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08-30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住房调查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调查目的

查清城市居民住房现状,为建立社会住房市场规模,切实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挖掘住房市场潜力,控制商品房空置量;建立城市居民住房数据库,为科学制定我市市区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提供较为翔实、可靠的依据,为实施 市房地产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通过住房状况调查,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认真做好住房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建住房[ ]189号)规定需要。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一)调查范围

本市市区居住、具有本市市内常住户籍及非常住户籍的居民家庭或人员(以下统称居民家庭)

(二)调查内容

1.住房状况(含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占用套数、用途、房屋座落、完好水平、住用状态、产权状况)

2.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状况;

3.住房需求(住房需求意向、住房需求原因、购(租)房区域意向、购(租)房面积意向、购房价格意向、购房时间意向、购房套数意向、购房付款方式意向、租赁房屋租金意向)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要事项的协调。市政府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住房状况调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市长;副组长: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成员:略;

(一)市建设局

具体承担市住房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住房状况调查办公室)职责。市住房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做好以下工作:负责做好全市住房状况调查工作的计划准备、宣传、后勤保证工作;负责做好与市住房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负责做好住房状况调查员培训工作(包括培训教材的编写及有关调查说明资料)负责做好调查表格的设计;负责提出住房状况调查表格录入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开发设计要求;负责全市住房状况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工作;负责住房状况调查经费的预算和使用;负责向市住房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负责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

(二)市统计局

负责提供与调查相关的统计信息;负责住房状况调查统计汇总的技术指导;配合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三)市财政局

负责调查经费的落实和保障。

(四)市公安局

负责居民家庭、户籍资料的提供;负责全市出租的住宅房屋有关资料的提供;负责调查的治安保证工作。

(五)市民政局

负责提供区、街道、社区相关信息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户数、人口等相关数据。

(六)市国土资源局

负责提供住宅用地土地供应情况及用地规划相关资料。

(七)市发展和改革局

负责提供全市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

(八)四个街道办事处

负责辖区住户的入户调查协调配合工作。

四、工作方式和步骤

工作方式:采取入户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入户抽样调查样本量确定为全市居民户数的10%具体工作委托 市房产处完成。

工作方法:

(一)组建机构

组建市住房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 月 日之前。完成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

(二)选调查员

完成调查员选调配备工作。调查员要具有较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个人素质;熟悉所负责调查区域内的居民家庭分布情况;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房产处在 年 月 日之前依据行政区居民家庭和人口情况。计划组织40人进行调查。

(三)组织培训

讲解调查的要求、方法、内容和《 市住房状况调查表》填报要领,市住房状况调查办公室于 年 月 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解入户调查的基本知识。

(四)入户调查

市房产处组织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 年 月 日至 月 日。依照要求完成调查表的填写、收集和汇总。

(五)媒体调查

各街道负责发问卷24000张。 年 月 日至 月 日在平面媒体和网络上同时开展有奖问卷调查。

(六)装置统计软件顺序

应完成住房状况调查表格录入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的装置工作。

(七)数据初审及录入

市住房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于 年 月 日前完成对入户抽样调查及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审查录入。

(八)数据汇总及分析

于 月 日之前形成《 市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演讲》和住房状况调查统计资料数据、汇编初稿,市住房状况调查办公室利用数据管理系统汇总入户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全面分析。按要求上报市住房状况调查领导小组进行评估确认。

(九)全市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

由市建设局负责完成全市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

五、工作经费

包括:入户调查费用4700元,市住房状况调查的工作经费预算总费用2万元。培训费2300元,问卷调查费用6500元,数据审查、录入费用5000元,购买统计、分析软件费用1500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要圆满完成任务。明确落实调查工作责任。各级各单位领导要克服房屋调查与己无关、工作忙顾不上等错误思想,把住房状况调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人力,保证时间,统筹布置,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动员。情况复杂,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调查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房屋调查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积极配合住房调查工作。

(三)严把住房状况调查质量关。真实准确是住房状况调查的关键。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意义重大。住房调查必需建立质量责任制,级级负责,层层把关,发现过失,立即返工重新调查。坚决杜绝瞒报、重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四)严肃住房状况调查纪律。住房状况调查员必需经培训。严禁工作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和泄露被调查人秘密。要设立、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相关部门要认真查处群众举报的违规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经查实的从严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2012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本报讯 2月27日上午,林峰海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四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他说,四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在中共聊城

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本网讯 2月27日上午,林峰海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四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他说,四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在中共聊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开拓,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的四年。面对复杂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坚持化危为机、弯道超越,组织开展了“落实年”、“项目突破年”、“全面提升年”、“继续提升年”活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5.2亿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迈上3万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96.6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2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亿元,是2007年的1.95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66.6亿元、1110.7亿元,是2007年的2倍和1.9倍。茌平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二)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和发展后劲取得新突破的四年。千方百计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坚定不移地上大项目、上好项目。金融危机期间,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实施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等机遇,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土地和资金争取工作一举扭转了以往被动局面,四年来均达到全省平均数以上。坚持每年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5.5亿元,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发挥效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华电力2×6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京九铁路聊城段电气化改造、聊城火车站改造全面完成,高临高速公路主线完工,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德商高速、济聊一级公路、聊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正在建设,四年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18公里,市区与各县(市)之间实现由一级以上公路连接。

(三)过去的四年,是我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各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四年。一是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坚持三农稳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大的台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51个,分别是2007年的2倍和45倍;三品认证品种266个,基地面积315.6万亩,分别是2007年的2.6倍和1.3倍。四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南水北调聊城段、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扎实推进,新打、修复机井2.8万眼,旱涝保收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8.5%。二是推进工业做大做优。坚持工业强市,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4455”工程建设。四大“千亿产业园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新城”,被省政府认定为“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4.9%;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5%;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四年来,我市连续三年获得省长质量奖,为全省连续获奖的两个市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由2007年的全省第12位一举跃居第7位。三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三产兴市,加快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发展。2011年,全市4A级景区达到4个,旅游总收入达到64.3亿元,四年年均增长23%;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比2007年提高4.3个百分点。四是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被认定为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高校院所合作进一步加强,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正在建设,快速制造中心在聊城设立了示范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8个。生态文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节能和减排在全省的位次由2007年的16位分别提高到第6位和第4位,代表山东省首次参加全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并取得第一名,在环保部采用新标准后第一个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年来我市农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0%,科技进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节能和减排上双双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这充分表明,我市转方式、调结构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新跨越!

(四)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拉开城市框架、加强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象的四年。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城镇化水平提高了6.5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快2.5个百分点。高水平制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城市建筑高度分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控制性详规。坚持“城建靓市”,四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开发投资739亿元。按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8条,建成区面积由59.9平方公里增加到68.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51万人增加到62万人。一批设计漂亮新颖的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先后建成。200

8、2009年度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2886公里、客运站112个,改造农村危桥277座,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油路、通客车,县到乡的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启动千户社区86个、整村改造300个,建成新房22.1万户,改造危房3.7万户,60多万农民乔迁新居。“五城同创”任务全面完成。

(五)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新活力的四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全覆盖。鲁西化工与鼎辉投资成功合作,昌润集团与鑫亚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鲁西化工实施了定向增发,华泰化工、纷美包装分别在创业板和香港上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57.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成功。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经展开。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了2010海内外企业家齐鲁行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四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6.2亿元,利用外资4.26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值达到55.9亿美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长34.5%;累计完成境外投资2.65亿美元,取得探矿权1.04万平方公里,储备铝土矿6.7亿吨。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落地项目778个,到位资金405亿元,均创历年之最。

(六)过去的四年,是我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的四年。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均为2007年的1.7倍。四年新增城镇就业3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70多万60岁以上居民全部领到了基础养老金;“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关闭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保障问题基本解决,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4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全面实行,实施廉租住房补贴4954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958套,建设经济适用房9576套,棚户区改造14933户,启动建设公共租赁房3609套、限价房2750套。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建重建校舍67.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了城区小学改扩建计划,新建教室122个,小学班额全部控制在56人以内。2011年大学本科录取人数列山东省第3位。市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重大突破。各类高校再上新水平。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圆满完成。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管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支援四川地震灾区任务圆满完成。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外事侨务、宗教、档案、史志、气象、油区、人防、防震减灾、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过去的四年,是我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创新,向全市人民展现新面貌的四年。四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53件。精减行政许可7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 40项;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唯一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荣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和社情民意调查。推进政务信息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加强政府应急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管。深入实施政府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出台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八项制度”,充分调动起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本网讯 2月27日上午,林峰海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刚刚闭幕的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为创造聊城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的确定,充分体现了聊城人民的共同期盼,完全符合聊城实际,是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纵观今后五年的形势,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我们对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继续坚持“四市方针”,着力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惠民富民、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为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大提升。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周边市。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五二”产业基地。实现经济小市向经济大市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由以量的增长为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今后五年,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先进文化大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把聊城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

今后五年,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面貌大变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功能品质实现新的改善。着眼于提升聊城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人口过100万、面积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积极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茌平和东阿为支点的大三角地带,主动承接济南的辐射;抓好济聊一级公路、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聊城融入济南1小时经济圈。

今后五年,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以建设生态文明市为目标,加强绿色聊城建设,抓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推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2.7%和14.8%,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7%和18%,森林覆盖率达到33%,生态质量明显提高,让聊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今后五年,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大提高。坚持富民优先,更加关注民生建设,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乡就业保持较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安全、和谐、稳定。

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聊城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城市,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活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成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的城市,成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城市,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聊城一定会在鲁西大地蓬勃崛起!

2012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本网讯 2月27日上午,林峰海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按照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争先进位年”活动,以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加大优质高效投入。把加大优质高效投入作为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0亿元。一是实施重点项目“双百工程”。重点抓好100个工业项目、100个服务业和其他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800亿元。做好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郑济客运专线、军民合用机场、青兰高速、煤炭资源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力争所有开发区在全省实现位次前移,2个开发区进入全省综合排名20强。三是努力解决发展“瓶颈”。积极推进银企对接,稳步开展股权交易,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向上争取、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增减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坚持土地指标差别化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二)全面落实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突出抓好100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实施吨粮市建设工程。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聊城项目区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吨粮市。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抓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10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建设畜禽及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保鲜、林果及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粮油加工等五大加工体系,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0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壮大100家重点合作社。加快聊城农产品大市场等重点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三)加快实施“4455”工程,推进工业做大做优。把实施“4455”工程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抓手,以打造“五大基地”为目标,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千亿产业园区”建设。把四大“千亿产业园区”作为培植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镇企园合一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工农城乡一体化。二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新企业建设和现有企业膨胀规模,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突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全市平均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以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抓好创业辅导基地和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全民创业,帮助小微企业减负增效,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四是促进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扶持力度,鼓励50户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膨胀规模、提升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向千亿元大企业集团迈进。五是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设立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基金。抓好九州国际高科园、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聊城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54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浪潮集团聊城信息产业园、云计算中心建设。深化同高校院所的合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坚持依靠节能减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做好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核查工作,确保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以打造商贸物流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两大基地为目标,力争完成服务业投资400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城市,加快北部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盖氏物流、豪德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框架。大力培育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和现代批发市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60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市京剧院、豫剧院和杂技团改革,深化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集团改革,引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三是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支持发展金融业。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扩大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宅供应。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今年专门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在服务业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推进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五区”总体框架,以“两城一河”为重点,以城建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南展、北延”,加快构建大城市格局。重点抓好八大工程:一是古城保护与改造。二是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三是南部新区重点项目。四是北部商贸物流园区。五是东部工业新城。六是市政基础设施。七是园林绿化。八是城市综合整治。

全面抓好县(市)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全面调动县、乡、村三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市)城区建设,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重点扶持30个中心镇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培育出口产品品牌,抓好莘县、阳谷、冠县三个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骨干龙头企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类产业园区利用外资工作,努力在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加强“海外聊城”建设。全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入中原经济区,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交流。今年要继续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确保到位资金达到500亿元以上。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民生工作,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扩大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实现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在外务工人员保持在110万人以上。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950元,增长18.8%。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制度衔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水平。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长10%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城市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住房20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限价房4550套,棚户区改造6663套。四是加强社会救助。新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1处,市儿童福利院和县级福利中心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县级全覆盖,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五是教育条件改善。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每个乡镇建设一处中心幼儿园,对孤儿、家庭困难和残疾儿童入园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加快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新建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7万平方米,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5元;新增城区小学教室120个,班额控制到50人以下。完成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深化同聊城大学、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等驻聊高校的合作,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学院加快发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六是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市民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新馆、市豫剧院和县(市、区)文化场馆建设,推进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完成体育公园主体工程,秋季举办第二届全市运动会。七是医疗卫生改善。扩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将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开展公益性防病健身宣传。继续实施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八是实施“百村扶贫攻坚”计划。九是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完成望湖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实施19个城中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管道燃气用户1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太阳能一体化建筑40万平方米。改进城建拆迁方式,集中建设经商场所,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县乡老油路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十是食品安全。

着力塑造聊城新形象。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的聊城形象,这是市委充分发掘聊城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600万人民提出的新要求。各级政府要深入开展“塑造聊城形象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素质、树立形象,做自豪的聊城人、创业的聊城人、包容的聊城人、奋进的聊城人!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抓好运河申遗工作。坚持和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理顺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聊城”建设。继续做好减灾救灾、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慈善、对台、油区、人防、档案、史志、气象、测绘、防震等各项工作。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网讯 2月27日上午,林峰海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始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努力开创勇于创新、争先进位的新局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都要分析研究在全省的位次,明确争先进位的目标,并作为政府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宽松环境,激励创新、支持改革,容许尝试、宽容失败,形成敢闯敢试、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形成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新风貌。切实加强调查研究,领导同志带头搞调研,政府组成人员每年拿出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依法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加强统计体系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严格执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八项制度”;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领导同志要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责任单位要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督查机构要跟踪督办、全程督查,确保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点工程建设情况、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促进工作落实。

(三)加快构建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新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统一运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复议权相对集中,依法运用行政调解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四)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廉洁勤政的新形象。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抓好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治理。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科技防腐。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教育,努力打造廉洁自律、敬业奉献的公务员队伍。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创新,向全市人民展现新面貌的四年。

林峰海说,近年来,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林峰海说,最近,中共聊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为创造聊城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中心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继续坚持“四市方针”,着力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惠民富民、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为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林峰海说,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大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先进文化大发展;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面貌大变化;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大提高。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聊城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城市,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活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成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的城市,成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城市,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聊城一定会在鲁西大地蓬勃崛起!

林峰海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对于2012年的工作重点,林峰海说,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实施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努力解决发展“瓶颈”。二是全面落实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实施吨粮市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实施“4455”工程,大力推进“千亿产业园区”建设,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突破,促进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做大做优。四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五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古城保护与改造、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等八大工程。全面抓好县(市)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六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七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民生工作,重点办好扩大就业等10件民生实事。着力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的聊城形象。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林峰海提出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勇于创新、争先进位的新局面;全面形成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新风貌;加快构建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新机制;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廉洁勤政的新形象。

林峰海最后说,百舸争流、千帆竞进。各位代表,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李昌平、万志博、刘春华、李希信、侯军、秦传滨、蔡同民、赵庆忠、刘强、王勇,徐祥之、郑衍柱、阎廷琛、侯继唐、杜九西、赵振兰、吕绍勤、王志刚,马春林,尹慧芹,白志坚、张旋宇、马丽红,贾少勇,张广霞、马亮宽、万庆阳、张传玄、姜之厚,任晓旺,史兆奎,黄伟东、王学军,王勇、徐昌然、王福瑜等。

本次会议书面印发了聊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聊城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出席政协第十二届聊城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委员,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群众团体和中央、省驻聊单位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苑莘)

第三篇:“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道路管理。充分发挥乡村道路功能,根据国务院《乡村道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乡村规划区内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

指乡村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

第三条乡村道路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偏重的原则。

第四条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区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市、区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所属的乡村道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路管理的具体工作。

做好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市、区城乡规划、建设、乡村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交通、园林、市容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乡村道路的义务。

对监督、制止和举报损坏、侵占乡村道路行为有功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给予惩办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村道路、城乡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和供电、供水、通信、燃气等公用事业单位。

编制乡村道路年度建设计划,乡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乡村道路发展规划和乡村近期建设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并提前告知相关管线单位。乡村道路改建、扩建、大修工程应当制定年度计划。

第七条乡村道路的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

第八条乡村道路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

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承担乡村道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

第九条乡村道路建设应当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有条件的应当同步建设公共管沟。

沿途原设置的架空线应当同步埋设入地。新建的乡村道路原则上不得设置架空线。乡村道路改建、扩建、大修时。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大修乡村道路。有关管线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将管线敷设计划报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实施。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有条件的应当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并预留绿化用地和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

第十三条乡村道路工程竣工后。

乡村道路工程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第十四条住宅小区内道路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衔接配套。

第十五条通过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收取通行费,用于归还贷款或者集资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养护和维修

第十六条政府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

由业主负责养护、维修。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料理工程移交手续,并将工程有关技术资料一并移交;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将投资建设的乡村道路自愿无偿移交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且符合移交条件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依照规定顺序接管。

第十八条负责乡村道路养护、维修的单位。定期对乡村道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质量。

保证乡村道路完好。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对乡村道路养护、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养护、维修乡村道路应当围挡作业。有关管理部门和沿街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修复竣工。施工时,养护、维修乡村道路应当躲避交通高峰时间。应当采用低噪声、防扬尘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撤除围挡。作业期和养护期内。

第二十条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缺损时。

应当先行采取警示性措施,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发现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缺损时。并督促有关产权单位及时处置。

第二十一条乡村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躲避。

由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乡村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使用的统一标志。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二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道路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指挥,配合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管理。设立监督电话,及时受理投诉。发现乡村道路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养护、维修单位进行修复。

第二十四条乡村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

(二)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三)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乡村道路上试刹车;

(四)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设置台阶、坡道、站台、书报亭、电话亭、指路牌、井具、化粪池等;

(五)擅自在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六)向路面排水;

(七)擅自利用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围栏、吊装、牵拉等施工作业;

(八)人行地下通道内摆摊设点、露宿、通行机动车或者骑行电动车、自行车;

(九)其他损害、侵占乡村道路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严格限制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

不得挖掘;确需挖掘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的乡村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乡村道路竣工后三年内。

以及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活动期间,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十五日、后十日。不得开挖乡村主干道。

减少扰民。挖掘乡村道路应当集中施工。

第二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对临时占用乡村道路和挖掘乡村次干道的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答复,挖掘乡村主干道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答复。临时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涉及乡村防洪工程的还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水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经批准临时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的应当依照批准的时间、位置、面积和要求占用或者挖掘。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清理现场,临时占用乡村道路期满后。恢复乡村道路原状;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占用期限的应当提前三日依照原审批顺序报经批准。

第二十八条 占用和挖掘乡村道路。

不得挪用和减免。乡村道路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用于乡村道路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应当停放在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内。

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设置。

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

第三十条经批准挖掘乡村道路。

(一)施工现场应当围挡作业。夜间应当设置施工标志灯或者反光围挡;

(二)施工现场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示牌。

(三)能够采取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应当采取非开挖技术施工。

(四)与地下其他设施发生抵触时。演讲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五)施工资料应当在批准的范围内堆放。

(六)施工完毕。及时清理现场,并书面告知乡村道路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接到挖掘施工完毕的演讲后。主干道应当在七日内完成,其他道路应当在十五日内完成。

第三十二条 因管线发生事故需要紧急抢修的管线单位可以先行挖掘乡村道路抢修。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沿街单位需要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的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其建设以及维修经费由申请单位承担。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应当委托专业单位施工。

第三十四条因废弃或者交通管理等原因。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调整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专项列支。

第三十五条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其他固定线路的客运车辆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乡村道路技术规范。新增、迁移客运车辆站点需要加固乡村道路的应当采取加固措施。

第三十六条建设工程施工可能损坏乡村道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采取防护措施;造成损坏的应当依法赔偿。

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封闭乡村道路的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布通告。

第三十七条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需要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应当经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同意。并依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第三十八条乡村道路出现塌陷、断裂等情形。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并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九条需要在桥梁上架设管线的应当先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影响交通平安的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确保平安。管线单位应当对架设的管线进行定期检查。

第四十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桥梁、隧道的平安维护要求。

制定可行性演讲和平安维护方案,桥梁、隧道平安维护区域内从事河道疏浚、挖掘、打桩、地下管道顶进、爆破、基坑开挖等作业的应当向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与桥梁、隧道产权人签订维护协议,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答复,可能危害桥梁、隧道平安的还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河道中从事上述作业行为的还应当报有管辖权的水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一条负责桥梁、隧道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桥梁、隧道检测评估制度。

桥梁、隧道的平安检测评估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承当。

第四十二条经检测评估为危险桥梁、隧道的负责桥梁、隧道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采取紧急措施。

第四十三条桥梁、隧道遭遇车船撞击事故或者其他损坏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立即演讲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予警告:

(一)未执行乡村道路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二)养护、维修乡村道路时未设置警示标志的

(三)未按照规定的期限修复竣工的

擅自占用或者挖掘乡村道路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组织代为恢复,费用由责任者承当,并处以乡村道路占用费或者挖掘修复费二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逾越二万元。

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履带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二)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乡村道路上试刹车;

(三)擅自在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四)占用乡村道路期满或者挖掘乡村道路后。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清除或者撤除。

(一)擅自在乡村道路上设置台阶、门坡、站台、书报亭、电话亭、指路牌、井具、化粪池等的处以乡村道路占用费二倍的罚款。

(二)擅自利用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围栏、吊装、牵拉等施工作业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人行地下通道内摆摊设点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村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作业期和养护期内擅自撤除围挡的

(二)未及时处置缺损的乡村道路附属设施的

(三)施工完毕未依照乡村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回填密实的

(四)擅自开、改乡村道路道口、降坡或者改装人行道板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用途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用于非经营性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用于经营性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事项属于乡村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乡村道路主管部门及其乡村道路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奖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顺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组织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负责乡村道路养护、维修的

(三)未依照规定对乡村道路进行监督检查。

(四)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范文网】

第四篇:城市政府职能

城市经济学前沿-----城市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全面展开和国际合作向纵深方向扩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与此相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8年的45.68%,并预计在2030年达到66%左右。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的快速集中,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各种问题,深刻影响和考验着现有城市功能及其管理。日益复杂的城市化发展环境冲击着及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集权、同质、全能”的城市管理体制,并对城市利益结构调城市化发展新的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相伴,20世纪后20年,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衰退、财政危机以及公民对政府服务的不满,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通过“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以及政府权力的多元化”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政府再造”运动中产生了政府治理理论,提出了市场政府、弹性化政府以及解制型政府等政府管理模式。这些理论使政府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他从单纯的管理者变成公共事务的服务者。

城市是一个国家各个地区甚至是全国的发展中心,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城市的发展关乎改革的成败与国家的兴衰,而城市政府的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舵手又在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质量。城市政府作为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方政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更为息息相关,与多样性的地理和社会生态环境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在执行中央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实施国家的法制方面,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因此,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转变政府“全、能、大”的职能是关键。

城市政府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维系国家的政治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城市政府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发挥特定的职能,城市政府的作用只有通过城市政府的职能才得以实现。其职能的发挥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其职能作用不仅在依靠公共权力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建立较为公平的社会福利机制,而且还在于通过民主制度为城市的发展从最初的自发集合、无序发展到科学有序的发展。因此,城市政府肩负着弥补市场缺陷,为城市居民谋求最大福利的责任,同时也是契合中央政府与企业、市场关系的纽带。城市政府职能也叫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依法行使的职权和承担的职 1

责的总称。

城市政府作为地方政权的实体,不仅具有政治职能,而且具有直接组织经济活动的职能,它能够根据中央的指示制定、下达和实施经济建设计划,能以行政命令方式配置经济资源,但这只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缩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市场机制规定的责任范围内,在城市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具体说,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依照宪法和中央政府赋予的权利,为满足城市社会的共同需要,在实现城市公共品配置的过程中,独立的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监督城市经济运行,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有效发展的作用和功能。

从城市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的角度,可以将城市政府职能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传统职能是指从城市发展的初期 就出现并延续到现在的只能,如治安、卫生、照明、供水和文化教育等职能。这些职能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它们作为维系城市的基本职能,必将会长期存在。现代城市职能通常指第二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而逐步行,并且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职能,如现代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经济和产业振兴等职能。这些职能决定着城市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具有生产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等特点。

从城市政府职能作用的方式的角度,可以将城市政府职能划分为保护性职能和建设性职能。

保护性职能是指城市政府通过限制性、保护性手段,用于维系城市存在与发展的正常秩序的各项职能,其目的在于预防和限制事情朝负方向发展。如社会治安、防灾减灾、环境与资源保护、市场监督管理、安全管理、技术与质量检测监督等职能。保护性职能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处于主导的地位。建设性职能是指在城市的基本秩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为了谋求城市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更大满足,城市政府采取鼓励、引导、规划、组织等手段,管理公共事务的有关职能。如城市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市政建设、居民生活服务、产业振兴、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等职能。保护性职能和建设性职能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政府职能体系。但是仅仅固守于保障基本的社会秩序,忽视了城市的建设性职能的发挥,城市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

从城市政府活动的性质出发,可以讲城市政府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三类。

城市政府具有两重性——阶级性和社会性,这是因为城市政府是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维系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建立的。政府的阶级性决定城市政府必然具有政治职能。由于经济

职能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不断加强,所以经济职能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与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并立的三大城市政府职能。

虽然城市政府的基本对象是城市社会公共事务,但是城市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职能。城市政府要运用自己的职权,保障国家法律和政令在城市中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和城市安全,保护国家和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国家和城市的政治秩序。

经济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宏观上对城市经济进行调控、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政府通过财政、货币和产业正色,价格、质量、计量的规制,劳动和环境的保护,竞争的保护与促进,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确定并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各种经济管制手段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对城市经济进行管理与控制。经济职能是现代城市政府一项最重要的职能。无论何种性质的国家,城市政府都以一定方式对城市经济实施相应的管理。不同之处之于,各个城市政府对经济的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有所差异。

社会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共事务履行的社会管理职能,目的在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安全、福利、保障、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社会职能涉及面广,种类繁多,是城市政府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职能。

城市政府职能是不断发展着的。传统的城市政府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城市文明组建兴起时逐渐形成的。它从最初简单的治安职能,发展到个人财产的保护、市场秩序的维护,这一时期城市政府的保护性职能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日渐突出,并从其他职能中分离出来,在城市政府职能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城市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阵型产业、保护和促进竞争、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职能也日益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环境、住房、就业等问题日提凸显,城市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环境管理、土地住房管理等职能受到了重视,城市规划职能、城市社会保障职能和城市环境保护职能被提到了新的水平。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城市政府职能必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断适应这种改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当代我国实行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之下,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和生产经营者,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为消费而有计划组织生产的大消费合作社”③。我国政府职能结构不合理,职能重叠交叉现象严

重,条块分割严重,运行只能单一贫乏。

我国现有的政府体制虽经数次改革,但在许多方面仍不适应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

1. 职能范围的“缺位”与“越位”。即经济职能过强,社会职能过弱。经济职能中,微观管理职能过强,宏观调控过弱;社会职能中,社会管制功能过强,社会服务功能过弱。一方面政府职能“越位”现象表现在政府无所不管、政府权力无限的管理格局。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结果必然是该管的许多事情却没有管好,同时,社会组织和公民由于自身应负的责任也被政府承担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譬如,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应用性研究的投资、弥补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亏损等等。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缺位”现象表现在政府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建设,导致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致使像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环境保护等典型的公共事业由于资金不足而发展严重滞后。

2. 政府职能缺陷引起的“税不重费重,摊派无底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于补偿公共支出的财源应主要是税收而不是其他收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但我国大量预算外收费的存在已成为“中国特色”。收费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寻租行为,其危害表现在:形成费挤税,削弱了国家的税收能力;收费部门和收费标准的五花八门,导致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直接影响国内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与部门利益挂钩的自收自支收费项目,严重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导致以权谋钱,腐败产生。

3. 政府机构臃肿, 管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几十年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一个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体系,据统计我国政府人员每年以100多万的速度递增,机构与人员膨胀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使有限的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4. 政府在投资方向、产业结构形成方面缺乏调控力度,导致行业“拥挤”和资源浪费。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对资源的基础作用还不能在所有领域发挥,政府应承担起在宏观上引导投资方向和提高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事实上,我国几次出现的社会投资一哄而起,使许多行业出现拥挤的现象,如小汽车生产线等,生产能力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和资源大量浪费。政府处于短期利益和政绩的需要,积极参与甚至直接投资这些所谓热门行业,产权约束不清使投资人缺乏足够的市场理性,干好了成绩归自己,干不好就算交学费。

5.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方面缺乏力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外部性的解决实质上就是使其内在化。在产权不明晰,或产权明确但交易成本大

于零的情况下,只有政府能承担起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我国外部不经济的现象比比皆是,集中表现为污染、拥挤、公共卫生恶化等。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最著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它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不能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一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活动加快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职能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加快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部分政府职能,加强城市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提高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质量;转移部分职能,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体,撤销政府的生产经营性职能部门,把它们转移出去,交由市场和企业承担,属于社会自我管理性的职能,交由社会团体和自治组织承担等;扩展部分职能,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生态规划、社会福利和信息服务等职能。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应积极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完善我国的城市管理体系,探索一条较为符合我国现状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 [美] 麦金尼斯:《多种新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译丛总序。

③ 《列宁全集》第九卷

高培勇 《城市财政管理》

第五篇: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中,理论建构和应用取向都必须和日趋开放的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相吻合。我们认为首先应从理论层次上搜索当代城市管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及其目标价值、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这是中国发展新阶段中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

一、 现在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

1.城市管理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规划蓝图建设生产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启动运转。城市现代化运转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管理。充分调动城市的主体,也就是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人的因素同其它各种物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实施现代化的有效运行。

2.城市管理又一价值在于城市发展的全程管理,它本身便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组成。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之中,管理师贯穿始终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管理。例如:有的楼还没有盖就倒塌了,桥还没通车就断裂了,还有的甚至居民住宅建筑偷工减料、质量低略。

3.城市管理的再一个价值在于它是城市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建设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更难,所谓“三分建设,气氛管理”城市管理师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例如:交通的管理,路口摊贩的管理,还有居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这是城市管理实践中应给予深思的问题。

二、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原则的定位

1.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3.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

4.实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5.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三、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方式定位

1.管理职能的转换

2.管理重点的转换。

3.管理行为的转换。

4.管理体制的转换。

上一篇:现代化的政治读后感下一篇:学道德模范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