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2023-01-14

1 威宁县早熟马铃薯发展自然资源

威宁地处贵州省西北部, 乌蒙山脉的云贵高原上, 平均海拔2 200m, 有着与马铃薯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非常相似的生态环境,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湿、夏秋多雨、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0.2℃, 气候冷凉, 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是最适宜栽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 也是全国马铃薯百万亩种植大县之一, 素有“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美誉。

2 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土壤选择

选择区域为海拔偏低, 土壤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轻沙壤土 (PH值5.5~6.5) , 适宜种植早熟马铃薯优质地段进行播种。

2.2 种薯选择

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外观好的优良脱毒种薯, 以小整薯播种为主, 每个种薯重30~50g为宜。主推品种为威芋5号、青薯9号和费乌瑞它。

2.3 崔芽

一般在播种前15~20d进行崔芽, 即将种薯平铺在室内, 块茎堆放厚度以2~3层为宜, 在散射光下催芽, 白天四周通风, 夜间用棉被或草席覆盖, 保证百分之百不受低温或冻害的影响, 催芽时要翻动, 达到白芽变绿为佳, 催芽温度一般在15℃~18℃, 催芽目的在于获得壮芽, 播种后能早出苗、出壮苗、出齐苗, 缩短发芽时间, 提早上市。

2.4 切块和拌种

种薯并非越大越好, 用种必须经济合理, 一般在30~50g为宜, 切种时先去尾芽, 每块1~2个芽眼, 并充分利用顶瑞优势, 尽量使切块带有顶芽。切块时应准备2~3把切刀和消毒液, 必须注意病薯, 如切到病薯, 应立即把切刀放入75%的酒精或1%~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消毒, 并将病薯集中处理。对切好的种薯, 应用58%甲霜灵锰锌100g+甲托 (或多菌灵) 100g+滑石粉4~5kg (667m2用量) 进行拌种, 拌种后阴干, 避免阳光直晒, 长条堆存放, 堆高不超过40cm, 杜绝发烧烂种。

2.5 播种

结合威宁县霜期, 因地制宜适时早播, 一般3月前后。采用双行起垄规格为1.0m×0.25~0.3m, 亩窝数保证在3 500~4 500株左右 (根据所选择品种, 一般威芋5号在3 500株左右, 费乌瑞它在4 500株左右) ;土壤肥力高稍密, 肥力低稍希。

2.6 施足基肥

基肥一般包括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 化肥占30%, 在整地或覆土时施入。有机肥一般在每667m22 000kg左右, 化肥以复合肥为主, 每667m2在35kg左右, 这是春薯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并且氮磷钾应合理使用, 密度在4 000~4 500株/667m2时, 可按1:2.5:3的比例施肥, 即纯N3~4kg/667m2, P2O57.5~10kg/667m2, K2O9~12kg/667m2。

2.7 地膜覆盖

可选白膜和黑膜, 要求起垄高度为15~20cm, 垄面宽60cm, 垄沟27cm, 垄要做成中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这样的垄易使地膜拉紧, 不易被风吹动, 地膜与垄面覆贴紧密, 压盖牢固, 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每垄播两行, 行距45cm, 株距30m, 深度10~15cm, 膜上土横梁。

2.8 田间管理

苗齐后进行中耕, 中耕除草培土在苗齐一周内时进行, 中耕培土非常关键, 既要土壤结薯土层, 又要防止损伤匍匐茎影响结薯个数, 操作时要认真细致, 松土起垄时尽量避免损伤植株, 从宽行内挖土作垄。看苗追肥, 满足植株生长需要, 在中耕时, 应根据植株长势亩追用10~15kg尿素, 以防止植株早衰而影响产量的正常发挥。

2.9 病虫害防治

虫害, 威宁目前出现的主要虫害为28星瓢虫、芽虫, 可叶面喷施2.5%敌杀死, 用量20ml/667m2或氯氰菊酯50ml/667m2。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是威宁县马铃薯上的主要病害, 早熟品种在5月底开始发病, 中晚熟品种在6月中旬开始发病。为预防马铃薯晚疫病, 播种前可用75%百菌清、72%甲霜灵锰锌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进行灭杀。

摘要:马铃薯是威宁县主要栽培优势作物和经济作物, 栽培面积仅次于玉米, 其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等特点。高产高效栽培早熟马铃薯, 既提高马铃薯产量, 也提高马铃薯市场价值空间, 还增加土地复种指数, 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早熟,栽培,高产高效

上一篇: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规划——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一篇:我国科学家发明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