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开裂处理措施

2022-07-12

第一篇:墙体开裂处理措施

填充墙体装饰粉刷工程防开裂措施的探索

作者:张小平

单位:汕头建筑工程总公司

混凝土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作为非烧结成型的新型建筑填充墙体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墙体表面及装饰粉刷层裂缝、渗水,严重影响室内装饰效果和建筑质量要求。给用户心里产生不安影响,给施工企业增加大量返修工作,同时对施工企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结合本公司在深圳招商花园一期、三期、翠微园18号工程、四海华庭、蛇口科技大厦、华为总部、四海宜家等近十个工程填充墙作法及装饰粉刷作法的施工经验,笔者深入探索研究了以下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及粉刷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砌块材料本身、砌筑工艺和粉刷工艺等三方面 1.砌块原因:

1.1砌块本身湿胀干缩。随着原材料养护方式和存放条件和时间的不同,在不同含水率时膨胀和收缩值各异,其值大小,是砌体是否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湿胀干缩引起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或砌块的抗拉强度,使墙体本身产生裂缝。

1.2钢筋混凝土与砌块两种不同材料界质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界面收缩开裂。

1.3不同批次的砌块强度等级和干密度不同,施工中造成混等使用的可能造成墙体裂缝。

1.4混凝块出厂时效不足,进场即投入使用。砌块或砂浆强度等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断砖上墙,影响砌体强度而出现裂缝。

2.砌筑工艺原因:

2.1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拉结未严格按构造要求设置,未形成可靠拉结和有效约束。

2.2砌筑时一次砌筑较高或砌到梁下时未有停置时间,让其自然徐变沉降收缩;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在局部沉陷处基坑及主体结构支承减弱,产生的徐变,使得砌体产生了附加拉力和

剪力。当这种附加力超过了砌体的承载力后,砌体上便会出现裂缝。尤其是120mm厚墙体,更容易发生墙体砌筑砂浆过分受力而呈破坏态势失去粘结力,造成后期开裂。

2.3砌筑时错缝搭接不合要求,形成竖向通缝;与墙柱拉结不到位或未按有关规定设置构造柱、抗裂柱;砌体灰缝不饱满,减弱了砌体抗压、抗剪、抗拉的能力,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2.4砌筑砂浆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砂的含泥量过大,随意掺加有机塑化剂,配量计量把握不准,砂浆存放时间过长,造成砂浆现场强度的离散性较大,使实际砂浆强度不足,耐久性降低,从而使砌体的受力性能得不到保证。 3.粉刷工艺原因

3.1追求进度。混凝土砌体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表面粉刷,其出现表面裂缝的概率比砌筑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干燥后再进行粉刷大很多。

3.2填充墙体抹灰时未严格按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

3.3墙体预留施工洞口,新开管线槽等未按要求进行填补处理,引起局部开裂。

3.4抹灰或成活工序控制不严,部分墙面一次抹灰过厚,抹灰层总厚度过大,引起抹灰层开裂。 二.常见裂缝出现的形成和部位(见图1)

据观察大部分裂缝出现在内墙填充墙上,主要为八字形裂缝、沿灰缝45º的阶梯状裂缝,还有部分竖向和水平裂缝出现在剪力墙和梁与内墙填充墙交界处,产生原因较复杂。原有施工洞处理不当形成的裂缝、抹灰层龟裂纹和电线管槽抹灰层裂缝更是无规则。裂缝宽度一般在2mm以内,长短不一。

图1 裂缝示意图

三.针对上述填充墙体工程中开裂问题,经施工实践,学习总结得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只要措施落实到位,就能防范和减少填充墙体裂缝的产生 1.砌体工程措施

1.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工程中使用的砌块,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保证混凝土砌块是合格的,能达到设计强度。

1.2使用大于28天龄期的混凝土砌块,现场堆放场地能保证砌块不受雨水侵蚀,限制上墙砌块的相对含水率(适宜含水率以断砖融水深度15~20mm为宜)。雨期施工要严格执行雨期施工规范。 1.3不同批次的砌块材料混等使用率应少于8% ,尽量避免断砖上墙。 2. 砌筑工程工艺:依照砌体施工规范操作,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项施工措施。

2.1严格控制灰缝厚度(取最小值8mm)和饱满度,注意砌筑砂浆的稠度和保水性。保证混凝土砌块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面部分作好填实工作,加气砖做到双面沟缝。在建筑顶层宜采用高一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以防顶层墙体容易开裂。 2.2砌筑砂浆所用水泥按要求选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砂选用中砂,并过5mm筛孔,含泥量小于5%。水泥砂浆随搅拌随使用,隔置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2.3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的构造连结不宜简单采用“钻孔植入”混凝土结构,拉结筋的间距尺寸必须严格控制,保证拉结筋水平进入砌体内。120mm厚墙体与混凝土结构拉结筋最好采用焊钢筋网片形式,以增强与砌筑砂浆的粘结。 2.4严格控制每天砌筑高度: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对120mm厚墙体更应严格控制在每次1.2m以内,并做好临时拦护,以防外力冲击。

2.5重视搭砌和留搓处理,搭砌长度不少于100mm,砌体转角与纵横交接处应同时咬搓砌筑,施工缝必须砌成斜搓,保证联结牢靠。

2.6为确保门、窗洞口的整体性,控制压力差引起的洞口四角斜裂缝的发生,洞口过梁及窗台板宜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且两端入墙长度不少于砖墙厚度。当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下应设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

2.7当填充墙较长时(≥3.5m),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并先砌墙后浇柱,对于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见图2)。

图 2

2.8砌筑时垂直缝采用满批灰法,水平缝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宜超过800mm,饱满度90%以上(外墙力争达到100%),并原浆勒缝。砌至梁板底须留空隙200mm,再将其补砌顶紧,斜顶砖的砌筑方法向两边斜顶,中间呈“▽”形。墙高少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天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天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见图3)。

3 3.装饰粉刷工艺

3.1基层处理:事先加强安装与土建工序间的配合。管道、沟槽、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砌筑完成后,采用机械开槽,采用砌块相同材质材料进行补槽,并加挂抗裂钢丝网进行补强处理。 3.1.1去除墙面浮浆、杂物、油渍。 3.1.2用清水冲洗粉尘。

3.2用水泥细砂及108胶(配合比为1:1:0.05)抛浆打点,使墙体产生粗糙结合面。

抗裂钢丝网的挂设:外墙应按DBJ15–9–97要求全面挂设钢丝网。内墙应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的相连界面处挂网,挂网前先用1:2水泥砂浆打底,压紧压实,再钉设直径为0.5mm菱形网孔,边长为20mm的钢丝网,保证网宽不少于300mm。钢丝网在砌体一侧的固定最好采取在砌体灰缝中预留扎铁丝,减少外力对砌体的冲击。

3.3找平层施工前应将结构表面充分淋水湿润,并加强抹灰砂浆配合比控制,掺入适量微沫剂,严格控制抹灰成活工序,总抹灰厚度控制在18mm,一次抹灰厚度不超过10mm,分三遍成活。对于特殊场合抹灰厚度≥35mm时,应另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3.4加强抹灰层与饰面层联结,抹灰层成型后,待凝结前复抹搓毛面,保持一周内喷水养护,饰面层施工前可刷界面接触剂一遍,可有效防止表面开裂、空鼓。

3.5为防止外墙面开裂、空鼓和渗水,外墙从基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为3m×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为5mm~10mm,嵌填高弹性耐候胶。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并加入一定抗裂合成纤维(每立方米砂浆掺8mm长纤维1公斤)。防水层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时,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四. 实效:上述填充墙体装饰粉刷工程防止开裂的一系列措施反复在深圳招商花园城一期、三期工程、翠薇园18号楼工程、四海华庭工程、蛇口科技大厦工程、华为总部工程、四海宜家等近十个工程中运用,效果非常明显,空鼓、开裂数量非常少。

第二篇:现浇板开裂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楼板开裂

裂缝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样的,但给我们带来的除了损失之外恐怕就只有教训和经验了。

大都会A区5#楼1单元30楼1号主卧中楼板裂缝

一、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1、 受力产生的裂缝常见的楼板受力裂缝,主要是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板厚严重不足及灾害、事故等因素产生的。 (1)、地基不均匀沉降 由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楼板裂缝,同时伴随着有沿建筑物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部分混凝土构件及内外墙体开裂等特征。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板厚严重不足

该裂缝形式与楼板的受力特征相一致,即楼板部分开间板面沿支承墙体四周产生裂缝,板底有中间向四面延伸的斜裂缝。

(3)、灾害和事故

这类因素比较多,如地震、台风等等。此外地下水浮力也可以引起,地下水浮力作用引起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楼板、梁、柱裂缝及上浮现象,部分楼板严重开裂。

2、 非受力产生的裂缝常见的非受力裂缝,主要是由温度、收缩和膨胀及施工等因素产生。裂缝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早期的干缩裂缝在浇筑完成后约2-4个小时就出现,部分温度裂缝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至半年内才出现。 (1) 早期收缩裂缝

① 现在高层建筑均已采用了商品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需经过二次运输,为确保混凝土的合易性,其塌落度均较大,且有时商品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较大, 使混凝土保水性降低,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② 某些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中,采用了收缩性较大的矿渣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使用过量的粉砂,致使标准稠度的用水量较大,若养护不当,极易造成早期收缩裂缝。

此外,若使用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普遍遭到破坏,混凝土楼板出现大面积龟裂现象。

(2) 温度裂缝 目前,这种裂缝最为普遍。近年来,在厦门新建的住宅小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主要形式有楼板角部45°裂缝,有楼板中部裂缝,还有些为不规则裂缝。 分析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

由于照时间长,日温差及室内外的温差均较大。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容易造成楼板开裂。特别是已竣工后,在尚未交付使用这段时间内,住宅门窗均全关闭,没有良好的通风造成室内外的温差加剧,楼板极易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集中出现在楼板角部45°、PVC线管等应力集中和相对薄弱中位。通常,砖混结构较框架结构更易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多数为贯穿裂缝,且相同部位板面裂缝较板底的宽。经调查,空置住房关闭的时间越长,裂缝就越宽;空置关闭时间一年以上的住宅,楼板混凝土板面的裂缝宽度中达到0.5~1.0mm以 上。

(3)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① 负筋保护层偏大

主要表现是裂缝沿板面负筋范围内的角部45°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施工时踩踏钢筋严重,导致负筋保护层偏大,失去作用造成的。另外,某些工程施工时楼板混凝土板厚超厚,造成实际负筋保护层偏大,也容易造成板面负筋范围内角部 45°裂缝。 ② 板底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及砂的氯盐含量超标

在施工时使用的是海砂或板底钢筋保护层不足造成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混凝 土楼板裂缝。另外,由于野蛮施工、模板变形、模板的支撑下沉及混凝土早期未采取严格的养护措施等因素,都会使混凝土早期已出现微小的裂缝,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使原先的微裂进一步开展,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宽度的裂缝。

二、处理方法

就大都会A区5#楼1单元30楼1号主卧中楼板裂缝进行分析:

裂缝出现在楼板角部大约45°,可能是温度裂缝。

1、 鉴于楼下正在装修,优先处理楼下

(1)、将裂缝用粉笔或其他东西标记,然后将裂缝两边20CM的腻子全部用铲刀清除干净。

(2)、用打磨机将表面未清楚干净的腻子、表面凸出以及松动的混凝土. (3)将板面用毛刷。吹风清理干净,不留灰尘。

(4)将碳纤维布用环氧树脂粘贴好。(环氧树脂要涂刷均匀,粘贴密实,不留气泡)

(5)恢复面层。

(1)、将楼板上表面地坪剔除,并用打磨机将混凝土板面凸出以及松动的混凝土打磨掉。

(2)、用切割机沿着裂缝切出V形槽

(3)将板面用毛刷。吹风清理干净,不留灰尘。 (4)然后将环氧树脂沿着V形槽灌满。

(5)待V形槽内环氧树脂干后,在用碳纤维布贴一层。

(6)修补地坪。修补前前充分浇水润湿,扑上钢丝网,然后在修补地坪。

在修补完成后,我们应当吸取这次的教训,作为一个施工单位,我们该如何预防?

1、改善商品砼的性能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 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 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 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产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 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 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 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 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 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 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 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 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 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 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科学 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

○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 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 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

○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

○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 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 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4)、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 产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 或草袋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第三篇: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金地荔湖城一期一标段

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砌体工程裂缝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沉降、温度、收缩、荷载、施工等因素引起的裂缝。其中常见的是温度和收缩裂缝,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墙体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上、窗洞的两个下角处,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二层较少。填充墙墙中和柱交接处也可能出现此类裂缝

2、墙上的斜裂缝。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此类裂缝。常出现在纵向墙上两端部、女儿墙端部转角处及顶层内墙上。

3、墙上水平缝。常出现在女儿墙根部、顶层窗口处及填充墙顶部。此类裂缝一般沿灰缝错开,而斜裂缝既可沿灰缝,也可横穿砌块和砖块 造成砌体墙体出现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房屋保温措施不到位。 2)房屋长度超长,累计变形大

3)墙体抗拉、剪强度和变形能力较差,特别是顶层 4)水泥类砌块龄期较短,后期收缩大。

5)砌筑砂浆水灰比较大,施工进度快,造成灰缝收缩较大 6)在墙上任意开凿管槽,且随意修补 7)填充墙构造措施不到位。

二、裂缝的原因分析

产生加气砌体墙面抹灰裂缝原因很多。例如,前道工序留下来的:砌体方面、设计构造方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连锁反应等原因。然而,最主要的比较常见的比较频发的还是温度变化、干缩变形、配合比不适合、抹灰工序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可分为四类: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设计及构造缺陷造成的裂缝、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1、温度裂缝

由于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特别在围护结构的热桥处,温差应力影响较大,且出现频繁,如边框梁下沿墙体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女儿墙根的水平裂缝,混凝土边框柱与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由于材料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应力必然引起结构内外胀缩变形的不一致,也必然会将抹灰层拉裂。

1 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金地荔湖城一期一标段

有些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热阻过小,使墙体经常受到温度波侵入,反复变形;外保温没有赶在内抹灰之前,这也是产生温度裂缝的重要原因。

顶层温度影响最大,裂缝频繁。其作用机理如下: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屋面梁板及其他热桥处温度可高达60℃~70℃,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如此大的温差,加上线膨胀系数混凝土比砌体近似大一倍,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当砂浆强度M5.0、砌块强度A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0.12MPa,而沿灰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若缺乏加强措施,则必然会将砌体及抹灰层拉裂。

2、干缩裂缝

加气砼砌块干缩值为0.30~0.45mm/m,随着水份散失,砌体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另外,抹灰层缺乏养护也会产生干缩裂缝。这类裂缝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如梁底顶砌处水平裂缝、门窗周边角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然而上述各种裂缝,往往是在温度应力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在夏天,这两种因素影响最大。

3、砂浆配合比不适当产生裂缝

很多项目无论设计和施工都没有按照《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2001)标准的要求,对抹灰砂浆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还是沿用普通抹灰砂浆。普通砂浆收缩率大、水化热大、和易性较差、保水性差、塑性差、干密度大、跟加气砌块亲和力不强、线性膨胀或收缩也相差较大。这样抹灰层跟砌体的“相邻关系”会处理不好,协同变形能力也会减弱,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所以优化配合比非常重要,这是从源头上和作用机理上控制抹灰裂缝。

4、墙面抹灰工艺操作不当造成裂缝

(1)基层清理不到位,导致砂浆粘结不牢也易发生空鼓开裂。

(2)基层没有提前一天淋水湿润,因抹灰砂浆保水性能不能满足砌块吸水要求而引起抹灰层干缩开裂。

(3)抹灰一次成活,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因抹灰层自收缩、塑性收缩、滑移等,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

2 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金地荔湖城一期一标段

(4)门窗洞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易变形拉裂。 (5)对不同材料的结合部、施工洞周边,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6)夏季抹灰后失水过快,没有及时喷雾养护;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7)抹灰时对墙长大于3米的墙面(比如客厅墙)没有设置分格缝采取应力释放,应力集中易发生裂缝。

(8)抹灰操作时用力太轻,特别是刮底层灰时没有带有一定压力将砂浆挤进孔或缝内形成犬牙交错的连接,这样会出很多问题,例如粘结不牢,厚度不均匀,密度不一致,抹灰层松散,不利于底灰适应基层的变形,易发生裂缝。 (9)在面层压光时外罩一层素水泥浆或干水泥灰,这层水泥浆风干后薄而脆,易起皮,易龟裂,干灰易起砂掉粉。

(10)水泥砂浆没有在初凝时间内用完,已经风干结硬,和易性、塑性、保水性、粘结性已大大减弱,易出现大面积器质性不规则裂缝。

(11)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掺合料石灰膏的熟化期不够,没有15天,导致抹灰内部结核膨胀炸裂。

(12)墙体开槽安装管线、穿墙套管、门窗边、线盒、插座、空调、热水器等部位抹灰嵌缝填补处理不当,没有养护,会引起局部开裂。

三、裂缝控制措施

1、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

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建筑材料之间的相邻关系很难处理好,往往以强欺弱,易发生冲突挤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材料线膨胀系数、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差异,具有排异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外力、温度、湿度、形变等作用下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分裂,各奔前程。我认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抗放结合,柔性渐变,求同存异”的原则。不同材料怕突变,膨胀时易挤裂,收缩时易拉裂;相同材料怕离散,离散性大会导致性能局部缺陷。不同材料之间要么采取“抗”的措施,那就是加强抵抗,如钉挂钢丝网、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加强筋,“捆”到一起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和谐共处,对付应力应变;要么采取“放”的措施,那就是分离放开,如设伸缩缝、分格缝,分块分治,小区和

3 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金地荔湖城一期一标段

谐,井水不犯河水,减少冲突。柔性渐变就是在性能相差较大的材料之间设一个缓冲地带,化解冲突,不同材料之间应尽量求同。所以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如下:

(1)从砂浆方面“求同”,优化砂浆配合比。抹灰砂浆的选用应与加气砌块材质相适应,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很好。有条件的工地可在砂浆中添加塑化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该砂浆水化热低、和易性好、保水性强、塑性好、干密度小、跟加气砌块亲和力强。例如温州苍南时代广场9#楼,我们建议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达到了很好的抹灰效果,裂缝极少,“瓯江杯”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申报“钱江杯”。另外,砂浆强度的选择应由内到外从低到高柔性渐变,以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饰面的要求。底层灰的强度和膨胀系数应与基层相当,可选用强度较低的1:1:4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混凝土墙面可用强度高的1:3水泥砂浆),并适当提高中粗砂的含量,以减少砂浆的收缩。 (2)从砌块方面“求同”。宜选择密度B07级以上和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A5的产品;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若砌块出釜后保证28天的收缩时效,可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砌块不宜露天存放反复变形。

(3)减缓或消除热胀冷缩及干缩动力源,比如:设置保温隔热层、变形缝;外墙及屋面保温应做在内抹灰之前;外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夏季要采取遮阳措施,天气异常酷热时,用薄膜覆盖;必要时用喷雾器喷水养护。

(4)采取“抗”的措施,提高抹灰层与砌体协同变形能力。比如:不同材料之间钉挂钢丝网;顶层采用抗裂抹灰砂浆;顶层外墙不宜砌加气块,改砌加筋砖砌体。

(5)采取“放”的措施,比如:当墙长大于3米时,抹灰层设置分格缝释放应力。

2、从抹灰工艺操作上控制

加气砌块墙体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做灰饼→必要部位挂加强网处理→1:1水泥砂浆或建筑用胶水泥浆拉毛墙面→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1)抹灰应在顶砌完成7天以后进行,抹灰前墙面应保持湿润,含水率宜保持在10%~15%左右,砌体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可通过刀刮观察。抹灰前可先提前1~2天对墙面淋水1~2次,不需浇透,只要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才抹灰。

4 防止墙体开裂方案

金地荔湖城一期一标段

(2)抹灰前应先进行基层处理,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粘附的松散物、浮灰和污物,随后浇水润湿墙面。抹灰前还应将饱满度不够的灰缝嵌满。

(3)抹底层灰时必须用力,以利于与基层粘结。抹灰层接茬处,先抹者应稍薄,然后均匀接通,不宜接茬过多,防止接茬不平,待底层砂浆终凝后宜用水润湿,然后抹下一层。

(4)抹灰应分层进行,底层厚度宜控制在5mm以内,中层、面层厚度以7~9㎜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手压有坚实感,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中、面层抹灰。 (5)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或抹灰厚度超过35㎜时,应采用钉挂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处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最顶上两层温差应力较大,建议顶上两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抹灰前满挂钢丝网。

(6)抹灰砂浆应在初凝时间内用完。通常应控制在3小时内,夏季宜控制在2小时内。

四、施工方面控制如下: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缝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毕并应至少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2、框架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砌块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

3、填充墙采用加气砼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15mm的 木条预先留,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4、通长现浇钢筋砼板应一次浇筑完成。

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天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6、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

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必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8、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砼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

5

第四篇:浅析混凝土墙体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的特点,又具有超长结构温度变形条件复杂、温度裂缝控制要求高的特点。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的关键就是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工程;地下室;裂缝;处理措施;质量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工程越来越多。目前高层建筑混凝土地下室墙裂缝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因渗漏而影响使用,还会降低耐久性。混凝土分项工程作为混凝土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和实现单位工程自身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使其表面温度出现非均匀温差产生拉应力而形成裂缝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如何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是控制温度裂缝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就大面积地下室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质量控制,谈谈一些工作方法和体会。

一、 裂缝主要原因 1.混凝土收缩因素

从裂缝特征可见大多数均属收缩裂缝。地下室混凝土墙收缩较大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用量过多、养护不良、粉煤灰掺量太大、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施工操作不合要求等。

2.设计方面因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但实际工程中墙长均超过此规定。特别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地下室墙的水平钢筋仍按构造配置,这是墙较易裂缝的又一因素。 3.温差影响因素

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结构跨季节气温变化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 4.地下室墙长期暴露因素

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化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

5.混凝土施工质量差

原材料质量不良、配合比不当、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坍落度控制差,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裂缝。

施工缝设置不合理,施工缝处理不合要求,浇筑振捣不到位,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另一影响因素。

覆土及回填土不及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结构外露时间长,环境温度变化差异大,也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二、裂缝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类。有的工

程采用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良好。 1.灌浆法

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水溶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氰凝等。其中环氧类及聚氨酯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不少工程用来修补缝宽≥ 0.05mm 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压力常用0.2~0.4mpa。 2.充填法

用风镐、钢钎或高速旋转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形成v 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封闭裂缝。当修补的裂缝有结构强度要求时,宜用环氧砂浆填充。 3.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

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涂膜或环氧树脂胶料加玻璃丝布。环氧树脂胶结料应经试配合格后方可使用。被处理表面应坚实、清洁、干燥均匀涂刷环氧打底料,凹陷不平处用腻子料修补填平,自然固化后粘贴玻璃丝布1~3 层。 4.表面涂抹法

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氰凝、聚氨酯类等。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有的表面根据材料要求还要求干燥。

三、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

(1)没有充分依据时,不得任意突破设计规范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应注意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可按照使用经验适当减小伸缩缝间距”,并明确覆土回填时间要求。

(2)设置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

(3)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第二,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第三,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增加配筋;第四,水平钢筋应设置与竖向钢筋外侧。 2.材料方面

(1)水泥:宜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过细,矿渣含量不过多的水泥。由于墙板结构施工中的水化热及收缩很可观,所以应尽可能选用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水泥。如果一味追求较快的施工进度,盲目使用高强度等级早强水泥,必然导致高收缩及水化热峰值的提前出现,这对控制墙板裂缝是很不利的。 (2)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石子宜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 的碎石或卵石。砂石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当砂石料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容易引起裂

缝。

由于在剪力墙中配筋很多、很密,为了保证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最紧密填充,应当控制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粗细集料级配。如石子粒径较大,石子容易卡在钢筋中间,或钢筋与模板之间。由于砂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从而导致在拆模后一段时间在钢筋的下方会产生裂缝。

(3)掺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4)掺人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本工程地下结构墙体抗渗混凝土掺水泥用量15%uea 。

(5)掺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 3.施工方面

(1)模板选用:对外露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墙体、气温变化剧烈的季节以及冬季不宜使用钢模板。选用木模时,应充分湿润,以利保湿和散热。

(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降低不均匀性。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材料掺量、水灰比,明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

(4)合理设置施工缝,认真处理施工接缝,防止分层缝及冷缝的产生。

(5)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混

凝土的浇注施工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做合理的协调,使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浇注后3-5h 内浇筑(不是控制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不是混凝土不致出现冷缝的终凝时间,实际上在此时浇注混凝土,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已经很弱,如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时,对混凝土进行振动,同样也会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薄弱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冷缝。 为防止产生分层缝,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利于两层混凝土充分结合。同样,分层缝的出现也将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降低。

(6)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温度陡降不超过10℃,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与养护环境温度不超过15℃。 (7)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早安排覆土、肥槽土回填。 (8)加强养护。 结语

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是一项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检测等单位的系统工程。既要掌握裂缝产生后的处理方法,也要加强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和事后控制,能使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提高,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2]雷艺君,钱昆润.实用工程建设监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gb5031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4]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五篇:砖混结构建筑墙体开裂原因及其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开裂原因及其防治

作者:韦鹏喜 陈 翔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文章介绍了砖混结构建筑墙体开裂的原因,提出应从多方面防止、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砖混结构建筑;墙体开裂;防治

[中图分类号]TU365

[文献标识码lA

上一篇:倾听习惯之三部曲下一篇:浅谈企业融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