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拾遗

2023-02-25

图形设计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和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是设计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形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美化环境、生活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而基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图形设计研究,是指在中小学当地现有资源、环境条件下,多用途利用当地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开发与图形设计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习图形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图形基本知识和图形的初步应用。诸如美术字、图案的写生变化、纹样的组合与排列、书籍封面设计、标志设计、黑板报编排和一些简单的立体装饰造型设计等。

在漫长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我国各族、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创造了形式各异、多彩绚丽的各种图形、图案、纹样。在河南农村地区,无论到哪个村镇,都能见到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粗看是近乎工整的几何图形图案,细观却是无数变形的图像,变化万千。其最重要的是在于能把繁杂的各式纹样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多而不乱,整体效果凸显,且充分表现出纹样的主题和寓意的民间艺术作品。在民族、民间的图形、图案中,往往把花、兽、鱼、鸟、虫、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依照散点、排列、聚散、叠压等手法有规律地组织起来,使得画面和谐统一。纹样一般多做均衡、对称处理,求得整体的和谐匀称、体量相当。整体布局平衡、局部又加以变化,这种变化与统一的艺术规律在其图案构图上得到充分的运用。另一特点是把纹样作大、中、小巧妙安排,在主题性大纹样周围安排一些中型纹样,其间再插许多小型纹样。乍看繁花似锦,细看又各不相同,层次复杂,丰富多彩,多样而不零乱,统一中又得到了丰富,其构图往往是方中寓圆,圆中带方,收放有致,舒展自然。面中有线,线条流动活泼,增强了韵律感,严谨秀丽,拙中藏巧。所有图案造型都大胆变形、概括和夸张,使其比生活更美更典型,把生活的美好物象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将现实的内容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秩序美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观念。

而教师从当地民间图案中拾遗,将优秀美术图形、图案资源应用于课堂美术教学中,必然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引发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形成的能量激发就不仅仅限于作业设计,而是全方位审美创造的愉悦体验。

一、重视面向生活的图案设计基础训练

从图案优秀作品可以充分看到,图案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写生变化中,逐步感受到一种几何形式的秩序美感,并引起他们的兴趣,自觉探究其中的规律。农村、乡镇里的自然环境中的许多美好物象,是以其明显的几何形体引人注目的,如各种各样的花朵、叶子、蝴蝶及动物等,以它们的形态为变化基础进行创造设计,经过分布、排列、组合等各种不同的构成形式,会给人们视觉带来诸如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连续与反复等节奏美感,这些自然形式美的可感要素给学生的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面向生活进行图案创作,学习如何把自然形象加工提炼为图案形象,是掌握图案造型规律与表现方法的基础训练,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图案变化的过程,是从现实生活自然形象中进行提炼、概括,进而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要根据演化、适用、美观的原则进行变化,探索图案变化的各种方法。同时,结合民间图案优秀范例,让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了解其中蕴涵的艺术信息,使他们的创造植根在民间美术文化的脉络,在整体的美术文化氛围中设计出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作品。

二、建立设计与美化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意识

图形的装饰性应该服从于实用性,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装饰形式都要受实用性所制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让作业形式与美化生活实际功能相联系,建立一种美术设计与美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民间图案的装饰功能引导学生欣赏,正是这种装饰功能的巧妙应用,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特色,使生活充满了独特的美和魅力。通过树立起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的设计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美化自己的生活。同时,配合重大的节日庆祝、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布置与展示,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美化环境和开展宣传活动等。

图形设计课例:

《动物图案设计》1课时

任课教师:李响年级:中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图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懂得图案设计和绘制的广泛性,从而独立地设计创作。

2)欣赏开封刺绣文化的民间图案优秀作品,认识其美感所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尝试探索自己的独特表现手法,培养个性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图案造型设计的特点、方法及色彩表现。

【教学难点】

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

【教具准备】

1)动物的写生变化示范作品两幅。

2)开封当地民间汴绣图案作品一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具象的画——牛(细节部分,包括眼、耳、鼻、口、毛等俱全)。

问:牛有什么特征?

再出示一张牛的民间汴绣图案画,引导学生观察此画与上一张有何不同,引出本次课题。从牛的形、色、结构、细节去引导学生发现原图与汴绣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

展示《毕加索与公牛》动画片,引导学生理解毕加索是如何将一头活生生的公牛变成肢解后的牛的图案的。

3)讲授新课:

①引入课题。(板书:动物图案设计)

②图案的特点:

装饰性:概括、夸张、添加实用性,寻找象征物特征并加以夸张、变形。其特点通过对示范作品的观察分析,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

摘要:教师从当地民间图案中拾遗,将优秀美术图形、图案资源应用于课堂美术教学中,必然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引发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形成的能量激发就不仅仅限于作业设计,而是全方位审美创造的愉悦体验。

关键词:图形设计,课程,教学

上一篇:某水电站主变排风排烟竖井围岩稳定性分析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