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作描写的作文

2022-08-12

第一篇:关于动作描写的作文

动作描写的作文

(一)

星期六的下午,小刚在公园里玩,这时,他发现一只小鸟在空中飞得又低又慢,并且用力地拍打着翅膀,还不时发出哀怨的叫声。小刚想:小鸟为什么飞得又低又慢呢?他仔细一看,发现这只小鸟的尾巴上拴着一根红绳,小刚想:这只小鸟肯定是从谁家逃出来的。小刚想帮小鸟,可他刚要抓住小鸟,小鸟就吓得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小鸟没力气了,一下子摔在地上,小刚赶紧跑过去把小鸟捡起来,捧在手上,帮小鸟解开红绳,轻轻地抚摸着小鸟,生怕伤着小鸟。小刚对小鸟说:“我帮你把红绳解开了,你重获自由了。”小鸟听了,叽叽喳喳地飞走了,它好像在对小刚说:“谢谢你!”

小刚很爱护小动物,我要向他学习。

动作描写的作文

(二)

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动作描写的作文

(三)

我在牙克石养过许多宠物,其中最使我难忘的,便是我养的小白兔了。

记得小白兔刚到我家的时候,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双红亮的眼睛,一个三瓣嘴,还有一对会转动的耳朵。它刚一来,我就特别喜欢它。自从它来了,我每天总是快快的写完作业,好和它玩。

我把它养在一个小笼子里,每天都去看它。它很怕生,一开始它见到我就跑。我每天喂它吃菜叶、青草。慢慢的,我和它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它饿了的时候,就在我的怀抱里,用它那水汪汪的、会说话的大眼睛望着我。看到它这么可爱,我不禁喂它许多菜叶。

后来,它长大了,大约有三斤重了。我更喜欢他了,每天帮它清理笼子,带它出去散步、吃草。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我总出汗,身上很不舒服。看到它,我想它身上毛茸茸的,肯定更难受。我便每天给它洗澡,让它更舒服些。

冬天,天气很冷,蔬菜也更贵了,在市场很难拾到好点的菜叶,便回家和家长要。()家长每次只给一小点蔬菜,我怕它吃不饱,便自己去偷拿白菜菜叶。它仿佛也知道这蔬菜来之不易,每次只吃几口就不吃了,仿佛说:“主人,这蔬菜是很难得的,你留着吧!”我抚摸着它的身子,说:“不怕,你放心吃吧!”

我精心喂养的小白兔已经一岁了,我与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碰上了王叔叔,王叔叔说:“我那里办了兔场,把你的小兔子送到我这里养吧。”家长同意了,可我却对它恋恋不舍。

离别时,我恋恋不舍的哭了,它的眼眶也更红了。我给它准备了吃的东西,强忍悲痛送走了它。

这事到现在已经5年了。现在我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第二篇:动作描写的作文辅导(范文)

动作描写的作文辅导

郑文明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二、作用

(1)体现人物的心理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同样是笑,内向的人可能是红着脸、害羞地低着头,外向的人则可能笑得自然大方;淳朴的人笑得爽朗,狡猾的人则显得诡秘。正是“一言一行,透出性情”。)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典型人物的典型行动,不只是表现在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以什么方式

去做,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之笔。例如,同是杀人,李逵只知道抡起斧头,挨个儿砍去,而不考虑其它,这样的砍杀行动,是典型的李逵式的。然而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前,就先有“四邻谢酒”等周密部署,“血溅鸳鸯楼”之后,还要在粉墙上写下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样的杀人方式,可算是从容不迫,细心周到,这是典型的武松式的杀人方式。为了使人物的行动具有典型性,作者必须对情节进行提炼,《水浒》的作者让武松在打虎和杀西门庆两回中,都有意让他失去手中武器。打虎时,武松手中的哨棒因打在树上折成了两截;杀西门庆时,武松手中的刀被西门庆踢飞。这样的格杀场面,比几棒打死老虎,一刀刺死西门庆要惊险得多,更能突出武松非凡的勇武和神力,更具有典型性。

(3)表现人物情绪和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方法:

方法一:描写具体

请看下面两个片断(都是一个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

原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

改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地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九十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得圆圆的盯着老师和黑板,有时还眨巴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这两段话,第一段,王敏怎样认真听课的行为动作没有写具体,所以读者看不出王敏怎样认真的样子。第二与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课的样子描写得栩栩如生,显得非常具体、真实。只有细致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才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方法二: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①扫开一块雪,②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③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④撒些秕谷,棒上⑤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⑥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⑦拉,便⑧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例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①走到铁道边,慢慢②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③穿过铁道,要④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⑤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⑥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写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一段文字。“蹒跚”地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方法三:要选择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典型性动作、特征性行为写生动。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使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视力看叫“盯”,睁大眼睛看叫“瞪”,从小孔里偷偷看叫“窥”,斜着眼睛看叫“瞟”,很快地大略看一下叫“瞥”,望上看或向前看叫“瞻”,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单音节词;表示“看”的双音节词就更多了——饱览、察看、打量、端详、俯瞰、顾盼、窥探、了望、目击、凝视、旁观,瞥见、觑探、扫视、审视、眺望、围观、巡视、瞻仰„„等等,要仔细辨别其含义的细微差别,一旦用到,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而不宜泛泛地用一个“看”去表现这些有区别的动作。特别是连贯性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写得有序而具体。

动作描写失误几个的原因:

A 、对人物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进行描写,使动作描写失去意义。 B 、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符。 C 、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让人看不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差。

四、示范练习

他(她)走过来。不同人物不同方式的走过来。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

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零”。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写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一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一盘糖醋排骨。他一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一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一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一幕幕精彩的镜头。其次还要精选动词。一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一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 连续动作片段描写练习:

他低头写着,笔尖在纸上“哗哗”的动着,一只手垂在下面,他抬起头,唤起他的同桌,两 人嘀咕了几句,他便把手一抖,翻开语文书,顺着把身子一斜,把书递给同桌,然后又伏 在桌子上写他的文章,他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便抬头环视四周,然后头慢慢下垂,盯住了 笔袋,转起了笔,思考后,他接着写,写了一会儿,他将头再次转向同桌,让同桌看他的 文章,他抿着嘴笑了起来,将手摸向书包,翻出一本《好词好句》,一页一页的查找,找 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成语,他的眼睛在书页上转来转去,找到一个她喜欢的词语,然后将 词抄到了本子上,他满意的合上书,把书放进书包,继续写他的文章。

第三篇:门被打坏了 语言、动作描写 具体的作文教学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第四篇:.动作描写作文教案

宣化县第二中学 王玉忠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的各种描写,尤其对动作描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

3、 能简单的运用所讲的方法写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能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动作描写要求真实,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二、片段赏析

片段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班的何中凯同学,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精彩校运会》

分析: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片段二:范进即将银子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了银子用?„„”归纳: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这就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

三、动作描写最终的目的: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2、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四、如何写好动作描写?

方法一:在描写行动过程中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关于捕鸟动作的描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他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他面前。他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他尽气力捺(nà)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他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他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练习: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___(提、竖)起耳朵,_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蹿)去。然后身子一______,(走、蹿) 屁股一_______,(直、扭) 课本一______,(竖、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运用:

请你用50字左右描写喝粥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性格或内心世界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

方法二:抓细节再现动作过程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之中。

动作细节描写往往用极精练、传神的笔墨描写人物动作,使所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形象。

片段一:朱自清《背影》中的老父亲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分析:朱自清先生想描写父亲送行时为他买桔子的艰难过程,一个动作“趴月台”却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父亲买桔子的艰难,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片段二:

刚到病房门口,我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父亲正坐在床边,温柔地喂着母亲吃早餐。也许是怕烫着母亲,他小心地用嘴吹了吹,这才放心地送到母亲的口中,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扶母亲躺下,轻轻地为她盖上被子。想不到平时粗心的父亲,也有如此细心的一面。

方法三:适当加入肖像、神态的描写。

1、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肖像、神态描写。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皮)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面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

2、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动作描写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五、写作练习

第五篇:动作描写片段作文训练

【题型示例】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请根据材料,发挥你的想像,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注意:① 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答案示例:

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小新背着瘫痪的小牧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身体瘦弱的小新背着小牧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雨后的小路更为泥泞,小新的白球鞋已经被泥水重新染了一层色。一不小心,小新陷入一个泥坑,险些跌倒,他停了停,两腿硬是支撑着站住,汗水从他脸颊滑落,他全然不顾。小新用双手托了托小牧,转头冲着小牧笑了笑,又继续前进。离学校越来越近,而小新却越来越吃力,但他仍微笑着,望着远方,望着学校的国旗,充满希望。 解析:

开头一句话表现场景,简洁、形象。第二句话交待了材料中两个重要的事实:小牧瘫痪,小新背他上学“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暗示“六年”。主干部分行动描写具体,详细,特别是其中“笑”的动作,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结尾部分尤其精彩,“国旗”的出现一下子升华了主题,同时也巧妙地暗示烘托了小新的思想境界。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行动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行动描写方法

行动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精选富有特征性的词语简笔描写;或抓住人物连贯性动作具体描写;或作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或对比描写;或同时并现描写,等等。

1、特征法

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吴承恩《西游记》 点评: “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行动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2、连贯法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守财奴》 点评: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连贯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水浒传》 点评:这“揸”“一掌”‘’一拳”连接动作,正如金圣叹在眉批中所批:“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描写鲁智深的这些动作,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

3、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老人与海》

简评: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4、对比法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复活》

点评: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构成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伪、专制。

5、反常法

人物在某种条件下的反常动作,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姊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淫态风情,反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红楼梦》

点评:尤三姐本是个自珍自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奇女子,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姐姐已变成了贾珍、贾琏的玩物,这两个衣冠禽兽又将魔爪伸向自己时,她已经无法再忍受了。这时,她就一反常态,以泼辣和放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这里,表现的是尤三姐的反抗性格,这一行动并不与她的本性矛盾。这就是反常行动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6、并现法

描写同一场面下各种人不同的动作,他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红楼梦》中: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点评:一段文字,一连写了8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是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这精彩的“笑”的动作大描写,非高手不能为。

三、行动描写的常用技巧

1. 抓住特征,准确恰当地运用动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词。” 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里敲字就比推字用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更是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我们在用词的时候如果能注意比较,仔细推敲,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

例: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2. 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太笼统

我们来看两个片断:

(一)我们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

(二)终于下水了,这可不像在岸上,我两腿发软,身体好象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象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比两个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具体的行动描写的魅力。 3. 运用修辞合理地使用限定语及修饰语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的《药》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地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上。 【突破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

有同学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一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一个精彩动作。他写道:“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请把罗纳尔多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五个小动作:①接到传球;②用脚一颠;③绕过对方防守;④避开守门员;⑤踢球入网。然后,再依次对五个小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突出罗纳尔多的高超球技。描写时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请你将这句话拓展成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要求具体形象,并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

请写一段校运动会上百米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要求描写细致,并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上一篇: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下一篇:关于党的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