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讲义

2022-06-26

第一篇:党的基本知识讲义

以党的十七届四种全会决定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讲义)

党课: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主讲人张洪芝

参加人:全体党员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9月1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9月28日各报纸)

《决定》共分八各方面:

一、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总结运用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四、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五、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更高素质干部队伍

六、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八、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

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党内存在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利,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制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涣散,有的领域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先锋作用不明显;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惊醒,抓紧加以解决。

天津市于2009年10月16日召开九届六次全体,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见10月19日天津日报)全会认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紧密结合实际,坚决贯彻落实。

全会认为,党的建设始终是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问题,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党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面临的致命伤害是腐败变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

御风险的能力,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

全会强调,天津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完成繁重任务,肩负起神圣使命,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关键在队伍。进一步加强我市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章要求,坚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

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倡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风气,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在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历史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掌握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把学习作为自觉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员干部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曾智、学以创业。把学习情况列入党员干部考核。

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党

内选举制度和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干部推荐考察、选拔任用、评价考核等办法,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快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健全服务和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努力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篇:配电线路基本知识讲义

1. 架空线路的优缺点:

优点:建设成本低、投资少、线路架设以及设备安装容易、维护和检修方便,易于发现和排除故障;

缺点:架空线路会占用较多的土地,影响环境美观,易发生故障,可能会影响交通等,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2. 电缆线路的优缺点:

优点:一般埋设在土壤、室内、沟道或隧道中,它占地少,整齐美观,并且受气候环境和周围环境影响小,传输性能稳定,故障少,安全可靠,维护工作量小;

缺点:电缆线路投资大,线路不易变动,寻测故障困难,检修费用大,电缆终端制作工艺要求复杂。

3. 构成元件: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避雷线、杆塔、横担、绝缘子、金具、拉线等元件组成。

4. 导线用来传导电能;应具有良好的导电率,机械强度高、坚韧耐磨、质韧耐折、抗蚀性较好及质轻价廉等。一般有LJ、LGJ、LGJQ和LGJJ。

5. 杆塔用来支持导线和避雷线,并使导线和导线间,导线和避雷线间,导线和杆塔间以及导线和大地、公路、铁轨、水面、通讯线等被跨越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6.横担是杆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用来安装绝缘子及金具,以支承导线、避雷线,并使之按规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7.绝缘子用来使导线和杆塔之间保持绝缘状态;有针式(P)多用于10kv及以下线路,悬式(X、XP、LXP)用于35kv及以上线路。

8.金具用来连接导线或避雷线,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以及将绝缘子固定在杆塔上。

9.拉线就是承受张力的钢索或杆。连接杆塔上一点与地锚或连接杆塔上两点。

10. 避雷线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以保护线路绝缘免遭大气过电压的破坏。

11. 直线杆:又称中间杆或过线杆。用子啊线路的直线部分,主要承受导线重量及线路覆冰的重量和侧面风力,故杆顶结构较简单,一般不装拉线。

12. 耐张杆:为限制倒杆或短线的事故范围,需把线路的直线部分划分为若干耐张段,在耐张段的两侧安装耐张杆。耐张杆除承受导线重量和侧面风力外,还要承受邻档导线拉力差所引起的沿线路方面的拉力,为平衡此拉力,通常在其前后方各安装一根拉线。

13. 转角杆:用在线路改变方向的地方。转角杆的结构岁线路转角的不同而不通:转角在15°以内时,可仍用原横担承担转角合理;转角在15°~30°时,可用两根横担,在转角合理的反方向装一根拉线;转角在30°~45°时,除用双横担外,两侧导线应用跳线连接,在导线拉力反方向各装一根拉线;转角在45°~90°时,用两对横担构成双层,两侧导线用跳线连接,同时在导线拉力反方向各装一根拉线。

14. 分支杆:设在分支线路连接处,在分支杆上应装拉线,用来平衡分支线拉力。分支杆结构可分为丁字分支和十字分支两种:丁字分支是在横担下方增设一层双横担,以耐张方式引出分支线;十字分支是在原横担下方设两根互成90°的横担,然后引出分支线。

15. 终端杆:设在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处,承受导线的单方向拉力,为平衡此拉力,需在导线的反方向装拉线。

16.目前,在配电线路中广泛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电杆,一般是环形断面空心圆柱式,才用离心法浇筑而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电杆通常有等径杆和拔梢杆两种。其中,农村低压架空线路较多地才用梢径为150mm,拔梢度为1/75的水泥电杆。这种电杆的壁厚40mm,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不

2小于10mm,混凝土标号不的低于C40(混凝土强度为40N/mm)

第三篇:《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医院通讯员业务学习资料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 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 “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

二、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3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 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4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5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组合成为从外部看,一般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新闻按照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三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和散文式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第一段是导语,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然后按照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

从结构布局上看,消息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其它新闻文体所不具备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它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有: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山,概括性强;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它的缺点有:过于标准化,程式化,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此现象应力争避免。

2)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按事情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主要有: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它的缺点有:可能比倒字金塔的篇幅可能多一些;容易显得平铺直叙;有些题材从头说起,容易显得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3)散文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的写法。

(二)消息的标题

6 消息标题从形式到内容与任何文体的标题不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具体、涵义明确、鲜明引人。标题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浓缩成几个词(短语)或一句话,使人一目了然,且过目难忘。

消息的标题,不仅有主题,还有引题或者副题,内容重要的消息,有时兼有主题和引题、副题。主题字号最大,最突出,处于中间显要位置。引题用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副题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主题的来源和依据,有时也用来说明或注释,甚至是全文提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消息的标题与通讯的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了新闻事实,消息要求在标题中写明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通讯的标题可以标出事实,也可以不标出事实。

(三)消息的导语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1844年,美国油漆匠出身的科学家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许多重要新闻需要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是仅仅发了一半,由于战争或者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报社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它往往是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

在通常的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第一句话;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段落。有的消息也可以没有导语,比如一句话新闻。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报纸编辑最见功力的重要方面是制作标题;记者写消息最见功力的是写好导语,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生动的导语相对于新闻好像蝴蝶相对于花丛,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7 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学术性团体——聂耳星海学会昨日在武汉成立。”[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如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电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评论式]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贫困的“第四世界”?有!尽管在这不断繁荣的年代里不多见,然而它却一直存在着。„„[提问式]

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过去那种“工作不象工作,休息不象休息”的状况正在改变。[结论式]

3)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人和事,或现场环境作简洁形象的描绘,渲染气氛,以达到某种情绪效果。如: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一盆盆翠绿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一千五百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描写式] 4)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谈,以突出消息的中心。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8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四)消息的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

9 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我们写新闻人物,必须向读者交代这个人物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我们写新闻事件,也必须向读者介绍这一事件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新闻背景的种类很多,诸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民族背景、知识背景等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历史背景。恰当地交代消息中主要新闻事实或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的历史状况,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人和事的全貌,增加其新闻价值。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景是介绍南阳的历史状况的:“南阳为古宛城,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使人们对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更清楚了。

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而读者不一定知道,有必要适当介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3)人物背景。当新闻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新人物,或者过去熟悉,由于时间久了印象不深的人物,就需要介绍人物的概况,作为背景交代。

4)事物背景。指介绍一些新事物、新成就的有关资料,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事物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尤其在科技报道中,对新技术更需要作背景介绍。

10 交代背景的方式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说明与解释。通过背景交代正确地揭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全局与局部等。 2)交代与补充。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的一些材料又不得不加以交代和补充,就得运用背景。

3)衬托与对比。

(六)消息的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七)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11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

一、

二、

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四、通讯的写作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西方传媒中没有“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有几点区别:从容量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小,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较严,消息选材宽。从结构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灵活自由,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1、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2、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3、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并不准确。新闻性是通讯所具备的,但与其它新闻体裁无相异;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议论、抒情的运用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

12 记者来信等。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题: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

13 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2、通讯的结构: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开篇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南浦、杨浦两座桥――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金桥、外高桥两座桥――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改革、开放两座桥――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

14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描写不能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修饰和夸大形容,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处作诱导、关节处作渲染、衔接处作粘合、结尾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有实录性,不可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可写正面人物,如先进、英雄、有突出贡献的人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几点需注意: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二忌“有魂无人”。即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三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应用“水涨船高”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五是写“全人”。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指既要写关键性“大”材料,又不忽略小事、琐事“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既有“正像”又有“反像”,有七情六欲。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说“对不起”;做菜时,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具有新闻性、典型性、

15 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它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写作前,应分析手头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B、写好事件的高潮。没有高潮,事件就“死”了,就平淡无味。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处,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C、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事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D、在记事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通讯体裁,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有三点:一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灵

16 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A、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风貌通讯重写新的见闻,能提供新信息、反映新变化。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B、善用对比衬托。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衬托事物变化。

C、丰富知识,增添趣味。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D、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17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18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的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如何采写好医院新闻

经常有通讯员问,我就在那么小的范围内,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稿件?我周边每天所干的就那么几件事,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其实不尽然,只要善于捕捉,一定会写出有质量的稿件来的。

1、急诊室里抓新闻。医院急诊室是医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窗口,一些突发性和社会性的新闻都发生在这里。许多媒体都深知这一点,他们都会蹲在急诊室里捕捉新闻线索,可见急诊室是最易、也最能抓新闻的场所。每个医院急诊室可以说是故事不少,我们很多稿件就是从急诊室里采访写出来的。所以,通讯员特别是门急诊的通讯员要重视急诊这个窗口。

2、临床科室跑新闻。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的应用都发生在临床业务科室;方便患者的新举措、情暖患者的感人事迹,医护人员的任劳任怨,也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所以,临床科室是产生新闻的地方,通讯员要经常往临床一线科室跑,临床一线的通讯员更要注意抓住身边的点点滴滴,提炼升华出好稿子来。

3、文件总结找新闻。医院及其所辖院办、党办、医务科、科教科和护理部等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工作总结、简报等,都反映出医院各方面的工作信息,从中可以找到所需新闻素材和线索,有的可直接写成新闻,有的依据线索再进行采访后即可写出新闻。所以,通讯员应注重这些文件的搜集和阅读。

4、各种会议听新闻。医院召开的院周会、总结会、学术会、继续教育学习班等,有的本身就是有新闻报道价值,如承办的有国内著名学者参加的某学科全国性、全省性学术研讨会,听会后便可写出新闻报道;有的可以从中获取报道线索,如医务部门举行的某项新技术筹备会、某项新药验证会,可根据线索追加采访,写出稿件。

5、新闻媒体看新闻。作为医院,新闻报道题材较窄,可以多注意各家媒体的报道,从中找出由头,据此写出大家特别关注的相关文章,采用率非常高。通讯员要关注主要卫生媒体,从中捕捉新闻线索。

总之,只要您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勤于练笔,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

第四篇:药品储存养护知识讲义

养护目的:规范药品在库养护全程操作,保证药品的在库储存质量,避免报毁损失,杜绝失效变质的药品流入市场。

药品养护的方法:

51 药品养护员依据储存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循环质量检查;

52质量管理员确认重点养护品种,报质管部审批后,由药品养护员制定重点养护药品目录,确认重点养护的药品应包括:

2.1主营品种、首营品种、易变质的品种; 2.2对储存条件由特殊要求的品种; 2.3各级药检部门重点抽查的品种; 2.4近期内发生过质量问题的品种; 2.5超过生产日期两年以上的品种; 2.6近效期不足6个月的品种。

3 储存药品每三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在库的药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一般第一个月检查30%,第二个月检查30%,第三个月检查40%。重点养护品种每月检查一次。

4 在质量养护检查中,应依据储存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

2 养护检查的内容:

2.1 检查储存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或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2检查库房温湿度,每日上午10:00-10:30、下午15:00-15:30定时对库房温、湿度条件进行观察,并记录。

2.3检查库房是否满足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要求,并填写库房巡检记录。

2.4 检查养护用设备、仪器等是否运行良好。 3 药品养护记录:

3.1 养护检查工作应有记录,包括养护检查记录、验收养护仪器的使用记录以及养护仪器的检查、维修、保养、检定记录。

3.2 药品养护检查记录的内容包括检查的时间、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产品批号、生产企业、有效期、质量状况、养护措施、处理结果、检查人员等。

4 养护检查中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

4.1 在库养护检查中发现药品有质量异常时,应放置“暂停发货”的黄色标志牌于货位上,并填写“药品质量复查通知单”报告质量管理人员复查处理。

4.2温湿度检查发现有高于或低于规定值趋势时,应及时采取通风、除湿、降温等措施进行有效调控并记录。

4.3 药品养护员应每月填报效期药品催售表,报质管部、采购部、销售部。 5药品养护员应每季度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及长时间储存的药品的质量信息。

药品养护员质量职责:

1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及其操作程序,在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具体负责在库药品的养护和质量检查工作。

2依据企业《药品储存管理制度》的要求和GSP有关规定,指导保管员,正确分库(区)、分类、合理存放药品,实行色标管理,纠正药品存放中的违规行为。

3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据药品流转情况,季节变化和市场药品质量动态,确定药品养护方案,拟定药品养护计划。

4 依据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依据药品的特性,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养护。

5 每月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陈列和储存的药品等质量信息。

6 指导并配合保管员做好库房温、湿度监测和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二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7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应挂黄牌暂停发货,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员复查。根据质量复查结果和处理要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 定期对企业的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监控仪器等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和监控仪器的正常运行。

9负责计量管理工作,保证公司所用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主要考核指标:

1在库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储存(检查时发现的问题)。 2在库药品质量养护结果(在库药品发生问题次数)。 3药品养护记录和档案的规范性(规范与全面)。

4设备、仪器、计量器具等的管理情况(性能状况、档案)。 主要权力:

1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有权停止销售。

2有权对不按照药品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规定的操作进行纠正和指导。 药品保管员质量职责 1 严格执行与本岗位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药品的入库、储存、出库、复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2 依据验收员的验收结论和按有关规定办理药品入库手续,正确合理分库、分类存放药品,实行色标管理。

3 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正确搬运和堆垛药品,做到不错放、乱摆与倒置。

4 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调控、记录工作。采取防鼠、防虫、防潮、防霉、防尘、防火等相应措施,保证在安全合理的条件下储存药品。

5 做好效期药品管理工作,近效期药品按月填写《近效期药品催售表》。 6 严格按近效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办理药品出库记录,并做好药品出库复核记录。

7 负责药品保管,按批正确记载药品进、出、存动态,保证帐货相符,及时分析、反馈药品库存结构及适销情况。

8 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应挂黄牌暂停发货,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处理。依据处理意见,及时处理。

9 负责对仓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所用设施设备运行良好并做好相应记录。

10 做好仓库及库存药品的清理卫生工作,经常保持库区内外的清洁卫生。

直接责任:

1对药品入库、储存工作的规范性负责。

2对药品的入库、在库、出库数量的准确性负责。 3对入库、在库、出库药品的质量负相应责任。 4对在库药品的合理储存条件负责。 主要权利:

1对白条提货有权拒绝发货。 主要考核指标:

1在库药品的数量准确性100 %。 2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差错率0 %。 3在库药品帐货相符准确率100 %

第五篇:森林防火知识讲义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 课 人: 授课内容: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保护好森林资源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为此,我 们向大家解讲有关森林防火的知识,谐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和提高人们的生态及安全意识。

1、什么是森林?森林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木材、 竹材、林副产品、药材等,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不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保障。森林可 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净化空气。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不仅是为了 当代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后代人的利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

2、什么是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 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 自然灾害。

3、森林火灾的分类? 林火发生后,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灾分为森林火警 (受害森林面积不足 1 公顷或其它林地起火) 、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 1 公顷以上、100 公顷以下) 、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 100 公顷以上、1000 公顷以下)和特大森林火灾(受 害森林面积 1000 公顷以上) 。

4、森林火灾因何而起? ⑴烧荒;

⑵炼山造林; ⑶烧灰积肥; ⑷烧田埂; ⑸烧秸秆;

⑹林区内吸烟、乱丢烟蒂;

⑺林区内野炊、烧烤;

⑻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鞭炮; ⑼林区内使用枪械狩猎; ⑽进 入林区的汽车漏火、喷火;

⑾旅客和司乘人员乱丢烟蒂火种; ⑿机械跑火; ⒀雷击起火。

以上人为用火行为和自然灾害都会引发森林火灾。

5、 森林火灾有哪些危险和后果?

⑴森林火灾不仅能 烧死许多树本,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向低价值的树种、灌丛、 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⑵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⑶被火烧伤的林 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 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 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⑷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 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 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 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 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5、森林防火的方针是什么?扑火扑救的原则是什么? 森林防火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先决条件, 扑救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6、森林火灾扑救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 程序,分阶段进行。

(一)控制火势阶段。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最紧迫的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 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

(二)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 侧部) ,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最关键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 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三)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 12 小时, 中龄林地起火监守 24 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防止余火复燃。

7、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开设防火线阻止火 灾蔓延、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森林防火知识讲义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 课 人: 授课内容:

一、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星星之火, 可以烧毁万亩林,森林火灾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牢记: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

二、森林人类的重要性 森林是绿色植物的主体,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可以保 护农田,森林还是大自然的“空调机”,是天然的吸尘器、灭菌器、滤毒器、噪音除器。因此,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没有森林,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我们要学习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小心用火,注意用火安全。 第

二、森林防火从我做起,当看到森林起火时及时向林业部门 3756427 或 119 电话报警。要 记住中小学生和未成年人老人、孕妇都不能参加森林扑火。水火无情,危险!

第三、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学习和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四、扑救林火的方法 目前扑灭森林火灾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灭火法也称积极灭火法,一种是间接灭火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 直接灭火法适用于弱度、中等强度的地表火,因使用方法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扑打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灭火手工具,直接扑火。

(二)、土灭火法:适用于枯枝落叶层较厚、森林杂乱物较多的地方。主要是用撬铲土埋。

(三)、水灭火法:就是用水熄火,适用于飞机扑火。

(四)、风灭火法:利用强风将火扑灭的方法。 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挖防火沟等,它适用于燃烧猛烈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 地下火。

五、森林防火宣传标语:

1、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

2、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3、进入林区,防火第一;

4、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

5、认真贯彻森林法,学法守法莫违法;

6、野火无情防为主,毁林有罪法必究;

7、依法兴林,依法治火;

8、谁烧山,谁坐牢;

9、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10、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方针;

11、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2、天干物燥,极易引发山火,如有山火,请拨 3756427。

六、森林防火“六禁止”。

1、禁止烧野火荒火;

2、禁止在山林内吸烟,丢烟头、火种、烧木炭、煮饭、取暖等;

3、禁止在山林边烧田、土坎;

4、禁止在山林内烧火驱兽,持火照明,烧香化纸,放鞭炮;

5、禁止小孩在山林内玩火;

6、禁止在山林内和山林边其它用火 警钟长鸣,责任重于泰山,为森林防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上一篇:电厂事故案例分析下一篇:调度日常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