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颜色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画家笔下的颜色范文

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PPT播放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接着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上课流程

展示课题: 《画家笔下的色彩——色彩的心理效应》

1.欣赏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问:你从这幅画上看到了哪些色彩,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了农民乐手的吹奏场面。红、黄、蓝的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农民乐手饱满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自信. 2.展示改变色调以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蓝绿色调为主

提问:同一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3.展示红、绿、黄、蓝等几种颜色的图片

提问:这个颜色会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个颜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通过这些问题让他们了解颜色的感觉意义和象征意义。 4.认识色彩

了解什么是原色、间色、冷暖色、补色这些基础的色彩知识。在讲解间色部分做一个简单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5.色彩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提问:医生的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

保险箱的颜色为什么大多是黑色?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色彩知识在生活当中的科学应用,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升华。

6. .PPT展示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7.欣赏

(1)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 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

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8.总结

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一个掌握程度,也是对整堂课的一个总结。

9.作业

,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春夏秋冬任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 课后总结

这堂课运用了很多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讲解色彩的知识,在难度的设置上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总体课程安排得比较合理,但是在对于给予学生评价这个方面做得稍微有些欠缺,望下次改进。

第二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案

第3课

授 课授 课授 课授 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 案

时 间: 地 点: 班 级: 教 师:

课题:第3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范畴,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教材紧扣色彩美来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索活动。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大师作品,并自主探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 ②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知色彩,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与色彩所传达的不同的感觉。

②自主探索用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养成积极观察、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②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

2、运用不同线条、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

教学方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源,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创作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无色彩图片,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无色彩图片。

教师提问:要是我们的世界变成这样,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将无色彩图片转换成色彩图片,对比观察。 教师小结:正是色彩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

二、新课教授

(一)感受梵高笔下色彩

1、凡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而充满激情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多媒体展示数幅《向日葵》 以及改变其色调后的《向日葵》 。 师:凡高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喜爱。

提问:凡高的《向日葵》用色用笔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并分析《向日葵》作品。

(1)画面的明暗关系被减弱了,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灿烂,耀眼的黄色调中。 (2)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金黄色的葵花显的更加耀眼。

(3)花瓣用笔粗犷豪放,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和背景形成对比。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总结: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重要的手段。

(二)色彩与情感的表现

1、展示油画《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幅画描绘了农民乐手的吹奏场面。红、黄、蓝的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农民乐手饱满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自信。

2、展示农民画《猴子吹号》,这幅画作者采用了民间绘画惯用的饱和强烈的色彩,借民间故事的题材营造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总结:色彩与人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3、思考与练习: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与四个不同色彩搭配的色框作相应的连线。连线后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有什么不同。

4、展示图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相关的联想。看到不同的颜色有什么感受。

红色:血、火、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大海、天空、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小草、春天、希望、青春、„„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总结: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与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有关。

(三)认识色彩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红、黄、蓝)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2、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画家笔下的色彩这一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课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

1、了解了画家梵高和他画的向日葵。

2、色彩能够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

3、认识了色彩(色彩的三要素、三原色、间色等)。

(五)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画一幅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画。(可以参考凡·高的《向日葵》的外形,也可以自己想象的。) 注意:

1、造型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

2、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感情表现出来。

第三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3、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向日葵图片和学生创作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实物图片。 提问:哪位同学见过一大片一大片的向日葵,能谈谈置身于向日葵当中的感受吗?

(学生谈感受。老师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如果现在让你来画向日葵,你打算怎样表现呢?

(学生回答,老师要肯定学生好的想法。) 3. 师: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向日葵的。

媒体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件播放)首页动画循环播放不同形态和色彩的向日葵图片。 4. 引入十二色环进行对比色的色彩分析。在作品《向日葵》上取出背景色和向日葵的颜色,在十二色环上找到这两种色彩的位置,分析什么是对比色。

5.如果改变向日葵的颜色,感觉会怎样? 把向日葵变成绿色调。 (学生谈感受)

比较近似色与对比色搭配给人的不同感受。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动画展示凡·高的四幅《向日葵》。

(点击把图片放大,让学生能观察到画面的细部。)

(点击出现十二色环。动画演示在向日葵上取色的过程,出现“对比色”几个字。)

二、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初步理解色彩的对比和谐。 1. 动画展示凡·高的四幅《向日葵》。 师:凡·高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痴迷程度了。

2. 提问:你从凡·高画的《向日葵》当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

3.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进行笔触和色彩的分析。)

4. 引入十二色环进行对比色的色彩分析。在作品《向日葵》上取出背景色和向日葵的颜色,在十二色环上找到这两种色彩的位置,分析什么是对比色。

5. 师:如果改变向日葵的颜色,感觉会怎样? 把向日葵变成绿色调。

(学生谈感受)

比较近似色与对比色搭配给人的不同感受。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动画展示凡·高的四幅《向日葵》。

点击把图片放大,让学生能观察到画面的细部。 点击出现十二色环。动画演示在向日葵上取色的过程,出现“对比色”几个字。

动画演示向日葵(被刷)改成绿色调的过程,出现“近似色”几个字。 点击近似色搭配与对比色搭配的比较图。

三、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设计作品,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情感反应。

1. 提问:谈一谈你比较喜欢哪种色调,为什么? (学生谈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对不同色调的感受。)

2. 师:如果都是红色调,但深浅不同,给人的感觉是不是一样呢? (学生谈感受)

总结:由于改变了色调,我们对同一作品的情感体验完全不同,说明了色彩可以表达情感。我们以后要很好地运用色彩的这一特性进行创作。 动画展示六幅不同色调的相同室内设计作品(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调)。

展示三幅不同色调的相同室内设计作品(粉红、大红、深红三种色调)。 出现“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几个字。

四、学生改画练习。 1. 用凡·高《向日葵》的构图、造型为素材,尝试重新命名,用符合主题的色调改画《向日葵》。 2. 提示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

以向日葵为题材展示不同色调、不同材料处理的作品。

第二课时 画家笔下的色彩

一、以“向日葵”照片导入:

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

二、凡•高的《向日葵》作品介绍:

凡•高:荷兰人,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热爱生活,绘画充满激情,代表作品《向日葵》、《自画像》《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

选择凡•高的另外几幅《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色彩关系带来的不同情感反应比照,从而加强对色彩的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三、练习:

1、观察不同色调画面,学生通过色调比较,感受不同色彩对营造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2、对色彩的对比关系进行讨论,了解色彩画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能使色彩表现更强烈。

四、课堂小结

1.欣赏图片,分析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 2.教师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 3.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对比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 5.认真观察几幅图的不同之处。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第四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分析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能够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对其他作品的艺术风格作出简单的评述。

3、能够尝试运用色彩作画,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讲解式 教具准备:绘画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材料、色块包、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

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新课教授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二)感受色彩

1、凡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而充满激情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多媒体展示数幅《向日葵》 以及改变其色调后的《向日葵》

师:凡高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喜爱。

提问:凡高的《向日葵》用色用笔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并分析《向日葵》作品。

(1)画面的明暗关系被减弱了,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灿烂,耀眼的黄色调中。

(2)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金黄色的葵花显的更加耀眼。

(3)花瓣用笔粗犷豪放,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和背景形成对比。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讨论。

(三)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色彩能够表达情感,我们以后要很好地运用色彩的这一特性进行创造。让我们运用你学到色彩知识来装扮自己,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第五篇:《画家笔下的质感》美术公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准备:笔、画纸等

教学时: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

.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

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

.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

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

.欣赏本第1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

6.欣赏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反思:

上一篇:环境整改通知书范文下一篇:互联网世界大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