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测试题

2022-10-11

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测试题

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2、皮肤和粘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4、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其中卡介苗属于抗原,婴儿体内产生的抵抗该病的特殊蛋白质属于抗体。

5、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以确保用药安全。

6、当遇到某人忽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可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等。

二、选择题

1、将下列①至⑨项的内容,用代号填写在下表中的有关项目内。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A、控制传染源①④⑧ B、切断传播途径⑥⑦⑨ C、保护易感人群②③⑤

①隔离传染病患者

②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

③加强体育锻炼

④给病人打针吃药

⑤进行预防接种

⑥消毒病人用过的器具和住过的房间

⑦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⑧及时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

⑨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下列几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D ) A龋齿 B心脏病 C高血压 D蛔虫病

3、 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B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能传播疾病的生物 D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4、某医院接受一位传染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三者都是

5 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

6 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D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D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

7、 某人被毒蛇咬伤后,在医院进行抢救,医生为他注射一种解毒生物试剂,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这种生物制剂最可能是( A ) A抗毒血清 B麻醉剂 C毒蛇的血液 D低浓度的蛇毒素

8(2005bull;绵阳中考)下列有关免疫的作用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C ) A抗体能吞噬病原体

B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吞噬病菌来起免疫作用 C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D吞噬细胞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9过敏反应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 A ) A免疫监视功能过强 B自身稳定功能过强 C特异防御机能过强 D 免疫机能过弱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C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D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三、综合题

1、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曾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流行,在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后,该病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1)SARS病毒引起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将非典病人与非典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向群众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动员群众喝中药预防,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用已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非典病人,这是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而已康复的病人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下图是免疫产生的实验证明,请根据图回答:(图16) (1)B组实验说明了鼠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B组(选填“A组”或“B组”),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A组实验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希望上文提供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测试题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及时关注。

精编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生命的演化》教学反思

《生命的演化》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及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同学们熟悉的有关生命发生和发展的神话传说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章的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效果很好。

4、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1、在“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的板书不足的地方,要明确地提出来,并改正。

3、少数同学不爱动手、动脑,认识不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人与环境,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成功之处:

1、教案的编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充分了解情,做到有的放矢。

3、目标明确,狠抓落实。

4、创造性利用教材,提高学生整合信息能力。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问题设置不到位。

3、组长的作用体现不充分。

《生物技术》教学反思

《生物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物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3、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技术知识,对生活中生物技术也不陌生,所以我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3、板书设计不太合理。

第三篇:生物八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7.1.1 植物的生殖 —— 扦插材料的处理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1

一、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材料用具:

剪刀,葡萄枝,花盆,肥沃湿润的土壤。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适宜扦插的材料,需要怎样处理才容易成活呢?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1)、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 (2)、要注意设置对照,还要注意实验的样本不要太小,以便减少统计误差。 (3)、确定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同时观察和照料。 (4)、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每次观察的情况。 (5)、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

4、实施计划:

实验组 对照组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四、讨论:

1.为了扦插成活,影响它成活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2.通过这次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3、为什么扦插葡萄枝上端切口角度要45度?

4、我能否可以将枝条倒过来扦插?

对变量的处理 10天后 20天后 7.2.5 生物的变异 ——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2

一、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二、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① 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呢? ② 为什么大花生里有小花生,小花生里有大花生哪?

2、作出假设::① 是环境引起的,是营养问题;② 是基因变异引起的

1、 制定计划:

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和用具进行实施实验。

教师点拨学生绘图时,可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绘制,这样便于分 析问题,提醒学生 将测量的数据统计并记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选择绘制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和大小花生 果实平均值,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4、实施计划: 长度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引起变异的原因很多,首先决定于 的基础不同,其次与 也有关系。单纯由于 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2、每种生物都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丰富多彩,向前发展,其原因是生物都有 和 的特性。

3、某种自花受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偶尔发现一株开白花,且其后代均开白花,这种变异是由于 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 变异。

个数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的过程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3

一、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二、材料用具:

大彩纸一张,四种不同小彩纸(其中一种与大彩纸颜色相同或相近)。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保护色,保护色又有什么用? 2.作出假设。

保护色可以起到使捕食自己的动物不易发现自己,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 3.实验步骤。

(1).准备一块可以模拟草地的彩纸、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长约2cm的小彩纸各

100张;

(2).从小彩纸中任意拿出100张(每种颜色都要有),并记录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3).将小彩纸撒在草皮上,以最快的速度捡起最易发现的小彩纸,直到草皮上剩余25张,并记录剩余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4).向草皮上撒剩余25张小彩纸各种颜色小彩纸数4倍的小纸,并记录各种颜色小纸的张数;

(5).重复

3、4两步骤三遍。

4、实施计划: 纸片 颜色 第一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二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三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四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第五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为什么最后幸存者数最多的是与环境相同的个体? 2.与与环境相同的个体能否再生出与环境不同的新个体?

3、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8.3.2探究 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授课时间: 地点: 课时累计:4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理解酗酒对人体健 康的危害。

2、实验方法:学会设计相互对照实验,相互对照与统计方法。

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绘制曲线图: 以水平轴为溶液浓度,以纵轴心跳次数。

二、材料用具:

显微镜、不同浓度酒精溶液、载玻片,吸管、量筒,计时器, 水蚤等

三、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作出假设:如果酒精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加快了,说明酒精对水蚤

生命活动有影响。如果酒精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没有受到影响,说明酒精对水蚤生命活动没有影响。

3、制定计划: (1) 在池塘用小网捕捞水蚤,或在花鸟鱼虫市场购买水蚤。 (2) 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 记录速率(次/分)

(3) 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5%、10%、15%、20%)滴加到载玻片上。 (4) 观察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4、实施计划: 酒精液做实验:

10 s内心跳次数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将以上数据转换为如下图表(图14)。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吸烟或吸毒有哪些危害? 2.酗酒有哪些危害?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生物试题,共包括五个大题。试题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题量适中,难易得当,对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考查,是一份将基本知识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较成功的试卷。

二、试题分析

从学生答卷上看,出现的问题有:选择题。整个选择题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本大题得分不理想,另外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知识没有深刻理解因而不能灵活运用,一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不能分析延伸生活常识太缺乏,对生活中的现象不能用所学知识来解释。

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①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平时学习的知识零碎的,必须要经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②缺乏审题技巧,分析能力弱。③错字太多。

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书上的基础知识也就是看学生一学期以来掌握的情况。图填的比较好。

总体来说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不扎实,教材不熟练。

2、概念模糊不清。

3、图形识别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图形所表达相关的意思。

4、表达能力差。很多学生不会用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或专业术语来解答问题。

5、实验能力差。学生对教材的实验不熟悉,掌握不牢固。对实验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步骤还比较陌生。

6、综合分析能力差。

建议:对识图题进行反复练习,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要进行渗透。

郭星辰 开发区一中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生物工作总结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8(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能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义务教育各班均有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抓好优等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扶差工作,做到有跟踪有反馈,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以此来促进中等生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踊跃参加继续教育、教学研究、校优质课公开教学活动和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做好同伴互助工作 。

3、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6、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脑力程度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对学生的照顾有时不够到位。照顾大多数学生时,优生没事干的情况也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多,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另外,新教材文字少,要讲的内容不多,到底要讲多深多透,对教师来说,也有些困惑。

2、学生方面: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学习不够重

视,上课懈怠,不集中精力学习,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时,有些学生表现不积极,或者不敢发言,教师应该多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学生惯于听教师讲解,懒于思考,这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多少会发生困难。

上一篇:百名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