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电影院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背篓电影院范文

背篓精神

以行动弘扬“背篼精神” 以服务践行“三农”宗旨

贵州省联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背篼干部”精神

自长顺县敦操乡干部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的先进事迹报道后,贵州省农信社积极行动,结合窗口服务行业实际,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纽带作用,在全省系统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帮助群众致富谋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宣传学习,筑牢思想认识。全省农信社各级党组织采取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广泛宣传“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背篼干部”精神内涵,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服务“三农”中做到服务力度不减退、服务内容不单

一、服务效果不削减,实现支持地方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农信社各级党组织开展“背篼干部”学习活动600余次,在系统范围内掀起了良好氛围,起到了统一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的作用。

制定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承诺。为摸清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月21日,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术君在陪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到长顺县敦操乡调研时,针对敦操乡存在的困难,代表贵州省农信社承诺为敦操乡提供四项帮扶。为保证四项帮扶内容落实到位,通过积极与敦操乡政府沟通联系,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一是为敦操乡74名干部每人订做两套工作服,现已与服装厂签订合同,4月20日左右能制作完毕;二是向敦操乡政府赠送一辆越野公务用车,通过与敦操乡政府协商以及汽车经销商洽谈,定于近日购买并交付使用;三是出资50万元用于修建学生宿舍楼,建设资金预计4月下旬到位;四是向长顺县提供50亿元以上信贷资金,目前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4月底前举办银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为支持长顺经济发展,长顺县联社做到“三个应贷尽贷”,即“农户生活生产信贷需求应贷尽贷”,“农业产业化项目信贷需求应贷尽贷”,“生态移民建房贷款需求应贷尽贷”。今年以来,长顺县联社已为当地发放信贷资金1.5亿元,同比多增4000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创新服务举措,践行服务宗旨。为进一步落实“背篼干部”精神,省联社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活动,号召全省农信社干部职工发扬“背篼干部”及“挎包精神”,在活动中“创先争优”,积极主动深入村寨,开展送金融、送信息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等活动,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让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和服务及时走进千家万户。荔波县联社紧紧抓住农户对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增多的时机,号召干部职工发扬“背篼干部”精神风貌,积极组织信贷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办公,将春耕资金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今年以来,荔波县联社已向农户发放春耕生产贷款7000多万元,满足农户购买农机具、种子、化肥资金需求。

桐梓县联社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背篼干部”精神。选派的2名干部赴驻村点开展工作以来,深入实地走访,了解农户需求,针对存在的人畜饮水工程,小学照明线路安全隐患、通村公路维修,以及农户对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等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目前,联社已及时启动了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农户春耕资金需求,并承诺出资2万元,帮助驻村点新修水窖,解决长期以来枯水季节群众无水喝的严重问题。

孙永春在长顺调研时强调

弘扬“背篼干部”精神 推动贵州跨越发展

金黔在线讯 3月21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到长顺县,就敦操乡“背篼干部”开展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强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栗战书书记的重要指示,以敦操乡党员干部为榜样,大力弘扬“背篼干部”精神,为推动贵州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调研期间,孙永春先后深入到敦操乡打招村穿洞组,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实地察看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背篼干部”为民服务先进事迹,并与敦操乡党员干部及省直机关“包县、联乡、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他指出,敦操乡党员干部多年如一日,克服了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困难,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背篼”背出了信任、背出了民心、背出了“鱼水深情”,充分体现了“背篼干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及工作的不易。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让人感动,让我们更加

坚定了贵州能发展、能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按照省委栗战书书记的要求,认真学习敦操乡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背篼干部”精神,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动力。他强调,敦操乡“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是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是“四帮四促”活动的拓展延伸。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总结提炼“背篼干部”的精神实质,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服务群众工作品牌。要大力学习宣传“背篼干部”精神,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敦操乡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四帮四促”、“部门包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挂帮县的省直单位,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省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向“背篼干部”学习

2012年03月26日 09:13:00来源:贵阳新闻网-贵阳晚报

本报讯 3月2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背篼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通知》指出,长顺县敦操乡干部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坚持走村入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之中,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群众亲切称他们为“背篼干部”,把他们当成亲人,事迹感人至深,当地群众交口称赞。乡干部身背背篼,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心诚意持之以恒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践行宗旨、情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难能可贵,是我省基层干部创先争优的优秀代表,是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楷模和榜样,在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通知》要求,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学习活动。一要学习他们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面对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恶劣自然环境,敦操乡“背篼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主动走出办公室,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心甘情愿坚持深入偏远村组为群众“跑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二要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敦操乡“背篼干部”把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服务点,全乡34名乡村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点,并将定点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监督电话制成公示牌,钉挂在村口显眼位置,大到为村民代办低保、养老保险等事宜,小至捎带所需生活物资等,只要村民一个电话,就服务到家。为帮村民节省每一分钱,每次采购都货比三家,反复询问价格。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方便群众,注重实效,从细节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情中服务群众。三要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敦操乡干部充分利用为村民提供日常服务的时机,就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行国家计划生育等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学习技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带头示范种植高粱,帮农民算收入账,提供致富信息,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生产。农户种植高粱从前两年的不足100亩发展至现在的2000余亩;养殖绿壳蛋鸡数超过10000羽。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系群众利益最突出的问题,善于抓住重点做群众工作,真正了解民之所思、做好民之所盼、赢得民之所信,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动发展。四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敦操乡干部就开始帮助群众捎带生活用品,最初只是一两包烟,后来是盐、酱油等,到现在是各种生活用品,甚至于水泥、瓦片等。尽管平均每周要步行上百里山路,一些路险坡陡地段要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向“背篼干部”学习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要采取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专题学习会、座谈交流、撰写学习心得、征文演讲等方式,广泛宣传“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深刻学习领会“背篼干部”精神的丰富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背篼干部”贯穿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中,引导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敦操乡“背篼干部”找标杆、明方向、定目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具体行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增比进位。要把学习“背篼干部”体现在深化“四帮四促”活动中,扎实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教育引导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真下去、真蹲点、真干事,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群众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学习“背篼干部”落实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落实“十项行动、百项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功能和广大党员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要通过向敦操乡干部学习、发扬“背篼干部”精神,在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新高潮。(本报记者)

第二篇:“背篓干部”心得

学习“背篼干部”心得体会

王文仁

在参加局组织的“关于认真学习„背篼干部‟精神动员会”后,我立即进行了认真仔细和阅读,深被长顺县敦操乡为民服务的事迹所感动,他们用背篼背出了党群干群的鱼水深情,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抓实干,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服务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系统的新兵,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通过对„背篼干部‟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我认为再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在今后的工作我一定把“背篼干部”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以“背篼干部”为榜样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首先从日常工作着手,我要以敦操乡“背兜干部”为自己的榜样,在工作中加强请示汇报,对待来访人员热情细心,对待本职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业务精”,绝不拖单位的后腿。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我同样要向敦操乡“背兜干部”学习,学习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干劲,把自己的理论学习的抓好抓实,以理论学习为推手提高自己的综合履职能力,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一个优秀的司法行政工作者而努力。

再次,我要学习敦操乡“背兜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

1

积极了解民情民意,学习化解村民纠纷本领,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要将敦操乡“背兜干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力量之源,向“背兜干部”学习,联系群众,锤炼自己的党性,历练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信念坚定、关心群众、无私奉献、真抓实干、不畏艰难的好司法行政工作者。

第三篇:大班体育:背篓投球

活动目标:

1、在奔跑和躲闪中锻炼动作的灵活性。

2、努力投准活动中的目标,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篓4只,报纸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二、活动过程

1、提问: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2、提问: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玩呢?

3、讲解动作要领:小朋友拿到球以后,要对准了篓子投掷,投的时候要看准时机,在你为有把握进篓子的时候再投进去。

4、分组进行练习投掷动作。

5、小结:在投掷的时候,远距离要用一点力,近距离就少用点力,眼睛看准目标投掷。

三、背篓投球

1、师: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叫《背篓投球》

2、游戏规则:请四名幼儿背上背篓,开始后从红色跑道这头跑向终点,其余幼儿在绿色跑道上,不能跑进红色场地,在奔跑追逐过程中将报纸球投进背篓。(可根据每班情况不同进行调整)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四、放松运动

请幼儿原地休息后收拾场地回教室。

第四篇:学习背篓干部心得文档

学习“背篓干部”心得体会

最近,我校广泛开展了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学习活动,感触很深,身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党员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学习他们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面对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恶劣自然环境,敦操乡“背篼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主动走出办公室,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心甘情愿坚持深入偏远村组为群众“跑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要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敦操乡“背篼干部”把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服务点,全乡34名乡村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点。

三要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敦操乡干部充分利用为村民提供日常服务的时机,就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行国家计划生育等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学习技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工作中,教师的天职也就是“教书育人”吧了。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在教育实践中做到把知识点讲清楚、讲正确,并向精讲精练转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其次,我们应该多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特别是针对我校住校生多、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多与他们交心谈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学生在缺失父爱、母爱的情况下能安心留在学校学习,同时教会孩子们学会吃饭、穿衣、用好学习用品等。再次是深入社会,与孩子的监护人沟通,把学校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传授给他们,让社会参与监管学校,监管教师,使学校快速发展。

在学习背篼干部精神中,我们应该把背篼干部的精神与推进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结合起来。现阶段,我认我校的教育重点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精湛、师德优秀、能吃苦耐劳的教育队伍,为学校的发展献出每个人的力量,及时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份子,在学习背篼干部精神中,我不折不扣的进行自我反思,对比学习,并努力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我坚信,背篼干部精神会把我引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晃悠悠的小背篓优美散文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辣妹子宋祖英的甜美的歌声,令我们对湘西的土家风情无限向往。去年秋,游湘西,心情好复杂,激动、崇敬、怜悯兼而有之。宋祖英的家乡古丈县土家族居多,服装古朴,女人多头缠布带。无论是在吊脚楼前,还是在逼仄的土路,陡峭的山崖,还是破旧的老街,随处可见背着背篓的土家人。

湘西的山,奇特险峻,鬼斧神工,这“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群山少有人文气息,一切质朴,坦荡,实实在在,自自然然。

古丈的山少土,全是石头,钢打铁铸,刀劈斧削,硬骨铮铮,锋芒毕露。山路仿佛梯子,从云端挂出,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我们依路而行,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偶尔见到几个采药的山民在山间攀爬,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看看那山,看看那路,看看那泥土一般的山民,便不难想象他们生活的艰辛。上得山顶,只见上面正在修建亭榭。待我们从另一条小路下山时,才算真正见识了湘西的背篓。

路,照例是陡峭,凌空处几乎垂直,令人胆寒。拾级而下,忽然间前面有很多挑夫——使用背篓的湘西挑夫,背篓里装满砂石,因为不能通车,那修建亭榭的原料,就靠山民一步几喘背上来的。

这是一群清一色的山里汉子,无一例外的穿着粗布衣衫,且由于劳顿和营养不良,个个表情木讷、目光呆滞,脸色蜡黄,他们挥汗如雨,每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我看到了他们头上的汗滴,听到他们粗重的呼吸。当他们迟缓地与我擦肩而过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的悸痛。我的心在一刹那毫无遮掩地被利刃划过,再划过。他们有些甚至是

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在为生存为命运劳作着。我想到了风前的残烛,想到了西山的落日,想到了城市的老人的休闲方式,深为这种不公而唏嘘、感喟。他们走一阵就要停下喘息一阵,歇息是就地站着,用一只奇特的木棍支着背上的背篓,而行走时,那木棍又成了他们的手杖。土家族人的嗓音不是很洪亮、很甜美吗?但此时此刻,他们都唱不出来,只是呆望着似乎永远也望不穿的大山。

湘西的背篓,你背着辛酸与苦楚,也背着欢乐与丰收,你背了多少年多少代,却依然在步履艰难地行走。你是一座山的重量,是家园的全部,是生命无有穷尽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一个解不开的纽结。

小背篓,在我的心中晃晃悠悠。

上一篇:北京游有感范文下一篇:保洁部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