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1-10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 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不仅仅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认知与理解, 同时, 也引导和管理了学生的自我情感, 实现了学生自我情感的交流与分享。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特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 发挥语文教学过程中构成情感要素的基本功能, 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下面本文就从情感教育的概述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出发, 对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感是个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感受, 属于个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 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关于爱憎、喜怒、善恶以及道德情感均是情感的具体体现。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相对应的教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淋雨产生新的领悟, 形成更好的情感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情感因素, 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全面和充分的呈现给学生, 让课堂变得更加的丰满,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等[1]。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区别于情绪的一种内在反应, 情感教育包含了对祖国、亲人、朋友以及大自然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培养小学生内心情感的教育目标, 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传授和应用过于重视的情况, 避免了教师仅仅将教学目标设定在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上, 而是更加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会, 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控,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情感目标的调动、陶冶以及实现。 (2) 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以及理智均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同时, 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和质量, 完善教学的效果。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同时让教师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情感丰富的重要性, 保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 (3) 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有教育心理学家在相关的研究中证明课堂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建立信任、接受与理解的过程, 而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与生生关系发展的重要过程, 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情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贯穿整个教学的重要纽带, 推动着教学的起伏与延续, 由此可见, 情感教育可以带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 优化课堂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需求。情感往往是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 在特定的环境或者是特殊的场合中往往更容易产生情感, 因此, 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和优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 让小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引发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情感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3]。

例如,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尊严》这一文章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优化教学情景, 从而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中描写哈默言行、神态等语句的提炼来更加全面的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通过这样教学情景的营造和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2) 结合教材充分的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很多的情感因素, 这对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情感教育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结合教材, 挖掘其存在的情感因素, 让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文章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实施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的爱国情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亲人、朋友的情感均得到培养, 从而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

例如, 教师在讲解《詹天佑》这一文章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这一文章主要表达的是詹天佑的爱国热情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可以表达和体现这一类情感的关键词、语句和段落进行提炼, 让学生体会这些词、句、段在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从而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更好的获得情感体验, 让情感教育更加高效的完成, 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3)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同时, 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带来了无尽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情感教育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 让学生更好的对教学内容和所蕴含的情感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认知[4]。

例如, 教师在讲解《翠鸟》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就应该全面的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对翠鸟和大自然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多媒体对翠鸟的外观以及特点进行展示, 让学生充分和全面的掌握翠鸟的相关知识,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形成保护动物以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实施和实现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4) 巧用生活实际让小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小学教学中的诸多内容均来源于生活,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巧妙运用来进行教学拓展, 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让情感教育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 保证情感教育的高效实施。

例如,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将这一文章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与父亲的一些事情, 尤其是父亲为了自己更好生活和学习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不容易, 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好的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更加全面的了解亲人之间的感情, 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提高情感教育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基本素质, 同时, 也是小学生心理、情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让情感充满课堂, 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提升, 进而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的目的。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夹杂着一定的情感教育因素, 而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情感教育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 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 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学习以及周围一切事物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因素,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15, (15) :319-320.[1]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15, (15) :319-320.

[2] 梅仕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0) :275-276.[2]梅仕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0) :275-276.

[3] 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 2016, (04) :199-201.[3]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 2016, (04) :199-201.

[4] 吴文广.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26) :443-444.[4]吴文广.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26) :443-444.

上一篇: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研究下一篇: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