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六中全会体会

2022-08-24

第一篇:十八届六中全会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从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我们党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党中央铁腕反腐高压之下,我们看到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得到着力解决,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共产党的干部又回来了”,正风反腐的强劲态势激浊扬清,不仅净化了政治生态,凝聚了党心民心,也改变了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事实充分证明,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我们坚信,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坚持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重点把握好五点:一是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三是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五是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锤炼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砥砺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对反腐败斗争保持“四个足够自信”,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标本兼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二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绘就了“法治中国”的路线图,这体现了中央对于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方面不可替代作用的深刻认识,必将推进依法治国迈上新征途。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带头”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知法、懂法从而带头守法,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时刻保持清醒的“法治头脑”。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可见,政府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有80%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执法者在履行职责时,不践踏法律、不徇私枉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通过办好每个案件来体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可见,让司法机构在阳光下办事,预防和减少腐败,赢得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支持。司法公开应在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知法、守法,还能够用法律来监督政府、监督各级公务人员。只有将法律信仰的标识烙在每位国人心中,让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那么公民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谈。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

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了“法治中国”最强音。在新的征程中,法治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才能牢牢铸就“中国梦”的基石。

第三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潘建霖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坚决拥护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

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清醒。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以 “五个必须”鞭策自己,以“七个有之”警醒自己,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坚定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纯洁。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把党放在心头正中,始终如一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聚焦“四个全面”,始终保持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去降补”“调转促”“全创改”“放管服”,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安徽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要牢牢把握保障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目的,集中精力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抓好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恢复,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动力源泉,树牢不改革就不能前进的强烈意识,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突出抓好国家级改革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性牵动性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要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政治责任,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字当头,全面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第四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深刻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思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感觉贯彻落实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做到三个坚决。

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坚决维护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长期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国上下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局面。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

民心所向。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期,以列宁为领导核心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举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然而还是这一政党,却在20世纪90年代瓦解毁灭。究其原因,就是党中央权威没有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党内思想混乱、纪律松弛,这种情况下“哗啦啦轰然倒塌”也就成为难以逃脱的命运了。包括我党早期革命时期,特别是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

因此,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既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深化对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以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担当,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殚精竭虑办好自己的事,让党中央放心、让省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坚决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是在这样的传承和坚守中,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才 2

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淬火成钢。也正因如此,我们党才书写出“小米红薯加步枪”打败“飞机坦克加大炮”的革命传奇,才有了全面建成小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反过来看,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炉子,长期不着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温度,就炼不出钢来。虽然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一新。我们也要清楚,当前党的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四种危险”“四种考验”都将长期存在。商品交换原则、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想法,难免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社会上所谓的人际关系、庸俗交往,也难免会投射向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落马者面对镜头,剖析自己信念动摇、纪律松弛的问题,都警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常抓常严,严防政治灰尘和微生物污染、侵蚀党的肌体。

2016年12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坚持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带头落实《准则》和《条例》,召开民主生活会,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措施,这是党中央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提出的明确要求, 3

以中央政治局为标尺,把每一次民主生活会都组织好、召开好,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烧旺炉子、筑牢基础、去除杂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要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再到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都是践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要求的生动实践。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纪律只要制定,就要动真格的,不能搞“下不为例”;规矩只要建立,就不能只是说说,让没规矩成为真规矩。纪律、规矩既是准则、标尺,也是底线、红线。现实中,有太多的党员干部,都因为忽视纪律、无视规矩,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季建业、周本顺,到令计划、周永康等,都因为不守规矩、不守纪律倒了下来;从湖南衡阳的破坏选举案到山西“塌方式腐败”,再到辽宁拉票贿选案,都让我们看到了破坏规矩、不守纪律的危害之大、危害之深。

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排头兵”“领头雁”,更要在讲纪律、守规矩方面做表率、当示范。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 4

要经常回忆一下自己在入党时,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字字如钉,声声有力的誓言;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清除掉思想认识的杂草枝蔓、举止行为的出格越轨,多念“紧箍咒”,常加“硬约束”。只有始终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够面对外部诱惑的时候不动心、不动手;才能在台上台下的时候,始终如

一、慎始慎终。

5

第五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科组

焦红蕾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由此看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尤为重要。

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首先要有自律意识,就是善恶分明、公私分明,增强自我约束,管得住心中的“猛虎”。人皆有七情六欲,贪欲是人心中的“猛虎”,也是不少党员干部被腐蚀的主要突破口。不少党员干部觉得拿手中的公权办些私事、利己事无可厚非,然而“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腐败思想就从这些方面趁虚而入,生根发芽。“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越是善恶不分、公私混淆、界限模糊的人,越容易被腐蚀渗透。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观察力,只有分得清善恶、辨得出真伪,自觉将贪欲关进笼子里,才能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分得清善恶真伪,不求一己之私利,就不会被轻易腐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就不会轻易被糖衣炮弹所蛀蚀;有刚性的原则和约束,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不会轻易触碰心中的那根弦。不因蝇头小利而短视,不被权钱财物所诱惑,不为声色犬马所困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才是一个共产党员思想上最大的“避雷针”和“防火墙”。 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其次要有自省意识,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金钱贪易为金钱奴,对美色贪易为美色困,对权势贪易为权力囚,古今中外不少鲜活的事例殷鉴不远,有多少人因为贪欲锒铛入狱,又有多少人因为贪婪身败名裂,由此可见,贪欲危害极大。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吾日三省吾身”,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警觉性。明昌坤有言:“世情宜淡,立志贵刚。刚则欲不能出,淡则欲念不起” ;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胸怀坦荡、无欲无求,将“富贵”视为“浮云”,对“名利”等闲视之,才能不为贪欲所害。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其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封建官吏尚能如此自省,我们更应感到惭愧,不断勉励和鞭策自己,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贪官为警戒,日日为心灵除草、时时给灵魂除锈,在与先进模范的对比参照中自愧、自励,在思考腐化堕落分子的凄惨结局中自察、自省。

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还要有自警意识,就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零容忍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腐败分子将毫无立锥之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警意识,对手中之权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权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你享受它带来的权威和利益的同时,也避免不了它所带来的风险。只有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才能将达摩克利斯之剑握在手中,为人民谋福利。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应始终警醒: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如果我们不敬畏手中的权力、善用手中的权力,也必将受到权力的惩罚。行使权力,就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切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秉公用权、谨慎用权。“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滥用权力,无视党纪国法,必将堕入腐败的深渊。善待手中的权力,珍惜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才是对权力行使的正确态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给权力套上“紧箍咒”,才是对权力运行的最好注解。

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我认为:教师的企业文化就是爱岗敬业,把培养祖国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为己任,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把爱国、爱生的思想转化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行动。

首先,教师要有热爱祖国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师培养出来的人首先是一个爱国的人才,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教育和感染孩子们,使他认识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树立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情感。

第二,要树立为祖国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一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第三,树立“一生为了孩子”的信念。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树立了“一生为了孩子”的信念,我们吃再多苦、受再多怨气都会心中坦然。

第四,我认为教师的企业文化就是爱岗敬业,把培养祖国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为己任,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把爱国、爱生的思想转化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行动。

上一篇: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下一篇:申报材料优秀班集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