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

2022-08-13

第一篇: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

关于鄂温克旗第二中学 申请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报告

一、 鄂温克旗第二中学基本情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端,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大兴安岭西侧。东临牙克石市,西靠新巴尔虎左旗,北与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旗相连,南与扎兰屯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全旗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全旗辖14个镇、2个苏木、一个民族乡,总人口14.5万。

目前,鄂温克旗共有高级中学2所,其中鄂温克旗第二中学是呼伦贝尔市示范化高中,是鄂温克旗唯一的重点高中。学校始建于1975年,2005年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学校校园占地8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8人,专任教师10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50人,有自治区教学能手1人,呼伦贝尔市教学能手5人,优秀教师10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7人。在校生1676人,少数民族学生382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鄂温克旗总人口14.5万人,有一半人口居住在鄂温克旗第二中学所在的大雁镇。目前,鄂温克旗共有小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5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每年初中毕业生为1500人左右,有700—800人升入高中,鄂旗二中每年招生550人左右,招生人数占全旗80%左右。近几年来,鄂温克旗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根据《呼伦贝尔市教育局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呼教发【2011】13号)文件精神,鄂温克旗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内教发展字【2008】19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进行学校改造、布局调整、资源整合。而鄂温克旗第二中学经过30年的发展,尤其在党的民族政策以及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旗、市、区级先进。2011年参加高考562人上线560人,高考升学率达99.6%的历史最好成绩,为自治区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鄂温克旗第二中学进行标准化学校建设后,将基本满足 学区内学生的就学需求,并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有力推动鄂温克旗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全旗及周围地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长远发展出发,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进行标准化学校建设后的第二中学,完善了教学设施,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有利于第二中学扩大招生规模,将对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建设方案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及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有关要求确定:

学校规划用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36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21846平方米,容纳1800名学生,总投资6120万元。

四、 资金来源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6120万元,拟争取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专项资金2000万元,不足部分有鄂温克旗人民政府财政自行解决。

五、 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2012年3月-----2014年3月

六、建设地点

大雁镇鄂温克旗第二中学院内

七、项目实施及管理

本项目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根据新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金落实及前期准备情况,确定建设工期为两年。

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发挥 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本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合同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2、鄂温克旗教育局成立项目办,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组织、资金拨付等工作。

3、 按照招投标法规定进行招投标工作。

4、 项目办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要求,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有效使用。

八、建成后的效益及作用

项目建成后,将使鄂温克旗第二中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推动鄂温克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加大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将实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将有利于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投资效益。

2、将推动鄂温克旗中学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3、能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缓解中学学生增长较快与校舍不足的矛盾。

鄂温克旗第二中学

第二篇:关于申报标准化学校

关于申报标准化学校(Ⅲ类)建设的自查自评报告1

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查表.doc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全部资料

关于申报标准化学校(Ⅲ类)建设的自查自评报告

——瑞安市湖岭镇第二小学

为了适应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浙教计

[2003]05号)文件精神,对照《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检查评定办法(试行)》,我校进行了自查,现在向省申报义教标准化Ⅲ类学校,对创建工作自检自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湖岭镇第二小学创建于1948年,坐落于瑞安市湖岭镇东隅,2000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1荣获瑞安市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建有七幢钢筋混合结构的校舍,现有12个班级,学生535人,教职工25人,专任教师24人。校园用地面积607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95平方米,普通教室12间,57平方米6间,64平方米4间,65平方米2间,合计面积737平方米;专用教室合计使用面积288平方米,公共教学用房合计使用面积321平方米,办公用房281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合计使用面积422平方米,校园集中绿地面积842平方米,活动场地环行跑道150米。学校设有普通教室12个,实验室1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1个,计算机室1个,图书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体育活动室2个,其它用房3个,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等基本俱全,并达到合格的标准,管理、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已经比较齐全,各项硬件设施已属于瑞安市湖岭学区同类学校比较优先的学校。

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文明、团结、守纪、拼搏为校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奋斗。学校坚持以教育科学管理、教师队伍优化、学生素质提高、校园文化发展、学习环境改善为目标,强化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电脑室、多媒体室、图书资料室和多功能实验室等,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系统。在教育教学方面,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构建了融德育工作,课堂教学,个性发展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为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瑞安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瑞安市义教档案建设先进单位,瑞安市暑期师德教育先进单位、瑞安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B类学校)等称号。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获得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二、创建工作具体做法

1、统一思想,明确责任。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面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浙教计[2003]05号)文件,我们反复学习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领会其精神,统一思

想,明确责任,切实把创建工作摆到学校一切工作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创建的重要性,学校还成立了“建设省标准化学校”领导小组,校长郑少华为组长,郑寅生为副组长,校务组其他成员为组员,对照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评和整改,保证各项工作的真正落实。

2、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资金的落实。

近年来,学校实行了“一费制”收费之后,学校的经费十分短缺,但是,我们总是勒紧裤带、开源节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兄弟学校资助5万元,用于学校设备和绿化建设。2006年市教育局投资27万,用于学校的扩建,包括征地、填方、筑围墙等,拨款100多万元兴建一幢四层综合楼。这一切,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保证。

3、注重教学硬件建设,切实改善校舍面貌。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更换500张学生课凳桌,配置了50台电脑,其中学生机40台,建起一个多媒体教室,更新了一批办公桌椅,既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又使校舍面貌大有改观。

三、自查自评情况

(一)标准化学校必备条件达标情况

1、根据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办学规模达到规定标准。 自评:我校现有12个班级,学生535人,每班平均额44.6人,符合省定标准(达标)。

2、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和体育活动场地。

自评:我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

①普通教室12间,57平方米6间,64平方米4间,65平方米2间,合计使用面积737平方米。(标准256平方米)(达标)。

②专用教室用房:实验室1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1个,算机室1个,共计使用面积288平方米。(标准256平方米)(达标)。

③公共教学用房:多媒体教室1个,计图书室1个,体育活动室2个,其它3个,合计321平方米。(标准299平方米)(达标)。

④办公用房:行政办公室4个、教师办公室6个,广播室1个,共计281平方米。(标准158平方米)(达标)。

⑤生活用房:厨房、厕所、教工单身宿舍,辅助房等共计422平方米。(标准336平方米)(达标)。

⑥我校的体育场地有15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1个,简易排球场1个,单双杠训练场1个(达标)。

3、学校校舍建设面积达到标准。

自评:校舍总建筑面积3095平方米(标准2968平方米)(达标)。

4、学校的普通教室面积达到相应标准。

自评:我校现有普通教室12间,57平方米6间,64平方米4间,65平方米2间。标准(不小于50平方米)(达标)。

5、我校建于1948年,校址选址合理,有安宁卫生的周边环境,东靠大岭垟村,南边农田,西边田间小路,北边是村民住宅,但有围墙阻隔,校内环境整洁(达标)。

6、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自评:我校能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达标)。

7、有经过批准的学校总体建设规划。

自评:我校的总体建设规划有经过批准(达标)。

8、学校建筑采用砖混或钢筋砼结构。校舍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校内无危房存在。(达标)。

9、学校有围墙(通透式)、校门(包括传达室)、校牌、旗杆、绿化等配套设施。

自评:我校有围墙、校门、传达室、校牌、旗杆、绿化等配套设施(达标)。

10、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达标)。

以上10项必备条件我校已全部达标。

(二)标准学校基本条件达标情况:

1、学校校园的生均用地面积达到标准。

自评:我校总用地面积6074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11.25平方米,(标准生均11.21平方米)(达标)。

2、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达到标准。

自评:我校校舍总建筑面积309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73平方米(标准为

5.5平方米)(达标)。

3、学校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自评:我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

①普通教室12间,57平方米6间,64平方米4间,65平方米2间,合计使用面积737平方米。(标准256平方米)(达标)。

②专用教室用房:实验室1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1个,算机室1个,共计使用面积288平方米。(标准256平方米)(达标)。

③公共教学用房:多媒体教室1个,计图书室1个,体育活动室2个,其它3个,合计321平方米。(标准299平方米)(达标)。

④办公用房:行政办公室4个、教师办公室6个,广播室1个,共计281平方米。(标准158平方米)(达标)。

⑤生活用房:厨房、厕所、教工单身宿舍,辅助房等共计422平方米。(标准336平方米)(达标)。

4、学校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公用房。

自评:办公用房:行政办公室4个、教师办公室6个,广播室1个,共计281平方米。(标准158平方米)(达标)。

5、学校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活服务用房。

自评:生活服务用房:厨房、厕所、教工单身宿舍,辅助房等共计422平方米。(标准336平方米)(达标)。

6、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含篮球、简易排球场、乒乓球场)达到标准。

自评:我校有15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篮球场1个,简易排球场1个,达到标准(达标)。

7、校园功能布局合理,学校建筑标准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自评:我校校园功能布局合理,学校建筑标准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达标)。

8、学校有一定的集中绿地。

自评:我校有842平方米的集中绿地,生均绿地面积1.56平方米。(标准1.5平方米)(达标)。

三类学校全部指标我校均已达到,达标率为100%。

四、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自查,我们认为学校的现状与各级领导、社会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1、教育经费不足,制约着学校发展的进程,目前学校急需教师计算机10台和5个多媒体教室,由于缺少资金,有些硬件投入还有困难。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继续学习培训的正常开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教师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相对滞后。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此将影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整改措施

1、积极筹集教育资金,合理安排教育经费,精打细算,把有效的教育经费用到刀刃上,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尽可能使学校的各项硬件建设达到省级二类标准。

2、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同时代同步。

3、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向上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总之,我们一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全力以赴,群策群力,不断拼搏,开拓创新的发展渠道,加强建设,力争向二类学校发展。

特此报告,请领导、专家予以检查验收。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标准化学校建设 学校工作

标准化建设学校-------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2012中,我校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县教育科技局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为统领,以“谋划发展思路,加强内涵建设,彰显特色文化”为工作方针,以“校园文化、团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以德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重点、创优争先,在县教育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目标。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校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学校建设及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制度,职责明确,逐渐形成学校各项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岗位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做教师表率。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能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也随之形成了。在今年11月,我校被自治州文明委命名为“州级精神文明单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各项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优劣。为此,学校始终把建设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我校教师培训规划。

一是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发言,组织讨论。二是组织开展好“高级教师示范课,一级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赛教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三是学校领导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四是实施“青蓝工程”;同时,还组织了双语教师和汉族老师的“结对”活动。五是利用学校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技能及软笔书法培训)。六是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学校继教工作落实有力。在近几年,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积极委派教师赴巴州师范继续教育,并选派了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及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在县委对双语教育的重视下,增多了“双语”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年年初,我校又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赴州梨乡中学交流学习“生本教育”,对教师转

- 1234 -

第四篇:标准化学校建设

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队伍”评估自评报告

砚山小学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安排,依据佳木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料汇编的要求,在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我校对标准化建设进行了自评,现将队伍建设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佳木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料汇编的要求,我们严格自查,认真评估,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基本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总分200分,自评得分194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严重缺编,学科配备不齐,特别是缺少音体美特长教师,希望教育局配齐编制,配齐音体美特长教师。

报告人:王文东

报告时间:2010年8月18日

第五篇: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麦玉中学学校标准化建设

计划

-2016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阿图什市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为指导,以阿图什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大投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努力达到教育基础能力标准化、学校管理标准化、教育质量标准化,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总体目标:

办学条件达到一流水准,技术装备全面达标,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科学规范,校园平安和谐,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

三、具体目标:

1、办学条件达到一流标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校园环境更加雅,校园文化建设品位行以提升,办成学校生的学园、乐园、家园。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全面全程科学管理学校工作,全方位研制工作制度并认真执行,每项工作都要做到“八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有评估、有总结、有反思、有实效,专注做实、做细、做好、做精每一项工作,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3、队伍建设逐步专业化。建设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领导团队,树立“想抓”的意识,练就“会抓”的本领,养成“狠抓”的作风,培养“善抓”的艺术。使每个成员懂管理、会管理、善管理。加大校本培训、主题性学习、校本教科研、校本研修力度,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4、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实抓好每个教育教学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提高方案,采取科学有效地管理手段,严格考风,促进教风,端正学风,建立长效地奖励机制,监测机制,评估机制,形成一套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有效促进教育质量全面稳步提升。

5、凝炼特色,形成品牌。注重提升学校内涵,关注教师、学生发展,注重挖掘、培养和塑造学校的特长潜能,创建特色,形成品牌。

四、具体措施:

(一)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主动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力作用,挖掘自身发展潜能,科学规划,不等不靠,主动投入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2、坚持内涵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个性化的创新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特色,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发展及素质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均衡发展,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引航下,统筹规划,全乡一盘棋,在学校建设及规模、教育经费投入、仪器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考虑,一体化管理,建立竞争机制,激活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思想。

4、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不懈动力,升高走远的重要条件,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积淀自己的底蕴,积累自己的办学经验,形成特色品牌。

(二)实施“七个保障”

1、组织保障。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单项突破,整体推进。

2、队伍保障。以教师专业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领导管理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领导的管理能力,每个成员都能成为学校管理的行家。

3、经费保障。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按同一标准改建维修学校校舍。二是节约资金,加大校文化建设、教师培训、仪器设备更新的力度,使办学条件达标。

4、办学保障。

(1)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方案,开展好校本课程,开齐开足课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认真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2)建立完善校本教科研制度,积极组内会课,主题教研,规划解题,校本小课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3)加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在备讲批考听评等环节上进行深度思考,采取科学有效地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

(4)稳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提高为依托,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5)以“四四工程”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抓好备课、讲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充分体现“三侧重”,促进“三养成”。“三侧重”即:侧重规范、侧重过程、侧重反思;“三养成”即:良好的思想品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在讲课进做到“三 精”即:“精讲、精炼、精彩”,在习题处理上做到“三精”即:“精讲例题、精造习题、精编试题”。念好“减负增效”三字经,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6)控辍保学。一是入学管理,保证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地就近入学,实施电脑分班;二是关注“三生”培养,偏爱学困生、鼓励特长生、提高尖子生。三是实施控辍保学包保责任制, 层层签定责任书,确保不流失一名学生。

(7)、评估保障。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让科学评价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工作第一份辞职报告下一篇:关于职场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