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2022-10-13

1 药品和麻醉药品的定义

1.1 药品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 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1.2 麻醉药品

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痹的药品。《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2 麻醉药品的品种范围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由卫生部确定品种范围主要有: (1) 阿片类:包括药品阿片吗啡, 可待因及其制剂; (2) 可卡因类; (3) 大麻类; (4) 人工合成类: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等。

3 麻醉药品的使用现状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专家委员会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倡议,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医疗使用麻醉药品缓解癌症疼痛得到大力推广, 方案中推荐吗啡作为缓解疼痛的代表药物, 并提出以吗啡的消耗量作为评价对《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贯彻力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人们普遍认识到疼痛必须得到有效缓解。使慢性疼痛患者和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减轻孤独、绝望、压抑、焦虑的心理压力, 通过学习、宣传我院很好地贯彻执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方案和2007年1月25日卫生部颁布施行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对中度疼痛主要应用弱阿片镇痛药可待因及制剂, 对重度疼痛采用弱阿片镇痛药无效时可采用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对癌性疼痛患者根据WHO疼痛三阶梯治疗指南五项基本原则: (1) 首先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 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 (2) 按阶梯给药。 (3) 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按规定时间给与、不是等患者要求时给予, 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药, 患者出现突发剧痛时可按需给予止痛药控制。 (4) 个体化给药: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 (5) 注意具体细节: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镇痛效果。

现将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列表见表1。

根据对我院住院病人中癌痛患者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表明, 麻醉药品的医疗消耗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而且无创的给药途径的药品用量远大于注射途径给药量, 盐酸吗啡缓释片大于注射用吗啡针的用量, 特别是哌替啶的用量明显下降, 这种注射途径给药使药物较快在脑内达到高度, 比较容易逾越镇痛浓度直达引起欣快感浓度, 增加用药上瘾的危险性, 更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和艾滋病的传播, 通过对《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执行和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应用, 在管理制度的支持下, 在对医疗技术正确的指导下, 我院对癌痛患者的治疗技术更加规范合理, 并把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做为对癌痛患者人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4 讨论

我院医生在用吗啡控释片的处方上很多也开了吗啡即释片, 这是运用控释片的一种剂量滴定法时所用到的解救方法, 即在运用控释片时出现突发性疼痛, 就用吗啡即释片来解救, 这是一种提倡广泛应用的好方法。但同时控释片的运用也受到了因为价格太贵而患者无法长期承担的影响, 提示应设法降低价格或开发高疗效而价格低廉的新药。

存在的问题: (1) 用药单一, 较少与非甾体类抗炎药配合使用, 以求减少麻醉药品的用量和患者对麻醉药品的依赖性、成瘾性。 (2) 在按阶梯治疗时辅助药物的使用过少, 其实辅助药不仅可以增强止痛效果, 治疗并发症, 而且在治疗特殊疼痛时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如骨转移疼痛用药、抗忧郁药、皮质激素类、止吐药等, 这也是有些患者反映药效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所以,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用这些辅助药物, 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 为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 进行直观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经无创药的使用, 数量大于有创给药的使用数量。结论 严格按照《癌症三阶梯方案》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使无创伤给药的麻醉药品使用数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麻醉药品

上一篇: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初探下一篇: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采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