山洪灾害,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县上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特定本预案。

一、***村基本情况

该村距镇政府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水田90亩4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重点监护对象(2名五保户)。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1、工作机构:

在镇人民政府山洪灾害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本村成立了应急工作组。

组长:

成员:

2、应急工作组及成员职责

应急工作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山洪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山洪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每天执行“零报告制度”。

民兵连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组织山洪灾害临灾抢险、排险。

村民小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内山洪灾害点监测和其它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响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山洪灾害灾情。

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在应急工作组组长指挥下开展工作,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工作。

三、救灾抢险

1、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山洪灾害点的监测,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地段的巡查,特别是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发现险情征兆,由村民小组长立即鸣锣报警,并组织受影响群众迅速撤离,同时向乡人民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调查选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安全。

2、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正常情况下每十天监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强监测、巡查,每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提高警惕,加强观察,发现险情立即报告。

3、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后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四、保障措施

1、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教育村民充分认识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不断提高村民自我防范意见。

2、措施到位。山洪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山洪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测到位,并向村民公布。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发生的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订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甘肃省河(洪)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1.2.2《兰州市城关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市设计院《防洪规划报告》等资料。

1.2.3《防洪标准》等有关规范和标准。

1.2.4城关区防汛办发[2008]04号文、[2008]05号文。

1.3编制原则

1.3.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区域内发生的由于自然人为因素导致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及预案的编制。

2组织指挥体系

2.1组织指挥机构

为了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须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组织和协调具体的山洪灾害应急预案。防汛指挥机构中指挥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30人)和多名信号发送员。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由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主任及群众组成。

2.2职责和分工

2.2.1街道指挥机构在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街道和社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区防汛部门等有关方面汇报,并首先启动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2.2.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泥石流活动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街道防治、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雨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转移按照指挥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负责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遭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2.2.3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

总指挥:王立元团结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

副总指挥:陈陇团结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锡宝团结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

监测组:

陈永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

龚欢迎街道党办主任

汪玉霞街道行政办主任

信息组:

转移组:

调度组:

保障组:王素君

白玫城管办干部高洪艳行政办干部丁维平行政办干部张文博天平街社区主任邸军梅定西二支路社区主任王俊明天水南路社区主任魏士杰红星巷社区主任倪玲定西南路社区主任王晓英团结新村社区主任黄琳城管办干部 李恒劳动保障所干部 综治员10名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 张小珍 街道计生办主任 何英 八一社区服务站主任

综治员10名

信息发送组:龚欢迎 街道党办主任

杨芝胜 街道综治办干部

综治员5名

3抢险救灾

3.1抢险救灾准备

3.1.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知识

街道、社区每年召开一次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大会,召集人民群众认真听取和学习山洪灾害的防御常识,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1.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1.3抢险救灾物资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3.2抢险、救灾

3.2.1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向区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3.2.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3.3发生灾情,首先要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

带。对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由保障组统一调派所需车辆、协调和发放食品、衣物等。

3.3.4如果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

3.3.5当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时,应急抢险队须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4工作要求

4.1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提高对防灾救灾工作的认识,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抢险救灾等工作,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让辖区群众安心、放心。

4.2辖区各单位对本单位的防灾工作要做到了如指掌,经常对危险地段及隐患地区进行巡视,积极和街道联系,使防灾救灾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4.3各单位接到文件后,要加强值班制度,并立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上报街道城管办公室。

上一篇:防水卷材问题范文下一篇:防治腐败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