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2014年, 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中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 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 (招工) 、联合培养。”2015年,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中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

如今, 诸多高职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 我们更要抓住又一轮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 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需求, 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探究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做法, 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区,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开辟道路。

1 现代学徒制的涵义

现代学徒制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环境下, 以校企合作为背景, 在工作场所高度重视知识的应用、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它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为纽带, 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为支撑, 它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旨在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需求。

2 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地方造船产业沃土,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 以“校企合作, 工学耦合”为契合点, 创新形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三层六段、厂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好, 招就两旺,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船舶类人才。先后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获得南通市首批校企合作示范) 、吉宝 (南通) 船厂有限公司 (2015年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等多家企业单位深度融合,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实现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前期, 学院组织专家走访多家企业充分调研, 了解各企业各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 最终选定吉宝 (南通) 船厂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合作单位。双方充分沟通和协商, 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了学徒制培养的基本思路。2015年3月, 校企双方正式启动“吉宝船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主要开展了构建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双方互设教师工作站及合作建设生产逼真型实训基地等工作。

2.1 校企联手招聘, 夯实项目实施基础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 面向2013级毕业生确定了招聘计划, 包括装配人员、生产设计人员等, 命名为“吉宝造船班”, 进行船舶类“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为了规范招聘及培养过程, 双方联合成立了工作小组, 组长由企业和学院的领导来担任。校企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商定具体实施方案, 并着手组织宣传、学生报名、面试、甄选;公布结果后, 学院、企业和被录用的学生三方签订《2013级船舶类现代学徒制协议》。

企业为被录用的学生提供实习补贴, 补贴标准和实际顶岗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实习生培养期补贴标准和实际顶岗公司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 企业还可对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如基于工作需要需学生加班, 在企业相关负责人书面同意的前提下, 将根据企业规章制度向学生支付额外的生活补贴与实习补助。尽可能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确保其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

学院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及毕业前的就业教育工作。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不少于半年, 负责对“吉宝造船班”实习生进行岗前劳动纪律、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知识的教育, 负责提供相应的安全实习场地, 并做好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工作, 建好实习工作档案。

2.2 校企联手设计, 建立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 大胆探索, 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界定、历史沿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基本架构、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必备条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现代学徒制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后, 共同协商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 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船舶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船舶职业素养养成模块、制造类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船舶制造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模块。该课程体系既能满足企业高端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又满足学徒的兴趣和职业取向, 使得培养的学徒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选派相应课程的企业内部讲师对“吉宝造船班”学生进行专业及实践方面的授课, 并负责安排实习场地、实习岗位, 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员工与实习学生进行“师徒结对”指导, 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学院指定专业教师就“吉宝造船班”学生的教学、实习、就业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对接, 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跟踪管理, 协助企业做好实习安排与管理工作, 参与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考核学生学业成绩。学院考核采取笔试、项目报告、实操等形式, 对专业理论与专业课程强调过程考核, 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企业师傅的教学效果与奖惩、职称直接挂钩, 以督促其竭尽全力带好每个学生。

2.3 校企联手建设, 发掘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为有效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双方在“吉宝造船班”学生培养的基础上, 共同探讨新的合作方向, 包括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共建、举办短期培训班等。

共同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 组织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结对, 参与企业研发、生产、技术改革等活动;在企业里进行现场教研活动、项目实践研究和研讨, 提升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和学院教师的实操、科研能力。校企共同定期考核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业绩, 考核内容主要为教学效果 (如考试优秀率) 、校企合作情况 (如横向课题开发等) 、学生技能成绩 (如考证通过率) 等。

共同建设课程和教材。为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实践能力、软实力等, 重新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修订课程标准, 理实一体化课程和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完善;校企共同开发教材, 以理论为引导, 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基本操作到强化综合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 将目前企业的实用的知识编入教材, 为学生今后就业及适应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参与规划、投资建设生产逼真型实训基地, 如船舶工程建造实训中心、船舶与海洋建造仿真实训中心、数字化造船实训中心等, 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

3 实践反思

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择适宜的合作企业

“校热企冷”是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时遇到的典型困难, 但选择合作企业时不能因此降低标准。慎重选择最合适的企业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是要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企业再尽心尽力帮助学校培养人才, 最终实现“共赢”。然后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吸引力, 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文化能够避免学徒流失造成尴尬局面。再次要考虑企业培养学徒的能力和资源, 以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最后还要考虑校企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 只有在彼此的深度信任和顺畅的合作机制的基础上, 才能有更加默契和谐的合作, 因此要考虑那些与自己拥有良好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

3.2 政府导向及政策保障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固然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但重点还应当放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宏观调控上,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激励措施, 从根本上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就现代学徒制而言, 首先, 政府应着眼于提高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 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入职的必要条件, 势必能够得到企业、社会的积极参与。其次, 政府应完善投入机制, 试水购买学徒服务, 从而调整职业教育投入结构, 最大限度发挥投资价值。第三, 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教育功能, 以整合教育资源, 变教学资源为培训资源, 拓展到企业培训项目和政府公共培训中。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才能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的通知) [DB/OL]. (2014-06-) .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的通知[DB/OL]. (2015-10-21) .

[3] 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 2014.

[4] 李晴晴.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外部环境保障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5] 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1.

[6]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 2011.

[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岗培养企业需求的学徒[N].中国教育报, 2014-10-27 (07) .

上一篇:烃类蒸汽转化制氢装置(石脑油)开、停工技术总结下一篇:注意力经济语境中的视觉信息设计——以《StuffMatters》封面设计为例