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对挑战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创新应对挑战范文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大力强化船舶科技自主创新

SHANGHAI SHIPBUILDING上海造船2010年第1期(总第81期)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大力强化船舶科技自主创新

南 大 庆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就船舶工业目前面临的形势,论述了加快科技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来应对挑战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调落实开创自主创新新局面的几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挑战;应对;自主创新;科技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47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9962(2010) 01-001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fac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bout speeding up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enforc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propose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s for realizing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Key words: challenge; cope wit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0前 言

科技工作是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因素,自主创新是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科技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就目前造船业面临的形势,必须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大力强化船舶科技自主创新,来应对挑战、加快发展。

8671艘、5.17亿dwt,较2008年10月的最高值下降了20%。另一方面,各国前几年投资建设的造船产能正在陆续投产,预计2009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达到1.4亿dwt,比2008年增加44%。在新船订单匮乏、手持订单下降、产能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目前的造船市场已经演变为“买方市场”,船舶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调。尽管2009年6月以来,市场上订单增多,宏观经济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目前就断定市场复苏还为时尚早。特别是,目前的手持订单量仍然高居5亿dwt,而航运业能力过剩的现状尚未得到扭转;老旧船舶拆解量低于预期,将延缓航运市场的复苏;大量的造船订单延期交付,将矛盾和问题向后推移,成为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巨大隐患,未来的市场形势和竞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1.2当前的严峻形势给船舶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创新需求更加突出,主要原因是一些非主流的、个性化的特种船舶在前期订造高峰时无法获得船位,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反而将释放出一定的需求。其次,提高建造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创新需求更加突出,因为船东在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第三,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的创新需求更加突出,主要原因是在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成本将成为造船企业争夺订单、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第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创新需求更加突出,因为造船市场低迷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从长远角度解决市场周期风险的根本措施是开

1正确认识当前船舶工业发展面临

的形势

1.1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给世界造船业带来巨大冲击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金融危机加剧爆发,并逐步蔓延至全世界,至今已经1年有余。在这1年多的时间里,世界经济经历了大幅动荡,给包括世界航运业、造船业在内的众多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就造船业而言,首先需要面对的是“融资难、接单难”,接踵而至的就是“交船难、盈利难”,而且合同撤销、推迟交付等现象屡屡发生,手持订单面临诸多风险。据统计,2009年前3季度全球累计成交新船238艘、1896万dwt,同比下降88.3%;截至9月底,全球手持订单总量降至

作者简介:南大庆,男,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90年获硕士学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拓新的领域,与造船业务形成互补关系。 1.3认真应对新的国际规则

近期制定和生效的一系列国际规则,也给世界造船业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单壳油船加速淘汰计划、散货船和油船的共同结构规范(CSR)、目标基准型标准(GBS)、燃油舱双壳化、防止大气污染规则、压载舱涂层保护(PSPC)、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等等,这些海事界耳熟能详的一系列国际规则,几乎都是在2004~2008年的5年时间里制定生效的。造船业在短时间内面临如此多的规则出台,与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安全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密不可分。同期,我国也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不难想象,未来可能有更多、更加严格的国际规则出台,例如IMO正在制定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等。如果船舶工业不认真对待这些新公约、新规则、新标准,不努力研究应对策略和开发适用技术,未来将可能丧失参与市场竞争的资质,更不用说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2加强自主创新是船舶工业应对挑

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2.1加强自主创新是应对当前挑战的需要

目前的新形势,不仅中国造船业需要面对,韩国、日本、欧洲造船业同样需要面对。谁能够战胜挑战,谁就能抓住机遇,就能够实现发展。前几年,面对共同结构规范,中国船舶工业优化开发了一大批适用船舶,获得了大批订单,有力支撑了我国市场份额的扩大,说明中国造船业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同样应该树立信心,正视挑战,尽早着手寻找对策,寻找出路,积极应对。

2.2加强自主创新是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不仅产业规模大幅跃升,船舶科技实力也明显增强,主流船型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品,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取得重大进展,船舶配套设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现代造船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实力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高新船舶设计主要依赖国外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依然十分薄弱。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自主创新。 2.3加强自主创新是全面竞争的需要

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的三大指标(以dwt

计)均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市场份额直追韩国。世界造船业竞争格局已经由上世纪末的“四极格局”,演变为“三足鼎立”。为维持其竞争优势,日本、韩国在加大科研开发的同时,都加强了技术封锁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站在别人肩膀上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已越来越小,继续依靠“技术引进”和“跟踪研仿”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2.4加强自主创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

近几年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国际公约、规则和标准都说明,“安全”、“环保”、“节能”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低碳经济”目前正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核心低碳经济大有引领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之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船舶工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及早着手应对这个重大议题。据了解,日本造船业已经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开始着手研究日本船舶工业的科技对策。 2.5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关键阶段。建设造船强国,加快战略转型,其核心就是要把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率转变。自主创新是船舶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谋求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

3努力开创船舶科技自主创新的新

局面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做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为进一步大力强化船舶科技的自主创新,未来几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实施品牌化战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打造精品

得益于前几年兴旺的市场需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3大主流船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船型研发能力和设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一批船型的技术经济性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些船型甚至已经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尽管当前主流船型的市场低迷,

但需求早晚会恢复,届时3大主流船舶仍将是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世界经济分工、国际贸易和海运结构所决定的。要想在后危机时代赢得市场优势,要想抓住市场复苏后的机遇,就要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和加强与船东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加快船型优化升级,提高船舶产品设计性能和质量,开发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先进、性价比高的品牌船型。“船型优化无止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对船型优化都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项工作将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

3.2加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展产品领域,改善产品结构

在目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手持订单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还很低,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从最开始的技术引进,到模型试验,再到成功建造交付,前后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中国建造LNG船零的突破,这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客观地讲,与韩国、日本的造船企业在这个领域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不仅要继续突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些空白领域,还要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3.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当前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很多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很多差距,归结到最后是基础研究水平不高造成的。这其中有个性化因素,但很多是行业共性问题,甚至是整个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基础研究工作经常是“补课”型,不全面、不系统、不连续。其结果是,虽然成功率、有效率很高,但从长期看,抑制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方面问题不是某一个集团所面临的,因此解决问题也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官、产、学、研、用”的

共同努力。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来讲,未来将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等渠道,或通过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4推进“绿色船舶工程”和“绿色造船工程”

绿色船舶工程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在包括设计、制造、营运、拆解的全寿命周期内,使船舶在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加强对人的保护。绿色造船工程通过在船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技术,将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降低到最少,以减少污染并节约资源。绿色船舶和绿色造船是国际大趋势,将成为未来船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此,要全面树立绿色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结合品牌船型战略,加大绿色船舶的研发投入;结合现代造船模式的深入推进,全面构建绿色船舶制造体系。

3.5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创新型团队

人才是保障,是基础,以上几方面工作归根结底要靠人来落实。因此,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未来将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进创新团队的建设;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将继续在职工的在职培训和教育方面进行投入。

4结 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未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为建设世界造船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接第18页)

根本上去调整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汽车行业通过扩大内需,强有力地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船舶工业也期待着内需的启动。

在船舶工业内部,造船和配套也有类似的问题。行业协会呼吁造船企业要从船舶工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支持配套工业,多选择国内已经成熟的配套产品,尤其像曲轴、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不为国外一些厂商的低价倾销政策所动。船厂必须明白,帮助兄弟的配套企业成长最终也是帮助自己。当然配套企业更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搞好售后服务,和船厂一起抱团渡过难关。

最后我们还必须看到,经过几十年的风雨锤炼,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上大宗货物的运输离不开船舶。虽然航运市场和船舶市场有一个周期发展的规律,但是船舶工业不会是夕阳产业。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当前的困难,举措得当,如同温总理告诫我们的那样: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全行业坚定信心,勇于战胜困难,去迎接美好的春天!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对券商的挑战和创新应对》:宏皓老师

宏皓:中国最顶级的讲互联网金融老师,央行指定互联网金融培训专家,中国五大银行指定讲互联网金融老师。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然暴跌,引起市场很多争议。结合去年以来的走势,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开启了贬值大周期,各种阴谋论,货币战争之说也尘嚣而上。人民币掀起的暴跌风波,无疑给豪赌人民币升值的套利者致命一击。而那些依托商品怀揣套利目的的贸易融资也不免倒吸一口冷气。目前企业投资者都在担心人民币暴跌其原因为何?暴跌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宏皓会长,对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做出了以下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周一早盘一度大跌并逼近跌停位,而更关键的是,美元兑人民币首次打破2%目标波动幅度限制。人民币掀起的暴跌风波,给投资者敲响了企业投资风险扩大的警钟。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大幅走低,在岸人民币暴跌逾200点,最低触及6.2531,创去年6月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暴跌逾100点。

首先,要分析人民币为何下跌,本轮人民币下跌是过去10年中国炒房导致的通胀,再加过去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的扭曲: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本轮下跌是人民币理性的自然回归,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式中必然要面对的现实.其次,本轮人民币下跌如何保障自已的财富:一是人民币下跌会加速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中国的房价理性回归.二是人民币下跌股市面临阵中期回调,三是人民下跌会加速大宗商品的下跌.四是国内过去虚高的资泡沫会破灭.因此,投资者在2015年应减少所有的投资,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等都不能投资,2015年保住财富不贬值应成为百姓理财和重中之重.同时,企业家也要减少投资,向李嘉诚学习,尽量不要投资,等风险过后再寻找机遇. 面对此番人民币贬值风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作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具权威的智库,根据协会的金融投资理念及对未来企业投资风险的预测,为企业投资者出谋划策规避风险。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成立得益于国内有意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企业对此行业的发展的认知、重视与支持。从行业自身发展需求来讲,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以信用为前提的,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仅需要政府监管,还需要行业自律。

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针对未来金融发展趋势,为企业详述财富管理经验及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目前人民币贬值对企业投资极其不利。中国海外投资正在提速,但无论是政府性投资还是企业投资,都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协会凭借对人民币发展趋势预测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民间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等进行最具落地实操性的帮助。为民间金融企业讲述应对方法,为房地产企业指导创新策略,为地方政府打造产业集群。为企业输送一只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业实战团队。

习近平主席曾在讲话中提到过:“要振兴中华,不仅希望企业走出去,还希望人民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当下企业只有敞开思维,顺应金融生态变化的趋势,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性探讨开拓更多的金融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才可以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下各行各业应先参加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学习,学会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方法,新的机遇自然就到来了。

金融学家宏皓2015年经济、金融类核心课程:

1、《政府、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方法》

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金融创新》

3、《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转型升级》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5、《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6、《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十八届四中全会政策解读与企业应对》

9、《互联网投融资管理策略与金融领域创新》

10、《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1、《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12、《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

13、《互联网金融对券商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4、《用互联网金融重塑企业商业模式》 总裁班开班第一讲

1、《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2、《房地产发展趋势及投融资管理与银行金融创新》

3、《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通用类课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政策解读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课程

1、《2015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应对》

2、《私人银行财富管理》

3、《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

4、《用金融创新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

5、《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6、《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与财富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村镇银行政策解读与创新发展》 产业园区课程

《用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企业适用课程

1、《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

2、《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4、《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5、《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管理》

6、《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资本运作及投融资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8、《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9、《经济发展与企业金融创新》 政府适用课程

1、《政府融资平台的创新与投融资管理》

2、《政府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裁班 /MBA/EMBA适用课程

1、《财富管理与财富人生》

2、《资本市场》

3、《2015年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论坛适用主题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策略》

金融学家宏皓在中国金融领域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

一、中国划时代的金融专家,是在中国金融领域讲课最受欢迎的中国顶级金融实战专家,各大高校EMBA、总裁班开学第一课的金牌指定授课专家。

二、中国唯一的金融学家,能在讲课中帮助受培训学员企业解决融资资金筹措等实际问题的落地型金融专家。

三、中国唯一能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给政府、银行、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的金融创新实战专家。

四、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理论。当前的中国只有宏皓教授的金融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运用宏皓的金融理论的所有企业、银行、政府才能更好地健康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宏皓教授是全国总裁班开班第一课王牌主讲人,是对企业、政府、银行、家庭讲授金融全产业链综合课程第一人,是讲授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国内唯一专家,是讲授房地产课程最具落地实操性的地产转型升级唯一实战专家,是目前企业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课程最具权威的教授,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给银行高管讲授金融创新转型升级课程的实战专家深度,让你收益匪浅。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金融学家宏皓新浪博客。

第三篇:应对“邻避”挑战

中国投资2013年第11期

文/《中国投资》 杨海霞

7月4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就其将在江门鹤山市址山镇兴建的一座核燃料加工厂征求公众意见。消息公布后,引起各界强烈关注,出乎投资方的意料,出现了一边倒的反对意见。事件快速发酵,短短10天之后,鹤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取消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不予立项。

据报道,反对者意见集中于对核辐射、核污染的担忧,也有提及该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和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违法,认为项目确定后再公示完全是走过场,等等。

在公众的巨大反对压力下,地方政府迅速反应,一起社会公众事件得以平息,但一个酝酿数年的项目也在仓促的决定中暂停。有报道将事件的导火索指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下文简称稳评),报道认为如果没有项目的社会稳评公示,就不会引发这样一起群体事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中的一项前置性审查。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简称《稳评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时,都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和评估论证。

正是在这项制度要求下,广东鹤山市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并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然而稳评只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事实上,中核核燃料项目并不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唯一重大工程。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许多因项目而起的群体性事件,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江苏启东王子造纸项目,福建厦门、大连福佳大化、宁波镇海、云南昆明PX项目等都出现过类似事件。

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可能存在环境问题的投资项目所引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这些因工程项目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参加人数更多,社会影响较大,地方政府更应重视其风险的化解。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处置社会冲突的能力往往显得非常有限,许多完全可以提前化解的矛盾,由于处置不当而逐步激化并产生严重后果。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首席社会发展专家斯考特·弗格森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也表示,人们反对项目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项目建设内容以及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很了解。

项目单位往往在宣传项目的效益方面花很多精力,而对于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愿意提及甚至回避。而当地社区和老百姓最关心的恰恰是项目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从各种非官方渠道打听消息。这些非官方渠道得到的信息有些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甚至有些是虚假的。而且这些信息当中往往很少包括项目准备采取的减缓或补偿措施。最终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了人们对项目进行强烈抵制。等到已经发生了抵制事件或被媒体曝光,项目单位被迫公布项目潜在的负面影响但又强调其减缓措施很有效。而此时,人们已经对项目单位以及他们公布的信息和减缓措施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甚至一些合规的项目也受到抵制。

在他们看来,这类由工程项目引发的维权事件,大多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期预防和化解,然而,稳评制度这项用于“事前维稳”的新制度,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项目“邻避”挑战

2012年7月2日,因担心四川省什邡市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当地部分群众到什邡市委、市政府聚集,最终逐步演变为了群体性事件。

据地方政府所述,该项目是经国家多部委从环保各方论证安全的前提下批准的,该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装备,处理原料钼精矿、铜精矿,有充分保障并进行最严格的防渗处理,不会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产生影响。该工艺循环回用处理后,将实现“零排放”,对周边及下游水体不会产生影响。按照环评要求,钼铜项目的治污设施建设占项目总投资的14%,全部采用国外先进技术,高端的治污设备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将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同时,钼铜项目开工建设后,环保部门还将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测设备并配备监测人员,对工程进行全方位观察测评预防应急,其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在大气(空气)环境上是自然科学的,产生出的固体废物全部外售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虽然从环评的审批流程观察,宏达钼铜项目的环境评测工作手续齐全,但是其公布的信息却非常不足。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曾在2012年2月28日对项目进行了审批前的公示,并于3月26日正式作出批复,其在2月28日的公示中显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万吨/年钼冶炼系统、40万吨/年阴极铜冶炼系统和自备电厂3个部分,工程实际总投资67.2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6547亿元。”此外,没有任何相关环评信息。

一个合规的项目,因严重缺乏与公众的沟通而引起群体事件,类似事件已经在近年发生多起。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中国所独有,在工业化国家都曾发生过,被称为“邻避”效应NIMBY(Not in my back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效应,就是指强烈反对在自己住处附近设立任何有危险性,不好看或有其他不宣情形的事物,具体到一些建设项目,人们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事故、污染、噪音等表现出的关切。

“目前中国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壮大,公民环保和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对社会公平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要求越来越高”,李开孟说,“类似这些这样存在环境和安全敏感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如果处置不当,会成为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已经明显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突发期。根据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社会风险评价部主任秦春在媒体披露的数据,1994-2003年,我国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年均增长17%,参与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由73万多人增加到307万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1400起增加到7000起,增长4倍。2011年,群体性事件上升到了17万起。

李开孟表示,突发性群体事件按照内在性质,可以分为经济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政治骚乱事件等3种形式。后两类事件主要依靠政法维稳等手段来解决。其中,社会泄愤事件可能会由项目的经济维权引起,当经济维权事件发展到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就演变成为泄愤性公共事件。

维权事件的发生是因为项目的投资建设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在正常的维权活动中,行为者的诉求是寻求体制性的解决渠道,如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司法和行政调解等。如果这些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就可能集体上访,游行示威,破坏公共秩序,直至暴力对抗。

“我国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维权事件,都是当事者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希望以合法手段来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这些事件只是一种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或情绪的方式”,李开孟表示。

但在这些事件中,地方政府处置社会冲突的能力往往显得非常有限,许多完全可以提前化解的矛盾,由于处置不当而逐步激化并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形成了“起因很小,基层反应迟钝,事态升级爆发,基层无法控制,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社会伤痛难平,酝酿新冲突”的维稳怪圈。

稳评流于形式

斯考特·弗格森表示,“粗略的项目规划和草率的选址经常会引起动荡和冲突。项目单位应该意识到这些风险并通过避免影响、最小化影响以及足够的减缓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我个人更倾向于更严格的社会评价”。

继《暂行办法》之后,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出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简称《编制大纲》),对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内容提出了一般性的原则要求,但并没有给出全国层面能够通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稳评具体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和评判标准,而是希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的项目稳评具体操作规范和风险评判标准。

在李开孟看来,现实中项目的稳评很多都流于形式,这也是其没有起到化解社会稳定风险作用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这方面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并没有启动,而且也没有看到启动的任何迹象”,李开孟表示。此外,在他看来,一些项目业主单位及地方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项目单位和地方政府开展项目稳评工作,只是迫于申报项目的编制要求而不得不为之。

依照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3级,稳评报告是项目核批的重要依据,只有评为“低风险”的项目才能获批,而风险等级的审核权在地方政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各地方、各部门上报的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及评估报告,无论项目本身真实的社会稳定风险情况如何,稳评分析及评估结论全部都是‘低风险’等级”,李开孟说。

“事实上,地方政府难以自我否定”,中咨公司教授级高工徐成彬表示,“虽然他们也不希望发生社会稳定风险事件,但在‘GDP至上’的现实诱惑下,决策者可能心存侥幸,冒险闯关,迫使项目稳评报告做出有违事实的结论,为GDP让路。因此,将项目稳评的前置性审查权交由地方政府负责,从行政机制上很难保证实现《稳评办法》出台的初衷”。

“从逻辑上,将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的决定权交给社会稳定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主体具有合理性。但是,逻辑上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具有现实中的有效性。由于地方政府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内在冲动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经由地方政府报送的拟建项目,无论实际上的社会稳定风险状况如何,其稳评报告所出现的评估结论必定是低风险,除非地方政府不支持这个项目”。李开孟说。

从建立项目审查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当前的项目稳评机制,与“环境评价”“土地预审”“节能评价”等一起,都成为项目审批或核准前置性条件。但是报送中央政府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环评”由国家环保部负责,“土地预审”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节能审查”由投资主管部门负责,“稳评”决定权事实上交给了地方政府。

“如果像环评、土地、节能等职能审查一样,由更高一级的政府部门来审核项目涉稳问题,不仅一定程度上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而且项目稳评的客观公正性也可能更高”,徐成彬表示。

虽然稳评的初衷在于加强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但现实中,项目稳评也并非万能的钥匙。

“项目稳评仅能在有限领域内发挥因工程项目所引发的经济维权事件的预防作用”,李开孟表示,“希望通过项目稳评预防所有的群体性事件是不现实的;有些地方虽然开展了项目稳评工作,结果却照样发生群体性事件,例如云南昆明化工项目、广东核燃料项目等,但由此而否定项目稳评的积极作用是不客观的”。

斯考特·弗格森也表示,有一些项目也许可以提供双赢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数项目在效益和成本的分配上并不公平,也就是说有人受益而同时其他一些人遭受损失。对于这些项目,需要准备足够的减缓措施以确保一个公平的结果,但往往法律上又没有强制要求。项目单位认为那些减缓措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因此尽量简化,只要受影响人境况不会变差或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不是确保受影响人能与其他人群一样真正从项目中受益。

“这仍然是一个挑战,尽管现在有些受影响人已经开始要求更公平的对待”。斯考特·弗格森说。

链接

大项目引发群体事件

厦门PX项目

一、厦门PX项目概况

厦门PX项目是指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在厦门海沧投资建设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及整体公用配套工程”。该项目于2004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建议书(发改工业[2004]264号),2006年7月获核准(发改工业[2006]1334号)。厦门PX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建设,原计划2008年投产,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工业区,距最近的居民区不足1.5公里,距厦门风景名胜地鼓浪屿约5公里,距厦门岛约7公里,项目区5公里范围内的人口超过10万。

二、厦门PX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项目开工后广受质疑。2007年3月,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公布,提案认为该项目区离居民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但该提案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厦门市政府的关注。

同年5月末,一些厦门市民通过短信等渠道获取了关于PX项目与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数千名市民在6月1日以“散步”的名义上街游行。游行人士占据主要街道,要求厦门市政府终止兴建化工厂的计划,期间游行者与武警发生冲突。数小时后,游行人群和平散去。6月2日,游行继续进行,后由于大雨,游行人群散去。

三、项目后续处理

2007年6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专家,就厦门PX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环评,该环评报告于12月5日对外公布,认为该项目选址是不合理的。12月8日,厦门市委在厦门网上开通了“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的投票平台,截至投票结束时,共有5.5万张票反对PX项目建设,3000票支持。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针对PX项目召开市民座谈会,在49名与会的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明确表示反对该项目建设。12月14日,厦门市政府针对PX项目召开第二场市民座谈会,在97名与会的市民代表中,约有62名发言,其中50余名明确表示反对。

2008年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根据总体环评、民意调查结果,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考虑到该项目对福建省石化工业,尤其是聚酯化纤产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厦门市政府、漳州市政府与投资商友好协商沟通,同意将该项目以及另一“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2期工程”项目(属PX下游项目,于2006年10月获得国家核准),一起迁至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进行建设。上述两个迁建项目名称分别变更为“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工程”及“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工程”。两项目重新编制了申请报告,并于2009年3月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继而启动了工程建设。

201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具文同意腾龙芳烃项目因原料变化进行建设方案调整。但由于该方案调整未报经环保部门批准,项目曾于2013年1月遭到国家环保部处罚。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查,工程已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但因近期试运行过程中发生一次管件破裂爆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项目仍在进行隐患排查,并等待漳州市事故调查报告出台,尚未投入正式生产。

该迁建项目作为龙头项目,为福建省打造古雷国家级石化区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开展对《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发展规划》的审批工作。

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

一、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概况

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即“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镇海炼化分公司扩建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依托镇海炼化分公司对已辟厂区的扩建项目。该项目选址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422公顷。项目投资方为中石化下属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石化,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该项目是由国家化工产业振兴计划所确立的国家生产力布局重点战略项目,预计扩建后企业总规模将达38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镇海炼化将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综合炼油石化企业,同时会使浙江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建成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2009年开始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程序。但由于受用地预审、环评、安评、企业自身等诸多因素影响,项目方案不断调整,导致目前核准程序仍处于委托评估阶段。

二、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多次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如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的丙烯腈泄漏事件、澥浦镇化工厂偷排有毒气体事件等,周边生活群众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极为不满。

从2012年10月初开始,镇海炼化一体化扩建项目区周边部分村民就项目落户后的相关环保及村庄搬迁问题到镇海区政府信访。同年10月22日,湾塘等村近200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宁波市镇海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并围堵了城区一交通路口,造成群体性事件,后该事件进一步引发了宁波市区内的群体抗议事件。

针对这一事件,10月24日凌晨,宁波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关情况的说明》。提出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对工艺产品方案和主体装置组成进行优化,但该《说明》并没有得到群众认可。10月26日、27日、28日,游行群众继续聚集,并与警察发生冲突,甚至出现部分群众冲击国家机关现象。

三、项目后续处理

在发生群体性事件前,该项目方案实际已经基本确定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后由于该事件影响,2012年10月28日,宁波市政府明确宣布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中国石化又重新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评阶段。

大连福佳PX项目

一、大连福佳PX项目概况

大连福佳PX项目是中国最大的PX项目之一,投资方为大连福佳集团和大化集团(福佳集团占51%股份)。该项目位于大孤山石化区,占地80公顷,共投资95亿元,预计年产对二甲苯(PX)45万吨。2005年12月23日,福佳大化PX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改工业[2005]2748号)。

2006年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式设立,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行。该项目作为老牌国有化工企业——大化集团整体搬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被大连市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项目和“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2007年10月项目开始动土施工,2008年11月18日完成装置建设,2009年5月试生产并于6月21日正式运营。

由于该项目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将生产规模变更为年产70万吨PX,厂址位置也有所变化,企业于2009年再次申请对《变更申请报告》进行核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于2009年9月30日出具《关于同意调整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PX项目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09]2067号)。

二、大连福佳PX项目群体抵制事件

2010年7月,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时曾引发大连市附近海域的严重漏油和城区严重污染。同年10月,同一出事地点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接连的环境事故引发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引发大连市民强烈不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大连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1年8月8日上午,受台风“梅花”影响,海水冲击致使大连金州开发区福佳大化PX工厂的堤坝出现两段垮塌,每段溃堤长约三十几米,若海水倒灌,有毒物质将会大面积扩散,在当地引发恐慌。8日下午,央视记者对其采访被殴打,群众对此较为不满,成为集会游行事件的导火索。

8月14日,据新华社公布,约有12000多名大连市民到大连市政府门前集会,要求政府将该项目搬出大连,期间与武警爆发冲突但并未发生打砸事件。8月14日下午,大连市政府做出决定,停产福佳大化PX项目并对其进行搬迁。而后示威活动逐渐平息。

三、项目后续处理

虽然发生过群体事件,该项目实际仍在正常运行,但该事件推动了大连石化公司(炼油厂)的搬迁提到议事日程。2011年12月,大连市政府召开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规划和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岛石化企业整体搬迁改造规划方案专家论证会,而后形成《搬迁规划方案》,提出以酝酿搬迁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连石化公司(炼油规模2000万吨/年)为龙头,打造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区。 (资料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第四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2日,美国纽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

潘基文秘书长,各位同事: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Dear Colleagues,

今天,各国领导人汇聚联合国,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大计,这对推动国际社会有力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oday, world leaders are gathered at the United Nations to discuss way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atalyzing strong ac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meet this global challenge.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37年来,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到巴厘岛,我们为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就。这是世界各国不断加深认知、不断凝聚共识、不断应对挑战的历史进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主渠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成为各方加强合作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已成为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is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all countries. In the last 37 years, from Stockholm to Rio de Janeiro, and from Kyoto to Bali, we have made concerted efforts and achieved notable progress in protect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is is a historic process, through which all countries have deepened their understanding, built consensus and stepped forward to meet the challenge.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and its Kyoto Protocol have now been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the primary channel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basis for clos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become the common goal of all parties.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归根到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

Climate change is an issue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It is an environmental issue, but also, and more importantly, a development issue, as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ge, way of life, size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ir pla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inal analysis, we should and can only advance effort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challenge through common development.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目前受发展水平所限,缺少资金和技术,缺乏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承担着大量转移排放。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国际社会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诉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At stake in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ar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entire world, and the development interests and people’s well-being of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nations in particular. It is imperative t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basic nee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Both their historical and per capita emissions are low. Due to their low development level and shortage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limited capability and means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they have to bear a large amount of transferred emission as they are plac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hai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top priority now is to grow economy, eradicate poverty and improve livelihoo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edica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small island states,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countries and African countries. It is important to listen to their voice and respect their wishes, and combine our effort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with those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build up their own dynamism for development and 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当前,我们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and long-term task for all of us. It bear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ankin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ll countries, and calls for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whole world. In this connection, let me highlight a few principles we need to follow in our common endeavor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第一,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坚持这一原则,对确保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正确轨道上前行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积极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发达国家应该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任务,继续承担中期大幅量化减排指标,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First, fulfilling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be at the core of our effort.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embodies the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dherence to this principle is critical to keep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on the right track.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take active step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We should act in keeping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FCCC and its Kyoto Protocol and advance negotiations under the Bali Roadmap in real earnest.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fulfill the task of emission reduction set in the Kyoto Protocol, continue to undertake substantial mid-term quan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nd suppor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countering climate change.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in the light of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with the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ork hard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and do their best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第二,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也符合发达国家长远利益。我们应该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念,努力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实现各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共赢。

Second, achieving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outcome should be the goal of our effort. Climate change respects no national borders, and no country is immune from it. To counter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the whole-hearted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suppor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is is not only their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serves their long-term interest. We should foster the idea that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neself and make our endeavor on climate change a win-win for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 win-win for both the interests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humanity.

第三,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发展中国家应该统筹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越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实际能力的义务。从长期看,没有各国共同发展,特别是没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就没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Third,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basis of our effort. Developing countries ne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ngthen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void the old path of "polluting first and cleaning up later". They should not, however, be asked to take on obligations that go beyond their development stage, responsibility and capabilities. Without common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re cannot be a broad and solid basis in the long run for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第四,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发达国家应该担起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期的资金支持。这是对人类未来的共同投资。气候友好技术应该更好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应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气候友好技术。

Fourth, ensuring financing and technology hold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our effort.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take up their responsibility and provide new, additional, adequate and predictable financial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in effect, represents a joint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of mankind. Environment-friendly technologies should better serv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humanity. In order to enabl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have access to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a sound interactive mechanism with governments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businesses taking part and market principles at play.

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全球100位之后。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从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并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继续支持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as shown in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nd the outlook of the society, and China’s total economic output is now one of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Bu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still lags behind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in terms of per capita GDP, and it remains the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With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given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imbalanc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na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nd ha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it can achieve modernization. Out of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its own people and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China fully appreciate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e have taken and will continue to take determined and practical steps to tackle this challenge and provide assistance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our ability permits. We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small island states,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countries and African countries in better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2005年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中国5年内可以节省能源6. 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

China has adopted and is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rogram, which includes mandatory national targets for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and the discharge of major pollutants, and increasing forest coverage and the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for the period of 2005 through 2010. By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alone, China can save 62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 the five-year period, equivalent to cutting 1.5 b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In the years ahead, China will further integrate actions on climate change into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 an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First, we will intensify effort to conserve energy and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e will endeavor to cu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by a notable margin by 2020 from the 2005 level. Second, we will vigorously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and nuclear energy. We will endeavor to increase the share of non-fossil fuels in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to around 15% by 2020. Third, we will energetically increase forest carbon sink. We will endeavor to increase forest coverage by 40 million hectares and forest stock volume by 1.3 billion cubic meters by 2020 from the 2005 levels. Fourth, we will step up effort to develop gree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and enhanc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世界期待着我们就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变化问题作出抉择。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对各自国家和人类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主渠道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哥本哈根大会就会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的里程碑。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The world expects us to make a decision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an issue which bears on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 am convinced that as long as we adopt a responsible attitude toward our respective countries and mankind as a whole, proceed from the present reality while looking ahead to the future, uphold the UNFCCC and its Kyoto Protocol as the primary channel, stay committed to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mandate of the Bali Roadmap, we will make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a new mileston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China stands ready to join hands with all countries to build an even better future for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谢谢各位。

Thank you all.

第五篇:坚定必胜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坚定必胜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努力推动耒阳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诗华 2009年2月

同志们:

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局、衡阳市局国税工作会议及耒阳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8年税收工作情况,部署2009年税收工作任务。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税收工作,为推动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推进耒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2008年全市税收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局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围绕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迎难而上,克服了经济增速下滑、自然灾害严重和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全力以赴组织税收收入,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组织税收收入。

2008年共组织完成各项收入54283万元(不含车购税),为年初计划56750万元的95.65%,比上年同期增收4998万元,增长10.14%。县市收入完成43128万元,为年计划40750万元的105.84%,比上年同期增收9833万元,增长29.53%;省级收入完成11155万元,为年计划16000万元的69.72%,比上年同期减收4835万元,下降30.24%。其中“两税”完成50919万元,增收5643万元,增长12.46%;个人所得税完成120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2155万元,车购税完成294万元。在申报率、入库率、欠税增减率、陈欠压缩率上做了大量工作,做到了逾期催报率和逾期催缴率均达到100%。

二、坚持依法治税,税收执法过程日趋规范。

一是开展好第17个税收宣传月。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一方面结合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向与会者宣传税收工作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关系,并请与会代表、委员给税务工作提建议,力争工作上取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今年对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及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办培训班,配合电视台、报纸等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经济治理环境。今年共审批了2户从事牲畜、家禽饲养企业,1户从事林业种植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按照安臵残疾人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有关规定,共审核退税125次,应退税金额2181万元,已退税2088万元,应退未退税93万元;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审核。共审核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2户19次,应退税金额399万元,已退税345万元,应退未退税54万元;做好汇总缴纳增值税企业专项核查工作。对2008年6月底以前经市局批准的所有汇总纳税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三是加强稽查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加强了税源管理、征管、综合业务等科室之间互动协作,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全年共查处案件50起,其中专案42起,协查案件 8起,查补税款1372.2万元,罚款41.07万元,加收滞纳金26.81万元;入库税款1372.2万元,罚款41.07万元,加收滞纳金26.81万元。四是深入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今年重点更新了我局在耒阳市政府门户网下的对外窗口,将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税收政策法规、涉税事项办税规定、稽查工作规范、纳税人举报投诉受理部门以及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实行公开,增强了行政工作透明度。

三、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征管质效不断提高。

一是全面落实领导管户责任制。今年,衡阳市局在全市系统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管户制,我局分管税源管理工作的局领导和税源管理科科长履行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深入征管一线,挂靠管理片区,加强对重点户、难点户的管理,提高了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能力。二是完善互动协作机制,强化纳税评估。在原有建立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互动协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作规程,落实岗责体系,加强内外配合,形成工作合力。2008年,我局共评估160户,自查申报增值税入库税款1744万元。三是抓大控小,以票控税。其一,强化重点税源监控。首先狠抓了煤炭税收监控,共办理税务登记证69户,建账建制69户,办证率与建制率均达100%。同时对于达到一般纳税人要求而不办理的,坚决按13%税率征收,不予以抵扣进项税额,督促小规模纳税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3户,有效地防止煤炭税收流失异地现象。其次加大了对洗煤、冶炼、超市、医药、房地产等行业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力度。通过企业自查自纠,超市、医药行业共查补税款60万元,全年入库房地产所得税290万元。其二,管好中小税源和零星税源,做到应收尽收。根据纳税人每月的经营状况,部分调整了月定税额,月增加税收收入15万元。加大个体户管理力度,全年新增开业户120余户,认真做好宏观税负分析,对税收异常户进行约谈,新增税款127万元。其三,以票控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管理。全年共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48376份。为纳税人发售普通发票156007份,增值税专用发票64960份;为774户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8000余份,入库税款2413.94万元,为1832户临时纳税人代开普通发票5080份,入库税款370.71万元。做好了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工作。基本完成了今年480台税控收款机的推广任务,并对已经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及时采集数据,实施以票控税,并做好发票兑奖工作。

四、加强内部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整体提升。 一是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抗冰、抗震工作,文明创建结新果。去年为冰灾捐款18400元,为地震捐款19400元,离退休干部职工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750元,在职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3000元。08年10月,我局荣获“衡阳市二星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衡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盛赞我局文明创建“有特色、有品味、有高度、有风格”。二是干部职工思想学习和业务培训两手抓。年初每人完成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3月份扎实开展了“谈心月”活动;全年共举办了三期干部教育培训,圆满完成了对全局182位在职干部人均12天的培训任务,开展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知识竞赛。三是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局干部均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状,缴纳了一定数额的廉政保证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片《公仆》,参观新生煤矿进行警示教育;首创了全市国税系统《家庭助廉承诺书》;成功承办了全市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会,我局在大会上所做的典型经验介绍得到兄弟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市局的充分肯定。四是全面规范内部管理,推进机关高效运转。今年我局强化了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建“平安单位”;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视集体福利;完成了办公楼附属工程的装修扫尾工作、八楼健身活动室已交付使用,国穗花苑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峻工;做好了党、工、青、团、妇、老干和计划生育工作;统一了新的着装,完成了离退休干部住房补贴兑现工作并上报了在职干部住房补贴预算;加强了税收科研和信息调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规范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了机关的高效运转。

同志们,2008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比以往来的更不容易,这得益于衡阳市局和耒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纳税人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全局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局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提前离岗的同志及其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一直关心支持国税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税源管理还比较薄弱,互动协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靠行政手段推动;和谐国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工作环境和征纳关系都需要继续改善;偷税漏税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税收执法风险不可低估等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全面完成2009年各项国税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做好税收工作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国税工作总的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科学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定信心促发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耒阳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做好今年的国税工作,必须牢牢做到“四个把握”,提高“六项能力”。“四个把握”一是要把握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对税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二是要把握工作主题,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努力做好各项税收工作;三是要把握工作方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四是要把握工作要求,提高认识,着眼长远,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提高“六项能力”,即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组织收入的能力、税源控管的能力、纳税服务的能力、带好队伍的能力和内部管理的能力。

一、加强组织收入管理,确保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

当前,国税工作面临诸多的困难和压力。一方面,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市煤炭、钢材价格大幅回落,跌幅超过40%,行业利润显著降低,不少企业盈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导致了能源类行业普遍出现市场萎缩。另一方面,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较大,今年开始允许所有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工业、商业)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同时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组织收入压力不断增大。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收入管理。今年衡阳市局下达给我局的收入计划为 万元(不含车购税),比去年实际完成数增加 万元,增长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我市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要确保GDP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4%以上,会议同时还提出了财政总收入增长16%的奋斗目标。由于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加之国际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收入计划与经济税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要更多地看到其中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地方党政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税收环境正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税收工作经验,为挖潜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全局干部一定要鼓足干劲,义无反顾往前冲,扎实抓好今年各项组织收入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税收目标任务而努力。

根据今年的具体形势,结合国家十项拉动内需的利好措施,我们要认真开展税源分析调查,切实掌握税源增减变化因素,科学预测税收可实现数;根据组织收入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组织收入工作的着力点;严格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税收收入任务细化下去,实行收入工作目标考核,提高干部抓收入的积极性;按照规范月度分析、强化季度分析、深化分析的思路,建立健全定期税收分析制度。同时,在组织收入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严格税收管理与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之间的关系,在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加强征管、堵塞漏洞、严打偷骗税违法活动的同时,不折不扣地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二)、抓大控小、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管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加强以煤、电能、房地产、冶炼、建材、超市等重点税源管理为中心, 管好中小税源,管住零星税源,全面深入地掌握重点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从源头上确保收入的稳定增长,特别是搞好煤炭税收管理,将还没有办理一般纳税人的煤矿都要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煤炭由13%调增到17%);对年产值达到要求的而不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要按17%征税,而且不准抵扣进项税(如果煤矿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而是小规纳税人到窗口开票的征收率由原来6%降低为3%);加强个体税收的管理,加大未达起征点户和个体建账零申报户的监管力度,确保未达起征点户占个体总户数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个体建账零申报户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保持个体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在管好专用发票的同时加强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加大发票刮奖、摇奖和举报有奖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有奖兑换工作,进一步加大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及后续管理、推行大型超市税控改造,严格以票控税。建立严密有效的各税种税源监控体系,把中小税源监控和重点税源监控结合起来。

(三)、加大清缴欠税的力度。完善欠税管理考核办法和催缴制度,推行欠税公告制度,下大力气清理压缩欠税,严格控制新欠的发生,继续签订组织收入“零新欠”目标责任状,做到有奖有罚,最大限度压缩陈欠,确保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税源培植力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依法增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持为耒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结合耒阳市2009年经济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发挥部门、信息、税收政策、管理等优势,支持和扶持企业发展,继续培育壮大煤炭、房地产、工业企业等主体财源,挖掘增收潜力。加强源头管理,培育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税源。

二、突出重点,提高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继续围绕2008年“征管质效年”活动,抓完善、抓深化、抓提高,努力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一是着力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通过对互动协作平台内外信息的加工整理及行业模型,建立数据逻辑勾对关系,找出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注重纳税评估的以点带面。年纳税100万元的一般纳税人每年评估面达100%,其他一般纳税人的评估面达60%以上,小规模企业、个体大户的评估面达40%以上;不断改进评估方法,规范评估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并建立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资料库,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与应用。严把数据质量关和网络安全关,以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税收管理。三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平台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管户制,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促进管户与管事、人管与机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

(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试行)》,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方面,实现对执法责任的自动考核,落实对税收执法的过程监控。另一方面,扩展税收执法的监督渠道,适时开展税收管理员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认真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全面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深化执法型稽查,着力创新稽查手段,提高查处两套帐、帐外帐的水平,做到每个重点行业解剖三至五户企业,掌握各个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负水平、利润率等基本情况,剖析偷税特点,总结检查规律,开展专项检查。

(三)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其一,要坚持以纳税服务为先导,把纳税服务作为融洽征纳关系、共建和谐税收的桥梁和纽带,在优化服务和加强税收管理中实现征纳双方互信共赢。进一步落实“两个减负”,对流程、资料、报表、文书等方面进行精简,实现纳税人咨询的多站点、申报的多渠道、缴税的多途径,让纳税人减少办税费用和时间,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形成以办税服务厅为平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紧密协作的纳税服务新格局,提高办税速度,同时进一步加大网上办税业务的推广力度,健全涉税事项依法办结制度与限时办结制度;其二,要健全纳税服务质量考核与监督机制,坚持社会评价与内部考核相结合,建立社会各界对国税机关纳税服务的评议制度,建立纳税人投诉处理机制,加强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开展纳税服务竞赛活动,评选服务能手和示范岗,定期征询纳税人意见,对不依法服务的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用优质、规范、透明的纳税服务,力争国税机关纳税服务社会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以人为本,突出能力培养,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国税部门是政府的“窗口”部门,加强国税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国税干部队伍素质,塑造良好的国税形象,直接有利于国税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市局确立了以“活力基层,和谐国税”为主题的“队伍素质提升年”,我局要按照“抓教育明导向、抓班子强合力、抓培训提素质、抓监督正作风”的基本思路,开展好系列活动,打造一支真正能在困难时期打硬仗的国税干部队伍。

(一)抓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执行能力。着眼于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收好税”是税务部门的第一要务,而强化税收业务工作又是收好税的基础。加强各项税收业务的培训力度,营造“学业务、钻业务、抓业务”的良好氛围,实行专业人才的从优管理的理念。加强税务文化建设,逐步树立和增强“效率观念、品牌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理念”,使税务管理进入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阶段。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及分工方案,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两责”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强化“两权”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防范于未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廉政预防机制,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深入开展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廉政教育,继续邀请纪委、检察院等领导及犯罪人员上好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教育课和现身说法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抓三个文明建设,提升国税形象。着眼于切实加强国税机关的“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岗位能手等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养、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全局干部职工的创先争优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国税部门的地位和形象;以“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文明法治、廉洁高效”的湖南国税精神为指导,让全局的干部职工明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对待事业和生活。在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上下功夫,促进风正气顺心齐、团结求实奋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形成。

(四)抓内部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加强财务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车辆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制止铺张浪费;加强基建项目监管工作,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加强税收信息调研和科研工作,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办公大楼厅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机关平稳运行;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和谐国税建设。

同志们,2009年的税收工作更加繁重艰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更要当机立断,乘机而上。让我们在市局和耒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推动耒阳国税再上新台阶,为保持耒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富民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超限超载题库范文下一篇:创文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