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2022-11-17

第一篇:法治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建立与推广计划

一、前言与小结。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需要长期培养和培训引导的工程实施过程,结合本次即将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为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首先从

1.制度建立与健全(17项/原不全,全部上墙);

2.岗位职责制定(33个/原不全,全部上墙);

3.责任书制订(33种40份,31人书签订/原没有);

4.劳动纪律监察(配有专人负责/原没有);

5.人性化管理(注重引导与教育,奖先惩后,奖励5人,辞退1人,);

6.员工休假与调休(制定干部员工休假表,员工每周休息1天,特殊岗位者可攒假集中一个时间调休/原不健全,太乱);

7.工作管理流程(编写实施与开展流程/原没有);

8.工作简报编写(已出17期,现改为每月一期/原没有);

9.办公室配给(现在每个人都有办公地点和办公桌椅/原不健全);

10.记录建立(各项工作有记录,有据可查/原没有);

11.消费者维权(制定消费者须知,正确处理市场、商户、消费者三者之间关系/原责任不明确);

12.道德规范(制定员工守则,员工行为规范,商户经营交易规则/原不健全);

以上十二个方面逐步进行引导和实施,目前为止,小有成效,已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每个岗位人员知道自己做什么,该做什么,应配合哪些人做些什么事。

二、下一步推行项目与工作计划。

下半年从法制宣传、成功经验推广、市场经营理念与领导信念引导、竞争机制建立、团结与民主、转换管理与服务意识、员工生日礼物、市场宣传栏等九个方面逐步入手,在2010年底内可望完成原预定的课目。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此九项课目需主要领导支持,许多实际困难尚待解决。

1.员工培训时间批准;

2.培训室(地点)的确定;

3.费用支出(生日礼物等);

4.各项机制推行时领导的支持;

5.宣传栏制作;

四、企业文化包括的内容

1.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者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2.企业的经营哲学

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长期形成的;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思想;

企业的经营哲学反映出企业的领导者的信念、抱负以及工作

重点;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活动所刻意追求的目标。

必须注意,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经营哲学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技术、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

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尽管如此,在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相似的企业精神。这些精神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爱企精神

创新精神

竞争精神

服务精神

团结精神

民主精神

4.企业的道德规范

企业的道德规范是用来调节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的总称。以公正、正直、诚实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调整商户与商户之间的竞争关系,防止不正当竞争;

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讲究职业道德,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

5.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即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合。

企业制度是一种显形的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企业制度的内容体现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制度的执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6.企业的产品

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凝固。

通过企业产品的整体形象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质量意识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产品的设计反映企业的品位。

7.企业的环境

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的“衣妆”。

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企业的开始;

良好的环境是必要条件;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激发员工“爱企业如家”的自豪感、献身企业的责任感。

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开始。

8.文化传统

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企业中的发扬。相应的,通

过企业文化,又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传统中既有优良的一面,如中华民族的勤劳、朴素、重

道义、善良等,可以对企业产生正面效应。

民族文化传统中还有糟粕的一面,如我们文化传统中的家长制作

风、等级观念、平均主义等,都会对企业产生负面效应。

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企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又称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从本质上说,它包括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等;②从外在表现上说,它包括企业的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活动等。企业文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内容有机联系而形成的企业风貌精神。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一种管理方式,它强调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行为控制通过价值取向来进行内化和优化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新颖的管理工具,凭借这一工具把精心拟订的企业目标和策略变为具体的业绩。美国劳伦斯等人把美国企业文化的基础归纳为目标、共识、贡献、一体、成效、实

征、亲密、正直8种基本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具有其特色:①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同时,企业内部形成文明的、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工作生活方式,激发企业成员积极进取。②反映时代风貌。③突出企业的特色,反映企业的个性,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④激励职工的行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⑤调节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开拓市场,提高效益。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做到决策精明、信息灵敏、团结融洽、配合默契、效率快捷、勇于进取;可以克服官僚主义、闭塞保守、腐败昏庸、拖拉疲沓、扯皮掣肘、臃肿松弛等弊端;可以在企业成员中造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业的动力。

第二篇: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

企业的行为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

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一、企业的理念文化

企业的理念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

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者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 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2.企业的经营哲学

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长期形成的;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思想;企业的经

营哲学反映出企业的领导者的信念、

抱负以及工作重点;

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地企业成功经验

的高度总结;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活动所刻意追求的目标。

必须注意,对任何一个

企业来说,有效的经营哲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

的文化特征。

每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

尽管如此,

在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相

似的企业精神。这些精神大致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服务精神、团结精神、

民主精神等内容。

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崇高的使命感和奋力工作的干劲。因此无论从哪个

方面来说,经营理念都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 等等,

虽然都是重要因素,

但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

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

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即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合,是一种显形的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目标性、

稳定性和连续性。

企业制度的内容体现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制度的执行具有权威性和

强制性;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

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

的中坚和桥梁,

能够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企业制度

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企业的行为文化

企业的道德规范是用来调节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的总称。

以公正、正直、诚实

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调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防止不正当竞争;

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讲究职业道德,

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

的企业风尚。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

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包括企业生产

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 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四、企业的物质文化

1.企业的产品

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凝固。

通过企业产品的整体形象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产品的

质量以及企业的质量意识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产品的设计反映企业的品位。

2.企业的环境

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

是企业的

“衣妆”。

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企业

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企业的开始;

良好的环境是必要条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员工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激发员工

“爱企业如家”

的自豪感、献身企业的责任感。

良好的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开始。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特点就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就是开展思想教育等……但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加文化或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具体说来:

1、企业文化的要素有5个方面: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

2、企业文化的内涵如下几点: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3、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即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

第三篇:法治思维究竟包括哪些思维

法治思维究竟包括哪些思维? 来源:新华网| 2014-11-28 16:11:4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思维是容易形成定式、模式、方法和习惯的。具有哪些思维就是培养了法治思维?《决定》从八个方面阐述了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这八个方面渗透和贯穿于《决定》的全文中,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是系统性思维

在中国,法治思维一定要有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决定》也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法治思维的系统性需要贯彻《决定》中提出的“三个三”,即法治思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三者的共同推进;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法治思维的系统性还要求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提出的法治的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也体现了法治思维的系统性。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把法治建设与“两个百年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把法治与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系起来。这些都体现了法治思维的系统性。

此外,法治思维的系统性表现在要发挥“软法”作用,即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讲法治思维一定不能“就法治论法治”。一方面,我们要摒弃法治无用论、法治虚无主义。认为法治是管老百姓的,对执政者没有用。另一方面,要摒弃法治的浪漫主义和法治万能主义。幻想什么事情“一法治就灵”,只靠法治单打独斗,不用讲党内法规,不强化道德约束,不屑于乡规民约的作用,那是把法治建设这一深刻而

2 艰苦的任务简单化、单一化,反而会葬送法治建设的前程。因此,法治的系统性思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的思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的思维。

二、法治思维是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需要对各种价值观和正当利益进行合理平衡,是权衡性和辩证性思维。习近平关于《决定》的说明指出:“既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又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求;既高屋建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近功,又求长效。”体现了辩证地看待法治的态度。

法治的辩证思维,一是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决定》指出:“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二是处理好深化改革和依法办事的关系,二者发生矛盾时,如果改革于法无据,那么要尽快完善由立法机关主导的涉及改革的立法,坚持把法律规定作为改革的“施工图”。三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

3 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防止把由于“刚性维稳”产生新的矛盾,防止在维稳过程中损害群众权益。“稳定”不是万能的,为追求单一的刚性稳定,就压倒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活力,使社会成为铁板一块,万马齐喑,是不行的。超级稳定的社会也不能使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官员腐败、诚信缺失、缠访缠诉等现象迎刃而解。

三、法治思维是原点思维

法治的“原点思维”,就是始终牢记和关注着“法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忘“厉行法治”的初衷,站稳法治的立场。

法治的原点有六个方面:一是定纷止争,维护秩序。要鼓励和畅通通过司法诉讼解决纠纷。这要求司法要做到有诉必理。《决定》指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把司法作为纠

4 纷的终极解决机制。要依法维稳,维护国家安全。“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维护人权,保障权利。《决定》指出:立法要“以民为本”,法治要“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法治只有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才能真正被全体人民自觉尊崇。

三是法治制约权力,维护廉洁。依靠法治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不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而且把笼子的钥匙交到人民手里掌握。

四是法治可以促进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富裕。

五是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六是法治是保有本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力量。

《决定》所说的“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就体现了法治的原点思维。

四、法治思维是规则性思维

树立宪法至上的思维是法治规则性思维的第一要义。《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即要实行“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让宪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宪法、树立宪法权威还要有制度保障。要建立宪法监督制度,在全国人大专设“宪法监督机构”,“激活”全国人大的违宪审查权。

法治的规则性思维是合法性思维。合法性思维需要推行“两张清单”制度:一方面,要用“正面清单”监督政府,对公权力实行“法无明文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得为”;另一方面,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和私人(包括企业、公民)。对私权利,实行“法无明文不为罪,法不禁止即可”。

五、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

法治是理性的结晶。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群众要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权,全民要有真诚的“法律信仰”。美国有一句法谚说:“美国联邦法院不是因为正确才有权威,而是因为有权威才正确。”美国联邦法院的许多判决都存在不同看法和很大争议,但是,只要是联邦法院终审判决出的判决,就是“判例法”,在实践中都受到一致的遵照和执行,这就是法治的理性思维。服从法定程序,容忍“法定程序”导致的“牺牲效率”,这也是法治的理性思维。

现实中,存在着“死磕型”公知、“死磕型”律师、“死磕型”钉子户、“死磕型”缠访缠讼„„。民众维权缺乏诉求的理性表达和依法维权。政府也存在“死磕型”执法的现象,在执法或者维稳的同时造成新的矛盾,刚性执法导致 “双输”的僵局。 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对依法治国和宪法法律至上采取抽象承认,但在具体行动中却把人情、关系、上级领导和政绩置于法律之上。他们对法治的态度是“原则上认同、工作上排斥、生活上漠视”。因此,培育领导干部理性执法、信仰法律,是树立法治思维的关键所在。

六、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思维

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7 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与运做,实现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惩罚功能。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判断是非对错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公民缺乏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有些人的权利意识、维权意识比较强,但义务和责任意识边界弱。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七、法治思维是程序性思维

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只有按照程序做出的决策,才能更让人信服、更加有说服力,才能够更好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序具有公开性,可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就是把依法决策不仅作为机制提出来,而且作为决策的程序固定化、制度化、法治化。一是《决定》从程序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在我国,许多重大决策都是由地方党委作出的。规范党委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是抓住了决策的要害部门。《决定》指出:“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二是规定了政府依法决策的五大机制,通过程序约束和监督公权

8 力的行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这就明确了政府决策的程序。

八、法治思维是建构性思维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法治作为治国理政方式,从来都是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的。法治思维以建设性思路确定制度,修复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法律的强制性、专政工具和制裁性,忽视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恢复、补救和建构功能。《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依法建立老百姓进行利益表达的组织和平台、依法保障定期定时与民众进行协商沟通、依法救济救助权益受损害的弱势群体,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我们的干部长期以来不善于与民众协商沟通,政府缺乏沟通的平台和渠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没有冲突斡旋方和斡旋机制。政府要

9 树立“对立性合作”的意识,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找和解、协商、沟通、合作的机会。

《决定》还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表明人民司法要体现对社会关系的恢复、补救和建构功能。(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李雅云)

第四篇:笔试包括哪些内容?

笔试主要是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测试。由于毕业生都经过正式的专业训练,因此大多数单位都是根据毕业生的专业成绩来判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而不进行笔试。但也有一些单位由于书面材料不能反映毕业生的某些能力,需要进行笔试。一般分三种:专业能力测试、智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1、专业能力测试

文、史、哲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行政管理、秘书方面的工作是一条主要出路,文字能 力的好坏至关重要。有的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已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在就业中无疑是提高了自 己的竞争能力。但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这方面的现成材料,因此有的单位要进行笔试。对这类笔试,毕 业生除了平时加强文字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外,笔试前最好看看应用文一类的书,对各类应用文体的 格式心中有数。同时,应用文体的写作只要求格式规范、叙述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观点有 材料,并不要求有过多华丽的词藻。

理工科毕业生有时也要碰到专业考试。比如,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聘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或者单位对于某种计算机语言有较高的要求时,会通过笔试考核毕业生应用特定语言编程的能力。

另外一种常见的是英语水平的测试。这种测试一般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大多数单位不可 能出非常严格的题目,多是英汉互译。毕业生也不太可能抱佛脚的准备,完全取决于平时的训练。

2、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主要是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所采用,他们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一般没有特别要求,但 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在他们看来,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公司的培训获得,因此有没有专业训练背景无关紧要。但毕业生是否具有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智商的测试并不神秘。就我们观察到的,一种是图形识别,比如一组有四种图形,让应试者指 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这类题目在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智力游戏书中是很常见的,一些面向大众的杂 志偶尔也刊登这类游戏题目。另一类是算术题,主要测试毕业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基本的计算 能力,比如给定一组数据,让毕业生根据不同的要求求出平均值,其难度决不超过对中学生的计算能 力的要求水平。尽管如此,一些理工科的毕业生也考不到60分。这类测试尤其是会计师、审计师等职 业所要求的。

3、综合能力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兼有智商测试的要求,但程度更高。比如,应试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组数据、一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对毕业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等素质的全方位测试。最难的可能是资料的提供、毕业生的问答都是用英语进行。

第五篇:家庭理财包括哪些内容

家庭理财一直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这到底包括了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计划才能做好家庭理财呢?看看下面的几点吧:1.职业计划

选择职业前应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人生观,再收集大量有关工作机会、招聘条件等信息,最后要确定工作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

2.消费和储蓄计划

决定一年的收入里多少用于当前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和储蓄计划表。

3.保险计划

随着事业的成功,为了应付疾病和其他意外伤害,因为住院医疗费用有可能将你的积蓄一扫而光。

4.投资计划

最迫切的就是寻找一种投资组合,能够把收益性、

5.

光靠

上一篇:防止校园欺凌暴力简报下一篇:法治政府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