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简答题及答案

2022-07-10

第一篇:马哲简答题及答案

马哲简答题

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依照马哲,是物质和意识谁具有第一性。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 答: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第一次提出了“客观实在”这个概念。列宁物质定义有四层含义: 其一,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 其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不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 其三,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就与主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主观唯心主义也有一种客观实在,但是他们认为感觉是第一性的,主观产生了客观实在 其四,这种客观实在能被意识所反映。这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如果有一种存在不能被人们所认识,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客观实在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和意识的矛盾关系出发,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独立性,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从而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并非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是人的认识可以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就从根本上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以及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物质的缺陷. (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列宁的物质定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3如何理解:“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观念是一种意识的集合体 观念是物质的东西 观念 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观念的产生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正确的的观念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反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例如“苹果”就是一个观念 观念是一般的不是具体的 “物质”也是个观念

4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明,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地位不同,不能把它们并列起来,等量齐观。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号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举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简析: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要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5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6简述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关系

答: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1)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其中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具有客观性和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的特点,空间具有客观性和三维性的特点。空间一般被认为是可逆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四维的时空观,即三维的空间加一维的时间,但是反对四维的空间观。 (2)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空与物质运动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任何物质的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脱离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不能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时间空间都是特定物质的时间空间,脱离了运动的物质,时间空间也将无法存在。 (3)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物质的时空特性,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时空的特性是可变的,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的观念也是变化发展的,因而时空就具有相对性

(4)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都要占据有限的空间,都要经历有限的时间。而时空的无限性则是指整个宇宙在时间的持续性上无始无终,在空间的伸展性上无边无际。

时空的无限和有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又相互转化。首先,时空的无限是由有限组成的,一个个有限组成了无限,因而时空的无限性离不开有限性;其次,时空的有限也离不开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无限可分,有着无限的层次、本质和规律。再次,时空的有限可以转化为无限,无数个有限不断叠加就能打破有限,进入无限。否认时空的无限性,夸大时空的有限性就会为宗教神学留下地盘。

在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上,我们既要承认时空的客观性、绝对性,又要承认时空的可变性、相对性。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德实质与核心 答: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 , 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 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易经》 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老子》提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后世的哲学家常用分合 、两

一、参两、相反相成等概念表达事物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则讨论了一系列范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 ,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8质、量、度的含义及其把握度的意义

答: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他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

一、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 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二、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这一原理包含三点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没有 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2)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3)量变规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矛盾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2)度的原理认为,量和质是相互统一,相互规定的,因而当保持旧质的量不存在时,旧质也就保不住了,就要被新质事物所代替,即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对于它之前的量变的意义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对它之后的新量变的意义是为新量变开辟道路,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2.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

3.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 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

10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答:1.含义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认识客体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①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②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认识关系的基础,主体是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认识客体的。③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存在着价值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④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3.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选择性、创造性,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①所谓信息,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主体对于客体提供的信息,是要进行选择的。②这种选择是以主体为转移的,是以主体自身已具有的理想信念和概念框架为参照系的。这种具有理性特点的参照系一般表现为主体的利益和需要,表现为主体的认识目的,表现为主体的价值观念,表现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③进行选择是完成认识的必要条件。客体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人们没有必要没有可能吸收对象的全部信息,只能吸收所需要的信息,要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④认识过程不是对客体信息的简单搜集与再现,而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主体的认识图式,对信息进行加工过滤,整合重构。这一过程就是建构过程。 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1.所有的认识要来源于实践。世间没有什么知识(认识)是自己蹦出来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2.认识靠实践检验。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认识,可以以直接的理论形式传授给后人,但是后人再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检验其对错。

3.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认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以前的认识放在现在正确与否,在实践检验后,进一步发展。

比如以前的造纸术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意中发现的,后来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改进方法。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包括感觉、 知

觉、 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包括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见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含义)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首先,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其次,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 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的问题。坚持感性认识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再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1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答:其一, 积极投身于实践, 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其二, 必须对感性材料加以思维的抽象, 要采用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概括、 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 14认识发展过程中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 答: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15简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答: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是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检验和归宿,即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也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和理论则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表现在认识对实践具有预见作用、组织作用和动员作用。我们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又要反对否认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认识论。

1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1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1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还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20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它具有包括:

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都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⑵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⑷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

⑸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⑹人与人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党校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党校学员学习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主要经历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历史条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伟大意义:(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3)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4)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贡献:我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们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我们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任务:

1、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炎黄子孙的夙愿 (反台独)

3、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和进步 (中非合作)

2、什么是政党?政党有哪些主要特点?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政党: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组织起来,围绕着国家政权而活动的有纲领、有纪律、有一定成员的政治组织。特点:

1、是阶级组织,它和阶级有紧密的联系

2、组织性。任何政党(尤其是大众党)都具有比较稳定的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组织结构。

3、目的性。所有政党的共性在于它的存在目的是追求政治权力。政党是围绕着国家政权而活动的政治组织。

4、中介性。政党被其成员和其他人看作是构造公民与政策制定者之间联结的机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建立起事实上的联系。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什么是党章?党章对于政党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十七大党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党章:党章即党的章程,它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作用:党章在党内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党内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内关系,是保证党的统一和团结的重要条件。二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工作一刻也少不了法规作为依据。三是严格党的纪律。党章是权责分明、信赏必罚的规范性文件。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一部好的党章,并能得以正确施行,对于严格党的纪律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四是战胜党内动摇及各种危害分子。党章解决的是关系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是保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性的重要武器。

十七大党章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2、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

线的内容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6、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7、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总纲第一段就从不同方面完整科学地表述了党的性质。①揭示了党的阶级基础及其先进性;②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②明确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党与其他各个组织的关系。

5、什么是党的根本宗旨?怎样按照先进性的要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

答: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践: 要强化公仆意识要培养无私奉献精神要努力办实事办好事

6、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答: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内涵: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总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发展先进生产力史实现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保证;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内涵:

1、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坚持以人为本(核心)。

2、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许发展(基本要求)。

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8、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总奋斗目标,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答: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原因:

1、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壮丽的事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2社会经过长期发展最终达到的一种高级状态。

3、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含义:一是指共产主义是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二是指在这种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所建立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三是指在这种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即共产主义运动。因此,共产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思想、运动与社会制度的统一。

实现: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纲领是什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什么是党的组织制度 党的组织制度是指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要求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组织规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

它有哪些基本原则

(1)“四个服从”的原则—关于组织纪律的原则

(2)民主选举原则—关于民主得以保障的原则

(3)定期报告原则

(4)相互沟通原则——党的上下级组织关系原则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

(6)禁止个人崇拜原则 ——关于民主与集中在领导与群众关系上的原则

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

(1)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2)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运作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3)党的领袖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则。

11、什么是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它有哪些特征

1、自觉性

2、铁的纪律

3、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的统一

它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自我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免疫力和防范力,

有利于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保证;

是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

怎样维护和巩固党的纪律

1、认真学习党的纪律,增强纪律观念,明确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2、以党纪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

3、既要洁身自好,又要敢于斗争。

4、从我做起,防微杜渐。

12、什么是党风 党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有那些重要意义

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

从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看,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

从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看,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保持廉洁性、发展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13、怎样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

第一,这是我们党从执政党的高度思考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成果。

第二,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伟大的、艰巨的和史无前例的。

第三,这反映出我们党对现阶段社会出现的新兴阶层的正确认识。

第四,这是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标准的重大改变。

第五,这是我们党对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六,这也体现出党的建设同国家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的产物。

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14、怎么样理解党员义务和权利之间的关系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统一的。党员义务和权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党员要想很好地履行义务,就必须正确地行使权利;同时党员要想充分享有自己的权利,也必须忠诚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党章为什么要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党章明确而又具体地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党员,首先,是要求党员服从党组织要求,

发挥党员作用的具体表现;其次,是党员体现其先进性的有效途径;第三,是党员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形象的需要。

15、入党必须的手续

1、本人向所在单位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2、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3、填写入党志愿书

4、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5、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6、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

7、举行入党宣誓

8、再经过预备期的教育、培养、考察,办理转正手续,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方可成为正式党员

怎么样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首先,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标准。

其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实际成绩。

16、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什么?

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 为什么必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因此,对于要求入党的人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怎么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属于思想范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是:强化五种意识(强化政治意识、 、强化表率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奉献意识),加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18、什么是党性

所谓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2、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

3、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4、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

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

6、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为什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1、加强党性修养,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

2、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3、加强党性修养,也是完成好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4、加强党性修养,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与时俱进。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要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运用。

4、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要慎独自律。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19.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2、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

3、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

4、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

5、是一个共生共进的社会。

怎样以实际行动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

第一提高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做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

第二,使自己具有自我发展的行动。发展自我单单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第三,让自己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们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环境。

第三篇: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 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 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些情形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 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比 1 较时通常以样本量相同时的方差进行比较。 4 何谓三种性质的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三种分布是指总体分布、样本分布、抽样分布。总体分布是指总体的标志值的分布;样本分布是指容量为n的样本标志值的分布;抽样分布则是指样本估计量的分布,它是一个变量,据中心极限定理:当n增大时估计量的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可用大样本理论对其进行区间估计。 5 简述抽样估计的原理。

ˆ),而且已知道在大样本的情况下ˆ趋向于正态分布,只要知答:如果样本的估计量E(ˆ的抽样标准误差S(ˆ),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对进行区间估计。 道习题三

五 简答题

1 何谓分层抽样?简述分层抽样的意义?

答:分层抽样是在概率抽样的前提下,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然后按随机原则对每层都进行抽样。分层抽样的效率高于简单随机抽样,能够推算子总体。 2 试举一例说明分层抽样的抽样效率比简单随机的抽样要好。

答:简单简单随机抽样可能得到一个差的样本,如一个总体进行简单随机抽样,N=6,其标志值为1,2,3,4,5,6,当 眉2时其均值的变动范围在(1.5—5.5);若1,2,3为一组,4,5,6为一组进行分层抽样进行则均值的范围在(2.5,4.5),则分层抽样的精度提高。 3分层抽样的分层的原则及其意义。

答:在总体分层后:总体方差=层内方差+层间方差。据方差分析原理,在分层抽样的条件下,抽样误差仅与层内方差有关,和层间方差无关,因此从其组织形式上看所谓的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分层,然后在每层中抽取样本,遵循扩大层间方差,缩小层内方差的原则对总体进行分层,就可以提高估计的精度。 4 简述分层抽样的局限性。

答:分层抽样一般说来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度要高,但若层的划分或样本量的分配不合理时,可能会使分层随机抽样的精度比简单随机抽样要差。 5 简述分层抽样中总样本量的分配方法。

答:当样本量一定时考虑样本量的分配问题,主要有 三种分配方法按层要进行分配:

1、比例分配;

2、最优分配;

3、内曼分配。 6 怎样分层能提高精度?

答:考虑分层标志的选择及合理的确定层数。一般来说,增加层数能够提高估计的精度,同时考虑增加层数提高的精度和费用之间的平衡,即增加层数而降低量在精度上是否合算。

习题四

三 简答题

1 简述比率估计提高抽样效率的条件。

答:(1)有相应的准确的辅助可以利用;(2)推断的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3)要求的样本量较大

2 简述比率估计的应用条件。

2 答:(1)比估计是有偏估计,要求的样本量较大;(2)研究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3 从等概率抽样与不等概率的区别来分析进行简单抽样的有效性。

答:当总体单元的差异不大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即等概率抽样是有效的,但若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较大时,要用不等概率抽样。 4 简述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优点。

答:提高估计的精度,减少抽样误差,以说明单元规模大小的辅助变量来确定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改善估计量。

5 试举一个利用区域可以直接进行抽样的例子。

答:特点:区域本身就是抽样单元,如调查某师团的总收入或总支出,以连队或团为抽样单元。 6.分析PPS抽样与PS的抽样效率。

答:PPS抽样重复抽样,PS产是不重复抽样,因此从抽样效率上分析,前者的效率低于后者。 7.回归估计、比估计与简单估计间的区别;

答:回归估计一般优于比估计和简单估计。当回归系数等于总体比率(即总体回归直线通过原点)

时,回归估计量与比估计量的效果相同;当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间的相关系数ρ等于0时,回归估计与简单估计效果相同。 8.辅助变量的选择原则;

答:选择与调查变量Y之间有密切相关程度的变量X作为辅助变量。 9.回归系数的选择与确定。

答:1)β的不同取值当然会影响V(Ylr)的值,β取得合理,V(Ylr)就小,否则就大,事实上β为一特定常数时,Ylr是无偏的,可取到最优值,B=

ˆˆˆSxySx2,V达到最小值。

2)β为样本回归系数,此时回归估计量Ylr不是无偏的。

ˆ习题五

五、简答题

1 简述整群抽样的分群原则。

答:扩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以提高整群抽样的抽样效率。 2 您如何认识影响整群抽样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群间方差?

答:在整群抽样时,总体方差分为群内方差和群间方差两部分,在总体各群间进行随机抽样,使得抽样由群间方差的大小来决定,对被抽中的群进行全面调查所以不存在抽样误差即群内方差不影响抽样误差。

3 整群抽样时,采用无偏估计的方法与比率估计的方法来估计总体总量有何不同?

答:(1)采用比率估计的方法时,是以群的规模作为辅助变量;(2)采用无偏估计的方法,是采用简单估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没有用到辅助信息,使得无偏估计的方法估计精度不高。 4 简述整群抽样的优点。

答:(1)样本集中,可以降低收集样本的费用;(2)抽取样本的效率比简单随机抽样高;(3)抽样框的编制得以简化。

5 整群抽样时,比率估计的方法估计总体总量与比估计量中的辅助变量有什么不同? 答:(1)比率估计的方法估计总体总量时,辅助变量是总体单元的规模大小Mi;(2)比估计量 3 中的辅助变量是Xi,

6 简述使用整群抽样的原因。

答:(1)省时、省力、平均单元的调查费用较少;(2) 样本集中,可以降低收集样本的费用;(3)抽取样本的效率比简单随机抽样高;(4) 抽样框的编制得以简化。 7.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分组须满足的条件

组间

组内

分层抽样 1. 无重复无遗漏; 2. 各层单元数Nh已知

整群抽样 1. 同左;

2. 各群单元数Mi确知

分组目的

组间

组内

层间全面调查(各层都抽取样本) 群间抽调查(只抽部分群) 层内抽样调查(每层只抽部分单元) 群内全面调查

将标志值或指标值差异较大的单元划归为同一群,

将标志值或指标值相近的总体单元划

以扩大“总体抽样单元”,

归为同一层,以“缩小总体”。

抽样时以扩大后的“单元” 为单位。

尽可能缩小群间差异(因

尽可能扩大层间差异(因抽样误差同

抽样误差只与群间差异有

层间差异无关)

关)

尽可能扩大群内差异(因

尽可能缩小层内差异(因抽样误差只

抽样误差同群内差异无

与层内差异有关)

关)

8.整群抽样群大小的计量方法;

答:1)常用尺度,群规模Mi,最常用;2)一般尺度,找辅助变量;3)最优尺度,即各变量值之和,该尺度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可实施 9. 整群抽样的设计效应。

答:设计效应用deff表示:

1f1,c0ˆS21(M1)cV(Y)

整群抽样的deff=nM1(M1)c1,c0

1f2Vsrs(y)1,0ScnM习题六

三 简答题

1 简述系统抽样的主要优点。

答:(1)简便易行,容易确定样本单元;(2)样本单元在总体中分布较简单随机抽样均匀;(3)采用有关标志排队可提高估计的精度。 2系统抽样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1)如果单元的排列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而抽样者对此缺乏了解或缺乏的经验,抽取出的

4 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很差:(2)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较为复杂。 3 对于周期性波动的总体上在组织系统抽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克服周期性波动对总体趋势的影响,如采用交叉子样本的方法,可以改变影响。 4 对线性趋势的总体进行系统抽样时应该如何组织?

答:由于样本的确定失去了随机性,会对抽样带来不利的影响,对线性趋势总体的抽样方法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采用中心位置抽样法;(2)对称系统抽样法以提高精度。 5 试举一个总体单元按无关标志排列进行直线等距抽样的例子。

答:一个简单随机抽样的例子总体100人,样本量为10时。如调查总体的人均收入在编制抽样框时,按总体单元的先后顺序登记。

6 简要分析影响系统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1)总体的特征,不同类型的总体在估计总体方差时,有不同的模型;(2)同其它方差一样影响:抽样比、样本容量、系统样本方差。

补充:(以下只给出答题要点)

1.误差主要包括哪两类?引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类,一类称为抽样误差,另一类为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由于每次只是抽取一个样本,而这个样本中包含哪些单元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由于包含的单元不同,得到的估计值自然不同。各个估计值与总体特征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差距,由此产生了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有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的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非抽样误差不仅在抽样调查中,在全面调查中也是存在的。减小非抽样误差的方法主要是严格调查程序、规范调查步骤、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合理地设计问题和答卷,改进测量方法和工具。 2.请列举出样本量在各层的三种分配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主要思想。 答:比例分配,一般最优分配和奈曼分配。

比例分配的思想:每层的样本量nh都与层的大小Nh成比例。特点是估计量具有简单的形式。

一般最优分配的思想: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V(yst)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V,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

奈曼分配的思想:各层的单位抽样费用相等时的最优分配。 3.试述抽样调查的整体思路;

答: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现象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对相应地总体参数做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估计推断。

一个完整的抽样调查过程包括抽样阶段、调查阶段和估计推断阶段。

第四篇:党章党规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党的纪律是一个政党内拥有制定党内法规权力的机关根据党的章程制定和颁布的,运用党纪处分的手段保障其实施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党章党规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1. 党章一般由党的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主要内容是?

答:规定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

2. 党章的内容有哪些变化?

答:形式的变化、任务的变化、斗争的需要和党员的情况。

3. 党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第一,党章是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第二,党章是党内的行为规范。

第三,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

4. 党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答:一是调整党内关系。

二是指导党的工作。

三是严格党的纪律。

四是保证党在政治和组织上的纯洁性的重要武器。

5. 为什么说党章是党的建设根本问题的总体现?

答:它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依据,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首要的根本问题。

6. 为什么说党章是制定其他党规党法的总依据?

答:首先,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其次,党章是总法规。

最后,具体党规党法的修改、完善必然始于党章。

7. 为什么要修改党章?

答:党章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惊醒必要修改。

所谓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是党的建设工程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经验。

8.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间,党章经历了多少次修改?

答:我们的第一步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

16次修改党章。

9. 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修改党章的必要性?

答:一是有利于更好学习贯彻党章。

二是有利于更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

三是有利于更好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及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四是有利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0. 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的主要特定是什么?

答:这次修改党章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

11. 党内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答: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12. 党内民主的基本实现途径是:

答: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13. 党内民主的目标是:

答:增进党的团结统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4. 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是:

答: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实行民主与集中统一,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15. 党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第一,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实现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惩治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

第三,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16. 为什么贯彻学习党章要更加重视党的制度建设?

答:党的制度建设是更具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的建设,通过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制度建设从而达到“制度治党”的目的。

17. 为什么党章的发展演进见证了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历程?

答:党章是党成长和成熟的真实写照,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章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18. 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学习贯彻党章有哪几次?

答:第一次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是在1982年后。

第二次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是在1994年。

第三次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是在2005年。

第四次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是在2006年。

19. 党章是怎样表述党的性质的?

答:党章对党的性质表述,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

20. 怎样正确理解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含义?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 阶级关系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21. 为什么说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能够进一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2. 为什么说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3. 为什么说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奋斗的 历史。

第三,我们党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

24. 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答: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

25. 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

答: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26. 如何正确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

答:第一,正确理解共产主义。

第二,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的必然性。

第三,正确理解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

27.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答: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8.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9. 马克思主义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答: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0. 马克思主义有哪些显著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

二是革命性的。

三是实践性。

31.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一是什么是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是怎样坚持中国革命的道路,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32. 毛泽东思想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是如何开展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3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哪些方面?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所有这些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4.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5.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6.“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解决了我们党在21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实现党长期执政目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37.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答: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38.怎么样理解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最早提出来自于党的十六大,这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经历了五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效不断显现,从而在十八大期间形成共识,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项建议。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体现到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9. 如何理解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40.什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1.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了哪些充实和完善?

答:第

一、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把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第二、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还体现在,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4个自然段充实了内容,并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段。

42. 党章修正案总纲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作了哪些充实?

答:党章修正案总纲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充实主要体现在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

43. 党章修正案总纲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作了哪些调整和充实?

答: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

44. 党章修正案总纲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实了什么新内容?

答: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

45. 党章修正案总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实了什么新内容?

答: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主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46.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多长时间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答:6个月

47.党章修正案为什么突出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答:它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48.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了什么新内容?

答: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9.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的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50.党章修正案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第

一、第三条第一项第一句修改为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这样修改,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第一款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第二款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更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监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三、第三十四条第五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51.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52.为什么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答: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3.怎样正确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

答:第一,党员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第二,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第三,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第四,执行党的决议。

第五,按期交纳党费。

54.共产主义觉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答:一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去科学的世界观。

二是有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

三是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硬本领。

55.怎样认识增强党员意识的重要意义?

答:党员意识的基本要义是:在任何时候,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56.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答:一是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同意整体。

二是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关系的。

三是民主集中制是把党的高度组织性和统一性同发挥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的制度。

57.“四个服从”是什么?

答:一是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

二是少数必须服从多数。

三是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

四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8.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二,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三,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深刻反映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

59.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答: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60.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61.什么是党的基层组织?

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设置的党组织。

62.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的认识,积累了什么经验?

答: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63.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64.党的纪律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

65. 党章与党内其他条例的区别是什么?

答:党章规定了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大法。

66.党的纪律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纪律的自觉性。

第二,纪律的统一性。

第三,纪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67.党的纪律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一是党章。

二是准则。

三是条例。

四是规定。

五是在党的纪律建设实践中还有不具有确定形式的党的纪律规范。如决定、通知、通报、办法等。

68.党内的纪律处分有哪些?

答: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

69.请解释党的政治纪律?

答:党的政治纪律是党依据不同时期政治任务的要求,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制定的基本规范。

70. 党的组织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组织纪律是指党维护组织团结和统一的原则和要求。

71.党的宣传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宣传纪律,是指党的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党的宣传工作者所必须遵守的要求。

72.党的群众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群众纪律。是指党员和党的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处理党组织、党员和有关人员与群众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73.党的经济工作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经济工作纪律是指党和国家为了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开展而制定的经济工作政策和经济工作制度。

74.党的保密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保密纪律,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机密的行为准则。

75.党的外事纪律是什么?

答:党的外事纪律是党和国家在外事活动中一系列原则的具体化,是所有涉外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共产党员更应模范地遵守。

76.党员怎样才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答:第一,共产党必须增强纪律观念。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三,共产党员要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77.党为什么要严肃党纪?

答: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是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惩治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

78.为什么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答:党内一切成员在政治上和履行党员义务方面是完全平等的,这种平等关系在纪律上就体现为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79.党章规定,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是几年?

答:2年或3年

80.党按照什么原则选拔干部?

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81.留党察看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答:2年 。

82.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几年举行一次?由什么组织召集?

答:5年,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83.党员的党籍从何时算起?

答: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84.发展党员,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答:个别吸收的原则。

85.党员的党龄从何时算起?

答: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86.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什么制度?

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87.党的什么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答:基层组织 。

88.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答: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89.中国共产党主张按照什么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答: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

90.“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章对什么的表述?

答:党的群众路线

91.党的各级委员会向什么组织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同级党的代表大会。

92.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什么原则?

答: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9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4.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怎样的分配制度?

答: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5.新党章确定的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与十六大党章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不同之处是将和谐写入基本路线。

96.新党章是何时在什么会议上修改通过的?除总纲外共有几章几条?

答: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除总纲外共十一章五十三条。

97.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98.党的领导主要是什么领导?

答: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99.我党重视培养、选拔什么样的干部?

答:我党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10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前举行?

答: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101.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目的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答: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2.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什么?

答: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103.什么样的组织可以成立党组?

答: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

10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目的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答: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5.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什么?

答: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106.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107.请描述中国共产党党徽和中国共产党党旗?

答: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108.对要求退党的党员如何处理?

答: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109.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怎样的工作制度?

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110.什么样的党员可认为是自行脱党?

答: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111.党组的成员由谁决定?

答: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

112.什么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答: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113.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答: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114.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5.我党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请问是哪“三个有利于”?

答: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116.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实施什么战略?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17. 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18、我国在哪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答: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119.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试述其基本内涵。

答: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2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五篇:室内设计简答题及答案

1、谈谈“后现代风格”的特点,依此特点,根据人们现在的消费水平和理解观念设计一个具有典型“后现代风格”的客厅。

答:强调建筑及室内装饰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可以使用黑镜做造型,如沙发背景墙或酒柜,银镜磨花做造型。使用洛可可图案的银白色墙纸满帖,黑色丝绒灯,等等。)

2、室内设计的含义?

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其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3、室内设计内容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室内环境又包含哪些内容?

答:室内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室内空间组织、调整和再创造;室内平面功能分析和布置;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线形和装饰设计;考虑室内采光、照明要求和音质效果;确定室内主色调和色彩配置;选用各界面的装饰材料、确定构造做法;协调室内环境控制、水电等设备要求;家具、灯具、陈设等的布置、选用或设计,室内绿化布置。室内环境包含: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声环境、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等内容。

4、简述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居室的色彩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空间使用的目的;空间的大小、形式;空间的方位;使用空间人的类别;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及使用时间的长短;该空间所处的周围情况;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

5、室内照明设计在家装中所起的作用与艺术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创造气氛;

二、加强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光影艺术与装饰照明;

四、照明的布置艺术和灯具造型艺术。

6、请简要说明哪几个方面设施性能特征与系统配置?智能型办公楼必须具备几项基本构成要素?

答:智能型办公建筑应具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型办公楼必须具备高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现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远距离通讯网络、开放式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四项基本要素。

7、室内庭园有哪些类型。

(1)按采光条件,可以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2)按位置和服务,可以分为中心式庭园和专为某厅室服务的庭园;(3)根据庭园与地面的关系,可以分为落地式庭园(或称露地庭园),庭园位于底层,和屋顶式庭园(或称空中花园),庭园地面为楼面。

上一篇:毛主席语录读后感下一篇:民主党派政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